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要延续下去,而不能格式化定义在旧时代

福根一字乡愁

<p class="ql-block">  祖国未统一,乡愁根脉不能断。</p><p class="ql-block"> 当年两岸之间愁的是长期分裂、老死不能往来,反映此问题的文学作品有余光中先生的旷世杰作《乡愁》。随着时代发展变迁,当今愁的是如何把根留住,如何回归共同精神家园,是新愁续旧愁。消解现代人的乡愁,需要心灵的解药,要有新时代的“药方”,既要消愁又能造福,而不能光吃老兵时代的历史老本。</p><p class="ql-block"> 然而,长期以来,几乎几十年一成不变,集中宣传彼岸革命战争时代生死不能相见的乡愁,这样普遍意义上的乡愁容易被格式化定义为旧时代的乡愁。现在和平年代,“请问青年人:谁的母亲在里头,孩子在外头?多数人的爷爷奶奶都健在!”若社会总是以过往的情感纽带来教化影响当下的年青人,那么年青人会因生活在完全不同时代,而告诉我们,他们没有那种乡愁。习惯性吃历史老本很容易,但乡愁的根脉很可能断片在历史深处。“将一个年代对于乡愁的定义安放在另一个年代的人上,并期望他们能产生共鸣,于当今时代,是不太现实的……”第十届海峡青年节“海峡两岸好文章”青少年征文一等奖(《词牵一情,两岸一律》)获得者长乐第一中学高二的高雨彤同学也这么认为,她在文章中把《一字乡愁》作为通篇创作主题,把自己幻化成这首穿越海峡的歌。 </p><p class="ql-block"> 彼岸余老的乡愁是旷世佳作,非但不能去否定,而应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把它延续下去。在宣传旧乡愁的同时,迫切需要总结宣传新时代的乡愁,让新生代青少年能充分感受当下息息相关的“根魂梦”。</p><p class="ql-block"> 乡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根之愁,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固本之福。乡心上一把不灭的苗火,谓之乡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乡愁不是愁。乡愁的答卷是“乡福”,是十指连心的福根、福音、福报,是十指相扣的“未来福”。每个人都是乡愁故事的主人公。出行万里,乡音同频。听得见乡音,记得住乡愁,望得到乡福。乡愁是“一字号”定根工程。耕心天下,无非乡愁。四海归一,无非乡福。众生力量凝结于“一”,众生愿力托起“未来福”。</p><p class="ql-block"> 这也是原创《一字乡愁》的初衷所在。</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s5yfiqv" target="_blank">乡愁是福根福音福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是“福”字贴出来的</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52cansas" target="_blank">歌中“娃哈哈”——2022年华侨华人春晚歌曲《一字乡愁》背后的故事(百科)</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