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亚落日余晖

蹇守民

伊比利亚落日余晖(之六) <p class="ql-block"><b> 塞维利亚与哥伦布</b></p> <p class="ql-block"><b>  塞维利亚位于西班牙南部,是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塞维利亚省的首府。瓜达尔基维尔河从市中穿流而过,80公里直达大西洋,其于塞市的作用如同长江、黄浦江之于上海。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后,西班牙政府曾一度在这里设置印度群岛(即美洲)交易之家,垄断了西班牙的海外贸易,使塞市的发展达到了历史的鼎盛时期。这是一座因水而生,又因水而灵的城市。这里既是历史名城,又是文化重镇。弗拉明戈舞起源于此,《唐吉诃德》也在这里完成。塞维利亚大教堂、西班牙广场、塞维利亚王宫等诸多名胜古迹,让人驻足留连。</b></p> <p class="ql-block"><b>  塞维利亚大教堂是在原伊斯兰寺院的旧址上改建的,混合了伊斯兰教、哥特式、文艺复兴式风格。由五个哥特式殿堂组成,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教堂之一,在欧洲位居第三,仅次于罗马彼得大教堂和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教堂内除了各种金碧辉煌的宗教圣物、富丽堂皇的建筑外,造型独特、被称作"四王抬棺"的哥伦布灵柩,特别引人瞩目。</b></p> <p class="ql-block"><b>  主祭坛也称黄金祭坛,是教堂的瑰宝之一。用了2.4吨黄金,历时80多年才完工,极尽奢华。上面的浮雕描绘了基督生平的40多个场景,超过一千位的圣人雕像。隔着护栏远观,高大雄伟、纷繁复杂的图像令人眼花缭乱,在这里布道,信众一定会产生神圣、虔诚和敬畏之心。</b></p> <p class="ql-block"><b> 各种宗教圣物</b></p> <p class="ql-block"><b>  教堂侧面有一座高塔,这就是著名的希拉尔达塔。塔高98米,是原伊斯兰寺院中仅存的建筑物。塔身墙面上的各种花纹图案,显示了阿拉伯建筑艺术的特色和美丽风采。</b></p> <p class="ql-block"><b>  四王抬棺,抬的是哥伦布的灵柩。抬棺的四个国王是:卡斯蒂利亚国王、莱昂国王、纳瓦拉国王和阿拉贡国王。这种对一个人灵柩的处置方法,可能全世界都绝无仅有。设计者可谓匠心独运,神来之笔。</b></p> <p class="ql-block"><b>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一件名动世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但它的原始动因,却源于在今天看来毫不起眼的一颗小小的香料胡椒。胡椒产于印度、中国等地,传入欧洲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但可确定的是,古罗马人对入口不忘的胡椒的美味十分喜爱,成为了欧洲歺桌上一种珍贵的调味品,並把它用于肉类和面食的保鲜剂。欧洲市场的胡椒价格昂贵,等同黄金,利润十分丰厚,但胡椒的贸易被牢牢控制在阿拉伯人手中。欧洲人尤其是商人,梦寐以求地希望能从阿拉伯人手中分得一杯𡙡。欧洲人一次次地努力,甚至使用武力开拓这条通往东方的商道,但都未能如愿。正在此时奥斯曼帝国又突然崛起,扼住了欧洲通往东方的道路,彻底断绝了欧洲人的念想。奥斯曼帝国地跨欧亚非,面积500多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的一个泱泱大国,存续近800余年,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站错了队,战后被协约国肢解成了33个小国,如大厦之倾,瞬间崩塌。</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瓜达尔基维尔河边的一艘船只,相传哥伦布当年远航的帆船曾在此停泊。</b></p> <p class="ql-block"><b>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1年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一个市民家庭,自幼即十分崇拜曾在热那亚蹲过监狱的马可波罗,立志要向马可波罗学习作一名探险家。当时的欧洲正从蒙昧的中世纪走出来,文艺复兴运动使科学和人文的思想,正一点一点地照亮了欧洲的天空。1406年,一本尘封了1200多年的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再版,在欧洲引发了一场地理知识和观念的革命。书中虽然有不少缪误,但也不乏真知灼见。世界真的如书中所说是园的,那么从大西洋一直向西不也是可以到达印度、到达东方吗?哥伦布对此坚信不疑。怀揣着这样的梦想,哥伦布来到了葡萄牙,在那里他学习了不少航海知识,並进行了五年的航海实践。但葡萄牙的科学家们嘲笑他的数学知识浅薄,错误地计算了到达印度的距离,实际距离要比他计算的远得多,事实上葡萄牙科学家的意见是正确的。当然,不采纳他的建议除他的计算错误之外,还有个原因是葡萄牙人有自己的方案,就是沿非洲西海岸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而且他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成功在望。此后十余年内哥伦布游走于欧洲诸王室寻求资助,均未获成功。那时的自然科学知识的确也相当肤浅,一次,在西班牙设立的“哥伦布计划审查委员会“的审查会议上,一位委员居然向哥伦布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巧舌如簧,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顿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还有的人认为哥伦布就是一个江湖骗子。</b></p> <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1492年,哥伦布来到了西班牙,经诸多曲折最终得到了女王伊莎贝拉的认同,据说女王还将自己的首饰都用来支持他,堪称慧眼识金。经过三个月的讨价还价,与女王签署了双方利益分配的具体方案《圣塔菲协议》,哥伦布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1492年8月3日,带着对财富的渴望与宗教的执着,哥伦布率领87名船员和三艘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出发,开始了他的大航海生涯。在无边无际被称作"死亡之海"的大西洋,70天过去了仍未见到大陆的踪影,船员的内心极度恐慌,几近绝望,差点就引发了暴乱。哥伦布答应再坚持三日,如还见不到陆地就返航,並许以重奖才平息了众怒。幸运的是两天后,10月12日船队终于到达了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哥伦布以为这就是印度,于是将当地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将该地的原住居民叫作印第安人。这一天以后便定为西班牙的国庆节。哥伦布一辈子都认为自己到了印度,没认识到自己发现了新大陆。他一共4次到了美洲,到了委内瑞拉以及中美洲等地。黄金、白银、物产甚至奴隶,源源不断地运回了西班牙,他给西班牙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和广袤的殖民地。伊莎贝拉女王也兑现了《圣塔菲协议》的全部𠄘诺。哥伦布及其儿子都成为了殖民地总督,获得了殖民地收入10%的提成,等等。但是哥伦布对原住民的残酷杀戳以及与西班牙贵族关系的恶化,使得他在1500年被解除了伊斯帕尼拉岛总督的职务,並被逮捕押解回国。虽然伊莎貝拉女王很快就释放了他,但对他心里仍是个沉重的打击。晚年的哥伦布身体每况愈下,经济也出现困难,于1506年 5月20日与世长辞。临终前他留下遗嘱,要求死后不安葬在西班牙的土地上。原因可能是他认为自已在西班牙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以及缘于他终生酷爱的航海事业,究竟什么原因已是未解之谜。死后遗体先被安葬在了西班牙的巴利亚多利德,后来又被转移到了多米尼加共和国和古巴,最终又转回了塞维利亚,来来往往折腾了几次。设计师巧妙地采用四王抬棺的方法,给予了哥伦布很高的荣誉,既满足了他不安葬在西班牙土地上的要求,又让他的遗体留在了西班牙疆域内。对名人的出生地、遗体的争夺看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b></p> <p class="ql-block"><b>新大陆的发现开启了大航海和殖民的新时代,西班牙夺取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遍及亚非拉各洲,总面积达2300万平方公里,成为名符其实的日不落帝国。整个拉丁美洲除巴西以外,全部都是西班牙殖民地。</b></p> <p class="ql-block"><b>西班牙全盛时期版图(红色)</b></p> <p class="ql-block"><b>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拉丁美洲几乎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但巴西却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这是因为西葡两国对殖民地的争夺引起了教皇干涉。1493年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仲裁下,将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全球的殖民地势力范围进行了划分,这条分界线就是有名的教皇子午线。根据教皇子午线的约定,大体上美洲及太平洋各岛属西半部,归西班牙;而亚洲、非洲则属东半部,归葡萄牙。这条分界线成为了两国瓜分世界的基准。1494年6月7日,西、葡两国签订了《托德西拉斯条约》,将分界线进行了修订,再向西移 270里格(1里格约合4·8公里),根据这个条约巴西就被划入了葡萄牙的势力范围。</b></p> <p class="ql-block"><b>  在哥伦布灵柩前,我默默地站立了好一会。思绪仿佛被带到了五百多年前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上,深海茫茫,水天一色,这需要何等的勇气与毅力。如果没有哥伦布最后三天的坚持,人类在这一章节的历史就会改写。这是天意还是巧合,不得而知。大航海时代拉开了世界全球化的序幕,引发了人口大规模的迁移,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