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非洲广袤的森林中,有一种独特的白桦树,其汁液美味且富含营养。然而,这却引来了特殊的鸟类——吸汁啄木鸟。与其他啄木鸟不同,吸汁啄木鸟依赖白桦树的汁液生存,却从不为树除虫治病,反而不断掀开树皮,贪婪地啄食更里层的汁液,最终导致白桦树因汁液枯竭而枯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也如同那棵白桦树,倾尽心力地滋养他人,却落得个精疲力竭,甚至被辜负的下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法兰克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每个人诞生之时都带着一定的能量储备。人际交往的本质,便是能量的流转与互换。倘若在一段关系里,你始终在单方面损耗自身能量去滋养对方,那么这样的关系无疑是不健康的,应当尽早割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就像作家李刚的经历,他老家有位亲戚被疑患癌来京检查,李刚好心收留,却在短短几日里,被亲戚无休止的抱怨和诉苦所影响,自己也变得负能量满满,工作生活都受到极大干扰。直至亲戚检查无碍离开后,他的状态才慢慢恢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社会学中的“泡菜效应”也揭示了人际交往的规律。不同的人如同不同的蔬菜,长期共处会相互浸染。若向负能量的人伸出援手,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荣格曾说:“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之道和行事准则。主持人李静苦口婆心地劝诫宅在家中的好友找工作,却遭好友反感,这让她寒心不已。英国作家卡蜜拉试图规劝抄袭文章的闺蜜,最终导致多年友情破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很多时候,我们试图改变他人的好意,对别人而言可能是一种打扰。正如贝克特尔所说:“当我们试着去改变别人或者要求别人怎样做的时候,我们八成是在自讨苦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生活中,不少人陷入“拯救者思维”,如马克·吐温对哈特的帮助。哈特没钱没地方住没地方写作,马克·吐温都全力相助,可换来的却是对方的得寸进尺和不知感恩。这告诉我们,滥用善意去拯救他人,往往得不偿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要知道,个人有个人的因果,他人有他人的命运。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改变,就如同无法强迫马喝水一样。只有将目光聚焦于自身成长,把有限的能量用于滋养自己,才能实现向上的发展,过上理想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