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流经过昆明城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37条河流(下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07-27</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2.玉带河</b></p><p class="ql-block"> 玉带河也是入滇池草海的河道之一。昆明曾经是高原水城,但在如今的昆明城中,流淌的明河已经不多了。而位于昆华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旁边一条不起眼的河--玉带河的一段是明河之一。</p><p class="ql-block"> 关于这条河,史料记载:唐永泰元年(765年),凤迦异建拓东城时,于城南开凿宽5米到10米,东起盘龙江,绕城西行再北行,汇入篆塘通滇池,长3公里多的护城河。自唐代南诏拓东城、宋时大理鄯阐城、元朝鸭池城,此护城河水流青碧,宛若玉带,绕城而行,得名玉带河。</p><p class="ql-block"> 玉带河是盘龙江支流,河源在双龙桥,由双龙桥流经新桥村、马蹄桥、土桥、柿花桥、鸡鸣桥、西坝河、永昌河入滇池草海。原是土筑堤岸,明、清时改为石彻河堤。 由于城建需要,1980年后将鸡鸣桥至西坝一段盖为暗河连接路面,拓修为宽敞平坦的金碧路西段。</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玉带河分为五条支系:一支向西北,流经土桥至鸡鸣桥后又分为两支:一支转西坝河流入草海;一支向西流至柿花桥、板坝河流入草海。又一支向北与护城河汇合后经瓦仓庄至小西门外,纳翠湖九龙池水向西北分一支为勇莲河,向西入草海。一支向西北至红庙为鱼翅河,经土堆村入草海。玉带河的这五条支系,经较短的流程入草海,对减轻盘龙江水患、防洪排涝、水利灌溉等都起到有利作用。</p><p class="ql-block"> 如今,玉带河大部分河段已成暗河,只剩下东寺街至金碧路鸡鸣桥一段是明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3.船房河</b></p><p class="ql-block"> 船房河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是老昆明的八大古河之一,老河起于市区,止于滇池,全长11.4千米;现状起于凯旋利闸,止于滇池草海入湖口,河道均宽25米。主要功能:行洪排涝、生态景观等。</p><p class="ql-block"> 船房河因早期常有船只停泊于房前屋后而得名。现船房河起于南二环,止于滇池草海入湖口,全长6.4千米,河道均宽25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船房河是河道治理系统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示范,也是现代化水管理、水经济、水文化的体现,也是河道融入城市发展的生态廊道,成为人们亲水、爱水、护水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 2023年昆明宝善街正在进行提升改造,施工人员开挖了柏联广场附近的一处暗渠后,竟然发现了一条历史悠久的古河道,有专家说“现在所看到的这条藏身宝善街下的暗渠,曾是明清时代就存在的河流,名为兰花沟,它现在是属于船房河的一部分,船房河是发源于圆通山附近。它流经南屏街,以后过了宝善街,然后到同仁街、书林街就转向西,进入气象路、船房村,最终流到滇池。”</p><p class="ql-block"> 船房河自2009年综合整治以来,补水水源调整为昆明市第一水质净化厂中水,日补水量约为8万方,为中水补给河道,进而促进湖泊治理探索出一条新路子。船房河治理后未实施人工干预,河道水生态随水环境自然演替,河内水草长势良好,鱼、虾、螺等动物繁衍生息。入湖口永昌、新河两大湿地提升完成,生物多样性丰富,水质净化功能进一步发挥。近年来船房河水环境持续向好,年均水质到达优良水体,已成为湖泊有效清洁补给水源,实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协同改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4.采莲河</b></p><p class="ql-block"> 采莲河的源头是老螺蛳湾河段,是盘龙江的一个支流,最早记录显示,采莲河的源头位于螺蛳湾。这一信息来源于清道光年间的《昆明县志》,其中记载:“盘龙江,又南流至螺蛳湾,西分为采莲河。”这段描述明确了盘龙江在流经螺蛳湾后,西侧分支形成了采莲河,最终流入滇池。采莲河分为两支,其中一支从老螺蛳湾商圈后至黄瓜营附近,经过多个地点,最终在河尾村汇入草海。这条河流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而且其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保护和关注,成为了昆明地区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5.金家河</b></p><p class="ql-block"> 金家河起于二环南路桥下,经金太塘(盘龙江入湖口西侧)流入滇池,是盘龙江的分水口。它自北向南流经多个村庄,包括孙家湾村、陆家场、李家湾村等,以广福路为分界点进入度假区。金家河最终在金太塘汇入滇池,全长7.9千米,河道断面宽度4—18米。该河道的河堤建设包括双村以上为浆砌石,双村到河尾小村段为土质河岸,河尾小村以下再次为浆砌石。 金家河的最小断面行洪能力为1.38立方米/秒,最大断面行洪能力为3.36立方米/秒。</p><p class="ql-block"> 金家河(度假区段)绿美建设结合场地防护绿地、公园绿地的用地性质,从“防护、休闲、野趣、生态”的定位出发,突出“大绿量、低管养”的特性。其中,绿地建设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增加园路、休息设施,满足景观和市民休闲需要,主要以云南樱花、蓝花楹、滇朴、银杏、海棠等为基调树种,搭配常绿树种桂花、香樟、山茶等,草本植物选用马鞭草、细叶芒、小兔子狼尾草、粉黛乱子草、蓝羊茅等,打造“生态、野趣”的景观。</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位于广福路辅路与悦海路交叉口的金家河小游园,以云南樱花、海棠、紫荆、紫玉兰、泡桐等春天开花的树种为基调树种,并结合场地用地性质及周边居民需求,在建设城市绿色屏障的同时,打造一个集休闲、生态功能于一体的滨河绿带。金家河小游园生态防护景观的打造,不仅改善了入滇河道的生态环境,还发挥了绿地的多种功能,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的的休憩空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6.正大河</b></p><p class="ql-block"> 正大河位于昆明市区南部,是盘龙江和金家河之间的自然排水河道,起点为西山区肖积村盘龙江分水口,终点为金太塘泵站(盘龙江入湖口西侧)。这条河流的全长为6.5千米,包括了正大河的西山区段和度假区段。正大河不仅是昆明市区南部的一个重要排水河道,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水质维护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正大河的综合整治工程被纳入滇池治理的“十二五”项目中,显示了其在区域水环境改善方面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7.大清河</b></p><p class="ql-block"> 大清河是滇池流域重要的汇水通道,明通、枧槽两河在张家庙汇集后称大清河,向南在盘龙江东侧与盘龙江平行,位于盘龙江与东白沙河(海河)之间,起于六甲街道辖区内枧槽河与明通河汇流口(张家庙),汇集后称大清河。流经叶家村、梁家河,在福保文化城西侧入滇池,长6.28千米,流域面积2平方千米,是海河与盘龙江间区域的主要的排洪、排涝河道,集水面积包括多个支流和主河道,其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体现了昆明地区水系的特点和对滇池生态环境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8.明通河</b></p><p class="ql-block"> 昆明曾被称为水城,整个坝子河网交错,湖泊众多,明通河便是明城区里的一条河流之一。</p><p class="ql-block"> 明通河源于宋代,距今近千年,是古水系金汁河的分支,是昆明灌溉与防洪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盘龙区地名志》记载,明通河原河道在今北京路东侧,源头在火车北站、穿心古楼片区,源头处另有羊青河水由泵站间断性抽入。河道自穿心古楼起,经凤凰村向西,穿北京路,转南至红阳新村,再转东穿北京路沿其东侧往南,至吴井路口转塘双路、前卫路、明通路、高堆村、太平桥、黄家庄、前卫营等南流至南窑新村,沿官南大道、小街、六甲等南流至张家庙汇入大清河。全河长8.97km,集水面积10.34km2。</p><p class="ql-block"> 明通河南窑新村以上河段为暗渠,以下为明渠,在安石路口处设有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引水管。该河段主要桥涵有南窑村桥、南过境线桥等。明通河与枧槽河在张家庙村汇合后称大清河,是大清河系进入滇池的河段。该河地处盘龙江与东白沙河(海河)之间,流经叶家村、梁家村,在福保文化城西入滇池。</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飞速发展,这条河全线变成暗河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一河碧波荡漾的清水成为人们心头的记忆。如今,盘龙区开展雨污分流整治工作,通过一系列整治措施,让有近千年历史的明通河“重见天日”,暗河复明,清水入河,人们在人民东路到东风东路之间又见到了流淌近千年的明通河。</p><p class="ql-block"> 打开河道比覆盖河道的难度大得多,涉及拆迁、河道建设、河水治理,明通河”复明“工程体现出了盘龙区治水的勇气和毅力。工程的核心是“水清”,实现控源截污,不让污水再流入河道;尽量实现全生态河道,水质做到能和地下水交换;最后再把金汁河的清水引进来,让河水水质变得更好。</p><p class="ql-block"> 明通河“复明”以后,河道两边修建了步道,让市民可以从人民东路一直沿河走到东风东路;在步道边种植绿植,实现岸绿花红;还在沿河打造一个文化长廊,展现盘龙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明通河的历史、河道整治成果和管理历程,以此唤起市民关注河道治理工作,并理解、支持这项工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9.枧槽河</b></p><p class="ql-block"> 位于昆明市官渡区二环南路宝海公园宝海路北侧。这条河流穿越了城市的繁华,是昆明市的一个独特景点。枧槽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河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它见证了昆明的历史变迁和城市发展,是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河流两岸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与城市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宁静的休闲场所。沿着枧槽河漫步,可以欣赏到迷人的河流景色。河水清澈见底,流淌着淡淡的绿意,偶尔还能见到几只小鱼在水中嬉戏。河岸两侧,花草繁茂,绿树成荫,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清凉的避暑胜地。</p><p class="ql-block"> 在枧槽河畔,还可以找到一些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这些景点见证了昆明的历史和文化,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此外,这里还有一些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品尝到地道的云南美食和体验到独特的民俗文化。总之,枧槽河是昆明市的一个独特景点,它融合了自然与人文,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的好去处。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昆明的独特魅力,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0.东白沙河</b></p><p class="ql-block"> 东白沙河下段出库后由龙池村、虹桥村向南流经大桥村、十里铺、羊方凹、牛街庄,在鸣泉村五马桥分出南分支河(今不见明河)后,于土桥村流经机场边缘至王家村,河长9公里,宽3~8米。南分支河经晓东村在永丰村入六甲河。</p><p class="ql-block"> 东白沙河流至王家村汇集白得邑、阿角村、晓东村、时家弯、三家村等低洼排水河沟后称为海河。海河由王家村向南流在六甲河与大清河之间,在福保村汇入滇池。海河长8公里,宽12~15米,径流面积20万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东白沙河原来主要接纳金马、凉亭、牛街庄、经开区和沿途村庄的生活废水及农田排水。</p><p class="ql-block"> 东白沙河原称沙河,为金马山左右之沟涧水,出自三家村、黑村至黄土坡,两涧水会,南流经十里铺、牛街庄至响水闸(即鸣泉村),汇鸳鸯沟水,西流至五马桥。右纳桃源坝水,又西流经头闸,分一支为马溺河。西流至二闸,分一支为岔沟流至旧门溪。又西流至三闸,分一支为小白沙河。南流……最后汇入滇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1.清水河</b></p><p class="ql-block"> 昆明清水河的源头位于源清水库。这条河流在出库后,经过秧田坝村、清水河村,并在沣源路上的清水河特大桥下流过,最终注入清水河小水库。其中,一支清水河从小羊肠村地下流过,注入金汁河;另一支也是暗河,经过小羊肠村,从铂金大道南面流过,同样注入金汁河,此口已封死。金汁河上的闸门一关,河水便流入老李山分洪沟,最终注入盘龙江。在没有开挖金汁河前,清水河曾从此附近流入盘龙江。清水河入金汁河的全长为5.8公里,入盘龙江的全长则为6公里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2.海河</b></p><p class="ql-block"> 昆明海河发源于西山风景名胜区的骑马岭,流经昆明市区,最终注入滇池。海河全长约40公里,流域面积约为400平方公里。作为昆明市的重要水资源之一,海河是滇池的重要补给水源之一。</p><p class="ql-block"> 昆明海河是滇池的重要补给水源之一,水质清澈,河水干净透明。沿岸绿树成荫,景色优美,是市返回百度娱乐的好去处。是昆明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人们可以在河边散步、晨练、跑步,还可以坐在收起长椅上,欣赏河水流淌的美景。沿岸还有一些广场和公园,供们休息和游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3.洛龙河</b></p><p class="ql-block"> 是昆明呈贡区的主要入滇河道之一,发源于呈贡区洛龙街道白龙潭,流经洛羊、洛龙、龙城、斗南4个街道,由江尾村入滇池。这条河流不仅是呈贡新区的风景长廊,还承担着重要的排水、防洪、农业灌溉、景观用水等功能。洛龙河的全长为12.5公里,流域面积为126.72平方公里,属于常流性河流。</p><p class="ql-block"> 洛龙河的源头白龙潭原是一个水库,始建于1954年,水源来自不远处的群山之中,水质极好,是饮用水源之一。现在的白龙潭已建成开放的城市公园,与昆明火车南站相邻,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洛龙河流经的区域,两岸道路建成了城市休闲小道,形成了河滨景观。隔上一段距离,河面上就会有一道人工筑坝,用大石头、预制板搭起一个小水坝,营造出一个又一个小小的瀑布,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增加河水接触空气的面积,促进水体的自然净化,还为景观增添了几分灵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4.捞鱼河</b></p><p class="ql-block"> 是昆明一条重要的河流,它发源于澄江县的响水箐。这条河流经澄江县后,继续流经呈贡区,流经的村庄和地点包括脚步哨、马寨子村、小松子圆,最终流至松茂水库。从松茂水库出发,捞鱼河横穿呈贡区吴家营、雨花街道,进入旅游度假区大渔街道,最终入滇池。捞鱼河全河总长为30.86千米,其中从松茂水库至入湖口的距离为15千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5.梁王河</b></p><p class="ql-block"> 梁王河的起点是昆玉路,止点是滇池。梁王河左渠长约4.0km,起点同样是昆玉路,止点也是滇池。梁王河右渠的长度约为1.6km,起点是月潭路,止点是捞鱼河。</p><p class="ql-block"> 云南梁王河的来历与历史背景与元梁王的败亡有关。在明朝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元梁王在白石江战役中惨败,其军队几乎被全部歼灭。梁王随后逃入昆明罗藏山(今滇中第一山:梁王山)中,被明军围困数月。最终,因粮绝胜利无望,梁王带着妻儿和家人到滇池边梁王村,脱衣拜别,举家200多人赴水而死。元梁王与左丞随后也在附近草屋中刎剑自杀,从而结束了18年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局面。为了纪念这一事件,村西的光长山被改名为梁王山,村因山得名。因此,梁王河的来历与这个历史事件紧密相关,它不仅见证了元梁王的败亡,也成为了云南历史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6.南冲河</b></p><p class="ql-block"> 南冲河位于昆明高新区,是马金铺街道办事处的主要灌溉河道,也是昆明市35 条主要入滇河道之一,全长10.35 千米,干流河宽1-4米。</p><p class="ql-block"> 南冲河,又称大香河,起源于韶山水库上游的蘑菇山,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它在马金铺街道办事处境内全长约8500米,流经小营、古城、林塘、白云、高登、中卫六个村委会后进入晋宁县境内,最终注入滇池。南冲河的上游是韶山水库,该水库位于小营村委会,距离下游的赵家冲村约1公里,是一个小(一)型水库,径流面积为4.88平方公里,库容为148万立方米。韶山水库于1973年建成,坝高、顶宽、坝长270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7.淤泥河</b></p><p class="ql-block"> 是晋宁大河的一支,其主河道为映山塘水库所在河流,发源于梁王山余脉老虎山西侧,高程为2629.3m。自东向西蜿蜒流入映山塘水库,出库后于石子河附近纳入晋宁大河右分洪河折转向北,经晋城,过安江后于小河尾村入滇池。晋宁大河的流域面积为194km²,河长为35.3km,坡度为3.19‰。因此,淤泥河作为晋宁大河的一部分,其长度也是35.3km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8.柴河</b></p><p class="ql-block"> 位于晋城镇,起源于天城门,最终注入滇池。这条河流流经新庄、王家坝、柴河、永和、孙家坝、文河、新街、回龙、沙堤九个村委会,展现了其在当地的重要作用。河道全长6.5千米,宽度为5米,深度达到3.5米,承担着汛期分洪和灌溉的重要任务。</p><p class="ql-block"> 这条河流不仅为13个村的1232亩农田提供灌溉用水,还涉及24265人的生活用水。晋城老柴河河埂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但由于河床淤泥的阻碍,严重制约了农田灌溉及汛期排洪的能力。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对老柴河支砌两面光投入资金约1200万元。实施晋城老柴河河堤支砌工程不仅可以增加水的流速,提高河道两侧农田的灌溉效率,还能有效保护河道两侧农房和作物的安全,同时改善已硬化河堤的通行条件,缓解片区交通压力并节约修路占地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9.白鱼河</b></p><p class="ql-block"> 白鱼河是晋宁区的一个重要水体,它发源于晋宁区化乐乡老君山北侧,向北流经多个地点,最终在石子河附近汇入滇池。白鱼河的全长为35.3千米,坡度为3.19‰,流域面积为194平方千米。这条河流不仅在当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还是晋宁区乃至昆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对象之一。近年来,晋宁区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如排查采样、河道巡查、河道排污处理、湖滨湿地管护等,大力推进白鱼河水环境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白鱼河的平均水质已达到Ⅲ类标准,实现了2021年的水质考核目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30.茨巷河</b></p><p class="ql-block"> 茨巷河发源于晋宁区六街镇甸头村东北面山箐,全长13.85千米,起点为柴河水库底涵洞排水渠分水闸,流经洗澡、段七、科地、竹园、柳坝、宝兴、小朴等7个村委会,是防洪、灌溉的主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31.东大河</b></p><p class="ql-block"> 东大河全长17.13公里,起点为宝峰镇大春河水库分水闸,终点为昆阳镇兴旺村委会河嘴入湖口。东大河是昆阳坝区的防洪主河道,是晋宁县内8条入湖河道中污染程度最轻的一条。在东大河入湖口,第二期湿地公园也已建成。湿地公园有1709亩,种植乔灌木及水生植物31种38万余株,是昆明市最大的湿地公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32.古城河</b></p><p class="ql-block"> 发源于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汉云村委会牛洞箐,全长5.3公里,河道径流面积41.49平方公里,在古城村马鱼滩村流入滇池。晋宁县委、县政府共投入资金2176万元进行古城河整治,对老河道改道,新挖了一条从安晋路到入湖河口长980米的新河道。已建成1277.22亩入湖河口湿地。此外,还对河道两岸124个排水口实施了堵口查污,对汉营村和磷肥厂集镇、下方古城两个村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33.海口河</b></p><p class="ql-block"> 也被称为螳螂川,是昆明滇池的唯一出湖河流。它因河道中分布着形若螳螂的沙滩而得名。螳螂川从富民注入普渡河,最终汇入金沙江。这条河流不仅承载着滇池水的出湖任务,也是当地重要的水系组成部分,对昆明地区的生态平衡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34.永昌河</b></p><p class="ql-block"> 永昌河又称为永畅河、柳坝河,从玉带河马蹄桥分出。流经柳坝村、严家地、新农村、王家地、余家沟、在大坝村入滇池草海,长7.9km,灌溉农田5000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35.冷水河</b></p><p class="ql-block"> 是昆明市盘龙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其起点位于梁王山南麓滇源街道秧田冲后山,向南流经约5km后,在新建村进入白邑坝子。该河流转西南方向,经过白邑、苏海、南营、前所、团结等8个村委会,最终在苏家坟小河村东南与牧羊河汇合后入松华坝水库。冷水河的全长约14.6千米,沿途纳泉水20余处,径流面积为111.4平方千米。这条河流不仅是松华坝水库的主要径流区,也是昆明市盘龙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系列的绿化和景观建设,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域空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36.牧羊河</b></p><p class="ql-block"> 也称为盘龙江的上游,其源头位于嵩明县西北部的梁王山西麓白沙坡。这条河流向西流经牧羊后折向西南,经过阿子营后转向东南流,途中与冷水河汇合,随后折向西南流入松华坝水库。继续西南流经昆明市官渡区和五华、盘龙两城区,最终在官渡区福保附近汇入滇池。整个河流的全长为108公里,流域面积为847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37.涌莲河</b></p><p class="ql-block"> 也被称为永宁河,是昆明历史上存在的一条河流。它从小西门马蹄桥分护城河水,流经棕树营、白马庙,最终在大观楼入滇池。然而,由于1932年修建大观路截断了河源,占用了上段河道,1955年新修43医院占用了中段河道,下段河道被改为农田,导致涌莲河彻底消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昆明现在的众多河流中,除了盘龙江全部都是明河之外,还有好些河流或者一些河流的某一段也是明河,其中的一些明河两岸已经成为秀美靓丽的景区景点、休闲公园、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笔者想要提及的是,在这些明河之上有着许许多多的桥梁。非常遗憾的是,绝大部分桥梁都没有在桥头或者桥身标注这座桥梁称为什么桥?桥下是什么河?如果政府能够在所有的桥头或者桥身标注这座桥梁称为什么桥?桥下是什么河?那么,对民众认识和了解昆明的河流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地名的意义通常认为是地名的字面所表达的含义,它是人们为一个地方命名时的着眼点,或者叫命名的依据。因此,一个地方的命名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通过这些特征,可以对该地的文化有所了解和认知。</p><p class="ql-block"> 地名是文化的传承,是祖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著名作家、民俗家冯骥才在《地名的意义》一文中曾这样表达地名的意义:一个地方自有地名才算真正的诞生,地名是一个地方特定的文化载体,一种牵动着乡土情怀的称谓。</p><p class="ql-block"> 河名与地名同等重要。人类社会文明源起于河流文化,人类社会发展积淀河流文化,河流文化生命推动社会发展。河流与人类文明的相互作用,造就了河流的文化生命。河流先于人类存在于地球上,供养生命,使地球充满生机。</p><p class="ql-block"> 河流是地球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河流是地球上多样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存在形式之一。历史上人类及其社会生态系统的发生发展与河流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河流不仅产生生命,也孕育和产生人类文化;河流文化扩展了社会调控的范围,促进了社会政治变革、经济变革和文化变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全文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文章来源:网络百度相关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