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 称:黎明<br>美 篇 号:24306210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爆发了淞沪抗战,中国军民顽强抗击,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日前,我怀着难以平复之心,来到当年谢晋元带领八百将士与日寇浴血奋战的发生地——四行仓库,再次回顾当年发生的悲壮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坐落在上海西藏路桥北堍的四行仓库,是旧中国的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四家银行的联合仓库,建于1931年,是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在这里发生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在谢晋元带领下的八百将士与日寇浴血奋战,誓死保卫上海,被国人铭记于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四行仓库建成了抗战纪念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新基地和海峡两岸交流新平台,馆内展出的大量珍贵藏品、图片资料和实物模型,尤其是陈列的由美联社摄影记者海岚·里昂拍摄的战争期间照片,再现了当年中国军队和八百壮士对日军浴血奋战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淞沪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坚决阻击日军,敌我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市郊宝山地区的战斗异常激烈,在日军飞机大炮的猛烈轰炸下,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日军仍然遭到我军的层层阻击。当时国民军88师布防在闸北一带,顽强阻击日军进入市区,双方在八字桥攻防异常激烈,但终因实力差距大而不敌日军,我军退守至苏州河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显示中国军队抗日的决心和斗志,国民政府决定在苏州河北岸留下一支部队抵抗日军。88师师长孙元良指示团附谢晋元率领部队,进入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要求部队至少坚守一个星期,没有接到命令,不能撤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州河南岸是英美租界,一天有巡逻兵发现有中国军队值守,便隔岸询问,你们有多少人啊?谢晋元大声回答:800人。其实,驻守部队只是一个营400余人。谢晋元与营长杨瑞符并肩作战,共同研究作战方案。为了表达坚守阵地的决心,谢晋元写下了“余一枪一弹决与倭寇周旋到底”的誓言,并对所有人说,这里不仅是我们的战场,也是我们四百多人的坟墓。他要求每位官兵趁着战斗间隙,写一封简短的遗书,向家人作一个交代,纪念馆至今还保存着壮士们留下的几百份遗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行仓库原为88师师部,贮存了大量食物、弹药以及救护用品,是防守的绝佳地,且居高临下,架在高处的机枪扫射,对进攻日军极具杀伤力,日军派飞机盘旋于四行仓库上空,企图低飞轰炸,但楼顶的机枪连髙度警备,用高射机枪瞄准射击,日机几度靠近又被击退,没能投下炸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守住四行仓库又不暴露目标,谢晋元下令用沙包将门窗封死,只留下射击口,切断电线并禁止生火煮饭。日军以坦克掩护步兵进攻四行仓库,危急时刻,战士陈树生全身绑满手榴弹,从窗台一跃而下,与鬼子同归于尽。在战士们不畏牺牲、英勇杀敌精神的鼓舞下,谢晋元率四百多名战士与日军血战四天四夜,抵住敌军多番进攻,毙伤日军200余人,极大振奋了中国军民的士气。真可谓:孤军奋战守阵地,英雄壮举泣鬼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四行仓库保卫战期间,上海各界人士自发捐款捐物,支援前线,全国各大报纸杂志刊登战时消息,纷纷发表文章赞扬一线官兵,国外英美法德俄等国也关注战时动向,专题报道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战况。居民爬上屋顶或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声援坚守仓库的我军官兵。他们高亢激昂地歌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时,谢晋元率领的八百将士已是孤军奋战,日军进入上海市区只是时间问题,国民党当局便命令谢晋元率部撤退至英美租界。进入租界后,中国士兵便被解除了武装,从此,这些原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开始了长达四年多的“孤军营”生活,受尽艰辛和屈辱。后来,谢晋元被日寇和伪汪政府收买的叛徒杀害,时年37岁,举国震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出纪念馆,看到一队队青年学生和游客前来参观,瞻仰四行仓库当年遭受日军枪林弹雨袭击的斑驳外墙,导游激情地叙述着八百壮士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我打开手机,展馆结语中的几行文字展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座仓库,因为英雄的坚守,成为民族永恒的丰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场战斗,因为烈士的热血,成为民族永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勿忘壮士,铭记英雄。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勿忘历史,共铸和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漫步在回家的晋元路上,踏在曾经被日军蹂躏的脚下这片土地,我依然沉浸在那场悲壮的场景中,脑海里呈现抗倭名将戚继光“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的名言,八百壮士抗日卫国的壮举是国人学习的楷模。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一文中,称赞“八百壮士”是英勇抗战、为国捐躯的民族革命典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说:“……国民党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他们体现的是一种永不屈服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自强不息、警钟长鸣,永远铭记这段沉痛的历史。屈原《九歌·国殇》就是最好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强大,人民幸福,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我坚信历史的悲剧不会重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