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驾G318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几年前就曾动身前往,无奈碰上疫情被迫在成都折返,一晃三年过去了,这份想要进藏的心却迟迟没有熄灭,于是,今年暑假说走就走,了却自己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我和几个朋友包了一辆车,加上司机,在成都集合,然后走G318国道,从成都到拉萨,全程2140公里,一路自驾、赏景。</p><p class="ql-block">见山,见天地,见众生,也见自己。</p> <p class="ql-block">【Day1】自驾线路:成都-雅安-泸定桥-康定-康巴第一关折多山-鱼子西-格底拉姆-新都桥</p><p class="ql-block">从早上9:30开启进藏旅程到此刻21:30,一直在路上,从海拔500多米的成都市区出发,过雅安,走泸定,看水流滚滚的康定河,在情歌广场唱响《康定情歌》,午饭是康定吃的菌菇煲;接着是一路急剧爬坡,直上4298米的折多山碑石处,再徒步至4348米的折多山顶,撒隆达,再祈福,看群峰四起、山路弯弯;然后两小时折返海拔4200米的鱼子西,一个小众的星空露营基地,开到顶,但见牦牛遍地,天苍苍野茫茫,好一派“阿勒泰”自然美景;晚上21:00左右开到新都桥镇,跟着领队觅得一家地道的藏餐馆,喝酥油茶,吃牦牛肉,还有撒了白糖的老酸奶,牛肉包子不错,牛肉汤纯正,对于藏餐虽说不上喜欢,但是来到甘孜,就该品尝当地美味,体会当地风土人情,这便是旅行吧。此刻入住海拔3400米的新都桥,略微有点高反。</p> <p class="ql-block">【Day2】自驾线路:新都桥-雅江-天路十八弯-卡子拉山-理塘-兔儿山-海子山-香格里拉镇</p><p class="ql-block">昨晚入住新都桥,下了一夜的大雨,雅江(中国松茸之乡)是我们必经之路,也是泥石流高发区域,因此当地对这个路段进行了交通管制,到早上9:00左右才允许通行。我们路过雅江县城,遇到了几处泥石流已塌方处理路段,以及今年上半年雅江大火被烧毁的大片森林。这几天川西雨季,雨水特别多,让我们对雅江路段的行驶格外小心,泥石流和碎石是常态化存在的。继而走天路十八弯,直上海拔4718米的卡子拉山,云中牧场、云雾翻腾、夏季花海、高山草甸,得益于丰田越野的动力,我们直接开到顶部,航拍整个如同世外桃源般的绝美风景。下午15:00在理塘简单解决了午饭。再一路奔驰,海拔继续往上升,打卡4696米的兔儿山;路过主峰海拔5388米的海子山。今日10个小时的车程,平均海拔4300-4500米左右,经过昨天一整天高海拔的适应,今日我竟没有任何高反症状,状态良好。过海子山后,我们从G318转G227,于19:30到达香格里拉镇入住。明日将徒步海拔4500米的稻城亚丁。</p> <p class="ql-block">【Day3】今日无自驾行程,昨日从G318转G227,就为今日稻城亚丁徒步。“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太阳。从清晨到夜晚、又山野到书房,只要最后是你,就好。”这是张嘉佳创作的短片小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的文字,后又被拍成同名电影,稻城亚丁名声大噪。而事实上,稻城亚丁早在1928年被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发现,并将照片发表在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后来英国畅销书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又从洛克的滇藏探险故事中获得灵感,创作了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这才让亚丁闻名遐迩。今日我们徒步这“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买票进入,车子接驳一小时盘山公路至景区入口,开启徒步。一般来说稻城亚丁有三条徒步线路:1.文殊智慧线(冲古草甸、洛绒牛场线);2.观音慈悲线(扎灌崩、冲古寺、卓玛拉措、仙乃日雪山线);3.金刚挑战线(贡嘎措、牛奶海、五色海线)。毫无疑问,我肯定选择最具挑战的金刚线,可惜从2024.7.13日起这条线路因地质灾害被迫关闭,至今仍未开放。因此我们无奈选择了第2条线路进行徒步,从海拔3850米的扎灌崩出发,路过藏传佛教寺庙——冲古寺,再一路爬升至珍珠海,也叫卓玛拉措(藏语仙女之泪)海拔约4200米,再继续往上爬升至仙乃日雪山观景台,仙乃日藏语意为“观自在菩萨”,海拔6032米,观景台海拔4380米就在其脚下,这种站在神山面前、抬头仰望神山的感觉,一辈子不会忘记。我总认为:在旅途中,人能遇到什么样的景色,是自然的恩赐,是缘分,也是注定。对于看到的景我们心怀感恩,对于没能遇上的景我们欣然接受,一切都是最好的遇见。</p> <p class="ql-block">【Day4】自驾线路:稻城县-乡城县-得荣县-巴塘县-西藏芒康县。</p><p class="ql-block">晨起,天气晴好,状态良好,开启今日的行程。我们打算不走回头路至G318,而是改走G215直奔西藏芒康,如此一来可以避开密集车流量还可以少开近100公里的路。稻城出发,途经乡城,一路牦牛当道,好不霸道。在马鞍山隧道往得荣方向遇施工堵车约半小时后,再改走县道,下午在得荣县海拔约3300米的马路边找了家成都菜馆简单解决午饭,继续前行。在一望无际的毛垭大草原打滚、采花、拍摄;在一处观景台看香巴拉田园白藏房;一路还看到很多白塔(藏区独有的建筑物,用来转经、祈福等等),也因此,我们判断离西藏越来越近了。直到看到川藏界河——滚滚的金沙江,由北至南汹涌翻腾流去,而我们是由南往北驶向藏区,不知道沿着金沙江开了多久,只听队友喊道:“快看!面前这座横跨江面的就是金沙江大桥。过了这座桥,我们正式进藏了。”抬头一看——西藏欢迎你!几个大字赫然醒目,兴奋得我们睡意全无。到这座桥,我们相当于又回到了G318。然后我们惊喜地发现,因为我们今日绕行,400多公里高海拔山路,10小时不到完成,并提早2小时到达芒康,大部队还远没有进藏,从金沙江大桥到芒康监测站到芒康县城,我们极少遇到车辆。原本打算在芒康监测站做好起码排队1小时的准备,结果是秒通过,我们的运气真好。接着,依着芒康雪曲河逆流而上,一路驰骋,终于到达了这个缺氧而不缺信仰的国度。下榻于海拔3900米的芒康县城,觅得腊排骨松茸煲、铜锅饭、铁板牛肉等美食。就这样,一路遇见,一路感受,挺好的。</p> <p class="ql-block">【Day5】自驾线路:芒康县-拉乌山-觉巴山-东达山(山口海拨5130米)-左贡县-业拉山-怒江七十二拐-怒江大峡谷-英雄桥-八宿县</p><p class="ql-block">风摇曳着经幡,为路人呢喃着平安,一遍又一遍,我们一路向西,终是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今日又是大晴天,从海拔3900米的芒康县出发,一路有道路维修,一路颠簸,翻拉乌山,钻觉巴山(2024.6.30觉巴山隧道正式开通,为我们省去了艰难爬坡转山的过程,省时又省力。)再登上川藏线最高点——东达山,山口海拔5130米,刷新个人所到之处最高海拔,状态良好,全程没有吸氧过。午后来到东达山下的雪域小县城左贡,找了家饭馆简单趴了口饭,甚至来不及休息片刻,又即刻启程了。(司机的经验,怒江72拐那边,道路狭窄,大车通行缓慢,会导致大堵车。)而事实是:怒江72拐畅通无阻,我们花了50分钟不到就轻松从5000多米海拔下切至最底部的怒江大峡谷,师傅说没开过这么溜哒的72拐。其实晴天的怒江72拐开完后并没什么凶险,险的是怒江大峡谷,一侧悬崖峭壁,山势逼人,尤其是老虎嘴下满满的压迫感;一侧则是波涛汹涌的怒江,同样是令人窒息的感觉。正如文案说的——今日走过所有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当然,行其天险,知其艰难,当路过怒江大桥时,我们鸣笛致敬,下车鞠躬,缅怀为此天路付出生命的先烈们。道阻且长,行者将至,这是我们国人顽强奋斗的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我们伟大的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人为之惊叹的奇迹,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可以说,今天的G318,每一公里皆是勋章!!!</p> <p class="ql-block">【Day6】自驾线路:八宿-然乌湖-米堆冰川-玉普-波密</p><p class="ql-block">今日比较悠闲,出发已是早上9:00了,不紧不慢地沿着G318继续前行,昌都地界的路是真的颠簸,坑坑洼洼的,且沿路都有道路施工,车子开不快。到然乌湖附近道路才恢复正常,顺路打卡了海拔3880米的然乌湖,因湖泊紧靠川藏公路而被许多走川藏线的旅行者所熟知。接着就是今天的重头戏,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六大冰川之一的米堆冰川,是中国三大海洋冰川之一,主峰海拔6800米,雪线海拔4600米,末端海拔24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车子在景区门口停,我们坐接驳车进入,接着通往米堆冰川有两种方式,或步行或骑马,我们选择骑马进入,在高高低低的林间道路骑着马,正前方是冰川,左侧是小溪,右侧是森林,是一次新颖而又有趣的体验,上坡时身子往前倾,下陡坡时身子往后仰,骑马好像也没那么难嘛。直至我们近距离看到冰川就在我们面前,那种庄严、巍峨的感觉,真难忘。这几日,看到了西部的雪山、冰川、大江、大河……确实不同于南方,西部是远方,是旷野,是大气,是天上,是一场五彩斑斓的梦。山不向我走来,我自向山走去,匆匆光阴,怎舍得悉数放在等待里。此刻入住林芝市的波密县,海拔2720米,寻得地道的藏家宴:糌粑、酥油茶、牦牛甜茶(太好喝,秒杀喝过的所有奶茶,我连喝了五杯),比起上一顿新都桥吃的康巴藏餐,这里的藏餐确实好吃多了。</p> <p class="ql-block">【Day7】自驾线路:波密-古乡湖-鲁朗-色季拉山口(海拔4728米)-林芝</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很轻松,从“藏王故里”波密到“西藏江南”林芝,因为海拔的关系吧,林芝路段平缓、植被覆盖多,车行在林间大道上,两旁树木掩映,让人怀疑这居然是国道318?天气一如既往晴好,一路云海作伴,雪山环抱。中途路过古乡湖,路过G318/4000公里的打卡处,再路过通麦特大桥,在桥上就远远看到了南迦巴瓦峰,着实让人兴奋不已。中午时分到达鲁朗,一口锅成就了这个地方,这便是慢火煨出臧家味的鲁朗石锅鸡,我们找了一个网红石锅鸡店解决了今日的午餐。饭后直上色季拉山,山口海拔4728米,这个垭口是看南迦巴瓦峰最好的地方。南迦巴瓦峰,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的交会处,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最高的山,海拔7782米,属于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但是南迦巴瓦,十人九不见,能不能看到它,全靠缘分,据说曾有人在南迦巴瓦峰下苦苦等了三个月也未能见其真面目;却又有人在无意间抬头的那一瞬间,发现南迦巴瓦正在云雾的缝隙里,正和我们四目相对,无疑,我们是幸运的。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旅行的意义就在路上,在这些瞬间,当你坚定目标,便能高歌猛进,披荆斩棘,云破日出,你是那束光,人间皆浪漫。明天去拉萨了。</p> <p class="ql-block">【Day8】自驾线路:林芝-工布江达-墨竹工卡-羊卓雍措-拉萨</p><p class="ql-block">自驾了八天,终于来到了拉萨!曾经想:我会以任何理由来到拉萨。来的时候,我发现并不需要任何理由,来就是了。而西藏的终点也不一定是拉萨,是在路上的每一道景,每一次随意地望向窗外,正如今日下午我们奔赴而去的羊卓雍措,也叫羊湖。“措”在藏语里就是“湖”的意思,游览西藏,就是一“措”再“措”,一“措”到底的过程。西藏有三大圣湖:玛旁雍措、纳木措和羊卓雍措。玛旁雍措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是世界上多个宗教认定的圣湖,也是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最负盛名的湖泊之一。纳木措,藏语意为“天湖”,是我国的第三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羊卓雍措藏语意为“天鹅湖”,是低浓度咸水湖,是天鹅、鱼鹰、班头鹊等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天上仙境,人间羊湖,今日,我们不畏山高路远跋涉,羊湖以回馈最奇绝的风景这种方式迎接我们的到来,那种美让人惊叹,让人词穷,让人窒息。是相机拍不出的那种震撼美感,且无需任何滤镜,目之所及是超治愈的蓝。西藏没有海,但收集了世间所有的蓝,而羊湖正是高原上洒落人间的一颗蓝宝石。</p> <p class="ql-block">【Day9】今日无自驾行程,开启拉萨自由行。</p><p class="ql-block">上午,我们一行人去了位于拉萨市北郊的扎基路上的扎基寺,是全西藏唯一的一座财神庙,寺庙虽小,但香火十分鼎盛。扎基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色拉寺的分寺,也是一座可以免费参观的寺庙。在藏语中,“扎巴”是僧人、和尚的意思,“基”是数字“4”的藏文变音,扎基寺即“有4个僧人的寺庙”,这是因为最初的扎基寺只有色拉寺派来的4位僧人管理。今天是周三,择日撞日,刚好是扎基寺求财神的日子,一大早寺院外面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我们大概排了一小时才进入,接着就是虔诚地求神拜佛。下午去了八廓街,藏语中,“八廓”是“中转经道”的意思。八廓街引又名八角街,位于拉萨市城关区,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我们这几天均在大昭寺一带入住,晨起就看到很多人围着大昭寺打圈转经,转半个上午,然后坐下喝酥油茶休息。下午我和队友还去了色拉寺,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而我最喜欢的正是这色拉寺,很小众,很安静,白墙、黄墙、红瓦,映衬着蓝天白云,三两成群的僧人走在寺院里,虔诚的朝圣者三步一跪拜,佝偻的老人在亲人的搀扶下朝拜,磕下一个又一个长头,额头和鼻头粘起的灰皆是信仰。下午还去打卡了布达拉宫,可以说,再好的文案都不及亲眼所见,当我抵达的时候,剩下的是信仰和震撼。如果说信仰有声音,在拉萨,这声音该是震耳欲聋的样子吧。《冈仁波齐》幕后花絮里有句话说得很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神山圣湖并不是重点,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弃理想和信仰,热爱生活,我们都在路上。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信仰,而信仰不一定要在拉萨实现,每一个为梦想而努力的人,都是在朝圣。</p> <p class="ql-block">【Day10】今天是八一建军节,上午我在拉萨布达拉宫。曾经以为很遥远的地方,如今就在眼前,一座离天空最近的圣殿,海拔3700米。下午去了八廓街,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看形形色色的人群来来往往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Day11】</p><p class="ql-block">此次西藏行,顺带完成了藏服的拍摄,是去色拉寺拍的。在西藏的众多寺院中,我独爱色拉寺,它不同于布达拉宫的威严气派,是一处旅客很少、静谧又热闹的小众寺庙。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位于拉萨北郊3000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色拉”一词在藏语中是野玫瑰的意思,据说在修建寺庙的时候这里漫山遍野都盛开着野玫瑰,故取名“色拉寺”。辩经是这座寺庙最为人所熟知的,在斑驳的阳光中看一场辩经,热热闹闹的;辩经结束,色拉寺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旅行中能邂逅一场辩经,哪怕不懂藏语,观看整个辩经过程也不觉枯燥。看问者那种咄咄逼人的声威及辩经手势,虽听不懂,也着实令人大开眼界,也享受到了片刻神明普渡、信徒虔诚而作用至我的那份平静。除了辩经,在色拉寺转山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沿着寺庙往山上,一路可以看到很多桑炉,藏族人会在此煨桑,一是净化,二是祭祀供奉之意。再走到色拉寺的后山,是原先的天Z台,但是现在已经废弃了。那天拉萨气温15度,体感舒适,太阳晒在身上暖暖的,却又不觉得闷热。寺院的白墙、黄墙、红瓦,都在泛着光亮;阳光投射下来,光影中每个角落都好美,所以我们在色拉寺拍了这套藏风的转角高镜头写真,以此纪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段难忘的旅程,所以我把它写了下来,留着今后回忆。时隔一年了,我细数着那些天来我在川藏所遇见的虔诚和信仰,将其一点点收进我的生命里,纯洁、灿烂、光明。❤️❤️❤️</p><p class="ql-block">爱生活,爱徒步~</p><p class="ql-block">牛牛2025.7.30下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