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转自橘长大大 中莹空中学堂</p> <p class="ql-block">前段时间《玫瑰的故事》热播,刘亦菲主演的黄亦玫玫瑰,在自己不同的年龄段里分别邂逅4位不一样的男生,还有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儿方太初。玫瑰活出了自己,也同样精神富养了女儿小初。</p> <p class="ql-block">你心中最好的父母是什么样子?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羡慕玫瑰的原生家庭,有爱、和睦,所以玫瑰也成长得非常阳光、清醒和独立。剧里有这样一幕。黄亦玫画了一幅画,询问父亲这幅画画得怎么样?爸爸回答:自己不懂,不能瞎评价。玫瑰说父亲从不否定和批评自己。而父亲的回答值得所有人品味。</p> <p class="ql-block">他说:“你要是干了违法乱纪的事,法律就会来制裁你;你要是干了违背道德的事,舆论和良心就会来谴责你;还有些事呢,它没有对错,也没有标准,就像感情。”就是在这样充满爱与自由的家庭里,玫瑰才能肆意生长。</p> <p class="ql-block">她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事业;她愿意爱人、愿意经历、愿意受伤;她勇于冒险、勇于探索、勇于承担。同样的,她把自己的女儿也当做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附属品,更不是她自我牺牲去成就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亲子教育的前提:家长需要自我照顾在《玫瑰的故事》中,玫瑰在带小初的同时,还是在做自己热爱的事业、感兴趣的事物。全职带娃三年考了各种资格证,剧里有一幕是小初想要去看模拟飞行仓,反而让玫瑰对开飞机有了强烈的兴趣,而后直接学习考证,有了开飞机的技能。小初是如何看待妈妈开飞机的呢?她自豪地分享给自己的爸爸:“我妈还学开飞机呢,可酷了。”</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不能给出自己没有的东西。只有当我们自己充满爱和能量时,才能将这些美好的东西传递给孩子。这就像是一个爱的杯子,如果我们的杯子里只有50%的爱,那么即使我们全部给孩子,他们也只能得到50%。而如果我们先将自己的杯子填满,那么即使只给孩子一半的爱,他们也已经得到了50%,同时我们还有50%的爱可以继续给予。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不想对孩子好,而是我们自己没有足够的爱和能量。</p> <p class="ql-block">比如,我们会担忧孩子,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安全感不够。</p><p class="ql-block">同样地,如果我们的父母在相处时缺乏松弛感,我们也会感到紧张,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爱我们,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来放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会自我照顾,要让自己拥有一种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家长要如何自我照顾?</p><p class="ql-block">自我觉察:做成长的父母</p><p class="ql-block">先来两个场景,感受一下。</p><p class="ql-block">场景一:早上大雨倾盆,你出门就堵车,公交等不到,打车也打不到,好不容易到公司,一看表,九点了,迟到半小时。老板脸色一黑,说昨天的任务怎么还没搞定?你赶紧加班加点,结果老板还不满意,让你改。</p><p class="ql-block">改啊改,改到下班时间都没搞定,晚上八九点才弄完。拖着身子回家,一看,孩子在那儿看电视呢,作业还没动。</p><p class="ql-block">这时候你心里啥感觉?是不是想冲孩子喊两句?在公司累了一天,回家孩子还不省心,换谁都得有情绪。</p><p class="ql-block">场景二:早上阳光明媚,你一路畅通到公司,老板一见你就笑,说你项目做得好,还得了奖。中午大家一起吃庆功饭,下午工作也轻松。下班回家,又看到孩子在看电视,作业没写。但这时候你心情不一样了。你们有没有发现?同样是孩子没写作业,你的反应完全不一样。这其实就说明,我们的情绪和反应,不全是事情本身决定的。同样的事,可以让我们这样反应,也可以让我们那样反应。这就是“自我觉察”的重要性了。</p> <p class="ql-block">那什么是自我觉察呢?简单来说,就是知道自己现在啥感觉,为啥会有这种感觉。比如场景一里,你觉察到自己其实是因为太累了,想回家放松一下,结果孩子没写作业,这才让你有情绪。有了这个觉察,你就可以调整自己的态度,跟孩子说:“妈妈今天很累,需要休息,你能不能先去写作业,帮我个忙?”这就是自我觉察的过程,需要我们父母不断学习和成长。</p> <p class="ql-block">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一下子就被情绪带走了,忘了去觉察自己。但没关系,这个训练方法可以自己在家练起来:写觉察日记:每天找个时间,拿起笔和纸(或者手机也行),写写你今天干了啥、心情如何。比如,“今天工作有点难,我有点沮丧,因为我担心自己做不好。后来想想,其实我只是需要点帮助和鼓励。”这样写下来,你就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心情变化,知道为啥会这样,还能找到解决的办法。</p> <p class="ql-block">自我接纳:做60分的父母</p><p class="ql-block">做60分的父母,不是说我们只要做到及格线就行,而是告诉我们,别太苛求自己,得给自己和孩子都留点余地。我们当父母的,别总想着当满分家长,那太累了,也不现实。孩子嘛,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路要走,咱们只要尽力了,剩下的就让他们自己去闯吧。</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真正接纳了自己,我们也会更容易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我们会更加宽容地对待他们的错误和失败,因为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成长和学习。而这样的我们,也会成为孩子心中那个更加温暖、更加可靠的父母。训练方法:《我不完美》、《资格感练习》《我不完美》:找个安静的时候,比如睡前,躺在床上,闭上眼睛。然后对自己说:“我知道我不完美,但我很好。我不需要变成别人眼中的完美样子,我只想做真实的自己。”多说几次,让自己真的相信这句话。这样,你就能更容易地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再那么苛责自己。《资格感练习》: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超级棒的地方,周围都是温暖和光芒。然后对自己说:“我有权利成为一个不完美的父母(或任何你想成为的角色)。我不需要做到最好,但我还是值得被爱和尊重的。”这样想想,你就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不再那么害怕犯错或追求完美了。</p> <p class="ql-block">自我肯定:做自信的父母</p><p class="ql-block">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陷入自我怀疑的情绪中,觉得自己不够好,或者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完美。这种情绪是正常的,但如果不加以调整,它可能会像阴影一样笼罩在我们心头,并给孩子带来压力和不安。孩子可能会想,如果连父母都不自信,那么外面的世界岂不是更加可怕?然而,我们要明白,自信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培养的。而培养自信的第一步,就是学会自我肯定。当我们遇到挑战或困难时,不要害怕去尝试。告诉自己:“我可以做到。”这样的心态会让我们更加勇敢地面对未知,也会向孩子展示我们的坚韧和自信。他们会从我们身上学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信心,就有可能克服。玫瑰就对小初展现出了自己的自信。</p> <p class="ql-block">我还想分享一个小技巧:在肯定别人之前,先学会肯定自己。当我们能够给予自己正面的反馈和鼓励时,我们才能更加真诚地去肯定他人。只有当我们真正认可自己时,我们的肯定才是有力量的。因此,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给自己一些正面的鼓励和肯定。当我们完成了一项任务或取得了一个小成就时,不妨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一声:“我做得很好。”</p> <p class="ql-block">训练方法:写成功日记</p><p class="ql-block">每天记录下你觉得自己做得好的三件事,无论大小。一个月下来,你就会有近百条的记录。想象一下,当你月底翻开这本日记,看到满满当当的成功与美好,那种成就感、自豪感会油然而生。你会忍不住感叹:“哇,原来我这么棒!”这种正面的反馈,会在无形中增强你的自信心和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自我绽放:做“美丽”的父母</p><p class="ql-block">自我投入和享受生活的状态,本身就是一种美。有一个词叫“相由心生”,意思就是人的心情、性格会影响外貌。你心情好,脸上就带着笑,看起来就舒服;心里拧巴,眉头就紧锁,看着就累。特别是过了三十岁,你会发现,有些人明明五官不差,但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不舒展,为啥?就是心态的问题。而那些到了中年还越来越有魅力的人,为啥?因为他们内心通透,活得自在。这种自在,不光让他们自己看起来更年轻、更漂亮,还能感染到身边的人,让孩子也觉得轻松自在。</p> <p class="ql-block">做美丽的父母,不是说非得长得多好看,而是要有那种由内而外的美。这种美,来自于内心的平和、通透,还有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当你心态好了,整个人自然就放松了,面部表情也柔和了,看起来当然就更美了。而且,这种美还会影响到你的身形和体态。心态放松了,身体也跟着放松,走起路来都轻盈了,这不就是最自然的美丽吗?所以,我们不用刻意去追求外表的光鲜亮丽,而是要努力修炼内心的平和与通透。当你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你会发现,你不仅变得更加美丽了,还成为了孩子们心中最温暖、最可靠的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