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游札记——城市印象

虎嘛嘛

<p class="ql-block">旅游就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赶路、拍照,满眼热热闹闹,景点的介绍多精彩,多感动也是转头就忘。旅行就是在陌生的地方住下来,慢节奏的了解当地人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同他们一起吃喝,观察他们的表情,模仿他们的方言等等,这是我对旅游和旅行的理解。 2018年的大年初一我们曾来大同旅游,参观了云岗石窟、大同古城,悬空寺,古城当时初具规模,善化寺等未开放,还在建设中,城中遗留很多老旧平房,仿古街道边商铺古色古香,大多在招商中,游人不多,也许是过年的缘故吧。转悠多时才看到一处餐厅,刚好也临近晚饭时间了,餐厅的名字忘了,印象中软装别致,刀削面茄子卤让我记忆深刻,味道鲜香,面条薄长,吃到嘴里有嚼劲,就是量少,价格吓人,一碗刀削面48元。那天我们住在大同宾馆,距离古城南门很近,早餐吃到了最香的小米粥,第一次的印象就是刀削面好吃且贵,大同人口音难懂。这次大同之行是休疗,时间充裕,可以比较立体的感受这座城市。最初看到是交通道路;市中心的迎宾路,魏都路、北都街、云中路等,位于古城外西侧,都是上下行八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车道旁边都有绿化带,行人不太多,路面干净,有游动的人员时刻打扫,行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几乎没有乱穿马路的,老年代步车罕见,上下班高峰期也没有堵车,路边停车不收费,有些停车场收费也很便宜,一小时3元之后,增加一小时收费增加一元,与北京市比跟不要钱似的,大同现在没有地铁,公交车数量也不多,应为城市小的缘故。大同过去十年九旱,地上植被很少,现在可是大变样,我们所居住的平城区云中路就有两个公园,大同公园和儿童公园,占地面积大树木覆盖率大,到处郁郁葱葱,公园设计的人性化,大大小小的操场很多,满足了百姓活动的需求,名为儿童公园实为老人乐园,从清晨到晚上,公园空地布满了打拳,跳操,跳舞、踢毽,打羽毛球,跑步的老人,年轻的人很少,行人中年轻人也不多,他们都去哪儿啦。现在中国经济在蠕动,街边商铺招商,关门歇业的挺多,最聚人气的就数餐馆饭店了,龙聚祥、喜晋道、凯鸽饭店、北魏家宴、福兴斋等火爆的场面惊人,就餐需提前排队拿号,古城里餐厅很多,游人如织,店家之间的差距是冰火两重天,一些店铺竟然空无一人,老板期盼着风水轮流转啊,凯鸽饭店的价格很香,很多菜品可以点半份,但是菜量与北京比就是一份了。古城里与古城外价格基本相同,据说若古城里价格太高被举报是要受罚的,政府的有效监管为古城的文旅经济提供了保证。大同人穿着打扮我认为和北京不相上下,北京人讲究舒适休闲,混搭风流行,时尚的服装配运动鞋满大街都是,这里必须是小皮鞋的穿搭,我走在大街上时时吸引行人的目光,自己舒服就行吧,不管他人论短长。古城恢复重建后,大部分拆迁户迁到了南区,以高层建筑为主,西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在破产倒闭的企业原址上建造的,多为六层以下的房子,古城的东面称为御东,是新开发的地方,市政府、大同博物馆、歌剧院、图书馆都在那里,居住环境好,人口密度低,可就是缺乏人火气,楼房售价高,大同老人不喜欢那边。一周的时间看到的都是表面现象,还有很多零碎的画面等以后再说。</p> <p class="ql-block">儿童公园里唱着红色歌曲</p> <p class="ql-block">大妈们自娱自乐</p> <p class="ql-block">四人三副牌</p> <p class="ql-block">御东区的赢文湖</p> <p class="ql-block">晚上九点等座的人</p> <p class="ql-block">古城里龙聚祥饭店</p> <p class="ql-block">大同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自产自销的牛奶,2元一斤。无添加的奶 开锅后有一层奶皮子,久违了奶皮。</p> <p class="ql-block">分堆卖,只多不少</p> <p class="ql-block">早点铺,不够档次没人吃,我帮帮她。金瓜粥一大碗,油饼和鸡蛋,真心吃不惯这种没有盐,半发面的油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