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为了提升区域整体形象,优化城市公共绿地使用率,提出建设“山水公园城”为目标,新增及改造系列重要绿地及公园空间,致力于打造更加为民所用,兼具休闲游憩功能及美观精致度的多功能场景绿地,以推动园林城市更新的进一步发展。 运河社区park,为位于东方大道西侧,溇里街东交界的街头绿地口袋公园,服务对象多为周边多居住区、商区及学校区域,一定范围内满足了全龄化人群休闲游憩、观景交互的重要功能要求。 场地入口标识logo,做不锈钢金属包边发光灯箱,保证夜间亦能起到良好导视作用。由于标识logo设计直接落地,视觉高度不高,因此前端绿化部分未作过多冗余设计,选择铺设干净草坪,呼应场地内部整体简洁现代的设计风格。背景树部分层次也不多,也以简洁、常绿树种做骨架支撑。 不过今日受夏季连续极端高温天气影响,导致前端草坪部分养护不到位,呈现斑驳枯黄,对初入口形象有略微影响。 项目位于道路一侧绿地内,整体外形呈条带状。因此在平面构成上,沿河一侧打造内敛安静的静态私密空间,沿路一侧打破公共绿地与市政道路的界限,不设置主次出入口,扩大开放度,呼吁人群走进场地,亲近自然。内部设计选择以自然弧形跑道为主体串联,沿途划分不同小区块特色空间以丰富场地,使得整个口袋社区公园功能形态趋于完整丰满。 道路组团绿化,以高大榉树、银杏等色叶树为主,下层与入口处一致,铺疏朗草坪。 场地靠内一侧用白色水磨石条石座椅围合,弧线自然,倒角柔和,半围合氛围安静的硬质广场空间。 与之相对选用同样材质做法围合形成组团绿化空间的边界,走进看可见两层条石之间覆盖不锈钢滤网,内里填充碎石等形成石笼,一方面起到一定程度上沉降雨水净化过滤的作用,另一方面零星有植物落入其中自在生长,最终亦能形成独特的户外景观。 游园步道由彩色沥青混凝土跑道与硬质铺装组合而成,一侧是带有微地形的组团景观绿化,另一侧是具有自然野趣之感的雨水花园。 花境组团边界线自然顺畅,由于极端天气导致中层植物更换不及时,中下层整体缺乏开花、色叶类植物,导致植物层次不够清晰明确。 侧面看地形坡度变化较舒适,与地面起伏过度自然,线条柔美。 雨水花园地处低洼,周围多用具备一定高度的芒草、蒲苇等观赏草形成绿障,下层多色鸢尾,春季开花色彩缤纷醒目,景观效果浪漫自然。 花园中间块石点缀,间或种植野生风车草等保水性强的耐湿植物,确保干涸、积水期的植物存活率。 主园路两侧,放置充足数量的户外座椅,确保满足一定的人群休憩停留需要。 景墙用混凝土浇筑异形主体,表面覆盖不锈钢洞洞板增加肌理感,细看空洞版还设计了“树丛林立”的图案,赋予艺术气息。 墙体之下是条石座椅,整体意境宛若坐于自然林间。 与之相对临路一面,是高耸起形如天桥的不锈钢金属构筑物,与景墙一内一外互为呼应,竖向层次逐级递增,充满立面变化,大气磅礴,引人注目。 运河社区PARK设有儿童活动场地。<div> 首先为了与道路隔断确保安全性,区域边界选用不规则弧线渐变式围栏,与场地整体运用元素相一致,充满节奏变化与律动,之前在其他项目有看到过外形与之类似是彩虹色,颜值更胜一筹,不过如此不规则材质还要分多色订制,造价也定会抬高很多。</div> 儿童活动场地铺装均选用环保性彩色沥青混凝土,保证色彩变化有趣,同时提高安全防护度。围绕栏杆内侧,设置超长条石休闲座椅,便于家长看护小孩。 除了多种类型的儿童游乐设施之外,地面还设计微地形起伏变化,以此增加活动趣味,激发儿童多维度的户外感官训练体验。 沙坑、爬网低龄儿童喜爱玩乐的分区等均放置在安全可控的半包围场地之内。 场地中段地形起伏变化较为明显,靠内一侧抬高的地形与前侧的另一处低洼雨水花园达成土方上的平衡。 该处雨水花园较入口处视觉上开放度更高,主要集中在低矮观赏草及各类自然散布的碎石块而形成的天然原生态之感,透过这块小花园依稀能看见不远处高起的白色廊架,远近之间,产生视觉感受变化。 白色廊架近景,整体结构现代简约,竖向格不规则排布形成立面上的虚实变化,周边用座椅围合形成以构筑物为中心的硬质广场空间,但个人以为这样的构筑物立于广场中央欠缺一定的互动性,人与构筑物事实上依旧处于割裂状态,可以于廊架之下放置一些趣味创意的景观互动设施,激发人群停留参与度。 场地另一大亮点空间是位于端头的宽阔草坪空间,干净疏朗草坪微小地形起伏,中央孤植一株形态优美丛生朴树成为场地制高点,亦成为空间的视觉焦点。 草坪空间尤其适合爱宠人士们的乐园,适合宠物们欢腾奔跑,亦可供户外飞盘、露营野餐等活动的进行。 整体构图可见朴树种植的点几乎在黄金比例分割线上,因此视觉画面看上去分外和谐美观,人、自然、城市至此相互相生。 绿地种植的金秋菊,不在花期,观叶效果也甚佳,一朵朵煞是可爱。 道路种植银杏作为行道树,下层种植阔叶山麦冬,此时恰逢花期,常绿麦冬正好弥补此刻银杏树稍显稀疏的状态,形成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