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硬笔通临王羲之十七帖之《蜀都贴》第三部分,主要提升了提按的气韵。</p><p class="ql-block"> 提升气韵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要明白译文和字帖之间的联系。比如译文的岁字,在字帖里是接近“东”字的。而译文的“期”字,在字帖里接近“玥”字。知道形态上接近哪些字,又知道有几种形态,就是我们学习的要点。另一个是字之间的连接,哪些字可以连。比如“未有”“足下”“迟此”这些。连接的必要是第一个字以捺、点、走之结尾,而第二个字以横、竖起笔,便可以连。连起来之后的气韵就会大不相同。</p><p class="ql-block"> 单字分体的连,比如意字。在字帖里是点横勾、足结尾拐弯。便是意字。比如日字,起笔以圆弧过度下笔,整个向右圆弧绕过去再以点收到中心。比如为字,左上点按横写直接带撇过去,向右上绕圆弧到空位收笔。比如彼字,两竖相连向右上圆弧过度带横勾,最后写竖和又一气呵成。</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两字连还是单字连,都是需要极为缜密的心思才能领悟。既考察了应变也考察了对上下文字大小和间距的把握。因此,这是十分值得学习的。</p><p class="ql-block"> 而硬笔的书写要领,要比毛笔略少一些。就是悬腕加提按自如,以及笔画的连带。这三个要素是神采的体现,也是个人书法造诣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至于这次通临王羲之十七帖的效果怎样,还请各位看官品评一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