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山之冈仁波齐神山(上)

无言

<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峰,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北部巴嘎乡境内,海拔6714米,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冈仁波齐是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西藏最古老的佛法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便发源于此。</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6日,六点,塔钦还笼在黑暗中,我们十位队友便整装出发了,转山正式开始,今天的目的地:芝热寺。</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空气冷冽而清新,领队三丰带着我们穿街过巷,最终拐入转山大道。只是没走多远就在入山口的售票处被拦截,像我们这样的“游人”是必须要买票才能进入。我和考拉、剑客最先通过检票口,沿着石子路一直向前走。道路起伏不大,四周黑黢黢的,开始还能看到三三两两的朝圣的人,一不留神就跟丢了。天色渐明,大路上除了偶尔呼啸而过的车辆,就只剩下我们三个人。渐觉不对,用对讲机呼叫三丰,原来他就在我们右侧的朝圣小路上。大路绕远,过车时还暴土扬尘,于是,我们就近爬上山坡,斜插过去,在经幡飘扬的山梁上与大部队汇合。</p> <p class="ql-block">东方,太阳要升起来了,朝霞渐渐将天际染红,天边的纳木那尼雪山也被涂抹成了金红色。风将经幡吹的烈烈作响,我们在经幡旁拍了冈仁波齐转山的第一张也是唯一一张合照。</p> <p class="ql-block">拍完合影,我和考拉、剑客跟在星辰和紫瑟玫瑰身后下山,穿过车道,向河谷深处走去。</p> <p class="ql-block">八点半左右,我们到达了经幡广场。冈仁波齐经幡广场,海拔4726米,传说风吹动经幡一次,就是诵经一次和向神明祈福一次。广场上挂满了五彩的经幡,随风飘出五彩的“海洋”,每一抹色彩都承载着虔诚的祈愿……只是,冈仁波齐在哪里呢?难道是在那厚重的云里吗?实话说,从远处刚看到经幡时,我们仨都对这里是不是经幡广场存有质疑,一是感觉六公里的路好像还没怎么走咋就到了呢(塔钦到广场6公里)?再就是没有看到神山。直到走近看见广场中央立的那块“冈仁波齐”石碑才打消疑虑。这时,广场上没有什么人,我们抓紧打卡后就离开了。侧目,刚刚还在广场旁的白塔下滞留的星辰和玫瑰早已不见了踪迹(我们没有过去,所以不知那塔是不是“双腿佛塔”,据说这双腿是“冈底斯山门”,只有无罪的人才能穿过)。</p> <p class="ql-block">过了经幡广场,我们进入拉曲河谷,跟着转山的队伍,一路向北……</p> <p class="ql-block">转山的人越来越多,不断看到磕长头的朝圣者,看着他们匍匐在乱石滩上的身影,我不禁感叹信仰的力量!这些转山朝圣的藏民中有很多老人,他们看似步履蹒跚,却能轻易地超过我们,他们那载满岁月雕痕的面容总是在对我们展开和善的笑颜后,道一句:扎西德勒!</p> <p class="ql-block">曲古寺,是冈仁波齐转山途中的重要一站,坐落在神山对面的山崖上,因寺中主供曲古佛像而得名(即天然混成的无量寿佛石雕像)。寺内供奉的玛瑙、水晶和砗磲等佛家七宝材料精制的“影骨舍利”,自古以来即为佛家供奉之宝,具有深厚的宗教意义和文化价值。体力的关系,我们并没有上到半山腰的寺院,所以寺中的宝物便不得而见了。</p> <p class="ql-block">九点一刻左右,我们到达曲古寺补给站,追上了星辰和玫瑰。在补给站我们仨一人喝了杯甜茶,之后在铁栅栏门前再次“验明正身”。穿过验票口时,我终于看清了“冈仁波齐”,金字塔形的雪山顶已经完全沐在了阳光下……</p> <p class="ql-block">神山时隐时现,我们沿着起起伏伏的碎石路向前走,清晨的阳光透过屏障般的群峰,将河谷勾勒出一条明暗分明的曲线,偶尔也会从两峰之间漏些到河中,便将河水染成了金灿灿的颜色,继而伴着拉曲河欢快的歌声跑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山巅之上也有朝圣者吗?</p> <p class="ql-block">从塔钦检票口进来时就有一条藏犬跟着我们走了很久,也不知何时就跟丢了,在拉曲河边又有一条藏犬跟了我们很久,难道是同一条狗狗吗?</p> <p class="ql-block">天空蔚蓝,白云浮动,河谷两侧灰褐交杂兀立危耸的群峰被山脚下金黄的草色衬得愈发显得苍劲巍峨。转山的路起伏不大,虽然不时有乱石铺地,大多还是平阔坦然的,类似机耕路,并不难走,用户外人的说法应算得上是“高速路”了,只是在这海拔近五千米的高原徒步,我还是不得不叹一句:行路难!这一路走来,耳畔只有自己沉重的脚步和喘息声,身旁不断有朝圣者超过我们,我们也会不断的超越前行者……</p> <p class="ql-block">太阳渐渐升高,当阳光洒满了整个河谷,风便不再那么刺骨了。阳光下有棕头白翅红嘴的鸥鸟飞翔,据说它们叫“棕头鸥”。</p> <p class="ql-block">终于看到传说中的土拨鼠了。不要看它呆萌呆萌的,却警觉的很,不待我们靠近,它就钻回洞里再不肯出来了,哪怕剑客用它最喜欢吃的雪饼都没能把它诱出来(剑客特意给土拨鼠买了一大袋雪饼),以至于剑客想同它拍合影的计划搁浅了。</p> <p class="ql-block">蓦然回首,转山之路如同拉曲河一般,转折出无尽的曲线游走在大地之上,那每一弯每一折似乎都蕴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再次转折,我们就看到了冈仁波齐!</p> <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一直以来都是朝圣者和探险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在西藏,一个佛教徒一生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去冈仁波齐朝圣。他们认为:围绕冈仁波齐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而做为普通人的我们来说,去冈仁波齐转山则是一次生理和心理上的挑战,但最终收获的是灵魂上的安宁。此时,仰望着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冈仁波齐,我由衷的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p> <p class="ql-block">也许是海拔升高的原因,正午的阳光虽然炽烈,我却在拉曲河河面上看到了冰。</p> <p class="ql-block">在很长一段路程里,转折间总是能看到冈仁波齐安详的伫立在我们的右侧,云慢慢地拂过神山顶,山下是飘扬的经幡和漫坡的玛尼堆……</p> <p class="ql-block">十二点三十五分,我们到达了第三个补给站:马头明王驿站,午休。剑客买的方便面,我和考拉一人要了碗藏面。味道还可以,肉也不少,除了牦牛肉稍微硬一点,没毛病。</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稍事休息,我们继续赶路。随着河谷的转折,神山逐渐隐退。</p> <p class="ql-block">走不动了,呵呵。</p> <p class="ql-block">一路看到的河水都是清浅纯净透明的,终于在一座飘满经幡的铁桥下看到了碧绿的河水,湍流而下。站在铁桥上可以看到远处半山腰的芝热寺,路也在桥旁分岔了,呼叫三丰问路,回说,不要过河。于是我们继续沿河左侧小路前行。</p> <p class="ql-block">翻过一道小山岗,跨过一座小木桥,我们又看到了冈仁波齐。它离我们那么近,触手可及,却是高不可攀……雪山上的融水汹涌而下,向河谷奔去……</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十分左右,我们走进了芝热寺对面的“冈仁波齐朝圣客栈”,第一天的转山结束。我手表记录的数据为23.37公里,大约是不准的,转山地图上是20公里。</p> <p class="ql-block">放下行囊,我先在客栈二楼找到神山的位置拍了段延时。风很大,吹的三脚架直晃,眼见得镜头里的云越来越暗,天阴了……</p> <p class="ql-block">草草收了三脚架,与考拉、剑客下到一楼餐厅,与先到的玫瑰喝着热水聊天,没多久,外面就飘起了雪花。先发后至的星辰到了,说是拐去了芝热寺,我便有些后悔,当时也应该过铁桥走。雪没下多久就停下来,三丰带着后面的队友也到了。我和考拉又结伴到客栈外拍照,先隔河拍了两张芝热寺,掉回头又拍神山,唯一遗憾的是没有看到与三丰他们互动的土拨鼠。</p> <p class="ql-block">芝热寺,也叫“止热寺”,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面对冈仁波齐神山,海拔5085米。 芝热寺,藏语名为“芝热贡巴”,意为“母牦牛角寺”,该寺院不仅是重要的宗教场所,而且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历史,成为了旅游者向往的目的地,更是观赏‌冈仁波齐神山的绝佳处所。</p> <p class="ql-block">引用群友拍的与土拨鼠互动的照片和视频。</p> <p class="ql-block">我们简单的吃过晚餐就回房间休息了。第二天凌晨三点就要出发,三丰问我和考拉,下到“不动地钉”之后坐不坐车?我们只说:走着看。从转山地图上看,芝热寺到塔钦32公里,还要翻越海拔近5700米的卓玛拉垭口,心里真没底呀!休息!休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