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张良燕</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0184454</p><p class="ql-block">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致谢拍摄者!</p> <p class="ql-block">杜甫江阁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河东城区西湖桥,位于湘江路中段与西湖路交汇之处,是湘江风光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座建筑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文化底蕴深厚,东邻天心阁、贾谊故居、第一师范,相距不过千米,西临湘江、橘子洲与岳麓山,构成长沙“一江两岸”的标志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我们下榻于长沙市国金中心的汉庭酒店,出行极为便利。乘坐地铁1号线至“南门口”站,从1号出口步行约800米即可抵达杜甫江阁。长沙的文化之旅,贾谊故居、杜甫江阁与岳麓书院皆为必访之地。这三处景点串联起一条独特的历史文脉带,杜甫江阁恰巧位于这条文脉带的核心位置,彰显其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杜甫江阁高约20米,外观呈现四层仿唐式建筑风格。红柱绿窗,白墙灰瓦,尽显古典之美。云纹石柱与石面板栏杆装饰的柱廊台阶,更添几分庄重典雅。歇山顶的设计,远挑檐口,青黑色筒瓦曲线屋面,线条流畅,完美诠释了唐代建筑古朴、雄伟、厚重的特点。东西两立面均为主立面,檐口下悬挂“杜甫江阁”匾额,字迹遒劲有力,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杜甫江阁”匾额出自著名书法家沈鹏之手,其笔力雄健,字迹古朴,极富人文气息,为这座建筑增添了几分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杜甫晚年流寓潭州(今长沙),后迁居湘江畔,曾租赁一座旧式吊脚楼,自称为“江阁”。据其诗作《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御》所述,江阁位置与民间传说中的小西门至西湖桥一带相符。诗中描绘的简陋环境与诗人的困苦生活,令人动容。早在清朝康熙年间,长沙已有文人提议修建杜甫江阁,以纪念这位伟大诗人。然而,这一愿景直至21世纪初才得以实现。2002年,长沙市人民政府正式启动杜甫江阁建设项目,历经三年,于2005年9月19日竣工并通过专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杜甫江阁外观看似四层,实则内含三层夹层,最高可达七层,并设有电梯直达各层。其中,第六层为观景平台,视野开阔,可将橘子洲美景尽收眼底。每逢节假日,橘子洲上举办烟花表演,杜甫江阁的观景平台便成为最佳观赏点,100元的茶位费往往一票难求。</p> <p class="ql-block">杜甫江阁北侧建有一座六角形碑亭,重檐屋顶,亭中立碑,详细记载了长沙市人民政府修建杜甫江阁的初衷与过程,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杜甫江阁一层紧邻湘江,露台悬于江面之上,距水面约5米。南北两侧设有诗碑廊,柱间立有石碑,镌刻杜甫诗作,供游客欣赏学习。诗碑廊设计精巧,扇形廊、曲廊错落有致,石碑点缀其间,别具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杜甫江阁书法碑廊工程位于长沙市西湖桥口湘江风光带,总投资100余万元,于2014年2月竣工。碑廊精选杜甫在湘期间创作的59首诗作,由全国著名书法家沈鹏、李铎、颜家龙、李立、何满宗等书写。杜甫晚年在湘期间共创作诗作100余首,因其享年59岁,故选取59首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每人支付11元门票,从靠江的西门步入杜甫江阁一层。这里设有一家诗词书画纪念品商店,亲子家庭可在此“集章打卡”,盖上长沙杜甫江阁专属印章,为旅行增添一份仪式感与纪念价值。</p> <p class="ql-block">从室外楼梯登上杜甫江阁二楼,映入眼帘的是杜甫纪念馆。正厅中央矗立着一尊清瘦的杜甫塑像,塑像背后是一幅巨大的“杜工部潇湘行踪图”。纪念馆四周悬挂着张大千、林散之等著名书画家题写的杜诗、诗画及对联,展示了杜甫的文学成就与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来到杜甫江阁三楼,这里是杜甫生平展示厅。通过诗画形式,生动再现了杜甫一生的生活轨迹,尤其着重展示了其在湘三年的诗作,反映了诗人在困顿中仍不忘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展览分为六个部分:家世、游历、言志、诗史、湘魂、光彩,全面展现了杜甫的生平事迹与文学贡献。</p> <p class="ql-block">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后迁居河南巩县。杜甫出身显赫,其十三世祖杜预乃西晋名臣,文武双全,曾官至镇南大将军,封当阳县侯,是灭吴的统帅之一。杜预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所建树,还是一位著名学者,批注过《春秋左氏传》。杜甫对其远祖杜预极为崇敬,曾在30岁时撰文《祭远祖当阳君文》,高度赞扬杜预的功绩。临终之际,杜甫嘱咐次子杜宗武将其遗骨运回洛阳,葬入杜氏祖茔,以实现与远祖并葬的心愿。遗憾的是,当时年仅17岁的杜宗武未能完成父亲的遗愿。</p> <p class="ql-block">杜甫出生于官宦世家,家境殷实。电影《长安十二时辰》中,杜甫13岁时在岐王府中聆听唐朝“乐圣”李龟年演唱的情节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发生过的。</p> <p class="ql-block">唐朝诗人重视游历,杜甫也不例外。青年时期,他热衷于四处游历。19岁时,杜甫出游郇瑕;20岁时,漫游吴越,计划乘船前往日本;24岁时,赴洛阳参加进士考试,虽未中第,但他并未气馁,继续游历兖州、齐赵等地,创作了《望岳》等名篇。</p> <p class="ql-block">杜甫自幼立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志向,7岁时即能吟诵凤凰,才华横溢。然而,命运多舛,24岁首次落第,36岁再次应试,因奸相李林甫一句“野无遗贤”而再度落榜。后因进献三大赋,杜甫成为候补官员,44岁才担任兵曹参军,获得俸禄,勉强维持生计。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被叛军俘虏,两次逃脱,投奔肃宗李亨。他身穿麻鞋、衣衫褴褛地拜见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不久,因直言进谏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漂泊生涯,一生坎坷。</p> <p class="ql-block">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本欲返回洛阳,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晚年,他辗转至重庆奉节,七律诗创作达到巅峰。随后,杜甫乘舟南下湖南,在湘江边的“江阁”寄居,度过人生最后两年时光。这两年间,杜甫创作了百余首诗篇,其中在长沙所作的50余首尤为珍贵。如《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以及《发潭州》:“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这些诗篇不仅记录了杜甫在长沙的生活点滴,更为湖湘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来到杜甫江阁四楼展厅,这里以“星沙藏三湘圣哲,岳麓纳四海先贤”为主题,展示了长沙历史文化名人名录。通过“长沙市历史文化名人展”,讲述了屈原、贾谊等历史名流的故事,深刻反映了长沙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在大唐诗歌王国中,李白与杜甫并驾齐驱,才情难分伯仲,二人如同双日并耀。然而,唯有杜甫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将个人悲欢与民族悲欢融为一体。戴建业教授曾评价唐代诗人,认为杜甫的心胸最为博大、境界最为崇高、人格最为健全、情感最为深沉、眼光最为敏锐,感受最为细腻,体察最为深入。</p> <p class="ql-block">江阁千年,杜甫千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