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红世烟尘 了笔端落寞——散译钱基博《费太公传》

闲散墨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根据钱基博文章散译</p> <p class="ql-block">  费太公,讳(古避讳防与君王撞名之谦)允嘉,字大猷,南通县人(今江苏省南通市人,是江苏唯一同时拥有沿江沿海深水岸线城市),弟兄有五六个,都是出拳勇猛有力的人,而费太公排行老二,长大后竟然比其他兄弟都魁梧壮实,他两臂一伸,就能举起八百斤重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费太公贩卖海蜇要奔去吴门,单独划船去扬子江,中流但见十多个盗船在游弋,突然盗船加大马力划来并依附在费太公的小船旁,他们纷纷上了船,叽里呱啦交流着说着听不懂的话,如同民坊间谣传古时候的水盗,一水盗大声吆喝说“你愿吃这刀下面,或选择做当落汤之混沌呀?吃刀下面意思是杀了你的意思,落汤之混沌,意思是把你淹溺在江中。这些都是黑话。凡是熟悉了解费太公的人都不相信他能打败这些水盗,毕竟双拳难敌四手,何况二十多只手。而此刻费太公大声呼喊“我是卖鱼盐生意的,风餐露宿,生活不易,怎的会有很多钱呢,如何给各位助寿呢,我愿献出船上所有的海蜇,献给各位大哥来换我的命,好吗?”</p><p class="ql-block"> 这海蜇它的形状如洪钟一样大,肉质嫰柔肥美可以食用,欧洲达官贵人都说这是腔肠动物、有海的味道,非常鲜美好吃,大家都通而俗称之为“海月”,居江苏河滨沿海打渔之人捕捞这种海蜇,浸洒上盐放置在木桶里,到远处贩卖能得百分之十之利润,费太公诚心献给各位水盗大哥以求保鄙人之性命。各水盗们听费太公说这些话,也都不搭理他,众人抓住费太公的手和脚,排成两排将费太公绑缚后抬置自己的船舱,喘口气之后,又共同抬费太公船上的木桶。这木桶非常巨大如牛腰那么粗,高约四五尺,重度可达五六百斤,即使用尽力量,这些水盗都抬不动木桶。此时,费太公脸正贴着船舱板子,仰起头说“各位请给我解绑,让我将这桶举起,不用劳烦各位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话还没有说完,就气运丹田、筋鼓骼动,合力撑开了束缚,绳索瞬间一寸寸都被崩断了。费太公站起来后,从容举起大桶放到水盗船上,移动水盗的船就如同移动厨房的案板一样轻松,水盗互相对眼看着,眼神里透漏出了惊愕的神态,一晃后冷静下来,开始奸媚的询问费太公姓名家住何处,为何有如此般的神力,费太公于是说“我是江北的费大猷。”水盗则连连磕头如捣蒜臼砰砰响个不停,乞求宽恕不要杀了自己,费太公大笑着把木桶搬回,上了自己的船,指挥着水盗说“都有吧,去去,不要污秽我的名声。”各水盗此刻没有一个不惧怕费太公的勇猛,也又感激他的仁义让大家免于一死,于是一路伺候捧拥着费太公回家,水盗们相继拜谒恩谢其家人们。而此费太公和水盗蜂涌归来的事瞬间在乡里炸开了锅,说三道四什么人都有,当然也传到了枢要等官达之人耳朵里,枢要们相互领着一群人诬陷费太公窝藏水盗,费太公说“没什么,他们不过是是垂涎我的海蜇,我的东西不是还在水盗的面前吗,但是却在各位乡里乡亲们面前失去了信誉和尊严,损失不一样很大吗?我又害谁了呀?”于是用丰厚钱财贿赂大家,这事也就没人再吭声了。唉,费太公看乡里亲朋及枢要也就像看水盗一样,不想以力气和野蛮去战胜别人,而是用气度和胸怀感染感化别人!呜呼哇呀,费太公也可以称的上当今这个社会的人中豪杰呀!</p> <p class="ql-block">  无锡钱博基(钱钟书父亲,杨绛的老丈人,著作《经学通志》《现代中国文学史》《古籍举要》等,光绪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说“像费太公的各兄弟,可以说都是英雄武略人中魁首。”然而我听说费太公的各兄弟都秉持并尊服着人间仁义礼智信,诚实友善对待各小弟兄们,家里虽然贫穷,不能做到每人都穿好的衣服,每当家里买一件新衣服时,兄弟们几个接替着换着穿,关系融洽和睦,互相退让着防止伤了兄弟间的和气。唉!那些总喜欢把大道理挂在嘴边却在院墙之下兄弟不睦的读书人,看看怎么能不感到惭愧呢?至于那些世俗间好勇斗狠不讲传统礼仪的人,就更不要说了!</p> <p class="ql-block">  钱基博又说“费太公距离今天,已有一百余年,”1915年的冬天费太公玄孙费师洪手持书状来乞求传记,推算费太公应该是比盛清乾隆嘉庆年间还早的人。费师洪,通州张謇弟子,也是诚实孝悌于各友人。父亲死了之后,费师洪却四处打听,寻找博学儒士,为其太公撰写传记、赓续家志,以名垂美德于天地间。而且费师洪也是抚育教导年幼兄弟,极注重礼数,还把他带过来向我求学,足可以窥视出费师洪家风淳朴、为人正派的作风了!呜呼,费太公遗留下的恩泽太多了、影响太远呢!何止这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