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Walk.上海

Simon Yang

<p class="ql-block"><b>游外滩</b></p><p class="ql-block">两日三巡上海滩,</p><p class="ql-block">打卡两岸昼宵观。</p><p class="ql-block">洋场十里风华旧,</p><p class="ql-block">谁料浦东举世叹。</p><p class="ql-block"><b>A Visit to the Bund</b></p><p class="ql-block">Twice in two days, I wander Shanghai's shore,</p><p class="ql-block">Day and night, I explore the banks galore.</p><p class="ql-block">The Bund's old charm, a ten - li stretch of yore,</p><p class="ql-block">While Pudong's grandeur, the world now adores.</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往上海跑了好几趟。每次到那儿,上海姨妈一见到我,总操着一口吴侬软语问:“侬乡下头哪能啦?”</p><p class="ql-block">我嘴上应着“蛮好”,可心里头却直犯嘀咕:“我们无锡也不是啥乡下地方,明明是被称作‘小上海’的城市呢。”那时就觉着,在上海人眼里,好像除了上海人,其他外地人都被归到“乡下人”那类去了。</p><p class="ql-block">再后来,有一回我从美国出差回国,特意绕道上海。还没等姨妈开口问,我就抢先一步,略带俏皮和得意地说道:“I'm coming back from New York City!”</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次上海之行,至今仍刻骨铭心。那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从美国带回了十多箱书。从宾夕法尼亚州到纽约,再到上海,联合运费换算成人民币还不到一千元。然而,从上海运往无锡,仅仅运费就花了我两千多元。不仅如此,办理托运的手续相当繁杂:先是前往浦东更换单证,接着赶到浦西盖章,最后还得返回浦东仓库取货,这一趟折腾下来,几乎耗费了整整一天时间。</p><p class="ql-block">回国后的第一感受便是:办事手续繁琐,花费还高。</p><p class="ql-block">后来在备课或者撰写papers时,这些书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也由此更深切地领悟到了“一书抵万金”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翻看这张老照片,思绪瞬间飘回2000年国庆节。当时,我们一家三口从有着“小上海”之称的无锡奔赴真正的大上海。在那座充满活力的城市里,我们一同参观世博会,感受前沿科技与多元文化的碰撞;漫步外滩,欣赏黄浦江两岸的独特风光;登上东方明珠电视塔,将整座城市的繁华盛景尽收眼底。那时,女儿还在读高中,青春年少,活力满满,一家人的欢声笑语仿佛还在耳边回荡。</p> <p class="ql-block">这是前几年的照片了。2020年国庆假期,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小外孙在黄浦江外滩上参加写生课,专注地描绘着外滩的万国建筑群。他认真的模样让人忍不住驻足,稚嫩笔触下,是对这历史建筑的独特理解。而我,也趁着这闲适时光,沿着外滩悠然漫步(strolling along the Bund),江风拂面,一侧是滔滔江水,一侧是岁月沉淀的建筑,感受着这座城市独有的韵味,惬意又满足 。</p> <p class="ql-block">那一日,风和日丽,湛蓝如宝石的天空中,棉花糖般的白云悠然飘荡,为这幅天然画卷添上灵动一笔。我带着索尼相机与华为手机,满心期待地想要记录下对岸浦东金融中心的崭新风貌。</p><p class="ql-block">站在江畔,眼前的景象与2000年那次到访时相比,简直天翻地覆。彼时的印象还在脑海,如今放眼望去,林立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栋接着一栋,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彰显着这座城市蓬勃的发展生机。曾经的天际线早已被彻底刷新,那些直插云霄的摩天大楼,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金属与玻璃交织的冷冽光泽,反射出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奋进。每一处细节,都被我用相机和手机悉心捕捉,想要留存下这份震撼与惊喜。</p> <p class="ql-block">岁月如流,白驹过隙,时光的洪流滚滚向前,可我对这座城市的眷恋却从未改变。如今,我再度踏入大上海这片土地,往昔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尽管周遭的一切历经变迁,可心中那份对上海的熟悉感却依旧炽热。</p><p class="ql-block">此次前来,一来是为了见证小外孙在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举办的枫叶国际青少年交响音乐节上的精彩演出,看着他在舞台上自信地绽放光芒,我的内心满是欣慰与自豪;二来,我也想趁着这个机会,再次漫步于大上海的街头巷尾,重游外滩,静静欣赏那片承载着无数故事的迷人风景。</p><p class="ql-block">此前,我已经分享了关于“音乐节演出”的篇章,而这次在外滩的所见所感,同样让我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我和老伴乘上飞驰的高铁,一路奔赴,上午十点左右,顺利抵达上海。刚到这座城市,我们便马不停蹄地前往酒店办理入住,稍作安顿后,就迫不及待地前往武康大楼打卡。武康大楼不愧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历史氛围,引得不少游客驻足拍照,我们也在这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临近午餐时间,饥肠辘辘的我们来到了淮海路上一家颇具名气的老字号面馆--“老阿姨面馆”。这是一家二层小屋,店内座无虚席,烟火气十足。我们点了蟹黄面、排骨面、牛肉面、炒年糕和一份清爽的绿叶菜。每一道面食都极具上海特色,蟹黄面里满满的蟹黄鲜香浓郁,排骨面肉质鲜嫩、汤汁醇厚,一口下去,唇齿留香,那地道的沪帮菜滋味,让人吃过之后便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饱餐一顿后,我们稍作休息,就前往外滩散步。沿着外滩的步道漫步,江风轻拂脸颊,对岸浦东的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与外滩的历史建筑相互映衬,展现出上海独特的魅力。不知不觉间,已经五点多了,我们驾车前往浦东的梅赛德斯 - 奔驰文化中心,准备观看小外孙在枫叶国际青少年交响音乐节上的精彩演出。</p> <p class="ql-block">CityWalk.上海</p><p class="ql-block">Day One</p><p class="ql-block">火车站→豫园美居酒店→武康大楼→古城公园→外滩→酒店→梅塞中心→外滩→酒店</p> <p class="ql-block">我们预订的是上海外滩豫园美居酒店,它定位高档,地处上海市中心,地段十分优越。酒店与豫园、城隍庙相邻,抬脚便能抵达,感受历史文化的韵味。从这里出发,无论是前往外滩欣赏万国建筑与璀璨江景,还是漫步南京路步行街享受购物休闲的乐趣,步行或乘坐便捷的公共交通都能轻松抵达,为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也让我能更深入地体验上海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踏入上海外滩豫园美居酒店的每间客房,入目皆是精心雕琢的装修,温馨与舒适的氛围扑面而来。房间内,高速无线网络无缝覆盖,让宾客随时畅享便捷的网络世界;壁挂式平板电视画质清晰,为闲暇时光增添丰富的娱乐选择;中央空调精准调控室温,四季宜人;智能马桶则以贴心的设计,带来更舒适的使用体验。这些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细致入微地满足宾客的各类需求,打造出惬意的居住环境 。</p> <p class="ql-block">于上海外滩豫园美居酒店,美食是一场不容错过的盛宴。酒店餐厅汇聚了琳琅满目的菜品,中式美食传承经典,无论是精致点心还是热辣炒菜,都能勾起人们对家的眷恋;西式餐点融合创意与传统,牛排、意面散发着浓郁的异域风情;法式菜肴更是将浪漫与优雅融入每一道菜品,从精致前菜到甜蜜甜品,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礼赞。</p><p class="ql-block">每日清晨,酒店为住店客人免费提供丰盛的自助早餐,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餐台上摆满了新鲜的果蔬、面包、热食、饮品等,无论你是钟情中式的油条豆浆,还是西式的培根煎蛋,都能在这里找到心仪之选,满足不同宾客的多元口味需求。</p> <p class="ql-block">把车稳稳停在上海市图书馆后,我们沿着淮海中路悠悠漫步。秋日的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一片片光影。街道两旁的建筑各具特色,行人们或悠闲漫步,或匆忙赶路,交织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大约二十分钟后,转角处,那座独具风情的“武康大楼”便映入眼帘,好似一位历经岁月的老友,静静等待着我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漫步其间,沿途尽是岁月沉淀的痕迹。一幢幢知名的洋房与老宅错落分布,静静伫立,每一块砖石、每一扇雕花窗棂,都在无声诉说往昔的故事。宋庆龄故居隐匿其中,庄重而典雅,白墙红瓦、庭院深深,仿佛仍能看见宋庆龄先生在此生活的身影,尽显一代伟人的生活气息与不凡气度,让人不禁沉浸在历史与人文交织的独特氛围中。</p> <p class="ql-block">武康大楼宛如一艘即将远航的巨轮,稳稳“停泊”在上海的心脏地带——淮海中路、武康路、兴国路、天平路与余庆路交会的分岔路口。在这片充满烟火气与历史底蕴的街区,武康路与淮海中路巧妙交汇,自然勾勒出一个约30度的锐角。这个独特的夹角,赋予了武康大楼别具一格的建筑形态,使其在林立的现代建筑中脱颖而出,成为城市中一道无法忽视的独特风景 。</p> <p class="ql-block">武康大楼旧名为诺曼底公寓,1949年上海解放,城市步入全新发展阶段。1953年,诺曼底公寓正式更名为武康大楼,从此,这个名字便深深烙印在城市的记忆里,见证着时代更迭与上海的日新月异。</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许是最佳拍摄点</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拉着爱人、女儿,甚至还麻烦路人帮忙,快门按了无数次,可照片却总是差点意思。要么是角度不对,要么是表情欠佳,满心期待换来的是一次次小失落。翻来翻去,最后也就这一张,勉强能看,算是这次拍照里的“独苗”了,多少有点无奈又好笑。</p> <p class="ql-block">回溯到六十年代末,那时我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孩童,记忆如同被蒙上一层薄纱,虽不清晰却满是温暖。有一回,我跟着“艺人”走进了一座红砖大楼,一脚踏入,脚下是泛着温润光泽的广漆地板,屋内静静伫立着取暖炉,散发着融融暖意。</p><p class="ql-block">夜晚,躺在柔软的床铺,半梦半醒间,总能隐隐约约听到电车叮叮咚咚的声音,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像是在演奏一首轻柔的摇篮曲,伴我入眠。大楼周边似乎还藏着一家远近闻名的电影院,那热闹的光影世界,为那段童年时光添上了一抹别样的色彩,虽已模糊不清,却在心底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p> <p class="ql-block">“蚌壳”与“珍珠”:武康大楼的百年风华</p><p class="ql-block">2024年,武康大楼迎来了它的百岁诞辰。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这座建筑已然成为上海的标志性符号,每日都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打卡围观。</p><p class="ql-block">然而,有作者别具慧眼地指出,如今游客们眼中所见的武康大楼,不过是一层“蚌壳”。真正珍贵的,是那些穿梭于百年时光里,在武康大楼进进出出的住客与过客,他们的故事,才是这栋建筑最核心的“珍珠”。每一段平凡日子里的欢笑与泪水、梦想与坚持,汇聚成了武康大楼波澜壮阔的历史,虽不总是惊天动地,却饱含着人间烟火与岁月深情,静静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p> <p class="ql-block">在这一个世纪的春秋里,里面的居民就像轮船上的乘客,上上下下,而他们的秘密,大多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p><p class="ql-block">《蚌壳与珍珠:上海武康大楼居民口述》是媒体人陈保平和作家陈丹燕合著的图书,两位作者以此书荣获刀锋图书奖“2023年度非虚构作者”,颁奖词这样写道:“他们从百年间往来于此的住客与过客中、许多寻常的个人生活碎片里,拼接出一部壮阔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拍外滩!</span></p><p class="ql-block">在两天的上海之旅中,外滩成了我的心头好,我们忍不住连续打了三次<span style="font-size:18px;">卡</span>:</p><p class="ql-block">1. <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一次为</span>Day1上午,我们穿过古城公园,与外滩初次邂逅。彼时,我们专注于捕捉浦东远景,将那蓬勃的城市风貌框进镜头。随后,搭乘轮渡奔赴浦东外滩,又把浦西的天际线收入囊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 第二次为Day 1晚上,</span>当晚九点半,音乐会结束后,我们把车停在香格里拉酒店,再次前往浦两外滩。夜幕下,浦西的灯火辉煌与浦东的现代建筑相互辉映,我们一边拍摄远景的浦西,一边记录近景的浦东,每一帧都是上海独有的浪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3. 第三次为</span>Day2上午,我们先漫步在浦西外滩,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后,再次乘坐轮渡来到浦东,这一次,我们全方位记录了两地的主要景点,定格上海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短短两天,三拍外滩,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惊喜,上海的韵味,也在这一次次的快门声中,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p> <p class="ql-block">古城公园坐落于上海古老江南名园豫园的东北角,作为上海城市景观中的独特存在,它以现代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营造理念为核心,在设计与布局上独树一帜。通过巧妙运用现代手法,公园成功塑造出与周边城市建筑、空间尺度相得益彰的大型公共空间。在这里,人们既能感受到现代城市空间的活力与便捷,又能领略到其与传统建筑在尺度上的和谐共生,宛如一颗镶嵌在城市脉络中的明珠,为市民与游客提供了一片惬意的休闲天地。</p> <p class="ql-block"><b>古城公园游</b></p><p class="ql-block">信步古城觅旧踪,</p><p class="ql-block">遥瞻高厦入眸中。</p><p class="ql-block">铁索桥畔留痕处,</p><p class="ql-block">闹里寻幽逸趣浓。</p><p class="ql-block"><b>Strolling in Gucheng Park</b></p><p class="ql-block">Wandering in Gucheng, old traces I seek,</p><p class="ql-block">Tall buildings in the distance catch my eye.</p><p class="ql-block">Beside the iron - cable bridge, my footprints keep,</p><p class="ql-block">Amidst the hustle, a peaceful haven nearby.</p> <p class="ql-block">迈出古城公园的大门,穿过熙攘的街道,外滩便豁然出现在眼前。江风携着黄浦江独有的气息扑面而来,对岸林立的摩天大楼与江畔的万国建筑遥相呼应,勾勒出一幅震撼人心的都市盛景,令人迫不及待想要融入这繁华之中 。</p> <p class="ql-block">外滩</p><p class="ql-block">外滩是上海的标志性景点之一,拥有万国建筑博览群,可以欣赏到黄浦江两岸的美景和陆家嘴的现代天际线。</p><p class="ql-block">外滩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黄浦江畔,即外黄浦滩,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1844年起,外滩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也是旧上海租界区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外滩全长1.5千米,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面即黄浦江,西面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p> <p class="ql-block">与外滩隔江对峙的,是声名远扬的浦东金融中心。这片区域是上海市浦东新区一系列金融设施与建筑的集合体,核心地带主要汇聚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在这里,林立的摩天大楼直插云霄,它们不仅是现代化建筑美学的典范,更是中国金融力量崛起的生动象征。每当日光洒下,玻璃幕墙折射出璀璨光芒,与黄浦江波光粼粼的水面交相辉映;夜幕降临时,华灯初上,楼宇间的霓虹灯光与江面上往来船只的灯火交织,共同勾勒出一幅美轮美奂的金融都市夜景图 。</p> <p class="ql-block">首先打卡“三件套”</p> <p class="ql-block">浦东金融中心的三大神器</p><p class="ql-block">在浦东金融中心,有“三大神器”闻名遐迩,它们分别是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厦。这三座建筑不仅是上海天际线的亮眼标识,更是浦东金融中心的核心象征。它们以巍峨之姿,彰显着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磅礴气势,在全球金融版图中稳稳占据重要席位,一举一动皆能掀起行业波澜,深刻诠释着上海在全球金融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与深远影响力 。</p> <p class="ql-block">这三座高楼因其独特的造型而被网友戏称为“厨房三件套”,</p><p class="ql-block"><b>上海中心大厦</b>:被誉为“打蛋器”,是中国第一高楼及世界第二高楼。总高为632米,结构高度为580米,由地上121层主楼、5层裙楼和5层地下室组成,于2013年8月3日主体结构封顶。‌</p><p class="ql-block"><b>上海环球金融中心</b>:被称为“开瓶器”,楼高492米,地上共101层,于2008年8月竣工。</p><p class="ql-block"><b>金茂大厦</b>:形象地被称为“注射器”,楼高420.5米,地上88层,若再加上尖塔的楼层共有93层,于1999年4月竣工。</p> <p class="ql-block">三件套夜景</p><p class="ql-block">*在浦东滨江大道上拍的</p> <p class="ql-block">浦东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的璀璨地标</p><p class="ql-block">在浦东新区陆家嘴,屹立着一座举世闻名的建筑--东方明珠电视塔。它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不仅是上海极具代表性的文化景观,更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与隔江相望的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遥相呼应,共同绘就了上海独特而迷人的天际线。</p><p class="ql-block">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高达约468米,肩负着上海无线电视发射的重任,在城市的广播电视传播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还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打卡。</p><p class="ql-block">登上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丰富的观光层带来多元视角,让游客将上海城市风光尽收眼底。259米高的“悬空观光廊”,以独特的悬空设计,让游客仿佛置身云端,在惊心动魄中感受城市的纵横交错;263米高的“主观光层”,视野开阔,为游客呈现出一幅全景式的上海都市画卷;351米高的“太空舱观光层”,则营造出仿佛置身太空的奇妙氛围,让人从更高处俯瞰这座城市的蓬勃与繁华。</p><p class="ql-block">在塔座,设有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馆内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多样的展示手段,生动地展现了上海近代历史的变迁,让游客能沉浸式感受繁华上海城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此外,全透明观光电梯以独特的视角,在上升与下降间,带领游客领略建筑的雄伟与城市的风貌;旋转餐厅则在提供精致美食的同时,让游客在优雅的氛围中,随着餐厅的转动,全方位欣赏上海的美景,带来独一无二的观光和餐饮体验。</p> <p class="ql-block">1980年的老照片</p><p class="ql-block">回溯1980年,泛黄的老照片中,黄浦江面烟波浩渺,如梦似幻。彼时,江面上大小船只往来穿梭,或载货,或载人,忙碌的身影勾勒出生活最本真的模样,为这宁静的江面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p><p class="ql-block">目光越过江面,聚焦陆家嘴地区,那时,这里还没有东方明珠的拔地而起,没有环球金融中心的高耸入云,也没有金茂大厦的雄伟矗立,天际线在视野中平坦而质朴,与如今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满是未被雕琢的模样 ,却也承载着无限可能,静静孕育着未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2000年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2024年,东方明珠电视塔夜景</p> <p class="ql-block">浦江两岸行</p><p class="ql-block">驻足浦东望浦西,</p><p class="ql-block">遥瞻危厦若峦奇。</p><p class="ql-block">轻舟渡水观东岸,</p><p class="ql-block">溢彩流光幻作迷。</p> <p class="ql-block">在轮渡上,看浦东与浦西。</p> <p class="ql-block">浦东新外滩:黄浦江畔的璀璨丝带</p><p class="ql-block">浦东新外滩,正式名称为滨江大道,宛如一条蜿蜒舒展的璀璨丝带,静静缠绕在黄浦江的东岸。它北起泰东路,沿着滔滔江水一路向南延伸至东昌路,全程长达2500米,与浦西外滩隔江对峙,两两相望。</p><p class="ql-block">这条大道集观光、绿化、交通及服务设施于一体,是当之无愧的沿江景观工程杰作。漫步其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亲水平台,凭栏而立,江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让人得以近距离感受黄浦江的波澜壮阔,看船只往来,百舸争流,一幅充满生机的水上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p><p class="ql-block">抬眼望去,坡地绿化错落有致,繁茂的绿植与鲜艳的花卉相互映衬,为这条大道增添了盎然生机,也为往来行人营造出惬意的休憩空间。再往里,半地下厢体巧妙融入整体设计,既保障了交通的顺畅,又不破坏景观的和谐统一。一旁的景观道路,宽敞整洁,沿途精心布置的路灯、雕塑等小品,别具匠心,营造出移步拾景的美妙意境。</p><p class="ql-block">站在浦东新外滩,向东可俯瞰浦东的蓬勃发展,林立的现代化建筑彰显着城市的活力与进取;向西眺望,外滩万国博览建筑群庄重典雅,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一动一静,相互交融,碰撞出无限的遐想空间,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正因如此,浦东新外滩收获了无数赞誉,成为了上海城市景观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p> <p class="ql-block">在黄浦江畔,隐匿着一条悠然闲适的步道,它与外滩隔江遥遥相对,像是两位默契的老友,静静守望着彼此。</p><p class="ql-block">白日里,阳光温柔地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沿着步道信步而行,清风裹挟着江水的气息拂面而来,周身满是惬意。若是走累了,寻一家露天咖啡馆坐下,点上一杯馥郁的咖啡,眼前江景如画,船只在江面缓缓穿梭,勾勒出动静相宜的美妙景致。</p><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黄浦江两岸瞬间被璀璨灯光点亮。此时,倚靠着江边栏杆,便能将这如梦似幻的夜景尽收眼底。对岸外滩的万国建筑在灯光映照下,尽显古朴典雅;浦东林立的摩天大楼霓虹闪烁,现代气息扑面而来。江水倒映着两岸灯火,宛如一条流动的光带,令人沉醉不已 。</p> <p class="ql-block">打卡必去:航标灯塔</p><p class="ql-block">它坐落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3788号,与宏豪浦江一号餐厅相邻。这座灯塔伫立江畔,不仅是黄浦江畔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更承载着过往船只的导航使命,在岁月里见证浦江的风云变幻,值得前去探寻一番。</p> <p class="ql-block">这家餐厅是独门独户的花园式景观高级餐厅,坐拥近4000平方米的草坪,私密又惬意,在这里用餐,仿佛置身于城市中的绿色氧吧,享受专属的宁静与优雅。</p> <p class="ql-block">打卡点:Haagen Dazs(滨江店)</p><p class="ql-block">这家哈根达斯(滨江店)是一家超棒的冰淇淋店,坐落在上海浦东滨江富都段码头北侧端。在这里,你能一边品尝浓郁丝滑的美味冰淇淋,一边将黄浦江的秀丽风光尽收眼底。第二天上午我来这儿打卡拍照,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伴着香甜的冰淇淋,真的惬意极了,强烈推荐大家也来感受感受!</p> <p class="ql-block">在甜品的缤纷世界里,哈根达斯凭借精致的冰淇淋,稳稳占据着独特的一席之地。走进哈根达斯门店,抹茶冰淇淋、冰淇淋火锅等经典美味映入眼帘,这些甜品甜而不腻,入口即化,口感细腻爽滑,光是听名字就足够吸引人,造型更是独具匠心,新颖别致。虽说价格不算亲民,可店内营造出的浪漫氛围,足以让食客们觉得物有所值。店内的红色软沙发上,常常依偎着甜蜜的情侣,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爱情的甜蜜气息,这里早已成为一个品尝情调的绝佳场所。</p><p class="ql-block">那句“爱她,就带她来吃哈根达斯吧”的广告词更是家喻户晓,它仿佛成为了爱情的一种象征,让无数人为了这份甜蜜的寓意走进门店,品尝的不仅仅是冰淇淋,更是一段关于爱情的美好期许 。</p> <p class="ql-block">这家店占据着得天独厚的江景C位,落座其间,轻柔江风穿堂而过,带来丝丝凉意与江水独有的清新气息。抬眼望去,浦江两岸风光无遮无拦地撞入眼帘,对岸建筑错落有致,在日光或灯光的映照下,勾勒出或古朴典雅、或摩登现代的轮廓,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让人不禁沉醉在这无边美景之中 。</p> <p class="ql-block">打卡点:码头</p><p class="ql-block">于滨江大道富都世界段,隐匿着一处别具风情的所在--一座由旧码头改造而来的游艇码头。它宛如一颗被岁月雕琢的明珠,褪去了往昔的质朴,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韵味。</p><p class="ql-block">码头上,一个巨大铁锚傲然矗立,彰显着曾经的水运辉煌,一旁的几个缆桩静静伫立,仿佛在诉说着过往船只停靠的故事,二者相得益彰,吸引着往来行人的目光。</p><p class="ql-block">而码头的点睛之笔,当属由百余个喷水头组成的巨大喷水池。白日里,水花飞溅,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晶莹的光芒;夜幕降临,池内安装的彩灯纷纷亮起,赤橙黄绿青蓝紫,交织出如梦似幻的光影,与码头的独特景致相互映衬,大放异彩,成为了夜晚滨江大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流连忘返 。</p> <p class="ql-block">在浦东,赏夜景是一场不容错过的体验。当夜幕低垂,我们于梅赛德斯 - 奔驰文化中心欣赏完精彩绝伦的音乐晚会后,驾车前往香格里拉酒店停好车。随后,穿过熙攘的街道,转瞬便来到了滨江大道外滩。这里,浦江两岸的灯光交织成一片绚烂星河,与白天的景致截然不同,尽显上海独有的迷人夜色 。</p> <p class="ql-block"><b>外滩夜赏</b></p><p class="ql-block">外滩夜景醉心田,</p><p class="ql-block">霓彩楼姿舞蹁跹。</p><p class="ql-block">峻宇摩天凌浩汉,</p><p class="ql-block">华光溢彩韵绵绵。</p> <p class="ql-block">Day 2 游览线路</p><p class="ql-block">外滩(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浦东→豫园*→虹桥火车站→回无锡</p><p class="ql-block">*另见“豫园篇”</p> <p class="ql-block"><b>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凝固的历史华章</b></p><p class="ql-block">浦西外滩,52幢风格各异的古典复兴大楼依次排开,它们错落有致,共同构成了闻名遐迩的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这里每一栋建筑都独具韵味,是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杰出典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哥特式建筑高耸的尖塔,直插云霄,仿佛在诉说着神秘的宗教故事;罗马式建筑雄浑的拱券,坚实有力,彰显着古罗马的辉煌与大气;巴洛克式建筑繁复的装饰,奢华精美,将艺术的浪漫与激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p><p class="ql-block">漫步其间,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旧上海的风云变幻、繁华兴衰,皆在这些建筑的一砖一瓦、一门一窗间徐徐铺展。它们是城市历史的无声见证者,见证了列强的租界风云,也见证了民族的觉醒与抗争,更是旧上海从屈辱走向新生的历史缩影 。如今,这些建筑依然静静矗立在外滩,与黄浦江的悠悠江水相伴,向每一位来访者讲述着往昔的故事,成为上海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 。</p> <p class="ql-block"><b>建筑风格</b></p><p class="ql-block">在10至12世纪,欧洲基督教盛行的地区兴起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罗马式建筑。这类建筑风格在修道院与教堂中尤为常见,从10世纪晚期至12世纪初,主导着欧洲的建筑潮流。它因大量运用古罗马式的券与拱而得名,对后世哥特式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券(xuàn)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外观呈圆弧状,形式多样,有半圆形、尖形、马蹄形等。它不仅承担着重要的承重作用,还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装饰效果,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拱同样是重要的建筑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除了能承受竖向反力,还会产生水平推力,展现出独特的力学特性。虽然券和拱都具备承重与装饰功能,但券更强调其作为建筑结构组成部分的作用,而拱则突出在荷载作用下所呈现的特定力学性能 。罗马式建筑正是巧妙运用了券和拱的特性,塑造出雄浑庄重、坚实稳固的建筑风格,让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p> <p class="ql-block"><b>原英国领事馆</b></p><p class="ql-block">洋溢着浓郁的维多利亚时期罗马式风格。它整体造型庄重典雅,外墙砖石历经岁月洗礼,仍保留着古朴质感,彰显出厚重的历史底蕴。门窗采用罗马式的半圆形拱券设计,线条流畅自然,不仅增强了建筑的稳固性,还为其增添了艺术美感,尽显维多利亚时代的优雅与精致 。</p> <p class="ql-block">哥特式建筑,亦作歌德式建筑,是在中世纪高峰至末期盛行的独特建筑风格。它脱胎于罗曼式建筑,后续又被文艺复兴建筑所承接,起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一直延续至十六世纪。</p><p class="ql-block">哥特式建筑多见于天主教堂,对世俗建筑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凭借其精湛的建造技术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哥特式建筑在建筑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最显著的风格特征,便是直插云霄的尖顶,仿佛要触碰天际,以及窗户上巨幅且色彩斑斓的玻璃画。这些玻璃画通过阳光的透射,在教堂内部营造出如梦似幻的光影效果,既为建筑增添了神圣庄严的氛围,又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向世人展现着中世纪的美学追求 。</p> <p class="ql-block">原通商银行大楼,如今是长江轮船公司的所在地,建筑风格为维多利亚哥特式,其设计仿照哥特式市政厅而建。这座大楼有着高耸的尖塔,勾勒出凌厉而又充满向上感的天际线,建筑外立面的细节雕琢十分精巧,繁复的雕花与线条,彰显着哥特风格的神秘与庄重。同时,融入维多利亚时期的审美偏好,在古典中增添了一份优雅与华丽,仿佛在默默诉说往昔的金融风云与时代变迁 。</p> <p class="ql-block">巴洛克式风格建筑,诞生于17至18世纪的意大利,是一场建筑与装饰领域的华丽变革。这一风格打破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奔放的外形设计,以流畅的曲线和不规则的布局,营造出强烈的动态感,仿佛建筑本身充满生命,在空间中肆意舞动。</p><p class="ql-block">对富丽装饰与雕刻的痴迷,是巴洛克建筑的显著特征。建筑内外布满精美的浮雕、繁复的花纹,每一处细节都倾注着匠人的心血,黄金、宝石等珍贵材料的运用,更是让建筑散发出璀璨光芒。同时,巴洛克风格大胆采用浓烈色彩,红、金、紫等鲜明色调相互碰撞,形成强烈视觉冲击,进一步增强了建筑的戏剧性与表现力。</p><p class="ql-block">罗马的圣卡罗教堂,堪称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杰出代表。教堂的立面曲线灵动,内部空间错综复杂,精美的壁画与雕塑交相辉映,色彩搭配热烈而和谐,将巴洛克风格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吸引着无数人前来领略其独特魅力 。</p> <p class="ql-block">原上海总会,现今已华丽变身为外滩华尔道夫酒店,它承载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建筑风格为经典的巴洛克式。步入其中,便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奢华与大气。酒店外立面造型自由灵动,曲线的巧妙运用赋予建筑独特的韵律,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其内部装饰极度富丽堂皇,精美的雕花遍布各个角落,每一处雕刻都栩栩如生,彰显着工匠们的精湛技艺。璀璨的水晶吊灯散发着柔和光芒,与四周强烈色彩的装饰相互映衬,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在这里,巴洛克风格的独特魅力与现代酒店的舒适服务完美融合,为宾客带来一场难忘的奢华体验 。</p> <p class="ql-block">上海总会大楼,亦称外滩2号</p><p class="ql-block">1909年,由在沪英侨创设上海总会在原址翻建新楼并于1910年启用。敌伪时期,此楼曾为日军海军武官府;1949年后,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并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现为希尔顿集团旗下华尔道夫酒店。</p><p class="ql-block">总会大楼占地1811㎡,建筑面积9280㎡,共六层,高26.9米。由英国建筑师塔朗特设计,英商聚兴营造厂施工,整幢建筑外观为文艺复兴式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b>“世纪红楼”:黄浦江畔的建筑瑰宝</b></p><p class="ql-block">在上海的城市地标中,“世纪红楼”凭借独特的建筑风格与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存在。它采用折衷主义的加固水泥构造,巧妙地将巴洛克风格的华丽繁复、维多利亚风格的优雅精致,以及其他欧洲风格的经典元素融会贯通,宛如一部凝固的艺术史诗。</p><p class="ql-block">大主楼的大门正对着滔滔不绝的黄浦江,仿佛在与江水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大楼主要外观在竖向划分上别具匠心,呈现出三段式结构,每一段都各具特色,相互映衬,共同勾勒出和谐又富有变化的视觉效果。</p><p class="ql-block">“世纪红楼” 不仅汇聚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还巧妙融入了东方元素,实现了东西方文化在建筑领域的精彩碰撞与融合。2005年,这座风格独树一帜的大楼正式成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是一座供人观赏的建筑,更是上海海纳百川城市精神的生动体现,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与梦想,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 。</p> <p class="ql-block">中山东二路22号,这片土地的往昔与如今,写满岁月变迁的故事。曾经,这里是上海外滩以南一处老旧码头,衰败后沦为一片废土,荒芜废弃多年,鲜有人问津。</p><p class="ql-block">1906年,太古银行在此破土动工,一座四层写字楼拔地而起,为这片沉寂之地带来新的生机。时光流转至1930年,大厦的西面与北面又各添两栋建筑,用作货栈,彼时的这里,承载着商业往来的繁忙。</p><p class="ql-block">1949年后,外滩二十二号经历国有化进程,归奉化制笔厂所有,也因此被称作奉化大厦。随着时代发展,城市更新的浪潮奔涌而来,2009年,外滩22号迎来新生的契机,开启恢复与修缮工程。历经精心雕琢,2012年,焕然一新的它以“1.0版”正式对外开放,重焕昔日光彩,续写在外滩之畔的新传奇 。</p> <p class="ql-block">原江海关大楼,如今作为上海海关的所在地,尽显古典主义风格的庄重与典雅。古典主义建筑以古希腊建筑和古罗马建筑为基石,在历史的演进中催生出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以及古典复兴建筑等流派。这些不同风格的建筑虽各具特色,却共享着一个显著特征——采用古典柱式。</p><p class="ql-block">古典柱式不仅是建筑承重的结构基础,更以其严谨的比例、精美的雕饰,赋予建筑一种秩序感与美感。原江海关大楼,正是通过对古典柱式的巧妙运用,展现出简洁大气的外观轮廓,搭配整齐对称的布局,彰显出庄重威严的气质,使其成为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在上海的杰出代表。站在大楼前,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感受到古典建筑艺术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p> <p class="ql-block">站在滨江大街极目远眺陆家嘴,映入眼帘的是三栋格外引人注目的建筑。首先是海关办公楼,它整点报时的钟声,悠悠回荡在城市上空,见证着时光的流转;沙逊塔独具风姿,那独一无二的绿锥铜顶,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散发着别样的魅力。其次是汇丰银行大楼(HSBC),其希腊式圆顶尽显古典韵味,庄重而典雅。第三栋为外滩12号的汇丰银行大楼气势最为雄伟,它凭借恢宏的规模、精美的建筑工艺,当之无愧地成为外滩的“首座”,彰显着往昔外滩作为金融中心的无上荣耀 。</p> <p class="ql-block">原汇丰银行大楼,如今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大楼之名,伫立在外滩江畔。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幻。1921年,这座大楼破土动工,历经两年的精心雕琢,于1923年6月正式竣工。大楼占地面积达933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3415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主体建筑共五层(不包含夹层),中间局部为七层,整体采用钢框架结构,坚实稳固,在岁月中安然屹立 。</p><p class="ql-block">大楼外观尽显严谨的西方新古典主义风格,将古典美学与现代建筑技艺完美融合。立面上用料主次分明,沿街的主要立面外墙选用花岗石,搭配精致的铜门窗,尽显奢华与庄重,每一块石材的纹理、每一扇铜窗的雕花,都凝聚着工匠的心血;而次要立面则采用水刷石饰面与钢门窗,简约而不失大气,形成恰到好处的视觉过渡。整栋大楼犹如一部凝固的史诗,静静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p> <p class="ql-block">这座大楼的历史悠久,‌自1923年建成以来,‌一直是外滩地区的重要建筑之一。‌它曾是汇丰银行的分行大楼,‌后于1950年代汇丰银行迁出,‌1956-1995年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地。‌1996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进驻此楼。</p> <p class="ql-block"><b>亚细亚大楼</b></p><p class="ql-block">又被称作外滩1号,其历史底蕴深厚,曾用名为麦克倍恩大楼,如今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这栋大楼坐落于中山东一路延安东路口,享有“外滩第一楼”的美誉。它始建于1913年,最初为7层,后续又增建1层。其外观融合多种元素,呈现出折衷主义风格,正立面尽显巴洛克式的华丽繁复,以爱奥尼克式柱式为主,柱身的涡卷装饰优雅精致,底层拱圈采用镇石加固,增添了建筑的稳重感。外墙铺设石面砖,历经岁月打磨,依然保留着古朴质感 。大楼整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坚固耐用的同时,也顺应了当时建筑技术发展的潮流。亚细亚大楼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出典范,更是外滩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者 。</p> <p class="ql-block">有利大楼,又名外滩3号,作为英资公和洋行在上海的开山之作,意义非凡,同时它还是上海首幢采用钢框架结构的大楼,于1916年拔地而起,自此在上海滩的建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1935年,有利银行入驻这栋大楼,到了1941年,更是直接将其买下,“有利大楼”的名号也由此而来。1953年,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在此租用办公,为大楼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时代的发展,2004年,大楼迎来了全新的蜕变,被改建为上海极具奢华感的聚会场所,摇身一变成为精致生活方式的地标之一——“外滩三号” 。如今,这里汇聚了沪上众多顶级餐厅,优雅的环境、精致的美食,吸引着各界人士纷至沓来,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成为了上海高端社交与品质生活的象征 。</p> <p class="ql-block"><b>大北电报公司大楼</b></p><p class="ql-block">又名外滩7号,它的背后是一段曲折且丰富的历史。其所在土地最初归美商旗昌洋行所有,后来流转至轮船招商局名下,大北电报远东公司通过租借土地使用权,开启了大楼的建造。</p><p class="ql-block">1906年,大楼破土动工,仅仅一年后,也就是1907年便顺利竣工并交付使用。1945年,原楼产权易主,被出售给相邻的中国通商银行。1949年后,长江航运管理局在此设立办公地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时光来到20世纪90年代,外滩地区开展建筑房屋产权置换工作,泰国盘古银行购入该楼使用权,随后在此开设上海分行。与此同时,泰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也搬迁至大楼三层办公。历经多次变迁,大北电报公司大楼见证了不同时期的商业发展与历史变革,它就像一位沉默的见证者,承载着往昔的故事,静静伫立在外滩,成为上海城市发展历程中的独特坐标 。</p> <p class="ql-block"><b>招商局大楼:外滩9号的历史回响</b></p><p class="ql-block">在外滩这片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经济风云的土地上,外滩9号的招商局大楼承载着独特而厚重的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1846年,美资企业旗昌洋行将总部迁址于此,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早期的商业活力。时光流转至1877年,旗昌洋行将此地卖给了中国轮船招商局,开启了它与中国民族航运事业紧密相连的篇章。1901年,轮船招商局拆除旧房,在原址上重建大楼,赋予其全新的面貌与使命 。</p><p class="ql-block">1949年后,招商局大楼先后被上海港务监督局、交通部上海海上安全监督局以及上海海上搜救中心使用,在保障海上交通安全、维护航运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这里是招商局集团上海总部的所在地,同时入驻了服饰品牌旗舰店,古老建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交融 。</p><p class="ql-block">这座大楼由英商通和洋行精心设计,占地面积455平方米,建筑面积3538平方米,采用砖木结构,是一座三层新古典主义外廊式建筑。大楼外立面简洁大气,比例协调,外廊的柱式设计尽显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庄重与典雅,展现出那个时代建筑工艺的精湛,承载着百年时光的沉淀与积累,成为外滩历史文化长廊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p> <p class="ql-block"><b>交通银行大楼</b></p><p class="ql-block">又被称为上海总工会大楼,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由上海市总工会使用。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上海城市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见证者。</p><p class="ql-block">这栋大楼的建设极具时代意义,交通银行新大楼于1948年10月正式竣工,是上海解放前外滩拔地而起的最后一幢建筑,为外滩的建筑群落画上了特殊时期的句点。大楼由鸿达洋行精心设计,主体共6层,中间局部为8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坚固且顺应当时的建筑潮流。这种结构不仅赋予大楼稳定的支撑,还为内部空间布局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它见证过金融风云,也经历时代变迁,如今以新的身份续写辉煌 。</p> <p class="ql-block"><b>外滩17号</b></p><p class="ql-block">在外滩这片承载着上海往昔辉煌与沧桑的土地上,外滩17号建筑别具一格。它始建于1921年,由知名的德和洋行担纲设计,选址于上海中山东一路(外滩)17号。这座大楼融合了当时先进的建筑理念与精湛工艺,历经岁月洗礼,风貌依旧。如今,这里是友邦公司上海分公司的所在地,在延续建筑生命力的同时,也赋予其全新的商业活力,续写着外滩的传奇故事 。</p> <p class="ql-block"><b>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b></p><p class="ql-block">承载着金融领域的重要使命,于城市之中散发独特魅力。它坐落之处占地1460㎡,建筑面积约5000㎡ ,整体风格为典型的新古典派文艺复兴时期风格。1902年,大楼竣工落成,历经岁月,沉淀出深厚底蕴。其建筑外观庄重典雅,将古典元素与现代实用需求完美融合,展现着那个时代的建筑美学,如今在金融交易领域持续发挥关键作用,见证着经济浪潮的起伏 。</p> <p class="ql-block"><b>和平饭店:外滩明珠,时代印记</b></p><p class="ql-block">和平饭店屹立于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20号,是一座极具标志性的建筑。其设计风格完美体现了装饰艺术派(Art Deco)的精髓。这种风格于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欧美,将几何形状、活力动感、怀旧韵味、乐观主义、丰富色彩、多元材料、独特灯光以及象征元素巧妙融合,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1929年,和平饭店北楼正式落成,彼时它被称作“华懋饭店”,名字源于其业主“华懋地产公司”。自开业之初,华懋饭店便凭借奢华至极的装饰与领先时代的先进设施,在远东地区声名远扬,风头一时无两,实力甚至超越了当时欧美众多顶级酒店,荣膺“远东第一楼”的美誉,成为上流社会社交与名流汇聚的不二之选 。</p><p class="ql-block">1952年,华懋饭店被上海市政府接管,正式更名为“和平饭店”,这一名字寓意着“世界和平”,赋予了建筑全新的时代内涵,它也从奢华的社交场所,逐渐转变为承载中外交流、展现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 。如今,和平饭店历经近百年风雨,依旧伫立在外滩江畔,续写着独属于它的传奇故事 。</p> <p class="ql-block">外白渡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外滩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p> <p class="ql-block"><b>外白渡桥</b></p><p class="ql-block">作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静静横跨在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一头连着黄浦滩,一头通往虹口区,是沟通苏州河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这座饱经岁月洗礼的桥梁,不仅承担着交通运输的实用功能,更是上海百年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情感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外白渡桥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与周围的外滩建筑、波光粼粼的江水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绝美的都市夜景图,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打卡留念 。</p> <p class="ql-block"><b>外白渡桥</b></p><p class="ql-block">横跨苏州水,</p><p class="ql-block">依临黄浦旁。</p><p class="ql-block">百年风雨历,</p><p class="ql-block">申邑绽繁光。</p><p class="ql-block"><b>The Waibaidu Bridge</b></p><p class="ql-block">Across Suzhou's waters high,</p><p class="ql-block">By Huangpu's banks it lies.</p><p class="ql-block">A hundred years' tempests pass by,</p><p class="ql-block">Shencheng in glory shines.</p> <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外白渡桥自1908年1月20日通车以来,已经历了百余年的风雨洗礼。它是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见证了上海从开埠以来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变迁。</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外白渡桥的设计体现了其时代的特色和技术水平,其钢结构设计和建造展示了当时桥梁工程的先进性。桥的宽度和结构设计能够适应大量的交通流量,显示出其在当时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文化意义:外白渡桥不仅是上海的文化符号,还在众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出现,如《情深深雨濛濛》等,使其成为了上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桥上还发生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一·二八事件”、淞沪会战等,使其成为了上海历史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在80年代,站在高处向西远眺苏州河,可以看到那座著名的外白渡桥,它横跨在河道之上。</p><p class="ql-block">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河水闪耀着金色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夏日的上海,宛如一位魅力满溢的神秘旅人,每一寸空气都裹挟着诱人的气息,让我按捺不住探索欲,渴望深入它的每一处角落。趁着周末,我开启了两天的Citywalk,虽说行程匆匆,如走马观花,但那些难忘的体验,已深深烙印在心底。</p><p class="ql-block">在浦西,我仿若踏入了历史的漫漫长廊,外滩边矗立的欧式建筑,外墙砖石历经岁月摩挲,无声诉说着往昔的风云变幻;弄堂里阿婆摇着蒲扇,吴侬软语伴着邻里家常,生活的烟火气扑面而来。而浦东陆家嘴则是另一番景象,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站在高楼顶端俯瞰,纵横交错的道路上车水马龙,彰显着这座城市的蓬勃生机。</p><p class="ql-block">两天的时光转瞬即逝,可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却远不止于此。它既有深厚的历史沉淀,又饱含现代都市的活力,无疑是一座值得我再次奔赴,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Shanghai, a vibrant metropolis nestled in eastern China, stands as a captivating confluence of modernity and history. Renowned for its soaring skyscrapers that pierce the sky, historical landmarks steeped in stories of centuries past, and a nightlife so lively it never seems to sleep, the city is a magnet for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p><p class="ql-block">Her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influences blend seamlessly, creating a unique cultural tapestry. Wander along the iconic Bund waterfront, where colonial-era buildings stand shoulder to shoulder with modern architecture, offering a visual journey through time. Indulge in a shopping spree on the trendy Nanjing Road, filled with high - end boutiques and bustling department stores. And don't miss the chance to explore local markets, a haven for foodies eager to sample a plethora of delicious street food, from savory dumplings to sweet treats.</p><p class="ql-block">Shanghai's harmonious blend of the old and the new,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contemporary, makes it an exhilarating and ever - evolving destination. Every corner of this city holds a new surprise, a new experience waiting to be discovered. I'm completely smitten by it!</p> <p class="ql-block">图片: Simon、Marina、ww and others</p><p class="ql-block">文字: 杨祖宪 <span style="font-size:18px;">and others</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工具: 索尼相机,小米、华为手机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P图: 美图秀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