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次骑行第一站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肇庆市。全国文明城市、广府宜居山水城市,既是岭南文化和西江文化、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最早的交汇处。据史料记载,肇庆扼两广之咽喉,有着“岭表南来第一州”之誉;历史上曾五次成为岭南或大西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汉朝设置广信;隋朝置端州;宋朝(1118年)设肇庆府;明朝至清朝,肇庆是两广总督府驻地;明清之际,是南明永历王朝首都。 </p><p class="ql-block"> 肇庆古称端州,是三线城市,位于广东中西部,下辖四县(广宁、怀集、封开、德庆)和代管的四会市(县级市),肇庆市有中国砚都之称,著名风景区有七星岩,鼎湖山,庆云寺,广宁的竹海大观等等,是值得一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去年,启动粤东之行,今年接着骑行粤西、桂东。在时间的选择上觉得有点不当,因为天气有点太热了。但又有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这次骑行的路线(或驻留点)是:台城—肇庆—四会—广宁—怀集—封开—梧州—藤县—岑溪—容县—北流—玉林—陆川—高州—茂名—化州—廉江—遂溪—湛江—吴川—电白—阳西—阳江—阳东—东平(镇)—北陡(镇)—台城。本来从怀集要往贺州走,再南下,中途入错路口没去到贺州,结果走到封开,就往梧州走了。 </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骑到肇庆,已是傍晚时分,西江两岸华灯已初上,陆地上车辆繁忙分道来回穿梭赶着回家,还有西江上的货船的隆隆机声,一派繁忙的景象,我这个骑行者却不紧不慢地在桥上拍着傍晚的江景。</p><p class="ql-block"> 华灯初上的西江真美丽啊!</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西江</p> <p class="ql-block">次日晨早,参观端州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 肇庆古城墙的历史碑记,肇庆古城墙牌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匾),肇庆宣言,披云楼,七星岩牌坊,肇庆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下一站,四会,唯一受肇庆代管的县级市。</p><p class="ql-block"> 老一辈,六七十年代前,肇庆地区属于比较落后的地区,就教育行业,台山很多老师被分配到那里(四会、广宁、怀集、德庆、封开)支援教育事业当老师,直至八十年代,我在一中工作时,还有人从那边调回台山一中工作。可见那时的落后程度,现在不同了,感觉那里的发展已超越台山了。</p> <p class="ql-block">四会市的发展现状—真快!</p> <p class="ql-block"> 广宁县县府牌楼、博物馆、粤桂湘革命战争纪念馆、广宁中学、城市中心广场、竹海大观牌坊、竹海一镜头、竹海大观景区。</p> <p class="ql-block"> 这是怀集县府大楼吧,犹抱琵琶半遮面。</p><p class="ql-block"> 全面封闭,车能进出,没人走着进出的,可谓封闭保密得非常好,想拍张“全身照”都没办法!</p> <p class="ql-block"> 在往封开城的路上,眼前这座山,不像我们平时想象的山,原来是一块完整大石形成的,就是封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封开“大斑石”。</p><p class="ql-block">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台山一中数学组时,学校领导组织全体数学老师到封开县听课学习,其中,课余观光最大的看点就是这“大斑石”。那时,还没怎么出过门,目光短浅,视野狭窄,看到这大石,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发出惊讶的赞叹声,太厉害了,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封开县人民政府大楼</p><p class="ql-block"> 封开县历史沿革:封开县,隶属广东省肇庆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是“西江走廊”经济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珠三角”与大西南的交汇点。介于北纬23°13'—23°59',东经111°21'—112°02'之间,总面积2723.93平方千米。属山地丘陵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受到季候风影响,气候温暖,冬短夏长,无霜期长。辖1个街道15个镇。县人民政府驻江口街道。</p><p class="ql-block"> 2023年,封开县常住人口38.06万人,城镇化率34.39%。是广东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封开县曾是岭南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之要地,也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和粤语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广东、广西及广州得名来源,是岭南地区通往中原广大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丝绸之路海陆对接点。秦汉时期,封川属广信县地,开建属封阳县地。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两县均以县建制隶属肇庆府。清朝废除两县建制,民国时期,恢复两县建制。</p><p class="ql-block"> 1961年,封川、开建两县合并置封开县建制,隶属肇庆。封开县素有“两广门户”之称,是珠三角地区通往大西南的“咽喉之地”,水陆交通便利,广佛肇高速S8、怀阳高速S59、国道G321、省道S266以及西江贯穿境内。封开县有广东封开国家地质公园,龙山名胜风景区,大斑石景区,广东封开黑石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广信塔是封开县标志性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广信塔——岭南第一塔</p> <p class="ql-block"> 广信塔首层四面写着:</p><p class="ql-block"> 广 信 塔 陲桂定西</p><p class="ql-block"> 北来文绪 东开粤境 </p> <p class="ql-block"> 广信塔首层四面有四对门,有四对对联。</p> <p class="ql-block"> 首层四边有清朝各皇帝年代的铁钟陈列。</p> <p class="ql-block">二楼有文物陈列展览。</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塔顶层拍到四面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封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看到省界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广东与广西的分界线。</p> <p class="ql-block">梧州市</p><p class="ql-block"> 古称“苍梧”“广信”,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扼浔江、桂江、西江总汇,为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周边城市,总面积1.26万平方千米。2023年末,梧州市常住人口为283.30万人。截至2022年10月,梧州市辖3个县、3个市辖区,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长洲区。</p><p class="ql-block"> 梧州市有着4100年以上的文明史,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西汉高后五年(前183年),建苍梧王城,为梧州建城之始;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交州刺史部迁至此,使其成为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成化元年(1465年),在梧州设立两广总督、总兵、总镇府;1950年2月,设梧州市,直属广西省;1960年10月,梧州市与梧州专区合并;1961年5月,梧州市复为自治区辖市。是西江文化、龙母文化的发祥地,也是粤语的发源地之一;诞生了袁崇焕、李济深等历史名人。梧州市的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横跨北回归线,西江穿城而过。</p> <p class="ql-block"> 梧州市政府的标语口号:</p><p class="ql-block"> 顺流而下立潮头,</p><p class="ql-block"> 逆流而上争上游。</p> <p class="ql-block">梧州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展览馆里面展示的资料,觉得有价值,把它拍下来。</p> <p class="ql-block"> 参观鹤岗楼,在顶层巧遇江门江海区几位同市老乡摩骑友合个照留念。</p><p class="ql-block"> 他们昨晚夜宵后,几乎没睡就骑上心爱的摩托车向着梧州奔驰。</p> <p class="ql-block">从鹤岗楼顶层拍下几个靓镜头。</p> <p class="ql-block"> 参观英国领事署旧址</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张是原装“英国领事署”的牌匾。(铜板刻字)</p> <p class="ql-block"> 英国领事署旧址里面</p><p class="ql-block"> 展示的食物第一张是原装的“大英国地界”石碑。</p> <p class="ql-block"> 藤县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以下是藤县的历史文化简介:</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藤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朝时期,当时称为藤州。隋朝时期,藤州改为藤县,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为县,命名为藤县至今。</p><p class="ql-block"> 地理位置。藤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东接龙圩区、长洲区,南连岑溪市、容县,西邻平南县,北靠蒙山县、昭平县。</p> <p class="ql-block"> 藤县文化广场</p> <p class="ql-block"> 浔江夜景与藤县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汉初,赵佗建立南越国,岑溪市境隶属南越国。公元前111年平南越后,置苍梧郡猛陵县,今市境大部分为猛陵县境。 公元524年在岑溪市境大部分地区置永业郡,郡治在筋竹旧县村。公元583年废郡,改为永业县。曾一度废县,于公元596年复置。公元622年, 以永业县地置南义州,分置安义(在今市东部)、龙城(在今岑溪市中部)、义城(在今岑溪市西部)三县,州治设在龙城县。公元757年,安义县改为永业县,龙城县改为岑溪县,是为岑溪县名之始。公元973年,原南义州三县先后并归岑溪县。此后历代除隶属变迁外,岑溪县名及建置基本不变。1951年和1953年,原属藤县的糯垌、三堡两区先后划归岑溪。1995年9月,岑溪撤县设市(县级市),仍隶属梧州地区。1997年4月,改由梧州市代管。</p> <p class="ql-block"> 岑溪市人民广场</p> <p class="ql-block"> 岑溪夜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容县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首先,容县,古称容州,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在地理位置上,容县地处广西东南部,东经110°15′—110°53′、北纬22°27′—23°07′之间。容县县治设于容城,距玉林市为57公里,距南宁市为343公里,距州为162公里,至广州市为414公里,也即容县拥有不错的地理位置。就容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嬴政南平百越之地。在此基础上,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一带属象郡辖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也即汉武帝刘彻在位时,今玉林市容县一带属合浦郡合浦县地。</p><p class="ql-block"> 二、公元71年,该地区分属合浦郡合浦县、苍梧郡鄣平县地。建安八年(203年)设立交州,合浦郡合浦县和苍梧郡鄣平县归交州所辖。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容县一带成为东吴的疆域。在三国时期,该地区为交州合浦郡合浦县地和苍梧郡鄣平县地。进入到晋朝时期,今容县地属荡昌县地,县治所设于今容城城区。南朝宋时期,交州改为越州,今容县一带属越州荡昌县。公元523年,南朝梁改荡昌县为阴石县,设立阴石郡,属石州,郡治设于阴石县。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阴石郡,改阴石县为奉化县。</p><p class="ql-block"> 三、公元595年,隋朝将今县地东北之鄣平县改为安人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复改安人县为宁人县。一年后,将奉化县改名普宁县,隶属扬州永平郡。由此,在南北朝到隋朝时期,今容县一带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唐朝建立后,以合浦郡之北流县和永平郡之普宁县设立铜州。贞观元年(627年),铜州境内有山大容山,因改铜州为容州,州治由北流县迁至普宁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容州改为普宁郡,治所从北流县迁至普宁县(今广西容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普宁郡复改为容州。</p><p class="ql-block"> 四、最后,公元972年,也即北宋建立后,今容县一带属容州普宁县。元朝建立后,容州领普宁、北流、陆川三县。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撤销普宁县,其地并入容州。公元1377年,明朝改容州为容县,就容州和容县来说,都因为境内有山大容山而得名。至于容县这一建制,始于公元1377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清朝取代明朝后,容县属广西省梧州府。到了1997年4月22日,撤销玉林地区,设立地级玉林市,容县隶属玉林市至今不变。截至2018年底,容县总面积达225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86万人。</p> <p class="ql-block"> 容县人民政府大楼</p> <p class="ql-block"> 容县古城建筑有特色、有古韵味!</p> <p class="ql-block"> 容县古城夜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北流市人民政府大楼</p><p class="ql-block"> 北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县级市,由玉林市代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总面积2457平方千米,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截至2023年6月,北流市辖3个街道和22个镇。市政府驻陵城街道。截至2023年末,北流市常住人口121.72万人。北流因圭江流向由南而北而得名。南朝齐永明六年(488年),置北流郡。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北流为容州路总管府辖地。1997年,撤销玉林地区,设立地级玉林市。199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同意北流市由玉林市代管。北流市境内有洛湛铁路、南广高速公路、玉铁高速公路经过,在建南宁(苏圩)—北流(清湾)高速公路。北流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陶瓷名城、建筑之乡、荔枝之乡,又是国家外贸转型基地。著名景点有:道教二十二洞天勾漏洞,以铸造了世界铜鼓王而闻名的汉代冶铜遗址铜石岭,桂东南第一峰大容山,鬼门关。</p> <p class="ql-block"> 北流的街道与楼房都比较整齐,都翻新过,可能这种做法,全国一个样,台山也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 玉林市,古称鬱(郁)林州,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地处桂东南,东邻粤港澳,南接北部湾,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四周环山,中部高,向南北两面倾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呈显著的季节性变化,气候暖热,气温较高,热量充足,全市总1.28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全市下辖2个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截至2022年底,玉林市常住人口582.30万人。</p><p class="ql-block">1956年3月,郁林县更名玉林县,玉林地名自此始。玉林市是全国改革发展试点城市、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是北部湾城市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珠江—西江经济带成员城市,广西“两湾”产业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玉林),是承东启西、对接沟通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通道和关键节点城市,处于华南经济圈与大西南经济圈结合部,是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南宁至广州高速公路、玉林至北海铁山港高速公路,黎湛铁路、洛湛铁路、玉铁铁路在玉林境内纵横相交;玉林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名胜有云天民俗文化城、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谢鲁山庄、都峤山等。玉林是广西最大、中国著名的侨乡,乡贤文化、客家文化、玉商文化、侨乡文化底蕴深厚。</p> <p class="ql-block"> 玉林市市府及前面的广场真够气势,还有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化机构建设都集中于这里,毕竟是地级市首府。</p> <p class="ql-block"> 在玉林市府前面广场拍照时,就想起究竟张子强建的那个景点在哪里,叫什么名称,怎样去呢?在博物馆前见到有人过来,旋即上前请问。这位路人也很热情,很详细地给我介绍该景点的名称、地点和路线,恰巧她也是这景点那边的人,经她的详细介绍,我看了看表,立马取消了参观博物馆的计划,争取时间也顾不上吃饭,在路上买了糕点,就向着指引的路线方向前进。</p><p class="ql-block"> “云天文化城”,闻说花费30亿打造,是上世纪香港世纪惊天劫案张子强的遗愿。据相关报道,张子强是玉林市人,在香港是一个悍匪,绑架李嘉诚长子,李富豪对此也不是像一般人那么紧张恐惧,接听到电话,知道用钱能解决的事情就好办,令悍匪感到太配合了,然后身佩炸药到李家与李富豪谈判,当时李富豪就将在家放的四千万给他,他嫌这个四字不吉利,就减少个2,拿了3千8百万;而他要的数字大大超出整个香港银行能筹集的资金,最多一天也只能是十个亿,就给一天的时间筹集,次日如愿用面包车送给他,也没报警。钱到手后,李公子也毫发无损地顺利回来。</p><p class="ql-block"> 后来怎样将他逮住,故事就长了,闻说李富豪亲自到北京见江泽民,然后很多的情节,最后在江门将悍匪抓获。</p><p class="ql-block"> 这故事时过廿多年这么久,也淡忘了,是在一个服务区休息时,一路人与我聊天,他推介我到玉林一定要到那里看看这个值得看的地方。本来是没打算、也没想起这件事了。这“云天文化城”门票价钱也不低啊,我享受了优惠还要120元呢!(全票价格为180元)</p> <p class="ql-block"> 以前在电视上曾报道过,现在到这里亲眼目睹这气势壮观恢宏的大建筑,而且是骑自行车到这里,实是难得一见。参观过程有人做专门讲解,可能是门票太贵了吧,参观的人很少,但里面的管理人员比较多,主要是保安人员,每层每个展厅都有几个。里面展示的是陶器、瓷器、家具、饰品、根雕、木雕、石雕、大的、小的等等艺术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几乎应有尽有。</p><p class="ql-block"> 展厅,包括走廊,楼梯扶手,天花,每一处,每一件东西都是雕出来的,都是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 这里因加装挡风雨屏障影响外观。</p> <p class="ql-block"> 云天文化城里面,无处不是艺术精品,进去一看,真是饱览精品的艺术大观。门票确实有点贵,但又觉得值得。</p> <p class="ql-block"> 云天文化城里面展示的精品:空雕技艺!</p> <p class="ql-block"> 这尊大佛是从五楼为底坐进行修建,主要是前面没有阻挡风雨的屏障,遇大风雨使大佛受损,现在外面加档风雨屏障,工程也不小啊。</p> <p class="ql-block"> 从高层府瞰下来的场景,实在太壮观了。</p> <p class="ql-block">左:玉林文化融媒大楼</p><p class="ql-block">右:商住楼</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云天文化城”后,在一间吃素店吃晚餐。</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店员全由信佛的人员操作,很有慈善心,除了没有肉,其它的品种很多,是自助式的,还有六种汤、粥和甜品等,觉得非常好,很多人都到这里来吃,15元自助餐。这家“感恩吃素”由2016年办到现在,确实不错。</p><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有有关佛教方面的知识宣传,逢初一、十五按佛日活动,不接受团购。有关佛方面的大型活动,他们也闭门参与活动,不营业,很正规。</p> <p class="ql-block"> 陆川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地区。陆川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朝齐梁时期,当时因陆水得名陆川郡,后改为陆川县,标志着陆川正式建县。隋朝时期,陆川县并入北流县,属合浦郡。唐朝时期,陆川县的行政区域变化较为复杂,先后设置了陆川、罗卞、龙豪、温水、南河、龙化等六县。宋开宝五年,罗卞县更名为陆川县,龙化、温水、龙豪、南河四县划入陆川县,县治在今北流六靖镇长江村一带。至淳化五年,县治迁至温水县治今陆川县城,至此,陆川的行政区域和治所正式确定下来。12元朝至元十六年,陆川县属容州路总管府,隶广西行中书省。明朝洪武元年,撤容州路立梧州府,陆川隶属梧州府。雍正三年,陆川升为直隶州,改属玉林直隶州。民国时期,陆川县先后属玉林府、玉林民团区、梧州民团区、梧州行政监督区、浔州行政监督区、玉林行政监督区、第三行政督察区。1949年11月30日陆川解放,初属玉林专区。1951年7月,属合并后的容县专区,陆川再次划归玉林专区。1958年7月后,陆川县归玉林管辖至今。陆川县因有九洲江、米马河、沙湖河、榕江河、低阳河和清湖河六条发源于境内的河流而得名,全县总面积1554.32平方公里,总人口111.45万。是广西第二大客家人聚居县,也是打响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第一枪的红土地。此外,陆川县还因温泉多而质好,自古就有“温泉之乡”的美誉。陆川的历史沿革和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陆川这里感受到少数民族的廊桥文化。</p> <p class="ql-block"> 这座桥叫做“金穗桥”。</p> <p class="ql-block"> 廊桥、风雨桥可供人们在桥上休闲的好环境,还可以遮风挡雨、也是话聚人情交融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高州市,广东省辖县级市,由茂名市代管,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中部,地处粤西桂东之交通要冲,总面积3276平方千米。2023年,高州市常住人口132.90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41.98%。高州市是“广东省教育强市”、广东省“大县域医疗中心”、广东省唯一的“国家级医改示范县(市)”,是广东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高州市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蛋鸡场、粤西最大的生猪养殖场、全国最大的鳄鱼养殖基地,是著名的荔枝、龙眼、香蕉之乡;高州市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评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广东省十大传统美食之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源地。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置立高州,此为高州之始。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立高州府,为广东下四府之首。民国,撤府留县。1993年6月,撤县设市(县级)。高州城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从唐代至民国,一直是州、郡、路、府、道、专区一级行政治地,为粤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截至2022年10月,高州市下辖5个街道、23个镇、3个农场。高州市政府驻潘州街道。高州市是“高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兴盛地、传承地;素有“广东四大文教之乡”之一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从陆川进入广东,进入一个乡间墟市,就看到了地方特色:有乡民制作的“水烟筒”出售,我也顺口问个价钱:20元一支。</p><p class="ql-block"> 旁边有乡民把已切好的烟丝(红色袋子装的是切好的烟丝)在出售,看状态是一种常态。</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路经一个“南塘”的乡镇路口看到有“参观冼太庙由此路进”的广告张贴,我便问了路口便利店阿伯去冼太庙有多远,阿伯说大约有3公里,我看不算远,又看过电视连续剧《冼夫人》,就进去参拜冼太夫人。</p><p class="ql-block"> 沿着乡道,经过拐弯抹角,来到了一个比较僻静的山边,看到了这里的建筑规模原来是比较大的,有娱乐设施,有酒店等系列设施,就只有一座冼太殿主楼完整落成。不知什么原因,其它的都成了烂尾楼,兴建时沸腾热闹,现在基本上变成了荒凉的死角。</p> <p class="ql-block"> 从展示的信息看,海南省冼太夫人研究会曾率团前来参加冼太出巡日巡游文化交流活动。</p> <p class="ql-block"> 冼太殿搞得比较好,内容比较充实,从图片展示看,各高层人员前来参加冼太殿开光仪式的比较多,看出对这位巾帼英雄冼太夫人的无限敬仰。</p> <p class="ql-block"> 高州观山寺。</p> <p class="ql-block"> 观山上刻的“回文诗”。</p> <p class="ql-block"> 观山寺规模也不小啊!</p> <p class="ql-block"> 高州城区的冼太庙</p> <p class="ql-block"> 高州城区冼太夫人冼夫人简介</p>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总理题词:</p><p class="ql-block"> 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 百鸟朝凤屏风简介: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视察高州冼太庙时,在这里驻足十多分钟,对屏风下部雕刻的文字非常感兴趣,并由头到尾诵读一篇,连说几个“好”字,并称赞冼太夫人是我辈及后人学习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 冼太庙后殿简介</p> <p class="ql-block"> 茂名市,别称南方油城,位于中国广东省西南部,地处南海之滨,背靠祖国大西南,背山面海,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全市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11427.63平方千米,下辖2个市辖区,代管3个县级市。茂名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其名称来源于岭南道祖潘茂名。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以潘茂名之名设立茂名县,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又把南宕州以潘茂名的姓命名为潘州。1958年5月12日,成立茂名市政筹备处,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茂名市(县级),1975年升格为地级市。</p><p class="ql-block"> 茂名市的历史沿革中,1975年11月,湛江地区县级茂名市升为地级市,高州、化州、电白四县划归茂名市。1987年,高州县分界公社山阁、烧酒、现茂南区山阁镇划归茂名市。1994年7月,化州撤县设市,析电白县羊角、坡心、七泾、沙院、小良和南海6镇,设置茂港区。2014年4月,茂港区和电白县合并为电白区;2017年9月,电白区羊角镇划归茂南区。</p><p class="ql-block"> 茂名市不仅是广东省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和能源基地。其地区生产总值在2023年达到3987.22亿元,同比增长3.7%。茂名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是广东省农业第一市、著名南药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基地。此外,茂名市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源地,拥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p> <p class="ql-block">茂名城区市容之一。</p> <p class="ql-block">化州市人民政府大楼。</p> <p class="ql-block"> 化州城区市容之一。</p><p class="ql-block"> 右下角的是做餐的配料,你看看有多少种?粤西这边有吃粥的习惯,配料基本都是自助,我看过有这么多种配料的,估计也数这里第一了。</p> <p class="ql-block">廉江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秦,象郡地。汉,合浦郡合浦县地。(三国)吴,高兴郡地。晋,高凉郡高凉县地。(南朝)宋、齐,高凉郡罗州县地。(南朝)梁、陈,罗州高兴郡石龙县地。隋,高州高凉郡石龙县地。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析石龙县建石城县,属罗州(注:在今县境之西及西南同时建招义、零绿两县。天宝元年,招义县改为干水县)。此县名为石城县之始。玄宗天宝元年(742)以濂江河取名,易名为濂江县,属招义郡。南汉,属罗州(注:干水属罗州,零绿属常乐州——今广西合浦)。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废罗州并废濂江、干水县,划入吴川,属辩州(注:太平兴国五年即公元980年,改辩州为化州)。孝宗乾道三年(1176)复析吴川西乡置石城县(因石城冈名县),属化州。元,属化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属化州府,七年(1374)属化州,九年(1376)属高州府。清,属高州府。民国元年(1912)至3年5月8日,属高雷道(民国成立始废除府、州建制)。3年5月9日,改石城县为廉江县(因本县与江西省石城县同名,奉令改之。与此同时,“濂”字改为“廉”字),属高雷道。9年废除道制,属高州善后处。12年属高雷钦廉琼崖罗阳八属联军总指挥部。15年八属联军全部覆灭后,属广东省南路行政公署(后改名为广东省南区绥靖公署)。25年冬以后,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8年4月,属广东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8年5月至廉江县城解放前夕,属广东省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1月1日,廉江县城解放,属广东省南路专员公署。1950年9月,属广东省高雷专区。1952年11月,属广东省粤西行政区。1956年2月,属广东省湛江专区。1959年1月21日,廉江、遂溪、海康(南渡河以北部分)三县合并为雷北县,属广东省湛江专区。1960年11月5日,雷北县易名为雷州县,属广东省湛江专区。1961年3月30日,撤销雷州县,恢复原廉江、遂溪、海康三县,按原县区域分治和归属。1978年9月,属广东省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9月1日,实行市领导县新体制,廉江县属湛江市。1993年12月10日,廉江撤县设市称廉江市(县级),由湛江市代管。县人民政府改称市人民政府,驻地不变(廉城)。行政区划1949年废除了旧的乡、保、甲制,并在解放区建立了乡人民政权。1950年,中共廉江县委决定,按照原有7个区的行政区域成立7个区人民政府,划分为160个行政村(镇)和1个行政街。1953年2月,建立乡政权,增设区政府。将原属石角区辖的凤飞、朱仔埇、西埇、长岭、新屋场等行政村划给第十二区领导。是年,全县分设14个区,1个区级镇,183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1个水上运输办事处。1956年底,全县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425个,入社户数占总农户91.1%。1957年1月18日,随着农业生产互助组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全县改设8个区公所,1个区级镇,划分为83个乡(镇)。1957年3月,撤销区公所,扩大乡范围,由县直接管辖。全县划分为附城(镇)、安铺(镇)、新屋仔、那良、官埇、新民、深水垌、吉水、太平、三合、石角、山底、良垌、两家滩、平坦、白塘、铺洋、横山、南堤、仰塘、营仔、车板、青平、白马岭、沙铲、石岭、龙湾、那贺、石颈、塘蓬、和寮、武陵、长山、德耀等34个乡(镇)。1958年3月,再扩大乡范围,把原有34个乡(镇)合并为附城(镇)、安铺(镇)、城东、城南、新民、吉水、太平、良垌、横山、南堤、营仔、石岭、雅塘、长山、青平、车板、塘蓬、石角等18个乡(镇)。1959年1月21日,雷北县成立,下辖14个人民公社。1959年2月,雷北县增设城南、横山、海康3个人民公社。城南公社原属廉江县红旗公社,社址设在山寮村。横山公社,原属廉江县胜利公社,社址设在横山圩。海康公社,原属海康县超美公社,社址设在海康县城。1959年5月,雷北县又增设洋青、江洪、黄略、太平、草潭(原均属遂溪县)、企水、纪家、客路(原均属海康县)等8个人民公社,共设25个人民公社。1959年6月,雷北县再增设车板、营仔等2个人民公社(原均属廉江县),共设27个人民公社。1959年7月,雷北县再次增设吉水、新民、安铺水上运输(原均属廉江县)、杨甘(原属遂溪县)等4个人民公社,共设31个人民公社。1959年8月,雷北县最后增设1个沈塘人民公社(原属海康县),共设32个人民公社。1961年3月30日,撤销雷州县,恢复原廉江、遂溪、海康3县行政区域。此时,廉江县设有28个人民公社。1961年5月上旬,根据人民公社条例“六十条”和中共广东省委“二十条”精神,调整了人民公社的规模,由原来28个人民公社增设到32个人民公社,并经县委书记处讨论决定,设立廉城、安铺、石岭3个区。随后在1961年5月下旬,全县又改设为8个区、39个人民公社。1963年1月,撤销区党委会,设19个人民公社,划分为323个大队(圩委会)、9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966年6月11日,全县改设为附城(1981年地名普查时改为石城)、新民、吉水、河唇、石角、良垌、平坦、新华、横山、河堤、营仔、青平、车板、高桥、石岭、龙湾、雅塘、石颈、长山、塘蓬、和寮、廉城(镇)、安铺(镇)等23个人民公社(镇),划分为335个大队、5960个生产队。1983年11月,人民公社改名为区公所,大队改名为乡人民政府。全县设区公所21个,区级镇人民政府2个,下辖338个乡人民政府(内含4个乡级镇人民政府)、8个居民委员会和5个管理区。从此,政社分开。1985年5月19日,青平、石岭、河唇、横山、良垌、营仔、塘蓬、吉水8个区公所改为镇;新民、石角、平坦、新华、车板、高桥、龙湾、石颈、长山、和寮、雅塘、石城、河堤13个区公所改为乡。1986年12月6日,石角、长山、车板、雅塘、石颈、龙湾、新华、平坦8个乡改为镇。1988年7月26日,石城、河堤乡改称镇。全县设廉城、安铺、青平、石岭、河唇、横山、良垌、营仔、塘蓬、吉水、石角、长山、车板、雅塘、石颈、龙湾、新华、平坦、新民、和寮、高桥、石城、河堤23个镇。1995年4月7日,新民镇人民政府驻地从新民圩迁至三角山圩。4月11日,高桥镇人民政府驻地从高桥圩迁至坡后。1997年1月21日,撤销河堤镇,其行政区划入安铺镇。全市设22个镇。2004年6月8日,撤销廉城镇,设立罗州、城北、城南3个街道办事处,作为市政府派出的办事机构。将石城镇管辖的新风、新江2个居民委员会和角湖垌、深水垌、石龙、大塘、山寮、流江、关垌7个村民委员会划入市城区;撤销平坦、新华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良垌镇;撤销龙湾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石岭镇。全市设罗州、城北、城南3个街道和石城、石角、吉水、河唇、和寮、良垌、新民、横山、安铺、营仔、车板、高桥、雅塘、石岭、塘蓬、石颈、长山、青平18个镇。</p><p class="ql-block"> 2019年,廉江市辖罗州、城北、城南3个街道和18个镇:石城、新民、吉水、河唇、石角、良垌、横山、安铺、营仔、青平、车板、高桥、雅塘、石岭、石颈、塘蓬、长山、和寮。全市有村民委员会34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1个,自然村落3897个,村民小组4163个。 廉江市境内还有黎明、红湖、晨光、红江、东升、长山6个国营农场(属粤西农垦局管辖)以及廉江、石岭2个国营林场(属中林集团雷州林业局有限公司管辖)。</p><p class="ql-block"> 图片为廉江市政府大院门、博物馆,人民公园。</p> <p class="ql-block">遂溪县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夏、商、周属荆扬南裔。春秋时楚越之交。战国属楚。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属象郡。秦末汉初属南越。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属交州合浦郡徐闻县。三国时初属蜀,后入吴。隋开皇十年(590),遂溪地设铁杷、扇沙、椹川三县。唐贞观二年(628),省椹川、扇沙入铁杷县,属东合州。天宝二年(743),改铁杷县为遂溪县,县址设今麻章区旧县村,此为遂溪得名之始。五代遂溪属雷州。宋乾道七年(1171),雷州改为雷州军,遂溪属之。元至元十五年(1278),改雷州军为雷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改雷州路为雷州府,遂溪属雷州府。清沿袭明制。1913年,遂溪属高雷道。1915年,属南路行政区。1921年,属南区。1925年,属第八行政区。1938年,属第十四区。县治于1948年10月迁往城月。1950年3月,迁回遂城。1950年2月,属南路地区;9月,属高雷专区。1952年,属粤西行政区。1956年,属湛江专区。1958年,遂溪与廉江、海康南渡河以北合称雷北县属湛江专区,县城设廉城镇。1959年8月,迁遂城。1960年,雷北县改名雷州县。1961年,重分,复置遂溪县,一直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图片为遂溪县政府大门。</p> <p class="ql-block"> 遂溪县博物馆展示的部分内容。</p> <p class="ql-block"> 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是广东省辖地级市,别称“港城”,旧称“广州湾”。湛江地处粤、琼、桂三省(区)交汇处,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东北与茂名市接壤。湛江总面积13263平方千米,下辖4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常住人口707.84万人(2023年末数据)。湛江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是中国西南各省通往国外的主要出海口,也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海上航程最短的重要口岸。湛江是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南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粤西和北部湾城市群中心城市、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首批“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湛江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亚热带作物及海产资源丰富。湛江的旅游景点包括湖光岩、观海长廊、寸金桥公园等,美食有湛江海鲜、湛江鸡饭等。</p><p class="ql-block"> 图为低调的湛江市政府大院。不过里面绿树成荫,环境不错。</p> <p class="ql-block"> 湛江霞山军港、海景。</p><p class="ql-block"> 恰遇战舰都出海,看不到大大小小的战舰。</p> <p class="ql-block"> 霞山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 广州湾法国总署旧址展览的部分内容</p> <p class="ql-block"> 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广州湾的法国公使署旧址</p><p class="ql-block"> 和法军指挥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 离开湛江经吴川,由于太晚,也看不到什么东西,次日早上也看不到什么可看的东西,所以吴川没留下一个镜头,就往电白前行。</p><p class="ql-block"> 电白以前是一个县,现在已成为茂名市一个区,称茂名市电白区。</p> <p class="ql-block"> 电白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电白区博物馆展示的实物</p> <p class="ql-block"> 茂名陈金章美术馆(建于电白城区)</p><p class="ql-block"> 左下角为王占鳌铜像</p><p class="ql-block"> 王占鳌(1904—1986),又名兰戚,武乡县蟠龙镇小活庄村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时给地主当长工。193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在武乡县历任游击队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村队副、区武委会副主任、主任等职。1945年8月段村解放后,历任县区委委员、区委书记、县委委员、县委组织部长。县委纪检委书记等职。1948年调寿阳县工作,历任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县委常委等职。1952年南下,调广东省电白县工作,历任县委第二书记、第—书记兼湛江地委常委等职(期间1956年至1957年曾调任湛江地委边防部长)。王占鳌任电白县委书记期间,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从“改造”到“全面建设”是一个艰难的历程,作为“一穷二白“的电白县更是任务艰巨。解放初期,电白县沿海一带到处都是白茫茫的沙滩,中部平原、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北部山区林稀树少,全县连年是水灾、旱灾,沙灾不断,农业生产落后,广大人民群众在饥荒中挣扎。时任县委书记的王占鳌,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和县委一班人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改造电白、建设电白的热潮。造林绿化、兴修水利、修建公路、爱国卫生运动、农业生产建设等,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迅速改变了电白县的面貌,减少了灾荒,使电白县获得生产好、水利好、绿化好、交通好、卫生好的“五好县”荣誉。湛江地委、广东省委、中央绿化委、国家林业部多次在电白县召开造林绿化现场会。1965年3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学习电白,绿化祖国》的社论,在全国推广电白植树造林经验。王占鰲在电白13年,治理有方,政绩卓著,深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1964年7月,王占鳌调任中共广州市委农委副书记。1986年6月28日,王占鳌在家乡病逝。</p> <p class="ql-block"> 中国第一滩岸边景区</p> <p class="ql-block"> 中国第一滩——电白海边沙滩的浪漫场景。</p> <p class="ql-block"> 水东湾大桥景色。</p> <p class="ql-block"> 阳西县人民政府大院</p><p class="ql-block"> 阳西县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春秋战国时期为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平定百越,属南海郡地。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属南越国。汉元鼎六年(前111),属合浦郡高凉县地。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18),分属高凉郡、高兴郡。南朝宋文帝元嘉九年(432),设置宋康郡,织篢为丹城县。梁武帝大通中,于东北境置杜陵郡,西北及西境置永宁郡。隋大业二年(606),宋康、永宁并入杜陵。杜陵郡相当于今阳西县全境。宋太祖开宝五年(972),杜陵并入阳江。明清时期为阳江县虔儒都六图,寿文都一图,白石都三图。1950-1958年,政区变化频繁,最后合并为大跃进人民公社。1959-1961年,拆出14个人民公社。1963-1965年,又合并为9个人民公社。1987年2月,设8个镇和1个乡。1988年,设立阳西县,属阳江市。</p> <p class="ql-block">阳西县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从电白赶到阳西,进城时看到博物馆几个字,好在这馆就在路边,立即扭转车头进入,那些管理人员正在下班了,并说下班了,明天再来看吧。</p><p class="ql-block">我不顾下班与否,赶到正门那里停下车,幸好还有人在,就进去快速浏览,有的已关门。有一个女的,可能是负责人吧,在那里等我出来才关大门。</p><p class="ql-block"> 真谢谢这位好心的负责人姑娘。</p> <p class="ql-block"> 阳江市,别称鼍城、阳江城。广东省辖地级市,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城市之一、北部湾城市群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与北部湾城市群之间的沿海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城市、著名滨海旅游城市;广东省海洋大市;地处广东西南沿海,扼粤西要冲,东部、西部和北部为群山所环抱,南面濒临南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市陆地面积7966.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300平方公里;辖2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截至2022年末,阳江市常住人口262.22万人。</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两阳地区为南海郡地、桂林郡地。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在现阳江地新设阳江县,为阳江县得名之始。1983年9月,阳江县、阳春为江门市属县。1988年1月7日,原阳江、阳春两县从江门市分出,新建为阳江市。历史上,阳江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中转站和补给站,曾是汉代、两晋、南北朝古高凉郡治和隋时冼夫人幕府治所;阳江的高凉文化、海丝文化、漠阳文化等多种文化交相辉映,也受广府文化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阳江海洋资源丰富,拥有中国十大最美海岛、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海陵岛、以“国家地质公园”凌霄岩为代表的阳春山水和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宜业宜居之城”、“中国刀剪之都”、“中国风筝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蚝都”、“中国诗词之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等荣誉。</p> <p class="ql-block">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志雕像。</p> <p class="ql-block"> 阳江市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演艺中心。以上四馆集于一体,形成文化艺术城。</p> <p class="ql-block"> 关山月铜像 阳江市夜景</p><p class="ql-block"> 关山月(1912年10月25日-2000年7月3日),原名关泽霈,男,广东阳江人,中国大陆画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之一,与赵少昂、黎雄才、杨善深并称为岭南画派第二代四大着名画家。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写梅着称。为了纪念关山月的艺术成就,在深圳福田区莲花山山下建有关山月美术馆。</p><p class="ql-block"> 关山月生平</p><p class="ql-block"> 关山月,1912年农历9月16日出生于广东阳江县(今广东阳江市)那蓬乡果园村。早年就读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本科,刻苦自学绘画。后得到岭南画派主要创始人高剑父的赏识,招其免费进入春睡画院,成为高氏入室弟子,并为其改名关山月。同年与李小平(秋璜)结婚。1939年,关山月在澳门举办“抗战画展”,得到画家叶浅予、张光宇等人的欣赏,并应邀至香港公展。其中《渔民之劫》、《三灶岛外所见》、《南瓜》、《渔娃》四幅作品入选苏联主办的“中国美术展览”。1940年到1942年,关山月北上曲江、桂林、贵阳、成都、重庆,一面写生,一面展出画作,创作《漓江百里图》。1943年关山月婉辞国立艺专教授之聘,与赵望云、张振铎及夫人李小平同行,沿河西走廊到敦煌观摩研究古代佛教艺术。1946年,关山月回到广州,任教于高剑父创办的广州南中美术院。1947年,关山月与高剑父、陈树人、赵少昂、黎葛民、杨善深在广东省民众教育馆举行六人画展。夏天到南洋旅行写生,先后到过曼谷、清迈、槟城、吉隆坡和新加坡,并在上述地方举行个人画展。1948年,他在上海举办西南、西北和南洋旅行写生画展,并出版出版了《西南西北记游画集》、《南洋记游画集》。1949年初,关山月来到香港,参加人间画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他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曾任华南文艺学院美术部副部长兼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并游遍国内大川名山及东南亚、欧洲。1958年广州美术学院成立,关山月任副院长兼国画系主任、教授;同年由国家委派前往欧洲主持“中国近百年绘画展览”。1959年关山月与傅抱石合作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了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宽9米、高6米),毛泽东亲自为该画题字,大大提高了关山月在国内的地位和影响。1961年,关山月与傅抱石去东北写生,作《煤都》、《林海》等六幅作品并于北京展出。1976年,关山月赴日本参加“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成立廿五周年活动,访问了日本着名画家平山郁夫、东山魁夷、宫川寅雄等。1978年,广东画院复院,关山月任院长。1982年10月,关山月偕夫人赴日本参加日中邦交十周年庆祝活动,于日本东京、大阪举办“关山月画展”并出版《关山月》画册。关山月1974年创作的《俏不争春》于当年被日本《读卖新闻》评为世界名画。1983年,关山月与张大千、赵少昂、林文杰合作创作了《梅兰竹芝》。1984年赴美国贝津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市立大学、柏克莱大学讲学,并在美作为期两个月的参观访问。1987年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特别奖。1990年5月,关山月在纽约东方画廊举办了《关山月旅美写生画展》,展出了包括长卷《尼加拉大瀑布》、《太平洋彼岸》等30幅写生画作。1994年,关山月为中南海紫光阁创作《轻舟已过万重山》,随后又为全国政协礼堂创作《黄河魂》。各种关山月画集也陆续出版。1997年,关山月美术馆在深圳市落成。关山月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三至八届全国人大代表。2000年7月3日下午,关山月因病在广州去世,享年87岁[2]。代表作品《江山如此多娇》、《俏不争春》、《绿色长城》、《长河颂》。</p> <p class="ql-block"> 北陡的浪琴湾和地质公园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北陡过渡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北陡有山有海,在山上看海,心旷神怡,好美丽的景啊!</p> <p class="ql-block"> 注:由于篇幅的限制,很多照片不能上传,只能合并多张为一张,这样都已临界,也影响观赏,有的看不到原貌,就这样都将要超出限制范围,无法一一展示,有所遗憾。文中的历史沿革是引用网络资料,文中的叙述错漏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