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八国行(五)

山涧流水

<p class="ql-block">欧洲八国行D10:童话小镇-科尔马</p><p class="ql-block">德法交界边境小镇科尔马以美丽的自然风光、神秘的酿酒工艺、保存完好的老城街区、众多的标志性建筑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尤其是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以及《中餐厅2》在此拍摄后名声大振。</p><p class="ql-block">科尔马是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的故乡,纽约自由女神像便出自他手。</p><p class="ql-block">中学语文课本《最后一课》的故事背景地便是科尔马所在的阿尔萨斯地区。</p><p class="ql-block">一座座设计独持的无钉木筋屋,色彩斑斓的撞色多面形墙面,开满艳丽鲜花的窗台,轻轻飘荡在小桥流水中的平底小船,四通八达的幽幽小巷,使小城充满着浓郁的浪漫风情,真正的一步一景,感觉自己置身于梦幻的童话世界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建筑风格非常特别,这些房屋就像是用彩色的积木搭成的一样。外观上看似歪歪扭扭横七竖八的房屋支架,其实是呈规则几何图形的实木条,相当于现代钢筋一样起支撑作用,通常作防水处理后成褐色,十分醒目,因此得名木筋屋,具有典型的德国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一座座始建于十六世纪的木屋使小城充满浓郁的阿尔萨斯风情,文化气息浓厚。</p> <p class="ql-block">可以说每栋木筋屋,皆具个人品味,独特而大胆的设计,质朴中带着几分豪爽,和谐中透着几许匠心,从而造就了眼前这个婀娜多姿的彩色世界。</p> <p class="ql-block">科尔马是阿尔萨斯葡萄酒中心,是法国干白葡萄酒的主要产区,有着神秘的传统酿酒工艺。</p><p class="ql-block">街边出售葡萄酒的小店,相邻商家大同小异又各具特色的橱窗摆设。</p> <p class="ql-block">科尔马也叫法国“小威尼斯”,坐在小木船上的确有坐贡多拉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船上看你。</p> <p class="ql-block">圣马丁教堂位于科尔马老城的中心,建于13-14世纪。外墙是厚重的黄色石料,石壁被时光打磨成褐色,是典型的“中世纪哥特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正面有一个大型钟楼,周围有石柱和拱门,非常壮观。教堂内部有一些精美的壁画和彩绘玻璃窗,展示了中世纪的宗教艺术。在教堂的地下室,还有一个古老的墓穴,据传葬有一位法国国王。</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人头屋,它坐落在人头街19号,建于文艺复兴初期1609年,因外墙上雕刻着100多颗表情各异的人和动物头像而出名。</p> <p class="ql-block">立在屋顶的青铜雕像,则出自自由女神像的设计者——巴托尔迪之手。现今人头屋的一楼已成为餐厅,楼上则为饭店。</p> <p class="ql-block">菲斯特屋,建于1537年,宫崎骏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苏菲家的帽子店以它为原型。</p> <p class="ql-block">雕塑家巴托尔迪纪念馆,他出生于阿尔萨斯。</p> <p class="ql-block">小镇不大但咖啡馆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好可爱的布娃娃!</p> <p class="ql-block">好象欧洲古老街道都是用这样的小方石铺就的。</p> <p class="ql-block">绿格子屋顶,科尔马老海关大楼,建于1480年,高耸的屋顶上铺着彩色的砖瓦。</p> <p class="ql-block">科尔马人酷爱鲜花,私家阳台、商店、河边及人行道旁都铺满鲜花。</p> <p class="ql-block">摆放在人行道旁的鲜花盆景,显然是用心设计过的。</p> <p class="ql-block">既使错过花期,也要用干花装饰。</p> <p class="ql-block">这个墙面装饰就不仅仅是花了,彰显个性。</p> <p class="ql-block">行驶在小巷里的“小火车”</p> <p class="ql-block">《中餐厅2》拍摄地,集体打卡</p> <p class="ql-block">科尔马与因特拉肯之间不知名的小镇,晚霞映照下的多姿多彩,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住在这宁静漂亮的地方,夫复何求!</p> <p class="ql-block">可以说科尔马是将人文及自然遗产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的典范,保护与开发相得益彰,值得借鉴。</p> <p class="ql-block">欧洲八国行D11-1:登阿尔卑斯雪山</p><p class="ql-block">从法国科尔马去往瑞士因特拉肯,路况很好,过国境线不用下车甚至不用减速,丝滑通过。因欧洲行办理的都是申根签证。</p><p class="ql-block">根签是指根据《申根协议》而签发的签证,这项协议由于在卢森堡的申根签署而得名。根据申根协议,任何一个申根成员国签发的签证在所有其他成员国也被视作有效,而无需另外申请签证。这样极大方便了欧洲各国间的旅行和商务活动,所有持申签的旅客可于有效期内在所有申根成员国内自由旅行。‌</p> <p class="ql-block">公路两旁景色太漂亮了!很瑞士。</p> <p class="ql-block">来到阿尔卑斯山脚下</p> <p class="ql-block">搭乘缆车直上菲斯特峰</p> <p class="ql-block">菲斯特峰是阿尔卑斯山瑞士境内一座著名的山峰,位于伯尔尼高地的格林德瓦市,是世界顶级的滑雪圣地,也是徒步探险爱好者和自行车手的天堂。它和周围绵延的少女峰、艾格峰、斯瑞克峰共同构成了阿尔卑斯山苍劲雄浑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南方人对雪有种执念,<span style="font-size:18px;">尽管艳阳高照,所幸山颠积雪较厚,也不太冷,带上山的羽绒服都没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论男女老幼一上来就开始在皑皑雪地上撒欢了。</span></p> <p class="ql-block">四零后属“解放牌”的同伴也忘情地跳了起来,真棒!</p> <p class="ql-block">山下雪水溶化,小河潺潺流水。</p> <p class="ql-block">在因特拉肯宽阔的绿地上,美丽雪峰少女峰的身影清晰地出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因特拉肯草地上的大花钟,时间走得还很准确,体现出瑞士钟表机芯制作的严谨。</p> <p class="ql-block">欧洲八国行D11-2:从因特拉肯搭乘金色山口列车到卢塞恩(琉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色山口列车是将日内瓦湖、图恩湖、布里恩茨湖和琉森湖等瑞士风光最美的湖泊连接在一起的引人入胜的线路。</p> <p class="ql-block">在金色山口列车上,从特别设计无遮挡大窗望出去,沿途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田野,成群结队的牛羊在草地上悠闲漫步,山坡上镶嵌着别致的小木屋。另一面美丽的湖泊正闪着钻石般的光芒,美到让人窒息。</p> <p class="ql-block">欧洲八国行D11-3:瑞士美丽小镇卢塞恩(又译琉森)</p><p class="ql-block">卢塞恩火车站是瑞士的重要铁路网络枢纽,管理由瑞士国营铁路公司负责。站前广场设有公交总站,是卢塞恩公交枢纽。它与卢塞恩艺术博物馆相邻,是一个参观和购物的理想场所。</p> <p class="ql-block">琉森老街</p> <p class="ql-block">琉森神表店多,商品琳琅满目,丰俭由人。</p> <p class="ql-block">琉森湖</p> <p class="ql-block">湖水清澈透明如镜</p> <p class="ql-block">湖边席地而坐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卡佩尔桥是卢塞恩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欧洲最古老的木制廊桥。这座桥建于1333年,已有近千年历史。木桥长200米,宽2米多,横跨在罗伊斯河上。因长年装饰有鲜花,又叫花桥。</p> <p class="ql-block">桥身中间的折弯处建有一石头的八角型水塔,34米高。塔建在水中的礁石上。塔建于1300年前后,木桥是依附于水塔而建。水塔作为瞭望哨所,是城市防卫设施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水塔与花桥一个伫立,一个横卧,共同构成绝妙的水塔花桥美景。</p> <p class="ql-block">桥的横眉上绘有许多宗教反映历史的油画。</p> <p class="ql-block">水闸流水,未P图哟,象黄龙九寨沟的水一样,呈天然宝石般蓝绿色。</p> <p class="ql-block">似曾相识,瑞士琉森街头沙雕与奥地利因斯布鲁克街道沙雕造形完全相同,难道是同一师傅教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悲伤的狮子》,位于瑞士中部城市卢塞恩(又译琉森)一个小公园内,由丹麦雕塑家巴特尔·托瓦尔森设计内,这个雕塑是为了纪念1792年法国大革命期间,战死沙场的士兵而建。这些瑞士雇佣兵中有很多来自卢塞恩,因此这座雕塑也被称为“卢塞恩之狮”。</p> <p class="ql-block">战斗中,瑞士雇佣兵表现出了骁勇善战和忠贞不二的精神,他们誓死保卫法国路易十六国王及王后,最后786名雇佣兵全部阵亡。雕塑中的狮子表情十分痛苦悲伤,背上插着一只短箭,头部散落着折断的长矛和瑞士的盾牌,生动地表现了瑞士雇佣兵在战斗中的英勇顽强大无畏牺牲精神,令所有观看者无不为之动容。马克·吐温称它为“世界上最悲伤、最感人的石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