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村有座红军坟

文丰

<p class="ql-block"> 兴隆村有座红军坟</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5日,因写《湄潭县兴隆村村史村事》的缘故,我到兴隆镇兴隆村实地采访,意外发现一座被遗忘的红军坟。红军坟位于兴隆镇兴隆村新寨组一个叫大雁坪的山上,即刘国凡林场所在地。坟上荒草萋萋,周遭林木环绕,坟为无名坟,人是红军人。89年前,一声罪恶的枪响,殷红的鲜血染红了草地、浸红了泥土,烈士的故事至今流传,让我们把时光倒回那血雨腥风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23日下午,在高山境内的七里槽山谷内,两个虚弱不堪的小红军相互搀扶着艰难地前进,刚巧被从湄潭县城赶场回去的王华超和朱云清堪堪撞个正着。王华超和朱云清本是兴隆区新寨团丁,当日赶场打探到红军大部队已离开湄潭的消息,平时受训要忠于国民政府,抓到失散红军可领到一笔赏钱。一见这二人的样子,就知道是过了乌江在余庆县境失散掉队而一路寻来的红军,王华超和朱云清一嘀咕,便走上前去和小红军假意热情打招呼,说你们大部队早离开县城远去了,前方路口在设卡盘查你们,快点跟我们到老家去躲避一阵子再说吧!两位小红军战士十五六岁模样,哪知红尘险恶,又见王华超和朱云清二人一副农家打扮,以为遇到了好心人,便深信不疑的随他们原路返回。</p><p class="ql-block"> 七里槽到兴隆场有五六里山路,四人到达新寨时天已擦黑,王华超和朱云清瞬间变脸,立马将小红军交给了大地主陈朝宗。陈朝宗是新寨辖区的保长,一见二人穿着便恨得牙痒痒,因为前不久一队同样穿着的红军曾来此打开他家的粮仓,杀了他家的肥猪,这回正好报仇。于是喝令手下将两个小红军五花大绑,先在寒冷的柴房中关了一夜。</p><p class="ql-block"> 天一亮,威风十足的陈朝宗押着两个小红军从寨子上走过,然后带到新寨山后一处隐秘的土中。红军知道上了大当,但为时已晚,其中一个年龄稍大一点的说:“你们想打死我们吗?你们都不得好死!”。陈朝宗一声狞笑,说:“对!我就是要打死你们!”随即便吩咐朱云清开枪,朱云清虽平时挎枪,但从未杀过人,一见两个红军怒目而视,心头一紧张,抠扳机的手就一直抖个不停。随后又换上王华超,但王华超同样胆小,枪紧长抠不响。陈朝宗骂骂咧咧地将二人一把推开,抬手一火枪便将年长一点的红军战士当即射杀,后被村民就近草草掩埋于土背后的荒坪中。</p><p class="ql-block"> 1950年,新生的人民政权清匪反霸,伪保长陈朝宗因当年枪杀红军一事被公审镇压。而朱云清、王华超二人虽是贫苦农民身份,作为事件的帮凶被划为“四类分子”中的“坏分子”严加监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小土包红军坟被逐年添土垒大,每到清明时节,兴隆区所属学校都要组织学生上坡去祭奠、献花,今年62岁的村民葛云华当年就读于兴隆新坪小学,清楚地记得那时哀悼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而另一个年龄较小的红军则被冯开宽所救。冯开宽,字军房,虽是兴隆地区有名的大地主,但在当地并无恶感,以行善事而闻名。枪杀红军战士那天,冯开宽也在观众之列,当陈朝宗的枪口对准下一个小红军时,他便站出来以家里差长年干活为名保了下来。小红军脱险后,为安全起见,冯开宽就叫他认一姚姓孤老头为干爹,取名姚成隐姓埋名。姚成在冯家干活长达5年之久,1940年辞别恩人离去,有人说他参军去了抗日前线,有人说他回到了老家江西,还有人说全国解放后还给冯开宽家来过信,在军政部门担任要职。也正因为当年冯开宽挽救过红军,在1950年清匪反霸时碍于大地主身份才象征性地坐了两三年牢,实属轻判,归来后感慨万千,得以善终。</p><p class="ql-block"> 为探究事情的真相,笔者相继采访了村民王庭福、黄世中、冯治环和葛云华,印证了上述情节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王庭福、黄世中均为82岁高龄老人,一个是朱云清的亲外甥,一个幼时常听老一辈摆谈,二人的描述惊人地一致;而冯治环则是冯开宽的堂孙,葛云华也是常听这段故事和经历过给无名红军扫墓的人。</p><p class="ql-block"> 两位红军小战士一死一生,两个新寨大地主一正一邪,其结局令人感慨,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我们的战士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敌人,留给后世太多太多的思索。</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80年代过后,兴隆村红军坟被冷落,之后又在历次红色故事收集中被遗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悲壮的故事也少见人提。有热心的村民曾向村委会建议,将坟用石墩子扣好,再立碑錾字,作为一个红色景点传播开来,让后世瞻仰铭记,这才不负先烈,不负脚下这块红色的土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