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英子姐召集,林漫老师策划的走近黄河、穿越宁夏成行啦!</p><p class="ql-block"> 素有“关中屏障,河陇咽喉”之称的宁夏,自古即是我国北部边塞要地。从战国起,到秦、汉、隋、宋、明都曾在这里修筑长城;宁夏长城分布的范围之广,历史之悠久素有露天长城博物馆的美誉,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黄河从南长滩村进入宁夏后一路北上,经过中卫、吴忠、银川、石嘴山后进入内蒙。秦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惠农渠等的修建使宁夏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有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这是行前林漫老师手绘的地图,超级期待👏👏👏</p> <p class="ql-block"> 7月15日12点成都东出发前往吴忠。</p> <p class="ql-block"> 出发,开启路上模式,走近黄河、穿越宁夏。</p><p class="ql-block"> 宁夏,黄河穿境而过,自秦汉开始,这里就被屯田开发,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铜峡。原本降水稀少的西北荒原,因为有了黄河才有了塞上江南,才有了大西北的鱼米之乡。</p><p class="ql-block"> 宁夏,曾是西夏与北宋同时拥有的地方,二者在这片土地交织拉锯,遗留大量的军事设施,西夏首府—兴庆府就设在今银川市。</p><p class="ql-block"> 宁夏,又被誉为长城博物馆,战国、秦、汉、隋、宋、明长城盘根交错。</p><p class="ql-block"> 宁夏西海固,这片被联合国称为最不适应人类生存的土地,如今养育着一百多万勤劳的回汉人民。</p><p class="ql-block"> 今天开始,我们将进行一次难忘的穿越宁夏之行。</p> <p class="ql-block"> 火车上的美食!谢谢花花、姐姐们的投喂!</p> <p class="ql-block"> 汉中平原!</p><p class="ql-block"> 李冰修都江堰前这里是天府之国、鱼米之乡!大秦粮仓!</p> <p class="ql-block"> 19:27到达吴忠。</p><p class="ql-block"> 连续多日成都都是连绵细雨,吴忠的蓝天白云让人愉快!</p><p class="ql-block"> 今天与林漫老师汇合,还给我们带来了好多甜甜的瓜🍈,幸福!!</p> <p class="ql-block"> 7月16日早早起床就是为了吴忠的早茶,感受早茶文化的魅力!我们一行13人浩浩荡荡的到达早茶店,品种多味道好👍</p> <p class="ql-block"> 早餐后与从银川出发到吴忠的仝师傅汇合,开启走近黄河、穿越宁夏之旅!</p><p class="ql-block">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是黄河中上游最后一道峡谷,由贺兰山余脉、牛首山相夹而成,全长十余里。晚霞与河水互映,宛若青铜,故得名青铜峡! </p><p class="ql-block"> 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铜峡。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黄河上游建立最早的工程之一,它的建成结束了宁夏两千多年来无坝引水的历史。秦渠、汉渠、唐徕渠等九大干渠之首汇集于青铜峡,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实施自流灌溉,极大地推动了宁夏工农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成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宁夏川”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青铜峡黄河铁桥,是宁夏第一座黄河桥梁。</p> <p class="ql-block"> 铁桥全长292米,桥面宽4.5米,桥面两侧辅道分别铺设宽0.8米的木板人行道。桥身有七孔折穿式花梁和折装式桥梁等组成,6个桥墩采用木桩及铁丝笼片石结构。</p><p class="ql-block"> 离开青铜峡黄河铁桥前往一百零八塔。</p> <p class="ql-block"> 一百零八塔是始建于西夏时期的喇嘛式实心塔群,是中国现存最大且排列最整齐的喇嘛塔群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百零八塔,塔群随山势凿石分阶而建,共分十二阶梯式平台,由下而上逐层增高,依山势自上而下,按1、3、3、5、5、7、9······的奇数排列成十二行,形成总体平面呈三角形的巨大塔群,总计一百零八座,因塔数而得名。是世上稀有的大型塔阵,以其独特的建筑格局、神秘的西夏历史和深远的佛教文化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 自古黄河富宁夏,这要归功于黄河水的灌区。从秦代至今,一直没有中断的水渠修建,使宁夏平原有着中国水渠博物馆之称。</p><p class="ql-block"> 青铜峡108塔的下面,有三个渠口,分别是秦渠、汉渠和唐徕渠,而108塔就是西夏为每年开闸放水而修建的,镇水祈福。</p> <p class="ql-block"> 唐徕渠,修建于唐代武则天年间,经过后世翻修,已看不出像都江堰那样的古韵。</p> <p class="ql-block"> 掩映在杂草中的两条渠是宁夏最早的古渠道秦渠和汉渠,他们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秦渠、汉渠分水口</p> <p class="ql-block"> 暂时离开黄河,前往白土岗烽火台。</p><p class="ql-block"> 石沟驿地区是烽火台最密集的地方,每2-3里就有1座。白土岗烽火台,是石沟驿十四座烽火台中最高大的一座,据长城专家林漫老师说白土岗烽火台是他见过的众多烽火台中最高大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 墩高14.5米,底部南北宽20米,东西宽18.5米,顶部南北宽8米,东西宽6米。 </p><p class="ql-block"> 围绕烽墩四周,筑有一圈边长50米×50米,用黄土夯筑成的坞墙,墙体大部分现已毁坏,只存南侧一段高1.7米,顶宽1.1米,长9.2米的土墙。</p><p class="ql-block"> 烽燧四周修筑坞墙,主要是防备敌人偷袭,保障戍边军士安全,大一点的烽燧,也可以起到驿站作用,里面建有屋舍供戍边将士居住,堆放材物,马匹等</p> <p class="ql-block"> 白土岗墩台顶部有一圈高1米,宽1米的垛墙,顶部正中有一个深约30厘米,直径1.3米的圆坑,推测当时应为燃放烟火的火坑。</p> <p class="ql-block"> 从地图上看,白土岗烽火台连同其他十四个烽火台,沿着石沟驿一线排开,就像是一个个威武雄壮的哨兵,守护着昔日这座传递军情、转运军需器、递送公文的重要据点——石沟驿城。</p> <p class="ql-block"> 石沟驿古城是宁夏由河东自南通往陕甘乃至京畿的要冲,明代形成较大的驿站,递运所。石沟驿古城为长方形,东西长460米、南北宽300余米,墙体为黄土夯筑,墙体基宽7米、顶宽3米、残高6~8米不等。据说安史之乱(唐天宝十五年),大唐名臣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兵讨伐安禄山时,曾经屯兵石沟驿城,军卒在城中埋锅做饭时,无意间燃着一块“石炭”。后来,士卒从地层下开采这种“石炭”,用于取暖和铸造兵器。</p> <p class="ql-block"> 石沟驿是 “灵州西域道”上的重要节点。灵州西域道东起长安,远达西域各国,是唐末至宋初丝绸之路的主线,其中长安至灵州段,在进入今天的宁夏地域后,经萌城、惠安堡,即来到石沟驿这一节点,再由此行40公里至今吴忠市利通区,然后延伸向更远处。</p><p class="ql-block"> 也许安史之乱后太子李亨就是通过灵州西域道经石沟驿到灵州(今灵武)登基称帝的,即唐肃宗!</p> <p class="ql-block"> 走在今天的石沟驿城古城内,荒草黄土中,残砖断瓦、瓷器碎片,随处可见,一种沧桑感弥漫四周。 石沟驿捡的各种宝贝碎片!</p> <p class="ql-block"> 静美在石沟驿捡的一宝贝,仔细看中间像是梁字,于是开启了讨论热潮,有说是唐代的、有说是宋代的、有说是西夏的。。。</p> <p class="ql-block"> 离开石沟驿古城前往老盐池</p><p class="ql-block">老盐池古城,这一带有大片盐池,产池盐。老盐池城本来叫小盐池,因为这座盐池与百里之外的花马池盐湖相比,规模要小得多,所以称小盐池。这里曾是唐朝时期的温池县城。</p><p class="ql-block"> 离开老盐池前往韦州镇,办好入住后前往韦州古城。</p> <p class="ql-block"> 韦州古城是宁夏唯一一座保存较好的西夏古城,明朝时是明庆王府所在地,曾繁华一时。如今这个穆斯林聚居的小镇非常安静,居民也非常友好。</p><p class="ql-block"> 矗立于古城内的康济寺塔,由信奉佛教的西夏人修建。塔高三十九.二米,外形呈八角形,为平地而起的密檐式空心砖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7月17日早餐后出发明长城同心段(固原内边)</p> <p class="ql-block"> 固原内边:东起陕西省定边姬源乡的饶阳堡,经甘肃省环县甜水堡,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下马关、徐冰水、红古城,海原县西安镇、千盐池,甘肃省靖远县打拉赤、青沙岘,抵达该县黄河东岸的花儿岔。</p> <p class="ql-block"> 沿固原内边到达下马关古城,下马关城是明长城固原镇的一个军事重镇。</p><p class="ql-block"> 传说古城是依金龟形状而建,取金龟探水之意。留下了“固镇第一关”的美誉,后因三边巡视边防者必下马于此休息,而得现名下马关。</p> <p class="ql-block"> 下马关城于明代嘉靖五年(1526)修筑。到万历五年(1577)“重修并瓷以砖”。清代光绪二年(1876)因水患,提督吴禧得降西墙东移,重修建筑,从而使古城面积缩小为“周四里五分”立炮台八座,稚堞七百有二,“南北撸楼”。古城平面呈长方形,但多数墙体包砖已被拆毁。古城辟南、北二门。南门瓮城尚存,方形,边长43.5米,包砖碶法为“丁”字形。南瓮城的北门洞上刻有“重门设险”四字,落款为“万历十年二月三日”。瓮城正东设门,门洞上方的砖墙内嵌有长方形石板,上面刻有“橐钥全秦”四字,右下落款为“万历九年二月三日”,北门的瓮城因水患而毁。1936年徐海东带领西征红军攻破下马关城,当时军团指挥部就设在下马关南门箭楼上。</p><p class="ql-block"> 现在下马关城内外还住有当地居民!</p> <p class="ql-block"> 离开下马关古城到达同心清真寺,在清真寺对面的停车场路餐后参观清真寺,同心清真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在元代喇嘛寺基址上修建而成的,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中原文化建筑与伊斯兰艺术完美融合为一体。1936年工农红军西征时,这里是第一个回民自治政府成立的地方,是红二、四方面军与一方面军会合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同心清真大寺由高低错落的上下两大部分组成。礼拜殿、邦克楼、南北经堂、门楼为上部,寺门、外院、照壁、井房、浴室为下部。由高约10米的砖砌高台连接上下部,整个建筑群因之呈座钟状。</p> <p class="ql-block"> 在清真寺礼拜大厅外遇见几位大爷在休息聊天,准备待会儿做礼拜。</p> <p class="ql-block"> 大爷曾经到麦加参加朝圣活动,据说前后大约需要40天左右,8万元左右(回国后结算多退少补)</p><p class="ql-block"> 麦加朝圣是每年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麦加被称为“宗教之都”,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都会聚集在沙特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觐。</p><p class="ql-block"> 所有穆斯林,无论是男是女,都会尽最大努力争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麦加朝觐一次,已经有70多个国家说着不同语言的穆斯林来到此地朝觐,这些各种肤色、各个年龄段的穆斯林来自世界的每一个地方。</p><p class="ql-block"> 麦加在穆斯林世界被誉为“诸城之母”。圣地只对穆斯林开放,非穆斯林一律谢绝入内。城中心的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著名圣寺,是世界各国穆斯林去麦加朝觐礼拜的主要圣地。据《古兰经》经文,在此禁止凶杀、抢劫、械斗,因此这里也称禁寺。禁寺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规模恢弘,经过几个世纪以来的扩建和修葺,总面积已经扩大到16万平方米,可容30万穆斯林同时做礼拜。</p><p class="ql-block"> 禁寺广场中央稍南,是巍峨的立方形圣殿克尔白。克尔白是阿拉伯文音译,意思是“方形房屋”。圣殿又称天房,相传是公元前18世纪先知易卜拉欣和他的儿子伊斯梅尔监建而成的。天房高14米,内三根顶柱昂然挺立,其东北侧装有两扇金门,离地约2米,高3米,宽2米,是用286公斤的赤金精工铸造的。天房自上而下终年用黑丝绸帷幔蒙罩,帷幔中腰和门帘上用金银线绣有《古兰经》文,帷幔每年更换一次,据说这一传统已延续了1 300多年。天房外东南角,一米半高的墙上,镶嵌着一块30厘米长的带微红的褐色陨石,即有名的黑石,或称玄石,穆斯林视其为神物,相传当年穆罕默德曾亲吻过它。朝觐者游转天房经过此石时,都争先与之亲吻或举双手以示敬意。</p> <p class="ql-block">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纪实文学《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约有四分之一的篇幅描写的是同心县。</p><p class="ql-block"> 离开同心清真大寺前往唐宋萧关。</p> <p class="ql-block"> 唐石峡关,是唐代原州最北面的一个关隘。虽为原州七关之一,但知名度要比其它各关小得多。地处海原县东北部,为清水河支流--西河流经庙山形成的峡口。</p> <p class="ql-block"> 唐宋箫关扼守着石峡口,是中原通往塞北的通道。</p><p class="ql-block"> 关于萧关,有秦汉萧关、唐宋萧关</p><p class="ql-block"> 林漫老师认为这儿是唐宋萧关!</p> <p class="ql-block"> 今天风大正在与放无人机的林漫聊这么大的风会不会影响无人机飞行时,话音刚落,只见无人机加速冲向屋顶后坠落,擦着花花身边落地。花花反应快向后跨了一步,想起都后怕。安全第一、安全第一!</p> <p class="ql-block"> 离开唐宋萧关前往北嘴古城。</p> <p class="ql-block"> 北嘴城址(平远古城)</p><p class="ql-block"> 七营镇北嘴古城,始建于北宋,当时的主要功能是防西夏。到了明代,进行了扩筑,成为了镇戎守御千户所的驻地。万历年以后,这座古城逐渐被废弃。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城墙崩塌,使其成为了真正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 住海原县三河镇。今天林漫回海原县城的家看三个崽崽!晚上洗澡时头被撞了个青头包,谢谢水香给的药。</p> <p class="ql-block"> 7月18日早餐后前往平夏城遗址(黄铎堡)。</p><p class="ql-block"> 平夏城是北宋时期的一座边塞军事指挥中心和关隘,它在抗击西夏、防御西夏军南进乃至最后战胜西夏,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如今的平夏城,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军事作用,断垣残壁的古城墙显现出黄土高原上独有的粗旷敦厚,古朴恬静,历经沧桑古战场风貌。</p> <p class="ql-block"> 打卡完平夏城前往须弥山。</p> <p class="ql-block"> 须弥山石窟历经北魏、北周、隋、唐等各朝代营造,历时1500多年,是中国十大石窟之一。走进须弥山,在崖壁间的洞窟中穿行,在菩提树下流连。这一座座迂回隆起的山脊,宛如一朵朵盛开的莲花。托林漫老师的福,参观了几个几乎不对外开放的特窟,这里有中亚粟特人开凿的石窟。</p> <p class="ql-block"> 须弥山所处的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地。丝绸之路开通后,这里成为由长安到西域的必经之地,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到了唐代,为了加强边塞防卫,在这里设置军事关隘,史称“石门关”。</p> <p class="ql-block"> 大佛楼(第5窟)开凿于唐武则天时期(624-705)。石窟内弥勒大佛像通高20,6米,造像仪态威严、神情端庄,帛带袈裟、面庞丰腴,雕凿技艺娴熟,是须弥山石窟唐代造像的代表,也是国内现存为数不多的唐代大像之一,是中国古代艺术家高超技艺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艺术宝库中最光辉灿烂的瑰宝之一,反映了唐代以丰满健壮雍容华贵为美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时尚。</p> <p class="ql-block"> 圆光寺开凿于北周时期(557-581),是须弥山唯一一处佛寺禅院。由唐代景云寺迁址而来,元代曾被敕封为“圆光寺”,明正统八年(1443),旧景云寺住持僧人绰吉汪速重建佛殿廊庑,并上奏明英宗朱祁镇皇帝,敕赐“圆光寺”。禅僧陈觉于正统十二年(1447),拜请明英宗皇帝赐玺书、易匾额、颁《永乐北藏大藏经》一部供养,请赐禅林,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和风景名胜。后经战祸破坏,圆光寺彻底衰败,寺院建筑全部被毁,所藏经书也遗落民间,无法找到。到1920年海原大地震后,建筑全部塌口。圆光寺内有北周第45、46、48号窟,还有《敕赐禅林》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45窟</p> <p class="ql-block">第46窟</p> <p class="ql-block"> 相国寺(第51窟)</p><p class="ql-block"> 开凿于北周时期,是一整座山包掏空开凿而成的覆斗顶、平面方形中心柱窟,保存有近7米高的石刻大像6尊,北周武帝建德三年 (574) 推行灭法政策而中止石窟开凿,属于未完成石窟。 1920年8.5级“大地震”致使石窟前半部分坍塌,后半部分被砂石填埋后背被整体保存下来。1985年,文物部门对第51窟进行加固修缮,让北周石雕艺术瑰宝能够流传于后世。石窟整体气势恢宏,造像精美,雕刻精湛,保存完好,在全国石窟造像中独一无二,代表了须弥山塑像造像的最高水准,是全国北周时期石刻造像的代表作品,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被文物界、学术界誉为“须弥之光”。</p> <p class="ql-block"> 桃花洞(105窟)</p><p class="ql-block"> 开凿于唐代,是须弥山唯一一座唐代的大型中心柱式塔庙窟、其规模之宏大,形制之独特,雕凿之精美,是国内最为珍贵的唐代中心柱式窟。該石窟修建于山体冲沟深处的山崖上,是将一座小山包整个凿空而成,由中心柱窟四个附属洞窟组成,规模宏大,形制独特,布局新颖,保存完好,石窟中的造像题材,主要有结跏趺坐佛、倚坐佛、立佛,特别是中心柱四面四像弥勒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地藏菩萨,在全国同类石窟中,绝无仅有、非常珍贵!</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须弥山返回固原,前往固原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固原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其中北魏漆棺画、北周鎏金银壶、凸钉玻璃碗为国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 鎏金银壶产于北周天和四年(569 年),1983年于原州区南郊乡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嘉出土。该藏品通高37.5厘米,最大腹颈12.8厘米,重1.5千克。鸭嘴细颈,上腹细长下腹圆鼓,高圈足座。</p><p class="ql-block"> 鎏金银壶是波斯萨珊王朝的酒具,壶身浮雕有古希腊神话故事,特别是《荷马史诗》中的金苹果和特洛伊战争的故事,这件银壶不仅展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还反映了丝绸之路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 琉璃碗产于北周天和四年(569年),1983年于原州区南郊乡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碗高8厘米,口径9.5厘米,腹深6.8厘米,下腹最大径9.8厘米,重245.6 克。碧绿色,透明,内含小气泡,分布均匀,直口,矮圈足,外壁饰以凸起的圆形装饰两周,共14个,上下错位排列。这件玻璃碗不仅展示了古代玻璃制作的高超技艺,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 继续打卡战国秦长城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战国秦长城始建于战国秦昭襄王时期,属中国早期长城之一,西起甘肃临洮,东至内蒙古达拉特旗,全长1100多公里。战国秦长城原州区段因保存较好、墙体高大、墩台密集、壕沟完整成为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 住固原!</p> <p class="ql-block"> 固原晚餐:在仝师傅的推荐下玩宁夏很流行的骰子游戏。</p><p class="ql-block"> 水香总结的游戏规则如下:</p><p class="ql-block"> 两个色子摇骰子。</p><p class="ql-block"> 两个2为王 ,可以发号施令随便点谁喝酒 ,还可以随意发挥,为难为主。(上游、静美三次当王、邓虹、英子、燕子)</p><p class="ql-block"> 1和4为小姐,要陪酒还要说:大爷您喝好 。(玫瑰、荧珊、水香、战友持续到游戏结束)</p><p class="ql-block"> 两个色子相加为 7点必喝酒,小姐陪7喝,还要再摇一次。(基本所有人都摇过7喝酒) </p><p class="ql-block"> 其他的数过 双子往前一步再摇,小姐没资格摇骰子,必须出现下一个小姐,就自动让出小姐位置(最后的小姐是战友😂)</p><p class="ql-block"> 游戏有趣好玩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7月19日早餐后出发战国秦长城原州段。</p><p class="ql-block"> 宁夏因长城遗迹多,类型全而被称为“长城博物馆”,历朝历代所修建的长城,均在宁夏可以见到。固原又是宁夏境内长城遗址最多的地区,先秦、秦汉、宋明均在固原修筑长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早上天气凉爽,徒步固原城外的战国秦长城原州段,这段长城修筑于秦昭襄王时期。红军长征途经固原时沿着战国秦长城而行,毛主席写下了著名的《清平乐.六盘山》,“不到长城非好汉”指的就是这段长城。今天的战国秦长城依然如龙卧大地,曲折蜿蜒,雄伟壮观徒步5公里满满的自豪感!我们走过红军走过的路,也算是相逢。</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秦长城上、晒、但是很自豪!</p><p class="ql-block">背后就是著名的六盘山!</p> <p class="ql-block"> 站在秦长城上,背后就是六盘山,临时起意朗读毛主席的清平乐.六盘山</p><p class="ql-block">完全无彩排,一次完成,满满的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 徒步完长城回到固原参观固原古城,固原古城(汉高平城)内城建于汉武帝元鼎3年,明景泰2年增筑外城。战略地位重要,史称“坚城”,城墙规模大,是内外两城墙,平面呈“回”字形。地处丝绸之路东段北道,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p><p class="ql-block"> 离开固原古城前往开城王府。</p> <p class="ql-block"> 开城王府,始建于元九年,元世祖忽必烈封三子忙哥刺为安西王,驻军于六盘山。安西王冬居长安,夏居开城。可惜这些建筑都毁于1306年的一场地震。</p><p class="ql-block"> 开城王府路餐。离开开城王府前往彭阳汉代朝那城。</p> <p class="ql-block"> 彭阳汉代朝那城</p><p class="ql-block">朝那(zhūnuò)是一个很早的地名,战国时就有名,朝那是先秦戎族的一支。朝那城三面环山,距战国秦长城12公里,为秦汉通往长安的战略要地。</p><p class="ql-block"> 前往汉萧关。</p> <p class="ql-block"> 汉箫关(唐瓦亭关)又叫驿藏关位于固原市泾源县瓦亭村,在六盘山山口依险而立,扼守自泾河方向进入关中的通道。瓦亭山上仍有城墙遗址。</p> <p class="ql-block"> 转自林漫老师的秦汉萧关初考</p><p class="ql-block"> “萧关是一种地名,萧关是一种形态,萧关也是一个变数,萧关是一个随着朝代的变化和防御对象的变化而变化的战争防御带”</p><p class="ql-block"> 唐代学者司马贞对《史记》注曰:“东函谷,南峣武,西散关,北萧关。在四关之中,故曰关中。”实际上,关中四周大小关塞甚多,并非仅仅指此四关。但是相对而言,函谷关、武关、散关和萧关则最为重要。如果说对关中的心脏咸阳—长安地区威胁最严重的方向是哪里?回答萧关则是首选。</p><p class="ql-block"> 清水河河谷水草丰美,地形开阔有利于骑兵奔驰,萧关一失,西北游牧民族便可分多路直下关中长安,可谓是高屋建瓴之势。届时,关中八百里平原就会成为游牧骑兵奔驰的绝佳战场。古人云:欲固宁夏,必守石嘴,范围扩大一些,欲固关中,必守萧关。</p><p class="ql-block"> 清代地理学家顾祖禹称萧关为“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每当人们提起萧关,就把它与胡笳羌笛、蒿草满目、白骨累累、野兽出没无常的凄凉景象联系起来。多少文人墨客曾亲身经历了萧关道路之险要、战争之残暴,用笔记载了古萧关的历史。如今,尽管山头上仍然有着烽火台的遗迹,秦长城的痕迹也依稀可见,但是那都已经成为历史的印迹。“时危多战垒,猛将守萧关”和熙熙攘攘的丝绸之路早已被草木和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所替代。</p><p class="ql-block"> “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候多。”萧关,分秦汉萧关、唐宋萧关、明萧关,位于关中以北,与武关、潼关、大散关并称为“关中四关”。萧关为关中与塞北之间的交通要冲,自古以来就是用来抵抗塞外游牧民族侵扰要冲之地。自秦汉以来,萧关一直是关中与北方的军事、经济、文化交往的主要通道,也是古丝绸之路北线途径地。</p><p class="ql-block"> 对于萧关准确位置,各地及史学界争论不休,我们可以将萧关分三个阶段来考证,一:秦汉萧关。二:唐宋萧关。三:明萧关。萧关的位置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历史文献相结合来考证,秦汉萧关在唐史元和郡县书中这样描述:萧关故城,在县东南三十里。汉书文帝十四年,匈奴入萧关,杀北地都尉,是也。同时,也将瓦亭关位置做了注解,瓦亭故关:在县南七十里,即陇山北垂。这里的县,指的是高平县就是今天的固原市原州区,陇山即今天的六盘山。</p><p class="ql-block"> 固原市将秦汉萧关,定到瓦亭实属不妥,瓦亭关就是瓦亭关,萧关就是萧关,二者不能混淆。根据史书记载的里程计算,秦汉萧关就在今天原州区开城镇附近。开城位置险要,为萧关道分水岭,开城又是清水河、迺河、颉河发源地,也是扼守通往平凉和彭阳两条大道的控制点,北距离原州区正好三十里。如果这里不设关,古代将萧关设到瓦亭,这样无法有效保障关中地域安全,从北方来的游骑,可以沿着彭阳茹河河谷长驱直入至关中,所以在开城设关,同时切断上述两条大道,而且开城正好位于数道山脊的收缩处,是建关设卡的最佳选择。</p><p class="ql-block"> 目前,因为秦汉以后数次在开城留置重兵,构筑军事设施,所以很难看到秦汉时期的建筑,现在看到的十余座城堡关寨烽燧,都是宋元时期及以后的,开城在六盘水北麓,属阴湿地带,地表草木繁茂,加上近些年山峦大规模的农田作业,年代久远的古代军事设施很难保留下来。向当地老年人打听到,前些年在开城一处农田施工,出土大量的秦汉瓦当,有文字的也有图案的,如果属实,定当为秦汉萧关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使至塞上</p><p class="ql-block"> 唐 王维</p><p class="ql-block">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p><p class="ql-block">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p><p class="ql-block">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p><p class="ql-block">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p> <p class="ql-block"> 离开汉萧关前往三关口,三关口即古人所说的西越六盘必经六盘关,南逾陇山必达制胜关,北出塞外必过瓦亭关。三关口古名弹筝峡,相传当年杨六郎、杨七郎镇守三关口布阵摆将。当地百姓为纪念杨家将,修建了杨六郎庙。</p> <p class="ql-block"> 三关口:古名弹筝峡,又名金佛峡。地方史资料记载:风吹流水,常闻弹筝之声,故名弹筝峡。峡中原有寺庙,庙内供有金佛,故名金佛峡。今天的瓦亭峡,或者称瓦亭河谷。</p><p class="ql-block"> 三关口:萧关、六盘山的陇山关、泾源的制胜关都通过三关口进入关中。过了三关口后通往长安的路就是一马平川,因此三关口是关中北门的最后一道屏障。</p> <p class="ql-block"> 三关口峡谷中的关帝庙;杨六郎庙;杨七郎庙!</p><p class="ql-block"> 离开三关口前往隆德县。</p> <p class="ql-block"> 到达隆德县办理好入住后前往隆德老巷子。</p><p class="ql-block"> 隆德老巷子自宋筑笼竿城时,即为城外一村庄,已有千年历史。原为丝绸之路隆德驿站,现已打造成旅游文化村。</p><p class="ql-block"> 隆德老巷子吃晚餐后回隆德县城。</p> <p class="ql-block"> 打卡笼杆城(现隆德县城)笼杆城是北宋在陇山以西修筑的第一个城寨,也是北宋经略山外迈出的第一步之后又陆续建成羊牧隆城,静边寨与得胜寨,统称为“山外四寨”。</p><p class="ql-block"> 北宋为防止西夏的进攻,在六盘山下的笼竿川筑笼竿城,现在的隆德县城外仍残留有高高的土城墙。</p><p class="ql-block"> 住隆德县。</p> <p class="ql-block"> 丝绸之路东段北线:洛阳或者长安出发、沿渭河至虢县(今宝鸡),过汧县(今陇县),<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经三关口越六盘山固原和海原</span>,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今武威)。</p><p class="ql-block"> 这次穿越宁夏行要经过大部分丝绸之路宁夏段,去感受2000多年来这条古路的兴盛繁荣、交流融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