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环地中海之旅13-希腊文化精髓之地雅典

庄永祯

从地中海大洋中的圣托里尼岛飞抵希腊首都雅典,开启了我们对这个充满古希腊文化精髓之城的游览。雅典这个历史长达3000多年,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的城市有着许多与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相关的景点,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景点中,我们重点游览了游人云集的卫城(世遗),亲眼目睹了雅典娜神庙、帕特农神庙、厄瑞克忒翁神庙、瞭望台、狄俄尼索斯酒神剧场、希罗德阿提库斯剧场及卫城博物馆等多处以往仅在故事里和网上熟知的景点。而后驱车50公里再次来到爱琴海之滨,参观了打通希腊东西两端、将爱琴海与亚得里亚海连通、高深可达80米高的科林斯运河,这里也是蹦极的极佳之地。返回雅典后参观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这是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肯定是必览的景点。由于就居住在市中心,很方便我们漫步普拉卡老城区,游览宪法广场、议会大厦、奥林匹克公园、东正教主堂等老城景点和观赏老城夜景。数千年来在与大自然和人类自身破坏的抗争中,仍能够将这些古希腊文化的精髓保留至今,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雅典是希腊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人口不到100万,这里记载于册的历史长达3000多年,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至今仍是个易于居住的城市。雅典也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对欧洲以及世界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一大批历史哲人。雅典至今仍保留了很多历史遗迹和大量的艺术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卫城,被视为西方文化的象征,其公元前的成就在文化和政治上对欧洲及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特别是对欧美西方世界。中午我们抵达雅典,由于就住在市中心,所以下午雨后出来逛逛周边,在普拉卡老城区吃过晚餐后步行来到卫城脚下,拍摄夜景。 <b> 卫城。</b>在雅典市内几乎任何一个角度都能看到卫城,一个矗立在雅典之上的城邦。雅典卫城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也是希腊最著名的古建筑群。卫城建于公元前5世纪, 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古希腊建筑的成就,是世界建筑史和艺术史上的珍品。作为古希腊建筑的代表作,其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卫城中的这些古希腊神庙尽管如今大多已是断墙残垣了,但仍是雅典市最壮美的风景,战争的破坏,宗教的亵渎,文化的掠夺,都无法减弱它的魅力。在卫城这块废墟里埋藏着希腊黄金时代的理想,苏格拉底的哲学和毕达哥拉斯的几何学。 卫城位于雅典城中心偏南的一座小山顶的台地上,高出市区平地约70~80米。从卫城山丘眺望,整个雅典城市之景一览无遗。台地西低东高,东西长约280米,南北宽约130米。现存的主要遗迹有卫城山门、雅典娜胜利女神庙、帕特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等,以及山下的卫城博物馆。 从卫城景点的检票入口进入,最先看到的不是卫城山门,而是阿迪库斯音乐厅。阿迪库斯音乐厅建于公元1世纪,保存得十分完整,现在还在使用。剧场是以一位罗马富翁的名字命名的,据说他把大半积蓄都用于修建公共建筑,公元160年,他为了纪念爱妻而出资兴建了这座剧场。 再向上走,就是<b>卫城山门和著名的雅典娜胜利女神庙</b>了。雅典娜胜利女神庙建于公元前449-前421年,采用爱奥尼亚柱式(有人称之为罗马柱,实际按照历史进程,应称为希腊柱)。长方形的台基前后柱廊雕饰精美,是居住在雅典的多利亚人与爱奥尼亚人共同创造的建筑艺术结晶。景区中这里由于狭窄,是最为拥挤的地段,人流如潮,但挤而不乱,游人们素质挺高,少有前拥加塞之人。 <b>卫城山门</b>是卫城原本的入口,建于公元5世纪。这座门通向卫城的圣殿,门分三部份:由左至右为北翼、中央楼及南翼。中央楼有六根粗大的多利安式及奥爱尼亚式列柱巧妙地穿插并列,气势雄伟。以前山门是由两侧的宫殿组成的,如今仅剩五个门的柱子。外侧多利亚式列柱令人升起威严之感,而内侧的爱奥尼亚式则优雅迷人。 穿过雄伟的山门后,立马就看到一片空旷中<b>帕特农神庙。</b>帕特农神庙那是公元前5世纪,使得希腊达到鼎盛的伯里克利统治雅典期间,在山上修建了祭奉雅典娜的神庙,帕特农是处女之意。这座神庙是为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此庙不仅规模最宏伟,坐落在卫城中央最高处,庙内曾经还存放一尊黄金象牙镶嵌的全希腊最高大的雅典娜女神像,但如今已经看不到了。现仅存各种复制品,最著名的一座珍藏于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 在1687年威尼斯人与土耳其人作战时,卫城遭到严重破坏。19世纪下半叶,曾对帕特农神庙进行过修复,已无法恢复原貌,现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如今在雅典城内的最高处,残破的多立克柱式和钢铁脚手架一起,成为当代世界最著名的照片背景。庙内曾供奉有雅典娜黄金象牙像,据说原雕像为木制,高10米以上,皮肤全是象牙所制,衣服和装饰品中镶嵌有无数黄金宝石,是古希腊最优秀的艺术作品之一。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雕像被分解后卖到世界各地,如今已毫无踪影,即便在历史博物馆内展出的雕塑也仅仅是座复制品。 沿着帕特农神庙逆时针环绕,你能俯瞰雅典城市,还会看到山下另一个剧场,即建于元前5世纪的<b>狄奥尼索斯剧场。</b>最早这里是向酒神祈祷的地方。狄俄尼索斯在罗马又称巴克斯,植物神,葡萄种植业和酿酒的保护神,这里何时改成了剧场,无据可查。 再向前走,是一个巨大的<b>希腊国旗台</b>。与我们的天安门广场一样,会由希腊的卫兵们每天迎着阳光升旗,顺着落日降旗。这里也是俯瞰雅典老城的最佳之地。你知道吗?为什么希腊有很多蓝白色的房子?那是因为在被土耳其统治时,土人不允许希腊人民挂国旗,聪明的希腊人民就把窗子刷成了蓝色,房子刷成了白色——把国旗的两种颜色融入了房子! <b>伊瑞克提翁神庙</b>建于公元前421年~前405年之间,是雅典卫城建筑中爱奥尼亚样式的典型代表,设计非常精巧。是卫城的著名建筑之一,本为放置八圣徒遗骨的石殿。传说这里是雅典娜女神和海神波塞东为争做雅典保护神而斗智的地方。这个神庙的名字不容易让人记住,但那六个美少女却是记在了人们的心中,少女石柱是这里的代名词。 如今这里的六个美少女都已经不是原物了,而是复制品,有五个原物在卫城博物馆,另一个在大英博物馆。她们代替了石柱顶起石顶,充分体现了建筑师的智慧,她们长裙束胸,轻盈飘忽,头顶千斤,亭亭玉立。由于石顶的份量很重,而6位少女为了顶起沉重的石顶,颈部必须设计得足够粗,但是这将影响其美观。于是建筑师给每位少女颈后保留了一缕浓厚的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成功地解决了建筑美学上的难题,因而举世驰名。 <b>卫城博物馆</b>是卫城景区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新建的展馆,据说面积是老卫城博物馆的10倍,坐落于希腊雅典卫城山下。这个博物馆与明天我们要参观的希腊历史博物馆相比更着重介绍卫城及卫城的出土文物,而雅典历史博物馆则是介绍希腊的完整历史,但还是有些雷同,而且这边的展品边很多是复制品,真迹则在历史博物馆内。这个展馆主要是方便游客在从卫城出来就可以得到较为系统的介绍,而不必一定要去历史博物馆。这个新建的博物馆利用光感、动感和层次,以及玻璃廊道,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时空走廊,在古老与现代间徘徊。 <b>科林斯运河</b>,离开卫城我们驱车50公里来到这里。这是一条横穿希腊南部科林斯地峡的运河,连接希腊本土东西两端的科林斯湾和萨罗尼克湾,接通希腊西部的爱奥尼亚海(亚得里亚海的南端)和东部的爱琴海,将希腊最南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与希腊大陆分割开来,使得伯罗奔尼撒半岛实际上成为了一个岛。科林斯运河是潮汐水道,1881-1893年开凿。长6.3公里,运河内的水深达8米,运河水面宽24米,底部宽21米,缩短了从亚得里亚海到比雷埃夫斯的航程320 公里,航运意义非常重要。由于运河在80米深的谷底,所以这里是一个非常好的蹦极之地。 <b>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b>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历史博物馆之一,是研究古希腊文化精髓最为透彻之地,应当仔细看看。博物馆始建于1866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上百年的历史使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博物馆中有五十间展室,收藏着近两万件希腊各地出土的各时期的珍贵文物,可谓集希腊文物之大成。这里收藏的古希腊文物,年代由史前到中世纪时期都有。前厅的中路是最为古老的迈锡尼文物陈列区,其中的金制面具、器皿和装饰品最为著名。中路的两侧为雕塑陈列区,还有各种战具,绝大多数的文物反映了与希腊神话相关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希腊文化的特点。再往北就是青铜器陈列区,同样很多文物都与希腊神话相关。战后新建的双层后厅是陶器和陶瓶的陈列区,造型和瓶上的图案显示出希腊艺术优美精细的特点。 要想对这里的文物有较深刻的了解,大概掌握些西方文明的历史阶段划分和古希腊的神话传说是必要的。有记载的希腊历史是从青铜时代初期开始时的,故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文化,这个时期是希腊文明孕育的初期,时间约在公元前3200年至前2000年,常被称为米诺斯文明,该文明阶段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岛,故又称克里特文明。青铜时代中期,时间跨度约为公元前2000年至前1600年,克里特开始初步发展,进入古王宫时期,在米诺萨斯及法埃斯托斯出现相当宏伟的宫殿式建筑、各种精制的工艺品及线形文字,表明当时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克里特岛产生奴隶制城邦。青铜时代晚期,时间为公元前1600年至前1100年,这个时期标志是从米诺斯文明迈向迈锡尼文明,米诺斯开始进入新王宫时期,这一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全盛期,此时的米诺斯王不仅统治克里特岛,还遍布在整个爱琴海地区,包括希腊的雅典及迈锡尼地区,同时,与埃及的关系十分紧密。迈锡尼时代,时间为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1050年,这个时期讲希腊语的民族入侵克里特岛,最终导致克里特文明的衰落,爱琴海文明的中心转移到了希腊本土的迈锡尼地区,这个时期独葬逐渐取代了整个家族或家庭群葬,人们的衣着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就是按照这样的历史时间推移来布展的,首先见到的是 进入馆内,首先看到的是展示最古老文物的迈锡尼展示室,展出着迈锡尼时代和之前的青铜时期文物,及更早的史前藏品。藏品中较为著名的史前文物有特洛伊的<b>粘土德帕斯安菲基普龙</b>(右),形状的名称是来自伊利亚特的荷马语,通常被认为是具有漏斗形身体和两个垂直的、充分弯曲的把手的杯子,新石器时代展品。大约为公元前6800-前4300年。 <b>彩绘粘土球状花瓶</b>。新石器时代晚期或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5300-前3300年)。 在展馆众多雕塑中,这件不起眼的雕塑《思考者》堪称馆藏雕塑的太祖,大约是公元前4500-前3500年的作品。 荷马在史诗中描述迈锡尼为“遍布黄金”的时期,的确不假,整个迈锡尼展厅金光灿灿,名不虚传。迈锡尼文明是古希腊青铜时代末期的文明,公元前1600年–前1100年(大致相当于我国的夏朝大禹时代),继承和发展了更早期的克里特文明(应与我国赤峰的红山文化同时期)。这个展馆内的"<b>阿加曼农黄金面具</b>",发现于迈锡尼墓葬群之中,模拟逝者生前的模样,具有强烈的写实性,与同时出土的其它金箔制品、青铜器和陶器表明了该时期的手工业发展的高超水平,也是强盛一时的迈锡尼文明的最好明证。 公元前五世纪以后,希腊雕刻迈入了光辉灿烂的时代,这个被称为“青铜晚期“的时期”的美术风格成为此后欧洲美术的典范。展出的古希腊各个时期的石刻、玉雕或青铜塑像,林立着简朴雅致的古风时期风格,让人不禁回到文化繁荣、思想活跃的古希腊“黄金时代”。能够亲眼所见这些过去仅在画册或网上见过的珍品,确实是件快事。 展出的古希腊的雕塑作品,很多都表明人类生存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由此创造出众神及相关故事。在众多神话人物塑像中可大致辨识出有名显特征的神如宙斯-赫拉夫妻、阿瑞斯、赫耳墨斯、雅典娜、阿耳忒弥斯、狄俄倪索斯、厄里倪厄斯等,其中有许多很著名的收藏,如第15室的<b>海神波赛顿铜像</b>,无论是人体结构还是人物神态都刻画得非常完美,他张开双臂,左手前伸,右手微举,全神贯注,似乎要迸发出千钧之力,是古希腊雕刻艺术中的瑰宝。这尊镇馆铜像在当年被作为战利品掠夺运往罗马的途中遇险沉入了海底,直到1928年才打捞上岸。由于被发现时右手的武器失落,所以无法判定所持是雷电还是三叉戟,因此无法确切地断定究竟是宙斯像还是波塞冬像,但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应当是波塞冬像。 这两件都是众神之王宙斯的头像,右侧的标牌告诉我们,这件文物是在比雷埃夫斯发现,来自于公元前450-前440年。 美丽的<b>爱神阿芙洛狄忒</b>,希腊神话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罗马人则称阿芙洛狄忒为维纳斯。阿芙洛狄忒曾与智慧女神雅典娜、天后赫拉争夺金苹果,而美神阿芙洛狄忒力压其他两位得到世上最美女神称号,这也是促使后来发生“特洛伊战争”的原因。 <b>《马拉松男孩》</b>是1925年从马拉松湾海底打捞出来的。这尊公元前340-前330年的青铜塑像,距今已2300年历史,眼睛被完好地保留下来。有考古学家推测,少年左手曾托着一个球状物,那么可以想象是一只苹果,由此可推断出他就是那个诱走美女海伦、引发特洛伊战争的灭国王子帕里斯了。 <b> 《安迪基西拉岛的青年铜像》</b>来自于公元前340-前330年,1900年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安迪基西拉岛附近海域被发现,很可能是在罗马时期雕像作为战利品运往意大利的途中沉没海底的。打捞时雕像已很破碎,考古学家花费了大量心血才恢复了原貌。由于手中物品的遗失,无法认定其身份,有说若是金苹果,他就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如果是拿着美杜沙的头那么就是珀尔修斯。 <b> 《阿芙洛狄忒与潘》</b>雕塑也是镇馆之宝,表现好色猥琐的牧羊神、半人半兽的潘神在阿芙洛狄忒沐浴之际趁机纠缠,阿芙洛狄忒面带妩媚微笑,举起鞋子要打他,小爱神厄洛斯帮妈妈揪住潘的羊角,在空中奋力将潘推开。公元前100年作品,1904年发现于米洛斯岛。 <b>《酒神狄厄尼索斯》</b>,代表了人性中的自由、疯狂、混乱、迷醉。他的形象经常是头戴葡萄藤,手拿酒杯,身边的人或者神也是疯疯癫癫的。 <b> 《荷马头像》</b>,约公元一世纪末至二世纪初作品,2015年从大英博物馆返还回希腊,镇馆之宝 中间的是<b>哈德良大帝</b>的一尊胸像,镇馆之宝,彰显这位罗马五贤帝之一的王者风范。他在位期间停止东方战争,与帕提亚国王缔结和约,改革官僚制度和法律。又在不列颠岛北部建造了横贯东西的"哈德良长城",以御防那些居住在现今苏格兰的"蛮族"的入侵。世人历来对他评价较好,个人爱好也很丰富。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皇帝。 在第21室的镇馆铜像<b>《少年和马》,</b>与波塞冬铜像的命运相同,少年和马铜像也是在同一艘船上遇险沉入海底,才得以保存至今。同室中的依据年代展示的大型站立人众塑像,都是不可错过的收藏,可惜没有时间一一仔细浏览和用手机一一拍摄翻译了。 雕刻着手持标枪的裸体运动员石碑,来自于公元前550-前540年。青铜是制造武器的重要原料,所以这些青铜塑像能够保留至今非常不容易。 大理石质地的<b>《竖琴师》</b>体现了艺术家对自由的崇尚和向往。这是一座馆藏史前文物(公元前2800-公元前2300),是一位男士音乐家正在弹奏竖琴的座式大理石雕像,生动逼真。 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分裂,希腊划归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基督教兴起,希腊神庙被改建成教堂,神像雕塑被破坏,戏剧、运动会等一切与异教相关的活动全部取消,古希腊的辉煌就此落幕。直到文艺复兴,希腊雕塑的美学价值才被重新发现,希腊神话再度成为各类艺术作品永恒的灵感源泉。 出土的壁画描绘了古希腊日常生活的情形。这些壁画多数在公元前1500年时因火山爆发被埋没于地下。如公元前的壁画、镇馆之宝《迈锡尼女神》,其色泽鲜艳,人物俊美丰润,线条流畅,让人心旷神怡;而《拳击的小男孩》也是馆藏中的佼佼者,来自庞贝古城,应该是庞贝古城居室中的装饰画。还有·一些壁画则是在克里特岛上的一处私人宅邸中被发现的。克里特岛上100年前出土的克诺索斯王宫遗址保留了大量的壁画和马赛克,如克里特岛壁画《羚羊》、三面墙壁画《春季》等。 展品中有很多工艺品,工艺精巧,很多藏品看上去都难以想象其年代,以当时的工艺水平竟可制作出如此精致与繁琐的器物,许多公元前的日用品、餐具、首饰、耳环、发簪等,其设计感与精美程度完全可以与今日相提并论。<b>椭圆形无色水晶碗</b>,形似一只鸭子,晶莹美观,做工精巧,希腊克里特文明的代表作,约为公元前16世纪的雕刻作品。 <b>镶金纹匕首</b>,出土于阿伽蒙农墓,工艺细致度可见一斑。方寸之间搏杀场景如此动人真实,令人惊叹! <b>涅斯托尔的金杯</b>。荷马史诗提到,希腊联军的一位重要谋士涅斯托尔有一个装饰有鸽子的金杯,考古学家施莱曼在迈锡尼的发掘中也挖到一个饰有鸽子的金杯,虽然和史诗中描述的样子有出入,但还是将其命名为“涅斯托尔的杯子”,大约为公元前15世纪的作品。 <b>陶器提水罐</b>是一件典型的古希腊饰物,细颈、小口、大肚,左右两侧上部各有一个小环,正面还有一个大柄,约为公元前430年的作品。 柏拉图曾说过:<b>人的一生,有两个地方一定要去,一个是希腊,一个是印度,左眼看天堂,右眼看地狱,才不枉此生</b>。这段话说明两个文明古国都非常有特点,在今天看绝对都是旅游重地。但此说法似乎夸奖了希腊,称之为天堂,但却深深地贬低了印度。的确印度在我2012因工作去印度时,那里的脏乱差有些过于明显,但即便是那样也不至于将两国比喻成如此。不论柏拉图作为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有多么著名,还是其先交心后谈朋友的恋爱思想有多接地气,但其脑海里白人至上的思想肯定是根深蒂固的。 <b>注</b>:本文中有些图片取自网上,仅为介绍详尽,在此深表感谢!<br data-filtered="filtered"> <b>待续:2024环地中海之旅14-希腊德尔菲至拉米亚</b><br data-filtered="filtered"> <b>相关游记</b>:<br data-filtered="filtered"> 2024环地中海之旅01-行程综述<br data-filtered="filtered"> 2024环地中海之旅02-法国里昂<br data-filtered="filtered"> 2024环地中海之旅03-阿尔卑斯山中的安纳西<br data-filtered="filtered"> 2024环地中海之旅04-古城奥朗日与阿维尼翁<br data-filtered="filtered"> 2024环地中海之旅05-从尼姆经阿尔勒到莱博<br data-filtered="filtered"> 2024环地中海之旅06-地中海滨马赛至戛纳<br data-filtered="filtered"> 2024环地中海之旅07-地中海滨摩纳哥与尼斯<br data-filtered="filtered"> 2024环地中海之旅08-拿破仑的故乡科西嘉岛<br data-filtered="filtered"> 2024环地中海之旅09-意大利的撒丁岛<br data-filtered="filtered"> 2024环地中海之旅10-袖珍岛国马耳他<br data-filtered="filtered"> 2024环地中海之旅11-西方文明之源克里特岛<br data-filtered="filtered"> 2024环地中海之旅12-蓝白炫目的圣托里尼岛<br data-filtered="fil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