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独木龙舟节是贵州苗族九个支系之一方南支系的传统民俗,流行于贵州省台江县、施秉县清水江两岸和台江县巴拉河下游两岸,历史悠久,每年农历的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举办。独木龙舟文化融合了苗族的竞技文化、祭祀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和饮食文化,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 <p class="ql-block"> 苗族独木龙舟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相传清水江流域苗族村寨曾遭恶龙侵扰,一位老渔夫的儿子不幸死于龙口。老渔夫悲痛之余,勇敢地杀死了恶龙,村寨苗民还分食了龙肉。龙神因此大怒,搅得天昏地暗,风雨不调,苗民庄稼歉收。恶龙托梦给苗民说,地上有龙,大家才能风调雨顺,要求他们以划龙舟的方式祭祀它,以恢复世间平静。于是,苗族人民开始制作独木龙舟,并在每年的特定日子举行龙舟竞渡活动,以此祈求龙神保佑,希望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p> <p class="ql-block"> 因此,苗族独木龙舟节最初主要是一种祭祀活动,期间有较多的祭祀仪式,反映出苗族多神的巫教信仰,具有浓郁的宗教文化涵义和神秘色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龙舟节也与时俱进,更多地被赋予了时代特征。它已由最初单纯的祭祀活动,逐渐演变为今天的民族节庆活动。</p> <p class="ql-block"> 苗族的独木龙舟有别于其他地方龙舟。舟身用三根高大杉木掏空而成,中间一根独木为母舟,两边各置一根子舟,形成独特的“子母舟”结构。平时舟身放置在村口专门搭建的亭子里,龙头则放在村里推选出的鼓主家。农历5月20日至23日期间巫师按传统做法“起龙”,然后用竹篾将子舟和母舟并列扎成一排,装上精雕细刻的五彩龙头,再抬进江中进行竞渡。</p> <p class="ql-block"> 独木龙舟节由“出龙、祭龙、起水、披锦挂鸭、龙舟竞渡”等环节组成。龙舟竞渡是节日的核心内容,规模盛大,气氛热烈。</p> <p class="ql-block"> 今年节日期间贵州多雨,清水江河水猛涨,出于安全考虑,龙舟竞渡几度取消。</p> 被洪水包围的祭台 遭洪水围困的江边民宅 躲在岸边远远看着涛涛江水一脸无奈的龙舟 <p class="ql-block"> 好在天遂人愿,节日后期终于放晴了,给了苗族人民劈波斩浪、竞逐清水江的机会。我们也得以在老屯苗族、施洞芳寨观摩了苗族独木龙舟竞渡活动。</p> <p class="ql-block"> 龙舟节期间,苗民将自制的米酒、腊肉、红布和鹅、鸭作为彩礼来为龙舟队鼓劲助威。</p><p class="ql-block"> 竞渡比赛时,参赛者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站在两边的子舟上划桨,并敲锣、击鼓、鸣炮,以壮声威。</p> 苗民宰鸡杀鹅准备待客 奉上“龙肉” 姑妈(苗族出嫁的女孩叫姑妈)献上礼金和锦旗 男子汉出征前先合个影 姑妈为龙舟手整理斗笠 丈夫喝杯妻子送上的壮行酒 正式比赛前大家一起练练手 <p class="ql-block"> 龙舟竞渡赛道不过千米,采用分组淘汰赛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施洞芳寨竞渡始发处等待号令蓄势待发的龙舟</p> 齐划桨,加把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并驾齐驱,大家咬咬牙,坚持住 糟糕,被超过去了 竞赛总有胜负,欢乐在于享受过程 胜利凯旋的龙舟鸣放礼炮 岸边观战加油鼓劲的啦啦队 未满周岁的孩子也出来助威 独木龙舟竞渡结束后,苗民们跳起欢快的踩鼓舞 最后,各村寨选定黄道吉日,杀猪宰牛,邀请送来礼物的全体姑妈和亲戚朋友,一起举行正式的“吃龙肉”活动,至此,充满苗族特色的一年一度独木龙舟节宣告结束。 <p class="ql-block"> 苗族独木龙舟节不仅是一项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它展示了苗族人民的独特文化魅力和精神风貌,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