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民间故事(二)——罐儿寺的传说<3>

白水

<p class="ql-block"> 罐儿寺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3)</p><p class="ql-block"> [续前(3)]第三天一大早,妹妹便扶着王铁蛋的母亲去大树下西菜市场门口等侯。天刚麻麻亮,就见左右两队兵勇,手持长枪,腰挎大刀,押着王铁蛋走了过来。名为“走”,实际上是“挪”,原因是王铁蛋不仅背上插着一个长长的木牌,上面写着“王铁蛋”三个大字,同时还在名字上大大地打了一个红叉;头上和手上都戴着厚厚的木枷,特别是脚上还坠着一个二十多斤重的大铁链,走路非常吃力,所以王铁蛋只能摇摇晃晃地往前慢慢挪。</p><p class="ql-block"> “蛋蛋!蛋蛋!我的蛋蛋!”</p><p class="ql-block"> 王铁蛋的母亲一看见儿子,就不顾命地向前冲去,一边跑一边减。</p><p class="ql-block"> 当王铁蛋的母亲跑到王铁蛋跟前时,她的眼泪已经模糊了她的双眼,已经看不清王铁蛋呆若木鸡的表情了,只听王铁蛋说:“妈妈,我记得小时候您的奶是最香的,现在我还想再吃一次。”</p><p class="ql-block"> 王铁蛋的母亲一听,不要说是一点奶,即使是用她的人头去换孩子的命,她也会毫不犹豫的。于是她不顾众人的眼光,迅速地改开了上衣的纽子,一把把王铁蛋的头揽在了自己的怀中。</p><p class="ql-block"> “啊……”</p><p class="ql-block"> 只听一声惨叫,一股殷红的鲜血直喷了出来,王铁蛋一口咬下了母亲的乳头,随即母亲就瘫倒在了地上,就在同时,只听王铁蛋撕心裂肺地喊:“是你害了我!完全是你害了我!”</p><p class="ql-block"> 幸好刑场上有官府的医生,对王铁蛋的母亲进行了及时的包扎,使她终于拣了一条命。</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里,当她躺在炕上时,她满耳朵回响的都是儿子"完全是你害了我"的声音,当她看到身旁流着泪悉心照料她的妹妹时,她才想起了妹妹在她跟前经常唠叨的一句话,“你不要再叫铁蛋拿人家的东西了,不然会害了孩子的。”这时,她才醒悟了!这时,她才终于醒悟了!</p><p class="ql-block"> “我后悔死了!我后悔死了!是我害了儿子!完全是我害了我的铁蛋!”</p><p class="ql-block"> 只见王铁蛋的母亲一边用拳头捶着胸脯,一边声嘶力竭地喊。</p><p class="ql-block"> 这天晚上,王铁蛋的母亲决定,自己要剃掉自己的满头白发(事实上,在这之前妇人的头发还是乌黑发亮的,仅这三天,她的头发就全操白了,真是“”一夜白了少年头”啊),依皈佛门,做一名尼姑;并把自己的全部家产捐献给寺庙,把自己的庄院变成一所寺院,利用初一和十五人们上香拜佛的机会,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诫人们:千万不能娇惯儿女,否则,不仅会害了孩子,而且也会害了全家!同时决定,把这所寺院取名为“惯儿寺”。</p><p class="ql-block"> 后来人们觉得“惯儿寺"这个名字不够文雅,于是便想到了与之同音且特征一样(规模较小)的“罐儿寺”。这,就是“罐儿寺”的来历。</p><p class="ql-block">编者言:</p><p class="ql-block"> 该故事告诫人们:惯子如杀子,谁栽下祸端,谁最终必然会遭秧。</p><p class="ql-block"> 2024年夏编写于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