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青州"无独有偶"之偶园

朱朱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朱朱</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780977</p> <p class="ql-block">  位于青州的偶园,乃康熙文华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冯溥退休时御赐之私园,是中国少有的保留下来的“康熙风格”的园林建筑之一,寓意着“无独有偶”,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冯家花园”。岁月更迭,偶园至今仍保存尚好。这座有500年历史的名园,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来青州必游偶园,就让我们走进园内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  一进入偶园,迎面就看到这面明代悬山影壁。大门内影壁的功能是遮挡人们的视线,不让人一眼望到院内,从而能保持建筑内部的隐蔽与安静。</p> <p class="ql-block">  偶园的规模虽不大,但偶园的独到,在于融合,它兼具王府园林与私家园林的风貌特征,既有北方园林的端庄大气,又兼有苏州园林的精巧细腻,将四季美景纳入方寸之间。入门处的偶园导览图将引领你按图索骥。</p> <p class="ql-block">  穿过上方写着“幽岩”的石拱门,进入偶园东花园,邂逅别样的美景,于古色古香之中细品北方园林的幽雅气韵。</p> <p class="ql-block">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偶园内奇石众多,玲珑剔透,姿态秀美,气度不凡。每尊奇石皆有来历。</p> <p class="ql-block">  走在园内只见甬道两侧共有十三座奇石,名曰“十三贤石”。"一草亭,亭前金川石十有三,游赏者同为‘十三贤’。”(引自《偶园纪略》)以此用来比拟曾在青州任职的十三位宋代名宦。</p> <p class="ql-block">  明朝时期,青州重视教育,冯溥对这些曾任青州的名人怀有敬畏之心,在修建偶园时,便将自己精心收集的十三块石头放置偶园中,并起名曰“十三贤石”。以此显示自己崇尚贤人,教育后人的意图。</p> <p class="ql-block">  园中石头最奇绝的是享誉海内外的“福”“寿”“康”“宁”四大奇石。传说,这四块奇石是明衡王朱祐楎过寿时,地方官宦贵人赠送的礼品贡石,均为太湖石,玲珑剔透,意趣天成,为中国奇石中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四大奇石”的轮廓和繁体字“福夀康寕”十分相似。最难得的,是这四大奇石全都未经任何人工修饰,四字还都是吉语,就不能不令人叹息巧夺天工的妙手天成了。</p> <p class="ql-block">  专家评价,四大奇石“疏可走马、密不通风”,因其神似中国书法里的“福寿康宁”四个字,故分别取名为“福”“寿”“康”“宁”,也是象征着家族兴旺,福寿康宁,透出了博大精深的石文化内涵,如今四块奇石已被载入了《中国赏石大典》。</p> <p class="ql-block">  偶园里还收藏了康熙年间遗留下来的四尊观赏石,分别题为“春”、“夏”、“秋”、“冬”,是康熙宰相冯溥命名并收藏的青州太湖石(赏石界归类为北太湖石)。</p> <p class="ql-block">  有诗云:“<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飞书走笔意冲盈,大美无言却有形。春夏秋冬苍造字,乾坤玄妙藏神灵。” </i>四尊赏石,造型典雅,极富神韵。</p> <p class="ql-block">  偶园内设有北海世家——冯氏纪念馆。青州冯氏,又称“北海世家”,明代后期,冯氏家族在政坛、文坛都有突出的成就,有其“文学世家”声誉之尊。</p> <p class="ql-block"> 冯氏展馆内主要展示包括冯氏家族支系源流、冯氏后裔等人的事迹展示、文学成就及冯氏处世治学的核心——家风家训。</p> <p class="ql-block">  冯氏家族是明清之际青州的名门望族,自始祖冯裕开始,世代为官,清廉耿直,政绩卓著,诗书文脉代代传承。不愧是"三齐家学,百代津梁"。</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偶园甬道上,突见绿树掩映下有一座很有年代感的建筑,走进只见上方匾额写着"松风阁"。据资料记载,该建筑始建于明万历天启年间,70余年后,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将其修建,于康熙十年(1671年)前建成,取名“松风阁”。</p> <p class="ql-block">  历经明清时期的这座无梁建筑,已走过了近500年,虽饱经风霜,至今依然巍然耸立在那里,默默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尝一世人间欢笑,饮一生风雨沧桑。</p> <p class="ql-block">  经过松风阁,穿过圆门,进入一个院落,这里萋萋芳草,茵茵绿地,一座古典建筑立于眼前,上书"佳山堂",门悬楹联:“文藉佳山生锦梦;堂凭雅韵葆韶光。” 佳山堂是冯溥的会客室和书房。冯溥在偶园内生活了十年,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记录了他晚年的悠闲生活,。</p> <p class="ql-block">  进入堂内,只见房间正中摆着两把颇有年代感的太师椅和一张木质方桌,条几上摆放着几个老物件。我坐上太师椅体会一下,环顾着房间内的简单摆设,回味着房间主人经历了人世间的沧海桑田后,最终还是选择了返璞归真的生活。《春日题佳山堂》是冯溥的代表作。诗曰:<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园春色似京华,彭泽南山正是家。莫写闲情贪作赋,无端触忤旧烟霞。”</i></p> <p class="ql-block">  佳山堂前还有一个重要景观,明末清初著名叠石家张南垣设计督砌的假山。整个假山繁而不乱,静中有变,层次分明,境界高雅。据专家考证,青州偶园假山是全国唯一幸存的“康熙风格”的园林假山。</p> <p class="ql-block">  偶园内亭阁棋布,曲径通幽,竹柏森森,花木隐翳,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园林建筑艺术。</p> <p class="ql-block">  望春楼为衡王府内著名建筑,东临佳山堂,西依依松阁。仲春时节登楼眺望,云门巍峨、花香壁影、满目春色,故名“望春楼”。</p> <p class="ql-block">  雲镜阁是冯珣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后雲镜阁由冯珣长子冯士衡继承,士衡诗集便名为《雲镜阁遗诗》。以后,雲镜阁又由冯珣之孙、士衡之子冯溥所有。</p> <p class="ql-block"> 雲镜阁长廊。</p> <p class="ql-block">  偶园内最有历史价值的是北齐石碑《临淮王像碑》。《临淮王像碑》全称“司空公青州刺史临淮王像碑”,俗称“大齐碑”。系南北朝时北齐所刻制。碑高4.45米,宽1.6米,为现存最大的南北朝时期石碑,为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  此碑仰面碑额有两条盘旋的巨龙和两尊佛像浮雕组成。中部阳刻“司空公青州刺史临淮王像碑”十二个篆体大字。</p> <p class="ql-block">  碑文为隶书共二十九行,满行为五十八字。因碑曾断裂,今残缺近百字。大齐碑于北齐武平四年(公元573年)建于南阳寺,该寺至开元一十八年(公元730年)改名大名鼎鼎的龙兴寺。</p> <p class="ql-block">  此碑记述娄定远的事迹及南阳寺的位置等资料,极具史料价值。碑的背面有阴刻四个大字“龙兴之寺”,笔力雄健,是唐代北海太守李邕的手笔。建国后,1979年秋,此碑移入偶园。据说这块石碑2020年搬迁至青州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以上四张大齐碑照片选自网络,感谢照片提供者)</p> <p class="ql-block">  偶园如画,赏之荡心涤肺;偶园如史,读之启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件文物都会说话。如果你走近它,来一场心与心的交流,它会侃侃而谈地向你诉说那些深藏若虚的传奇,那些沐月浴风的遇见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无论穿越多少时光,总会在光影里来来回回地重叠,于历史的回音里,采撷其惊艳的风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