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7.30我们随团在走完了四天甘南景区的行程,回到了天水这个陇上明珠的城市,</p><p class="ql-block">天水市,古称秦州、上邽,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甘肃省辖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天水市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甘肃省域副中心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截至2024年3月,天水市辖2个区、5个县,总面积1.43万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天水市常住人口为290.72万人。</p> <p class="ql-block">天水市因“天河注水”的传说而得名,拥有约8000年的文明史,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天水市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截至2024年3月,天水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42处。</p> <p class="ql-block">渭河从城市中流过,一半河筑坝为人工湖,另一半为流域河。</p> <p class="ql-block">天水是秦国的发祥地,秦人先祖嬴非子在此牧马有功,于公元前890年被周孝王封邑于秦亭,即今天水一带,经二百多年的发展壮大,于公元前762年东迁陕西关中一带,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步伐。秦人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于公元前688年在天水市的清水、甘谷两地建立了邽县和冀县,这是中国历史上建城设县最早的县。秦国早期文化遗存主要集中在甘肃天水一带。</p> <p class="ql-block">在渭河畔建有天水有轨电车,到胡家铺,共12站,听说全程票价2元。旁边的渭水河黄黄的向东方流去。</p> <p class="ql-block">地下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从渭河桥步行桥上能看到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天水”二字,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天上之水”的意思。没错,天水市的命名,还真就有“天河注水”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p><p class="ql-block">相传在汉武帝元鼎三年,天下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旱,上邽地区尤为严重。</p><p class="ql-block">老百姓眼睁睁地看着河水断流,水井干涸,庄稼一天天枯竭而死,牲畜被炎炎烈日炙烤得仿佛要融化一样,不由得心急如焚。突然一天地裂天如漏了般,大雨倾盆。一连几天,天水如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天河注水”的传说而得名。大地湾遗址发掘证明,早在8000年前天水市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西汉起,天水设有郡县,其建制沿革与中原地区基本一致。隋唐时期,天水成为陇右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元明清时期,天水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现在天水市建的很好。有高铁南站,有天水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天水火车站周边商业中心,扡下商城建的非常好,四通八达。很现代的地下商域。</p> <p class="ql-block">这天第一个景点就是麦积山石窟,游客中心与景区距离很远。这就是游客中心。然后可以乘景交车去景区。游人如织,各地游客蜂拥而至。</p><p class="ql-block">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因该山状如堆积的麦垛而得名,位于天水东南约30千米山中。据文献记载,石窟始建于后秦(384年―417年),大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后又有所发展。西魏文帝元宝炬皇后乙弗氏(乙弗皇后)死后,在这里开凿麦积崖为龛而埋葬。北周的保定、天和年间(561年―572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亡父建造七佛阁。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在麦积山建塔“敕葬神尼舍利”,后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的开凿扩建,成为中国著名石窟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很神奇,周围山峰起伏,只有麦积山独立在这里。形状如麦堆而被古人看中,开石屈,造佛像。参观时,可以选择一线和二线两个游览路线。一线可达最高处,二线较短,适宜老年人。参观时只允许选其中一个线路。沿着钢架栈道踏着台阶而上下,很明显这些栈道是为方便游客参观而后修的。不知古人是怎样沿着这陡峭的山势怎公造的石属。</p> <p class="ql-block">石窑内佛像,为保护有钢网</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中的佛像是泥塑像,不是石雕的。</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山势陡峭,有恐高症的估计会心惊肉跳。</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景点是温泉,泡温泉很侠意的事。温柔为室内温泉,有好几个池子。水清清,温暖暖,浸在其中乐悠悠。</p> <p class="ql-block">随后又到了天水古城和伏羲庙景区这两个景区是我们自由行去的。</p> <p class="ql-block">古城中有一走廊,墙上绘画着与天水有关的各个时代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古城区域不算太大,保护修修的很好。一些宅院商业用场地,有的经营民居,每天要300元到500元一天。有的经营茶馆。现在大多数古城景点都是这种模式。</p> <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割据称雄,因天水市战略地位的重要,一些帝王将相,军事首领在这里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街亭、收姜维等故事,都发生在天水。街亭位于天水市秦州区东北100千米处的秦安县陇城镇,出土有“乱骨堆”、“大营”、“常营”、“万人坟”等战争遗存,并有弩机、马刺等遗物。境内有街亭、天水关、木门道、诸葛军垒等三国古战场遗址多处。</p> <p class="ql-block">从入口处进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松柏,这古柏透着历史的沧桑。从穿过正在维修的穿廊,到二殿,再到正殿。</p> <p class="ql-block">伏羲庙,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伏羲路110号,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在中院后部正中,是伏羲庙建筑群的主体建筑。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1483~1484年)创建的太昊宫是其前身,但原宫址未必是今殿址。嘉靖二年(1523年)扩建,时榜书“先天”因伏羲先天八卦而名。清顺治十年(1653年)、乾隆四年(1739年)、嘉庆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间、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间屡经重建,始成今制。面阔7间计26.4米,进深5间计14.05米。殿雄距宽阔的露台之上,庄严宏伟,重檐歇山大顶衬以龙吻脊、雕花天宫宝刹,显得高贵典雅,气度非凡,虽屡经重修,依旧呈明代风貌。上檐殿身七架,下檐周匝回廊,间架结构自然,比例尺度合理。正面明间、次间、尽间隔扇门窗雕以龙、凤、仙鹤、麋鹿等吉祥动物图案,饰以牡丹、艾叶、松枝等植物,华丽精美。因阅历久远,色彩斑驳,时显苍桑气息。殿内伏羲圣像高3米有余,手托八卦,目光如炬,正襟危坐神龛中,灵气逼人。像右原有龙马雕像、左原置河图洛书石盘,民国三十年(1941年)被十三临时教养院生产合作社拆除,现已依原样恢复。殿顶棚以井口天花和藻井(在正中)相伴装饰;井口天花镶嵌伏羲六十四卦卦象图,而藻井施绘河图和伏羲先天八卦图,将装饰和伏羲氏的业绩紧密结合,别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伏羲庙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由于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伏羲庙对于研究中国远古历史、探讨明代建筑艺术、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风情等,有着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伏羲庙如同孔庙的格局。仪门又称二门,明嘉靖二年(1523年)创建。明代榜书“文祖”,清时改悬“道启鸿濛”匾,现悬著名书法家楚图南的“伏羲庙”匾。清顺治十年(1653年)、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清嘉庆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间由原3间扩建为5间,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间又重修,始成今制。悬山顶,形制和大门同,规模略小,遥相对应,构成甬道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在中院后部正中,是伏羲庙建筑群的主体建筑。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1483~1484年)创建的太昊宫是其前身,但原宫址未必是今殿址。嘉靖二年(1523年)扩建,时榜书“先天”因伏羲先天八卦而名。清顺治十年(1653年)、乾隆四年(1739年)、嘉庆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间、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间屡经重建,始成今制。面阔7间计26.4米,进深5间计14.05米。殿雄距宽阔的露台之上,庄严宏伟,重檐歇山大顶衬以龙吻脊、雕花天宫宝刹,显得高贵典雅,气度非凡,虽屡经重修,依旧呈明代风貌。上檐殿身七架,下檐周匝回廊,间架结构自然,比例尺度合理。正面明间、次间、尽间隔扇门窗雕以龙、凤、仙鹤、麋鹿等吉祥动物图案,饰以牡丹、艾叶、松枝等植物,华丽精美。因阅历久远,色彩斑驳,时显苍桑气息。殿内伏羲圣像高3米有余,手托八卦,目光如炬,正襟危坐神龛中,灵气逼人。像右原有龙马雕像、左原置河图洛书石盘,民国三十年(1941年)被十三临时教养院生产合作社拆除,现已依原样恢复。殿顶棚以井口天花和藻井(在正中)相伴装饰;井口天花镶嵌伏羲六十四卦卦象图,而藻井施绘河图和伏羲先天八卦图,将装饰和伏羲氏的业绩紧密结合,别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正殿供奉着伏羲像。</p> <p class="ql-block">伏羲庙坐北朝南,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包括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伏羲庙牌坊原有三座,即“开天明道”“继天立极”“开物成务”牌坊。</p><p class="ql-block">“开天明道”牌坊在大门前,处台基之上。明嘉靖二年(1523年)创建。清乾隆六年(1741年),秦知州李宏邀进京觐见回任的西宁道杨应琚书“开天明道”匾以更替已佚失的“太昊宫”匾。清嘉庆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间重修,并对“开天明道”匾重新翻刻。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间又重修。牌坊通高11米,面阔3间计10.5米;檐楼三架,两级庑殿顶,累经重建,依旧呈明代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傍晚到这,天水市火车站附近的小吃一条街,品尝了麻辣烫,马玉林麻辣烫,网红打卡点。吃客很多,要排队,捡了几样,不多16元,问加粉条吗,没多想说加吧,总计23元。吃时口味不错,但粉条没泡透,硬硬的没法吃,剩下了。</p><p class="ql-block">观美景,品当地美食,愉快的旅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