<p class="ql-block">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对于培养本土创新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实践价值。作为一名牧区乡镇学校的党支部书记、校长,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能够遇到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解的模糊,经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因学校属于少数民族乡镇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家长普遍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国通语表达能力欠缺,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理解上的模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尝试探讨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载体与实施途径,是我们目前工作的当务之急。把存在的问题弄明白,把一些想法,变得更加具体和明确。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现将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进行如下报告:</p><p class="ql-block">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思想认识到位,能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p><p class="ql-block"> 二、形式多样,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师生头脑。</p><p class="ql-block">(一)聚焦理论学习 明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扎实的理论学习交流与研究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前提,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论述,结合学校师生实际,梳理相关问题。通过理论学习交流活动,全体师生对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感悟,让我们携手并进,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p><p class="ql-block">(二)聚焦数据分析,开启研究</p><p class="ql-block"> 我校共有在校生157名,其中汉族2名,回族1名,维吾尔族18名,哈萨克族136名,为进一步增强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促使他们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利益,努力学习、认真工作,自觉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校对全校师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老师共有10人,覆盖各学科,收回10份,调查内容涉及国歌、国旗、五个认同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90%老师能熟知问卷内容,10%老师对有些题目含糊。对全校一至六年级6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60份,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国旗、国歌、国徽、首都、五个认同、四个与共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熟知国旗、国歌、国徽的占85%,对五个认同、四个与共不清楚的占15%。统计与分析师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的结果说明,师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急需进一步深入、加强。聚焦数据分析,研讨交流,制定了对应的措施,为深入研究奠定良好基础。</p><p class="ql-block">(三)聚焦活动开展,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效有感。</p><p class="ql-block">1.融入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严格落实《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深挖各学科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点,实施分学段教育。低年级开展“认五旗、识五徽、知五认同”主题实践活动。利用实物、图片(中华民族全家福、民族传统服饰、建筑)视频等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认识“五旗、五徽”,知道“五个认同”,初步感知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大家庭,牢记自己是中国人。中年级开展“民族文化+学科知识”特色课堂活动。语文、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民族历史我来习”“民族故事我来讲”“民族英雄我来说”“民族美景我来绘”“中华经典大家诵”学习活动;数学课上进行“数学文化、数学家故事”课前三分钟活动;英语学科英语情境故事我来讲;美术学科开展哈萨克族图案的创意设计活动;音乐课上开展“民族歌曲大家唱”“民族舞蹈大家跳”“民族器乐大家赏”学习活动;体育课上开展跳绳、跳皮筋等传统体育项目。高年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民族知识我知道活动。内容涉及民族风俗习惯、民族美食、服饰、优秀人物等内容,并以红领巾广播站为平台广泛宣讲。</p><p class="ql-block">2.融入日常教育。学理论。学校利用教职工大会、国旗下演讲、主题班队会、微信平台等向全体师生、家长常态化宣讲民族理论政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认真开展好每年一届推普周活动;依托校园艺术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画展和“石榴籽心连心,携手共绘团结情”书法展;以清明节、端午节等“我们的节日”为契机,开展朗诵、演讲、主题征文活动;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p><p class="ql-block"> 3.融入社会实践。充分挖掘周边教育资源,依托“同上一节思政课”、师生研学活动等,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p><p class="ql-block"> 作品中感受。组织师生开展“观看红色电影”“感受家乡新变化”等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渗透在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生态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中。</p><p class="ql-block"> 场馆中体验。组织全体师生走进昌吉州农博园、恐龙馆、木垒县博物馆、哈萨克族刺乡馆、月亮地农耕博物馆、水磨沟、木垒书院等具有民族文化与历史的场馆、传统古村落,参观内部结构、阅读查找有关少数民族文化的资料、当志愿小小讲解员,让学生亲身感受各民族的独特魅力和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p><p class="ql-block"> 社区服务。组织学生走进村委会,开展关爱少数民族孤寡老人、帮助少数民族困难家庭等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走进学校实践基地基地开展种菜、种花、种种莓等,通过实践,培养师生的民族责任。 </p><p class="ql-block"> 交流合作。组织学生参与首都北京参观活动,增进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p><p class="ql-block"> 4.融入帮扶工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帮助解决各族学生实际困难有机结合起来,注重育“人”与“育心”相结合,积极探索学生教育方法,实现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的过程中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加大帮扶力度在每学期的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中学校优先考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保障学生受教育的权益。</p><p class="ql-block"> 5.融入党建活动的方方面面,如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志愿老师服务等。(四)聚焦校园文化建设,助推研究深入。</p><p class="ql-block"> 1. 环境文化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环境,如在校园教学楼内展示学生哈萨克族图案创意设计手抄报展示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p><p class="ql-block"> 2. 精神文化,学校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选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p><p class="ql-block"> 3. 制度文化建立健全民族团结教育的规章制度,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确保教育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p><p class="ql-block"> 三、工作成效:</p><p class="ql-block">(一)学生方面</p><p class="ql-block">1. 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明显提高通过课程教学、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说出我国 56 个民族的名称和主要特点。</p><p class="ql-block"> 2. 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行为习惯得到培养,在学校的教育引导下,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形成了中华民族家亲的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p><p class="ql-block"> 3. 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学生的爱国热情得到激发,能够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二)教师方面</p><p class="ql-block">1.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和教学实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能够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p><p class="ql-block">2. 教师的民族团结意识增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身的民族团结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能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p><p class="ql-block">(三)学校方面</p><p class="ql-block">1. 学校的党建工作得到加强。通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党建工作,学校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提升,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p><p class="ql-block">2. 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学校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课程改革等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提升了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满意度。</p><p class="ql-block">四、存在问题</p><p class="ql-block"> (一)教育内容与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p><p class="ql-block"> (二)师资队伍建设仍需加强。</p><p class="ql-block"> (三)家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p><p class="ql-block"> (四)教育资源整合不够。</p><p class="ql-block"> 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接下来,我校将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将爱我中华的种子,根植少年儿童心灵深处。白校学子将继续怀揣民族团结初心,坚定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自己实际行动积极的参与到民族大团结的活动中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