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说实话,这次去韩国游学,感触挺多的。觉得最有意义的一点,就是在教育学习方面有了很多体会。所以特别想把关于教育这一方面的经历与观点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在韩国游学其实接受的并不是韩式教育,而是英式教育。我们参加的是国际班,我选择了两门课程,一个是叫英美文化,另外一个叫国际关系研究。当然全程是使用英语进行教学以及交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也是我第一次用在中国学习到的英语进行交流,也是第一次学以致用。不过我的英语在这之中表现得并不是很好,可能因为我年纪比较大的缘故,好多知识单词用法都基本上遗忘了。感觉跟同来中国小年轻相比。英语水平是十分terrible。</p> <p class="ql-block">谈一谈英美文化这一门课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K教授十分和蔼,也十分平易近人,可能因为是小班制的缘故。我发现K教授可以很轻松的记住每一个同学的名字。这跟国内大学上的大班课程不一样,一个学期最后老师甚至都不知道学生叫什么名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起初我们在选修英美文化的时候,以为这是一个介绍英美国家地区文化的,应当是以介绍地区文化习俗为主,但实际在上课之后才发现,原来这门课讲的是英美语言系统的差异及用法说明。讨论的是英语在不同地区的差异以及使用规则。有点类似于国内的英语语法课。</p> <p class="ql-block">但是k教授在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我却惊异地发现她的课还是值得一听的。因为k教授的教学方式极其独特,这是在国内所体验不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简而言之,教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尽可能最大化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国内的教育方式一般是以教授讲授为主。学生可以完全糊弄过去,甚至整节课做其他事情玩手机都可以。但是在k教室的课堂上,这几乎是不可能的。</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这么说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k教授在一节课上设置了大量的互动环节以及活动环节。这导致学生不得不整堂课都必须要参与进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觉得k教授的这些环节特别有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例如在第一节课上,k教授设置了一个英语自我介绍的破冰环节。</p> <p class="ql-block">你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破冰环节是什么样子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是在国内的话,自我介绍一般是一个挨着一个。每一个学生的自我介绍都十分僵硬且十分无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k教授所采取的方式极其独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且十分有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是找了一张纸,如下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这样的纸,你必须要去寻找其他的同学。然后去问这张纸上面的这些题目。你是否能够回答?如果能够的话就需要在题目的后面让对方签字。要求必须把这张纸上签满字。这样就逼着你要去问其他同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起先我没有搞懂要做什么,反而是其他国家的同学主动来问我。他们会问我这10个题目我能回答哪些?或者有些直接看出我来自中国,直接问你是否来自于亚洲国家。</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回答的是,那么就要在这个题目的后面签上你的英文名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弄懂了这些规则之后,我也开始主动地去。询问其他同学。基本上一轮下来,全班同学基本上都认识了。</p> <p class="ql-block">这种方式其实更优于我们的考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本科教育之中,我们的考试其实是出很大的问题的,我遇到过很多同学,他们甚至一个学期只来三次,只要考前突击一下,考试及格就万事ok,实际上他真的学到了知识了吗?这是值得怀疑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老外这种学习方式,我感觉到更加有利于你去掌握知识,学习知识。因为你一旦站在讲台上面要做这个演讲。其他什么都是假的,你必须要把你的真才实学给显示出来,要想差不多完成这样一次演讲,你必须要认认真真的去学习知识,去下功夫去做。</p> <p class="ql-block">阴差阳错地,我大概是全班第5个去上去演讲的。仅给了我一天时间去做准备。我演讲的主题是关于黑人英语问题。黑人英语算是美国地区的一种,美式英语的一种地方性方言。经常看到了那种说唱节目Rap,就最早是来自于黑人英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做演讲的时候就主动向大家阐明了。我来自于中国,学习了10多年英语。但因为我很少讲,所以我的英语水平并不是很高,然后就开始了演讲。但是我惊奇地发现,同学们并没有像国内一样瞧不起你或者歧视你。大家都十分认真在听你的演讲,即使你有很多单词语音读错了,也不会有人说你的英语是bad或者terrible。</p> <p class="ql-block">这一点是其实让我十分惊讶了。我在后文中可能还会再一次提到这一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外没有比较,你只要尽力去做了,任何人都会尊重你。即使你做的不太好,也不会有人瞧不起你,相反大家反而会更加尊重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内学习是有比较与歧视的。如果你在国内一门科目考试分数太低,你会遭到其他同学的歧视的,你会被贴上许多标签,弱智低能,差生。但是我在国外学习期间从未被贴上这样的标签。甚至有的时候老师会十分以你为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刚开始我还是挺不能理解这一点的,其他同胞们也存在会不会被歧视、被贴标签的担忧。其实这种担忧在这段国外学习时光中是根本就没发生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演讲结束了。老师给了我90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差强人意,还算可以,毕竟同学几乎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起初我以为自己的英语是全班最差的。当参加课程到后来的时候,我才发现韩国人的英语似乎也不是很好,我记得有一个韩国小女生。全课堂中几乎就不发言,特别沉默,每次上课都面无表情。最后她做presentation的时候也跟我说了类似的话。我是韩国人,我学了10多年英语,我的英语水平也不怎么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哈哈哈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意外地相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是开玩笑了。我发现一般的韩国人还是能听懂对方的。是在说什么的?但是我是几乎听不懂的。感觉这个可能跟我们那个年代的英语教育比较落后有关系。因为同来的中国人的英语听力就远远要好于我。</p> <p class="ql-block">k教授的活动环节,还有另外一个我不得不提的就是debate的环节。</p><p class="ql-block">就是辩论赛了。</p><p class="ql-block">国内有的时候上课老师也会要大家组建辩论赛,但是国内的那种辩论赛很多时候只是参照一下形式。甚至老师连辩论赛的基本形式都不知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K教授的辩论赛环节,往往会给我们两个小时时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K教授经常这样,我感觉她讲的时候并不是很多。她更多的时候是在引导我们去做很多事情。比如在辩论赛环节,她把我们分成四组,二对二。也就是说要进行两轮。每论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次陈述,第二部分是第二次陈述。第三部分叫summary。</p> <p class="ql-block">且在每一次的陈述之后,对方小组会有人反驳你,他们叫cross fire。</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辩论赛总共在这次课程学习中举行了三次,每一次都极其激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全程没有发言,第二次,第三次也被迫要发言了。虽然我都无法听懂对方讲的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我觉得这个环节是十分有趣的,如果我有机会去担任大学老师的话,我肯定也会在课堂上举行这样的辩论环节的。因为这样的辩论环节其实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参与。我感觉在k教授的课堂上,我深刻体验到互动环节设置的必要性与有效性。国内的课堂其实还是是以老师讲授为主的。很少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但是在k教室的课堂上。我深刻发现学生的参与度是多么之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来很惭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因为还是有点顾虑自己的英语发音的问题。所以我还是很少回答老师问题的。虽然老师提的问题10个有8个听不懂,但就是能听懂的那两个自己也不大愿意回答。</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我上的lora教授的课。她讲授的是国际关系研究。这是我选修的另外一门课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上午的课不一样的是国际关系研究这门课程中有两个中国人,其中她们两个听力都比较好。我感觉我有点依赖她们了,所以这门课程我不怎么在用心的听。很多时候也会开开小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点与上午的课不一样的是上午的老师其实是韩国人教授的。还不是最纯粹的英式教育。然而Lora是纯血统的英国人,她展现的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英式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lora教授,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她特别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她很少批评学生。</p> <p class="ql-block">她的课堂要进行两次大的presentation。第一次是个人的presentation,第二次的是两人一小组进行的presentation。但是她十分强调在这样的一种形式一下,我们并不要给自己加压,要做的多么多么的好,她说最重要的是你要自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确实对于一个英语已经有近10年不学习已经把所有的知识语法遗忘。突然之间,再跟英语母语国家的人的课堂上做演讲,那真的是有一点的困难,很容易慌张,很容易惊慌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做了第一次presentation时候我就感觉到我是讲不好的,但还是要去站到那个舞台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lora和chris教授在评价我的时候都说到了。我是十分勇敢的。因为我明明知道自己的英语不好,但还是义无反顾站到舞台上。完成了第一次的presentation。Chris教授在评价我的这些时候也发现了很多闪光点。例如他说我能够自己主动的create a video。那真的是十分的impressed and fantastic。</p> <p class="ql-block">我也是十分震惊,因为我感觉到讲得烂爆了,但是对方却能在这么烂的presentation中发现如此之多的闪光点,这确实让我超级震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英式教育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然而中式教育却善于去打击别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式教育通过打击的方式教人谦虚,英式教育通过鼓励的方式叫人自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前者却很难让人谦虚,那不是谦虚,那是自卑。那是明明把一切都做了99%点好,但总是觉得心里面饱含负罪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突然想起前不久,看到了新闻中说有一个非常优秀的高中生,每次考试都只考第一名,但就有一次没有考好,老师批评他,然后他就跳楼自杀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感觉在中式教育中,如果你想获得一个人的爱的话,你必须是要达成某一个条件的。例如考到高分等等,在这种爱的接受模式之中。如果有一天这个条件没有达成,你会认为自己再也无法接受到别人的爱了,那你就只能选择自我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常常在想,老外他们心中那种自信是来自于什么地方?在接受课堂中,我发现了,一个人可以无条件的接受到爱。</p> <p class="ql-block">中式教育跟英式教育,一个区别在于中式教育是通过打压的方式进行的批评与打压。而英式教育是通过鼓励以及表扬。我不能说中式教育怎么怎么差,英式教育是怎么怎么的好?我认为前者这种打压式的教育其实在普及化的教育之中是有一定意义的,它能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及格线,但它不有利于一个人的人格发展。而英式教育,这种基于鼓励与表扬的教育却十分有利于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这样的人在心智上面也不可能存在某种问题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前看奥运比赛的时候,发现中国人如果得了一个铜牌,他会哭。而美国人得了一个铜牌,他会大笑。我在想这或许也是教育方式不一样所导致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实在太喜欢比较与评价了。其实这种比较与评价完全就是看着别人的眼光而活的。我们很少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很少会去关注。自己想学什么,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而更多的时候是去关注别人是否喜欢我学习这门课程。是否能获得某样证书?或者取得某种成就。这样就导致我们的学习感受,都活在别人的眼光之下的。英式教育中给予鼓励与表扬,恰恰是发挥一个人的内在属性的。当一个人这种内在属性一旦被激发出来,是不会因为外在环境发生变化而改变的。例如自信。自信本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自信一旦被一个人所激发出来,他很难再一次的丢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式教育中很难培养出一个自信的人。中式教育试图去培养一个谦虚的人,然后他失败了,他却培养出一大堆自卑的人。这导致我们有话却不敢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感觉自己有的时候就是在谦虚和自卑中徘徊。例如我就在课堂上不敢发言。虽然来到这里之后是有一点放开了,但没有完全放开。因为在我的传统教育记忆之中,老师只希望你回答正确的答案。只有正确的答案才会得到老师的赞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在这里完全不是这样子的,因为在这里的老师所提问的大多数问题都是开放式的,很少有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到标准答案,我真心觉得这是我们中式教育所发明出的最大的悲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之中哪有这么多的标准答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在考试中要设置出这么一大堆的标准答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曾经在参与过命题工作。然而我在自己创造出那些所谓的标准答案的时候,我真心感到很荒唐。</p> <p class="ql-block">这些标准答案把一个人的思维都给限制了。这又如何去培养一个人的探究性思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这里接受了两门课程中,我经常性发现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K教授的课堂中也没有所谓的标准。lora的课堂中也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你要去找到所谓的标准答案的话,你只能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定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o,我们经常会形成小组讨论,也经常会去探究非常非常多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国际关系研究课程中谈论了许许多多深刻的问题。例如卢旺达大屠杀。例如朝鲜问题。例如伊拉克战争。但是我们所采取的分析视角却是多种多样的,你可以从现实主义角度去分析也可以从自由主义角度去分析,甚至可以从建构主义角度去分析。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你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尝试着去分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论你从哪一个理论角度去出发,你的回答都会是被认可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做的最后一个presentation是关于叙利亚内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做这个主题之前,我真的从来就不知道叙利亚内战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当我们真的沉下心一点一点去查阅材料,去Statistics下载相关的统计图。去谷歌学术查看相关学者的论文。使用秘塔ai收集大量的数据。然后与同伴一起商量PPT的制作等等。最后还使用Y视频网站查阅阿拉伯地区的媒体,俄罗斯地区的媒体,美国之音媒体,台湾媒体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最后我们还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p> <p class="ql-block">尽管这最后一次presentation做的不是十分的成功,但是这样一个过程却让人学习到很多东西。这就是一个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你参与到其中的。老师只是引导者,你才是课堂的主导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来惭愧,可能因为先天听力不行,我整个一个月下来大部分的内容都没怎么听明白。但也不知道为什么,lora在最后单独评价的时候,我突然听明白她在问的是什么。她说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一直在说能有我这样一位学生,她感到十分骄傲。她知道我们为做presentation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最后她说觉得你有点害羞。然后她还问了一些关于学业方面的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还是很震惊。我最大的震惊是来自于我很少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然而lora教授实在善于发现一个人身上的优点。以至于自己都从来没有发现这些优点,当别人提及这些事情的时候,你忽然觉得原来自己根本不认识自己。</p> <p class="ql-block">我朋友说,这是一种听不懂,却要努力保持微笑的表情……</p> <p class="ql-block">自己是活在大量的偏见与歧视之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是我在韩国留学期间所获得的最大的收以及对于教育方面的一些见解。我想还是要把这些见解公之于众。我们不是活在过去的眼光之下。人都是要朝前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育也在改革中,这不是一个完成时而是一个进行时。同样这不是一个跟你没有关系的游戏。而恰恰相反,这是一个需要你时刻保持警惕,时刻参与进来的盛大的演出。</p> <p class="ql-block">彩蛋:三人小队日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