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年暑假云贵游学(二十七)

宿玖

<p class="ql-block">茅台当地就能酿酒,明末清初,用米参与糖化、发酵、蒸馏取酒的工艺日渐成熟。数百年来,茅台酒酿造工艺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完善,至今仍完整延用。</p><p class="ql-block">酒是一碗人间烟火,源于生活,又为人们的生活点缀了色彩。于国人而言,酒有着独特的意义,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们生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是酒文化的极盛地。人们高兴、悲伤时喝,团聚、分别时也喝。不管生活压力多大,遇见多烦愁的事,都少不了一杯酒,总能从酒中暂得片刻欢愉。有人说,喝酒是一种寄托,将自己的情感,忧愁的,悲伤的,遗憾的,快乐的,思念的,道别的,都寄托在一杯酒中,不愿倾诉,一饮而尽。其实,我觉得喝酒更像是一种解脱或释怀,专情于酒,物我两忘,可以让自己暂时远离尘世的繁杂,让自己心无杂念,得以放松。有人的酒里载满了风花雪月,载满了旖旎与豪情,满满的激情躁动。有的人一壶老酒,一盏清茶,烟火的日子也可过出诗意。只要热爱酒,漫长的岁月里,既可云淡风轻,闲情逸致,也可静水流深,更加从容淡定。有了酒,便有了风情万种,有了酒,便有了诗情满怀。一壶酒,浅醉流年,烟火俱全,就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美酒醉了唐诗三百首,身后堆金拄北斗,不如生前一壶酒。</p><p class="ql-block">尽管酒是孤独的酒,但孤独也是一种静美,可以邀月,可以独舞,可以高歌,可以吟诗。那一刻,孤独是多么美好的事,甚至是想念的人,在微醺里都会入梦,与你挑灯夜话。虽然,酒里的孤独,是一个人的孤独,而那份酒后的释放,比黑夜更能让人回归本真的自我。酒后可以吐真言,可以诉衷肠,可以使愁更愁,也可以使思念更深沉。酒也可慰人生。毕竟,人生在世,本就是一场孤独旅行,而旅途上,离不开的是这亦忧亦乐的那一壶酒。酒里有多少心事,有多少传奇,有多少欢喜,都如同人生一般。</p><p class="ql-block">由于农民思想,在长征初期,共产党员及战士搬着家里的锅碗瓢盆以及各种各种辎重,在长征途中仍然携带,因此,他们步伐缓慢,在湘江抵御的军队是湘军和桂军。但是桂军并不想阻拦共产党,因为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可能不经过广西,但是湘军则万分焦灼,因为共产党一定会经过湖南,但是桂军在湘江的防护开了一个小口,想让红军在这三天拖着物资资重越过湘江,但是由于我国工农红军的农民意识,托的资重过于沉重,在这三天没有赶到湘江。然而,在三天后,桂军和湘军奋力抵抗工农红军,红军死伤大半,从前有30余万的党员及红军到血战湘江后,仅剩3到4万人,所跟随的百姓也由1000万人到了100万人,可谓损伤惨重。因此,在渡过湘江后,召开了遵义会议,博古王明等人是从苏联游学回来,遵循着苏联的阵地战规则,并深深信仰。</p><p class="ql-block">当时中国的军事控制权主要掌握在王明和博古的手里,但是在血战湘江后,各位工农红军及党员也意识到阵地战的不妥,必须要用毛泽东的游击战术才可以抵挡敌人的进攻,阵地战的一大优势是武器装备和综合实力。然而,红军的装备及物资都十分短缺,也无法得到苏联的援助。因此,在毛泽东胜任后,便采取了游击战术。最初,毛泽东的职务只是周恩来的军事助理。然而,在毛泽东指挥进行四渡赤水后,毛泽东便成为了主要军事指挥。</p><p class="ql-block">在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红军一渡赤水到达云南,经过整编,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同时,蒋介石调了多个部队进入川西,防备红军渡过长江。趁着贵州敌军空虚之际,毛泽东决定趁国民党追兵大部尚未到达,迅速击破黔军阻拦,占领娄山关,再打到遵义,争取战略上的主动。而横亘在遵义城北面的娄山关,便是贵州的咽喉之地,所以攻下娄山关,遵义城就无险可守,犹如囊中取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