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市张庆公社弓村大队52940部队干部子女知青群体

大雁

<p class="ql-block">1974年2月和1975年2月,52940部队干部子弟共56人,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指示,先后分两批到榆次张庆公社弓村大队插队。</p><p class="ql-block">插队工作得到部队领导的重视,先后派出三名部队干部带队管理,并根据部队管理经验,定期组织学习,交流学习体会,开展娱乐活动等,使知青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p><p class="ql-block">插队初期,根据弓村的组织结构,知青们分成4个小组,分别加入弓村三个青壮年队和一个科研队,和村里社员一起从事农业劳动。初到农村,繁重的体力劳动考验着每个从没有干过农活的青年,手上打满泡,身上裹满泥,腰酸腿痛,收工回来躺在炕上就再不想起来,但所有知青没有退缩,互相鼓励,坚持在劳动中锻炼自己,很快闯过劳动关。在生活中知青们和村民打成一片,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得到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插队第二年知青韩建民,顾素霞,李杏艳被村民选为村干部,分别任革委会副主任,团支部副书记,妇代会主任等职,同年入党。另有多名知青入团。知青郝凤英推荐到学校当民办教师。王慧卿推荐到到卫生所当赤脚医生,并在76年推荐上大学。1976年后,知青中先后有33人应征入伍,在部队为国防建设做出贡献。1978年后,最后一批知青通过招工进入工厂。</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几十年,给知青群体带来压力和挑战,学历低,下岗,单位不景气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知青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精神,有的在工作中通过自学,在职学习,获得大专大本以上学历,成为本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和各级领导,有的下海创业,取得不俗成绩,更多的人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如今我们已到了退休年龄,仍有知青为事业奔波忙碌。</p> <p class="ql-block">参观大寨</p> <p class="ql-block">在刘胡兰纪念馆接受革命英雄主义教育</p> <p class="ql-block">1975年初,我知青点被张庆公社评为知青先进集体,李杏艳代表领奖</p> <p class="ql-block">1976年初韩建民,郝凤英,赵显英,赵玉华出席榆次市上山下乡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我知青点被评为先进集体</p> <p class="ql-block">1975年初,知青李杏艳和回乡知青罗列爱参加市农业学大寨表彰大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部分男知青在知青房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组织娱乐活动</p> <p class="ql-block">篮球运动健将</p> <p class="ql-block">知青民兵</p> <p class="ql-block">知青陈凤华、樊京霞、马丽、贾亚平和村民合影</p> <p class="ql-block">知青梁淑兰,赵显英和村民合影</p> <p class="ql-block">知青生活让我们和弓村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05年,我部三十多名知青重返弓村,看望曾共同劳动的乡亲们,并为弓村学校捐款近万元,会见场面壮观感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