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道教琼台二十一女神</p><p class="ql-block">在中国道教的神仙体系中,女性神灵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神圣的职责,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女神们或执掌天象,或守护生灵,或教化世人,她们的存在不仅丰富了道教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道教对女性角色的尊重和赞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道教琼台二十一女神的世界,领略她们的风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 太阴星君:月之女神,皎洁如霜</p><p class="ql-block">太阴星君,被誉为月之女神,她掌管着月相和季节的更迭,影响着万物的生长和繁荣。她以无比的神力,操纵月相,强化阴气,保护人类免受危险和灾难。在道教的神话传说中,太阴星君的形象是温柔而神秘的,她以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为世人带来安宁和祥和。月宫之神——太阴星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阴星君,俗称为月神、月光娘娘、太阴星主、月姑等,全称为“太阴元君孝道明王灵宝净明黄素天尊”。她是道教将月亮神格化的一位女神仙。根据道教典籍《洞渊集》记载,太阴星君是月宫的太阴之精,她的神职是“下管五岳、四渎、五湖、四海、十二溪水府、并酆都罗山百司,常以三元日冥官僚佐皆诣阴宫死籍,月魄常泛十华之彩,光莹万国,月名结璘。”</p> <p class="ql-block">2. 太真西王母元君:长生女神,执掌阴阳</p><p class="ql-block">太真西王母元君,又被称为西王母、瑶池金母等,是道教中的长生女神。她居住在西方的昆仑山,是女仙的首领,主宰阴气,与男仙之首东王公相对应。在道教神话中,西王母掌管着不死药,能够预警灾厉,惩罚邪恶。她不仅是生育万物的创世女神,还是全真教的祖师,深受世人敬仰。</p><p class="ql-block">女仙之首——西王母</p><p class="ql-block">西王母又称瑶池金母、王母娘娘,在道教的神职是女仙之首,凡间女子在得道成仙,升入天界时,首先要去拜谒西王母,然后方可拜会玉皇大帝等先天尊神。西王母在道教纳入神仙体系前,是一位掌管刑罚和瘟疫的的上古女神,《山海经》也将其描绘为:“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的形象。后来逐渐将西王母女性化和温和化,成为一位慈祥和蔼的女神形象。西王母居于昆仑山瑶池,也是一位长寿之神。</p> <p class="ql-block">3. 斗姆元君:星宿之母,众星之祖</p><p class="ql-block">斗姆元君,又称斗姥、斗母或先天道母,是道教中的星宿之母,众星之祖。她生了9个孩子,其中包括天皇大帝、紫微大帝等四御之一的神祇,以及北斗七星君。斗姆元君的信仰源于古人的星宿崇拜,她的形象是威严而神圣的,能够统摄所有星神,为世人带来吉祥和安宁。众星之母——斗姆元君</p><p class="ql-block">斗姆元君是道教的一位先天尊神,乃元始天尊之先天阴气所化。“斗”的意思是星斗,“姆”是母亲的意思,在道教神仙的星斗部里,是众星之母。道教举行祭星斗斋醮科仪时,要首先祭祀斗姆元君。斗姆元君的神仙造像为三眼八臂、梳华精,并且手中分别拿著太阳、月亮、宝铃、金印、矛、戟等作战兵器或法器。</p><p class="ql-block">紫光圣母斗姆天尊;紫光圣母斗姆天尊即九灵太妙白玉龟台夜光金精祖母元君,太阴之气化生,为星辰之母,治大梵天宫,坐骑斗木獬。 古代母以子贵,斗姆“为北斗众星之母”,主天地万物之生,被称为保胎圣母。</p> <p class="ql-block">4. 碧霞元君:泰山圣母,庇佑众生</p><p class="ql-block">碧霞元君,又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以泰山为道场。她以慈悲为怀,庇佑众生,灵应九州。作为统摄岳府神兵的女神,碧霞元君能够照察人间善恶,为人们带来平安和福祉。她的诞辰是农历四月十八,是泰山地区重要的节日之一。</p><p class="ql-block">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碧霞元君,是东岳泰山的一位神祇,道教将她神格化为一位女神,并称之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在民间也被亲切地俗称为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等。碧霞元君被道教赋予了“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的神职。《岱史》有云:“泰山位东土,察木德,而玉女坤质为水,助生成之功”。碧霞元君同时在民间还被奉为是治病救人、保佑妇女儿童的神仙。</p> <p class="ql-block">5. 妈祖元君:海上女神,救助海难</p><p class="ql-block">妈祖,原名林默,是道教中的海上女神,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她以救助海难而著称,被誉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妈祖的信仰已经传播到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上万座分灵庙宇和3亿多信徒。她的形象是慈祥而威严的,以救苦救难为己任。</p><p class="ql-block">妈祖俗名林默娘,是出生于宋朝的福建湄洲人。道教将妈祖尊奉为天妃、天后、天妃娘娘等,也是一位民间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供奉的海神。根据《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记载:妈祖“北斗降身,三界显迹,巨海通灵,神通变化”。妈祖在年少时曾得到仙人所授“玄微妙法”,和铜符,可以未卜先知、呼风唤雨,并会“乘席渡海”之术。妈祖于海上救助危难,被人们奉为海上保护神。</p> <p class="ql-block">6. 九天玄女元君:兵法女神,深谙韬略</p><p class="ql-block">九天玄女,简称玄女,是道教中的高阶女仙和术数神。她原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传授过兵法的女神,后来被道教尊为高阶女神。九天玄女深谙军事韬略和法术神通,是一位正义之神。她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各类古典小说之中,成为扶助英雄铲恶除暴的应命女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古战神——九天玄女九天玄女,又称玄女,俗称九天娘娘、九天玄女娘娘,在道教被奉为高阶女仙与术数神,道教典籍《云笈七签》有记载:“九天玄女者,黄帝之师圣母元君弟子也。九天为干金之象,性刚好动。九天之方,可以扬兵布阵。”同时九天玄女也是一位上古女战神,最初为人首鸟神的原始形象,后来人格化为女神形象,她不但救助危难,数次降临凡间,还是一位正义之神。</p> <p class="ql-block">九天圣母九天玄女娘娘,九天玄女娘娘其职能掌管天机秘典。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传授过兵法的女神,后经道教奉为高阶女仙与术数神。她在民俗信仰中的地位崇高显赫,乃是一位深谙军事韬略,法术神通的正义之神,形象经常出现于中国各类古典小说之中,成为扶助英雄铲恶除暴的应命女仙。</p> <p class="ql-block">7. 送子娘娘元君:生育之神,主管子嗣</p><p class="ql-block">送子娘娘又称注生娘娘,是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中掌管生子的神。她以慈悲为怀,主职掌管妇女的怀孕和生产。在闽南、台湾等地区,送子娘娘是最受尊奉的生育之神,许多不孕妇女或怀孕妇女都会向她祈求庇佑。她的形象是温柔而慈祥的,以赐福子孙为己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 麻姑元君:寿仙娘娘,见证沧桑</p><p class="ql-block">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是道教中的长寿女神。据《神仙传》记载,她修道牟州东南姑余山,已经见过东海三次变为桑田。麻姑的形象是年轻而貌美的,头顶有发髻,余发垂至腰际。她以长寿和见证沧桑而著称,是道教中重要的女神之一。</p><p class="ql-block">麻姑是道教的一位长寿之神,在道教又被称为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著名的神话故事“麻姑献寿”“沧海桑田”等都是跟麻姑有关。民间也把麻姑视为是赐福、长寿与吉祥的象征,深深地受到人们的膜拜。每年三月初三,西王母寿宴的时候,麻姑都会在瑶池寿宴上献上灵芝仙酒,为西王母祝寿。</p> <p class="ql-block">9. 电母元君:闪电女神,威严神圣</p><p class="ql-block">电母,又称闪电娘娘、金光圣母,是道教中的闪电女神,主要负责掌管闪电。她的形象是威严而神圣的,手里拿着两面镜子,用镜子发出闪电。在传说中,当雷公和电母吵架时,天上也会雷电交加。电母的存在象征着自然界的威严和力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0. 何仙姑元君:八仙之一,巧降及时雨</p><p class="ql-block">何仙姑是道教八仙中唯一的女性,以巧降及时雨而著称。她的形象是手持荷花的仙子,故又被称为“荷仙姑”。在传说中,她曾在荷花中羽化登仙,成为道教中的一位重要女神。何仙姑的存在象征着道教对女性角色的尊重和赞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1、上清派祖师——南岳夫人</p><p class="ql-block">南岳夫人是晋代女道士魏华存的尊称,她是道教分支上清派的开山祖师,道号紫虚元君。道教修真典籍《黄庭经》乃是老子传授魏华存所著。《黄庭经》在道教史上影响巨大,它是内丹修炼的主要经典,它主张的存思、服气便于修行,也是促成了道教上清派的创立。魏华存飞升成仙,被天庭封为“紫虚元君”,掌管南岳衡山,所以人们又尊其为“南岳夫人”。</p><p class="ql-block">搜索</p> <p class="ql-block">12、救苦救难——慈航道人</p><p class="ql-block">慈航道人也称慈航大士、圆通自在天尊。是一位慈悲的道教女神仙,她为了普救苍生,常常变化万千,帮助无数的黎民百姓脱离苦难。根据典籍据《历代神仙通鉴》卷记载:“普陀落伽岩潮音洞中有一女真,相传商王时修道于此,已得神通三昧,发愿欲普度世间男女。尝以丹药及甘露水济人,南海人称之曰慈航大士,道场在普陀山”。慈航道人的道场位于普陀山落伽洞,手持法宝为三宝玉如意,清净琉璃瓶。</p> <p class="ql-block">13、娲皇圣母女娲娘娘,民间传说,人类是由女娲娘娘创造的。而女娲娘娘是五方五帝中青帝伏羲的妹妹,女娲娘娘又被称为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后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p> <p class="ql-block">14、骊山圣母;西游记四圣试禅心一难中,骊山老母曾与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变成母女来考验唐僧师徒四人的求道之心。骊山老母为华胥氏所生,伏羲与女娲是其兄弟姐妹,古代汉族传说中的女仙名。在道教崇奉的女仙中,地位崇高。在汉族民间信仰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很多道观中都供奉有她的圣像。</p> <p class="ql-block">15、玉皇圣母,宝月光皇后,孔雀明王大天尊。圣母娘懂得山上的草药如何使用,常常采药救民。万民敬仰后得道化石,身同叔父与黑犬在十一月初七一同升天。 一开始是朝廷为了顺应民心封翠峰古岩林九姨娘娘。后来娘娘功绩感天动地,玉帝封其为玉皇圣母。</p><p class="ql-block">玉皇圣母,宝月光皇后,孔雀明王大天尊既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在道教中被认为是玉帝的母亲宝月光皇后,道藏中有《太上元始天尊说宝月光皇后圣母天尊孔雀明王经》。</p> <p class="ql-block">16、顺天圣母陈婧姑;陈靖姑属于道教中救助妇女难产之神,被誉为“救产、护胎、佑民”的“妇女儿童保护神”,受到人们、特别是妇女们的爱戴和崇拜。</p><p class="ql-block">在历代封建统治者的赐封下,天后、(临水) 夫人、(顺天)圣母、元君、奶娘等封号接踵而来、目不暇接,陈靖姑也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妇幼、儿童的保护神,与妈祖、吴妈齐名,并称为兴化三大女神。</p> <p class="ql-block">17、三仙圣母三霄娘娘;三霄娘娘为云霄、琼霄、碧霄的合称,为感应随世仙姑正神。相传为财神赵公明的三个妹妹。掌管混元金斗,传掌人们从生到死的一切命运。</p><p class="ql-block">三霄娘娘分别管如下内容:三霄娘娘主要负责管理人间生育方面的事务,还要洞察凡间的善恶,从而惩恶扬善。</p> <p class="ql-block">18、注生娘娘</p><p class="ql-block">这位娘娘在民间的信仰度非常高,因为她是赐子送娃的女神,古代女子若是求子,都会供奉注生娘娘,请求赐子于她。有子的女子也会经常给注生娘娘上香,保佑子嗣多福多寿。</p> <p class="ql-block">19、华岳三娘娘</p><p class="ql-block">三圣母出名固然是因为《宝莲灯》的故事,但在道家神话里确实有这么一位神祇,她是玉帝的外甥女,二郎神的妹妹,镇守华山,天旱,她呼风唤雨,遇涝,她施力排除,乡亲有难皆有求必应,百姓们十分感激她,都尊称她为“华岳三娘娘”。</p> <p class="ql-block">20、大地之母——后土皇地祇</p><p class="ql-block">后土皇地祇为道教尊神四御之一,全称是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在道教神仙的地位仅次于三清和玉皇大帝,她又被称为后土娘娘、地母娘娘等。后土皇地祇掌管着阴阳,孕育万物,被称为大地之母。在道教的神职是掌管山岳土地变化及诸山神、地祇和三山五岳大帝等大神,并节制劫运之事。</p> <p class="ql-block">21、保婚护育神——七星娘娘</p><p class="ql-block">在古代,由于医学水平落后,孩子出生后受各种疾病侵袭而夭折,特别是幼儿的死亡率很高。怎么办?于是,便出现了能够保佑孩子平安健康、不生疾病的神灵——七星娘娘,这位广受人们喜爱的娘娘同时还兼任保婚职能。七星娘娘从小孩子出生,一直护佑到16岁成人,而后登记入册呈交到月下老人手中,才算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p><p class="ql-block">七星娘娘又称七娘妈、七娘夫人、七星妈、七星夫人等。传说七星娘娘是天星下凡,专门来保护儿童平安与健康。七星娘娘的形象是凤冠霞帔,仪容端庄,美丽善良。有一种说法认为,七星娘娘就是织女的化身。织女是天帝之女,是专门管理桑麻与纺织的女神,后来织女自己私自下凡与民间的牛郎结为夫妇,生儿育女。织女被王母娘娘罚归天上后,只有每年七月初七才可与牛郎在天河上相见重逢。民间传说这一天也是七星娘娘的生日,这天,七星娘娘会将凡间成年的未婚男女分别登记入册,呈报给天庭,月下老人在接到天庭的名册后,再依据个人的性情、善恶、爱好与条件,缮写一份配偶名册,把适合的男女青年配成佳偶。因此,七星娘娘又兼有红娘的角色。</p><p class="ql-block">在我国古代,医学还不太发达,孩童稚嫩抵抗能力差,常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幼儿的死亡率很高。百姓们就把希望寄托在神明身上,而七星娘娘作为孩子的保护神,必当受到应有的崇拜。每当孩子生病时人们就到七娘庙中去祈愿。有的还要自己的孩子认七星娘娘为干妈,有的人为孩子请来铸有七星娘娘名号的“长命锁”挂在儿女的脖颈上。他们都是想用七星娘娘的大名来做孩子的护身符。</p><p class="ql-block">在华南沿海及台湾地区还有“拜七娘妈”及“做十六岁”的习俗。民间传说婴儿诞生以后至16岁,要求七娘妈庇护,因为七娘妈是护佑孩童的保护神,所以小孩满16岁时,要在当年七月七日七娘妈生日这一天,举行成年礼,俗称“做十六岁”。祭品中有一特别之物,也是必不可少的是一座纸扎的七娘妈亭。祭祀后,烧金纸、经衣、并将七娘妈亭焚烧,无法焚尽的竹骨架则丢至屋顶,此称“出婆姐间”,表示我家孩童已成年。婆姐,传说是临水宫夫人女婢。还有胭脂、白粉一半丢至屋顶,一半留下自己用,据称可使容貌与织女一样美丽。(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道教琼台二十一女神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神圣的职责,在道教文化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她们或执掌天象,或守护生灵,或教化世人,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着女性的力量和光辉。在道教信仰中,这些女神不仅是神圣的存在,也是人们信仰和寄托的对象。她们的存在丰富了道教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道教对女性角色的尊重和赞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