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最近我读了一本很治愈、很深刻,充满哲思的好书,对我的帮助也很大,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p><p class="ql-block">这本书就是于轶群的《喜马拉雅山脊下》,于轶群,是广告创意总监,北方民族史学者,此书起源于2014年,作者人生的至暗时刻,此前被抑郁症困扰9年,持续被挫折和悲伤击打,而这一年,他终于告别熟悉的生活,到尼泊尔安纳普尔纳大环线徒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纳普尔纳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有无数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其中8000米级山峰就有3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垂直高度的变化带来绝美的风景体验,然后这并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游记,而是作者在旅途的思索与感悟,是一个父亲写给女儿的挫折书,里面还有作者拍的喜马拉雅震憾的照片以及西方艺术图片,这是一本三条叙事线交织而成的行思之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在功名成就、财富自由的人,力求摆脱自己的抑郁,克服自己不良的习气,改变自己陈旧的价值观,与自我的重逢,这一段心路历程,值得我们品读感悟。</p><p class="ql-block">一个中年的父亲,用他自己的思考、体悟,眼界,和女儿探讨人生与自我成长,涉及到的人性,涉及到的西方艺术史,无不让人感到他的专业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时这本书的文学价值也非常高,文中许多话语,充满了哲思的意味,读几段,大家感受一下:</p> <p class="ql-block">女儿,要和恶习俗物保持距离,做一个自尊、有底线的人。女儿,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怕脏不怕累,踩着道德和规则积极钻营的人。他们是作弊者,但作弊可能赢得比赛,于是作弊就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如果插队能抢先登船,就有人插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来你是鄙视那些走应急车道的,但眼见一辆又一辆车驶过去,而无人主持秩序,你遵守交通规则的心是否动摇了?这时候你就开始盘算自己的损失,就容易加入被你鄙视和痛恨的那一方。女儿,当你转动方向盘,加入加塞儿大军,那一刻你的挫败无比巨大。你不是赢得了先机,而是把自己弄丢了,变成自己鄙视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你送给自己的一个黑洞,当这些黑洞越来越多,你就会发生坍塌。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有底线的人会败给没底线的。这并不是失败,而是守住了阵地。你吃了亏,却没在身体里挖出一个黑洞。吃亏是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p> <p class="ql-block">路上处处碎石,没人为你铺满地毯。你能做的就是用鞋包裹双脚。世界充满尖刻和恶意,你能做的就是用容忍包裹你的心。你若总带着大写的自己出门,就会觉得任何事都针对你,这种幻觉喂养了你的愤怒。</p> <p class="ql-block">愤怒只是虚张声势的反击,你掏出了愤怒,对准的却是自己的胸口,止怒并不是要你迁就别人,而是要你放过自己。</p> <p class="ql-block">那冒犯你的人很可能是一个病人,是一个情绪的受害者。他陷入了危困,像陷阱里的狗乱冲乱撞。你若聪明,就不要把自己变成另一只针锋相对的疯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恶意回击,恶意会助长他对社会的负面解读。你的愤怒就是鼓励他的愤怒。 愤怒需要对手的愤怒饲养,别去投喂,转化你的情绪,就像水绕过石头。避开他,让愤怒咆哮一声之后丧失了进攻的目标。你该终止他混乱的情绪,促进他的平静与领悟。 这是爱人,也是爱己。</p> <p class="ql-block"> 以恶意回击恶意是相当没品的事,是自轻自贱,是自甘与你蔑视的人等同。不妨将其视作天籁,像松涛或蛙鸣。指责之声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果有就当是提神醒脑的秘咒。污名似双脚溅起的尘土,不可能一直飞在空中。风只能吹出旗云,却无法吹走雪山。指责不过是一个瞄准你的手势,不是枪。它没有板机。</p> <p class="ql-block">流言是口香糖,总要吐掉。苦了,变味了,还坚持嚼,嚼到牙根疼吗?所以,让留言去死吧,让它自然死去。你没有愤怒,也没有回应,回应了就变成了一出戏。 连轻蔑都不要给它,让它去死。流言如炊烟,刚开始是往上飘,一会儿就消散了,随去,雪山还是雪山,蓝天还是蓝天。它什么都不是。</p> <p class="ql-block">分享了这些,你一定感受到了这本书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哲思,这本书也在我失意、挫败的时刻,给了我力量。你是否提高了心境,打开的心胸,如果这些还不够,就亲自读一读吧。</p><p class="ql-block">我是爱读书的陈娜老师,感谢您的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