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行(17)乌鲁木齐到张掖

紫燕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0724(第二十二天)乌鲁木齐到哈密</p><p class="ql-block">从乌鲁木齐出发走G30连霍高速,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到了素有火炉之称的吐鲁番。</p> <p class="ql-block">高速路边看到许多晾葡萄干的荫房,都是方方的土房子、四面用士坯砌出透空的墙。采摘的新鲜葡萄就长串长串的在里面挂着,吐鲁番特有的干燥的热风吹上40多天,就成葡萄干了。 </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到了吐鲁番,燥热的空气迎面扑来,感觉从地面开始,由下而上到天空都是热浪滚滚😢😢。指南针显示海拔-100米,气温25℃。</p> <p class="ql-block">吐鲁番为一个低于海平面154米的盆地,每年只给16毫米的降水,却要蒸发掉3000毫米以上的水分。(图中红色圈里就吐鲁番盆地最低处)</p><p class="ql-block">“大火盆”中央东西走向还横亘着一座火焰山。这座山虽然不高,但通体赭红,山的表面褶皱贯通山顶,状如从戈壁燃起的冲天火苗,站在烈日的火焰山下,真有点被烧烤的感觉。在火焰山山谷中有一葡萄沟,似一条绿色的丝带,紧紧环绕在赤红色的火焰山山麓。</p> <p class="ql-block">前方白色圆顶房就是葡萄🍇沟景区。</p> <p class="ql-block">坐上景交车行驶在葡萄🍇架长廊,一串串绿色的葡萄(还没成熟)在我们头上掠过,路旁从冰山下来的雪水在布依鲁克河里流淌。</p> <p class="ql-block">葡萄沟是吐鲁番市境内的一处沟谷,因盛产葡萄而得名。 当地维吾尔人称之为“布依鲁克”,意思是“长着又多又好葡萄的地方”。 当地种植葡萄的历史在3000年以上。 </p><p class="ql-block">葡萄沟全长7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是天山山脉博格达峰南坡前出带中的一个褶皱,是火焰山断裂带和河水冲蚀而成。布依鲁克河水穿谷而过,树木繁茂,空气湿润,气候凉爽宜人,沟内布满了葡萄园,居住着维吾尔族、回族、汉族等多民族上万群众百姓。</p><p class="ql-block">有水就有了生命,葡萄沟成了戈壁滩上的一片绿洲。</p> <p class="ql-block">1988年9月,原全国人大委员长彭真到新疆视察工作亲笔题书“葡萄沟”,现已成为葡萄沟旅游景区的文化象征。</p> <p class="ql-block">阳光下的葡萄晶莹、温润,让人垂涎欲滴。有伸手欲摘的冲动😜😜</p> <p class="ql-block">售卖各色葡萄的亭子,品种不同,味道差别不大。</p> <p class="ql-block">葡萄沟民居展示</p> <p class="ql-block">在葡萄架下还有用雪水浸泡的西瓜哈密瓜。</p> <p class="ql-block">王洛宾不是新疆人,但他是新疆人民的骄傲,也是葡萄沟的骄傲。</p><p class="ql-block">王洛宾和葡萄沟是有渊源的,他创作的《达坂城的姑娘》,根据吐鲁番民歌改编;《黑力其汗》和《亚克西》,是他在葡萄沟采风时完成。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葡萄沟见到了骑着小毛驴的阿凡提,刹那间脑海里出现动画片《阿凡提》的画面😃😃那种感觉太美好。</p> <p class="ql-block">极富民族特色的灯饰</p> <p class="ql-block">吐鲁番城外的葡萄园连绵不绝,从车窗外快速闪过🙂🙂。很快窗外景色就被黄土色的戈壁滩所取代了🙃🙃</p> <p class="ql-block">火焰山景区没去太热🥵🥵,只能远观。</p> <p class="ql-block">离开吐鲁番再上G30高速路过鄯善县,与库木塔格沙漠擦肩而过,只能用高德地图来表示我来过😁😁(2012年我来过!)</p><p class="ql-block">夜宿哈密星辰酒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0725(第二十三天)哈密到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离开哈密沿连霍高速来到星星峡安检站,通过后我们就离开新疆哈密市进入甘肃省瓜州县。</p><p class="ql-block">瓜州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东连玉门市,西接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北与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p> <p class="ql-block">星星峡并非峡谷,而是隘口。它是由河西走廊入东疆的必经之处。素有新疆东大门"第一咽喉重镇"之称。星星峡是雄踞于丝绸古道上的险关要隘,四面峰峦叠嶂,一条S形的山路蜿蜒其间,两旁危岩峭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不仅是新疆和甘肃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两种不同文化风格的分水岭。</p><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沿着丝绸古道一路东行,穿越沙漠戈壁,伴着夏日热风一脚油门便从新疆哈密市进入甘肃省瓜州县境内。沿狭长的河西走廊,过嘉峪关、宿张掖,直奔中原而去。</p> <p class="ql-block">过了安检站进入甘肃境内不远,就见路边有一尊军人雕塑。查阅资料得知是纪念红军西路军的一尊塑像。</p> <p class="ql-block">星星峡红军西路军雕像。</p><p class="ql-block">1937年3月中下旬四百多名红军西路军战士历经艰难险阻,从腥风血雨中冲出国民党匪军的重重包围和阻截,终于跨过河西到达星星峡。</p><p class="ql-block">岁月能改变山河,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变。星星峡成了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记忆的红色旅游地。</p> <p class="ql-block">道路前方出现了一个趴伏在茫茫戈壁滩上沉睡的巨大婴儿,这就是位于瓜州县戈壁滩上有名的雕塑《大地之子》。</p> <p class="ql-block">《大地之子》 由清华大学的董书兵教授与德国美术协会共同建造的。雕塑长15米、高4.3米、宽9米,以红砂岩为主要材质,利用三维扫描获取模型数据,再分块进行3D雕刻,最后逐块雕砌安装成型的大型户外主题雕塑作品。</p><p class="ql-block">《大地之子》的意义和影响大地之子雕塑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环保主题,吸引了许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它的存在不仅是为了装点沙漠,更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于环保的警醒和思考。</p> <p class="ql-block">又见打卡牌,人多就不凑热闹了。</p> <p class="ql-block">进嘉峪关市区道路上就见旅游指引路牌,其实路牌旁边的路灯杆才是亮点,那是玄奘西行取经手持的权杖哦。</p><p class="ql-block">晚上住宿嘉峪关金丽都酒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0726(第二十四天)嘉峪关到张掖</p><p class="ql-block">今天继续走G30连霍高速,在行驶了200多公里后,我们到了张掖七彩丹霞地质公园。</p><p class="ql-block">把同行朋友送入景区,我们没有进景区而是直接去张掖市区酒店下榻休息。因为这是我们第三次来张掖了,前两次都进去参观过。</p> <p class="ql-block">下午有时间我们去到张掖市中心的大佛寺(卧佛寺)参观。这块现在立的石碑《西夏国寺》说明大佛寺始建于公元1098年即西夏崇宗永安元年。</p> <p class="ql-block">大佛寺于1996年11月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张掖大佛寺,原名迦叶如来寺,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像,又名“卧佛寺”,为历代皇室敕建的寺院,位于张掖市甘州区民主西街大佛寺巷,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 </p><p class="ql-block">作为历代皇室敕建之寺院,保存有全国最大的西夏佛教殿堂-﹣卧佛殿、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释迦牟尼涅槃像、最完整的初刻初印本藏经﹣-《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和誉满华夏的稀世之珍金银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集建筑、塑像、壁画、雕刻、经籍和文物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大佛寺作为丝绸之路起始线和天山廊道段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古代王朝文化艺术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是古代各民族在张掖境内融合发展的杰出创造。</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p><p class="ql-block">大佛殿为大佛寺主体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重檐歇山顶,面宽十一间,进深九间,高20.2米。殿内主尊释迦牟尼涅槃像身长34.5米,肩宽7.5米,为亚洲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是一座集建筑、塑像、雕刻、绘画和文物为一体的艺术殿堂。</p><p class="ql-block">非常遗憾的是大佛殿内卧佛正在维护无法观赏。</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门两侧各镶6平方米见方的砖雕一块,上精雕如来佛讲经说法的故事和神态各异的诸佛像。</p><p class="ql-block">南北两方砖雕为中国砖雕艺术之珍品。殿门上有清代的两副楹联,其中一副是“创于西夏,建于前明,上下数百余年,更喜有人修善果;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游三千世界,方如此梦是真空”。</p> <p class="ql-block">北为佛说法图,上书“入三摩地”,右下方书“底园演法”,对联为“佛日增辉万善同归登彼岸;法轮常转十方瞻仰正菩堤”。</p> <p class="ql-block">南为西方极乐世界,上书“登极乐天”,右下方书“西方圣境”。对联为“宝殿巍峨无人量天成敬仰,金身显焕河沙凡圣共皈依”。</p> <p class="ql-block">佛教经籍陈列厅</p><p class="ql-block">原大佛寺藏经殿,现为佛教经籍陈列厅。整个展览分为张掖金经、经柜梵夹、御赐北藏、坊刻佛经四个单元,集中展示了明正统十年(1445年◇英宗皇帝朱祁镇颁赐的《北藏》佛经,其中,六百卷泥金手书《大般若经》,享有"张掖金经,稀世之珍"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丝路西去,佛法东来。张掖作为佛教文化的必经之地,形成了连接西域与中原的佛教圣地,为佛教的东渐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佛教经籍文物作为大佛寺文物遗藏主要特色之一,藏经之浩瀚,世所罕见。现珍藏有各类佛经和经版8122卷(本、块),其中唐咸亨元年墨书写经1卷、《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官版5301卷、手抄补藏852卷、金银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558卷、金银书"五大部"佛经126卷、姑苏版五大部佛经132卷、金银书藏文写经140页、墨书藏文经212页、清银粉写经5卷及明清佛经雕版795块,品类齐全,版式多样,被誉为中华佛教的艺术瑰宝,佛陀思想的智慧宝库。</p> <p class="ql-block">弥陀千佛塔,俗称土塔。塔高33.37米。全塔由塔基、塔身、相轮三部分组成。塔基每边长23米,层层向上收小,共13节,华盖直径4米多,四周饰有36块铜质板瓦,悬挂着36个流苏风铃。相传置放着释迦摄摩胜骨灰。</p><p class="ql-block">该塔造形别致,和北京妙应寺白塔有相似之处。</p> <p class="ql-block">土塔所在的殿内已修建成了一座小型的博物馆。馆内陈列的都是在大佛寺内出土发现的历朝历代的经书、石碑、铜镜、玉雕、珍珠等珍贵文物,还有中国的古钱币和波斯银币等。</p> <p class="ql-block">从大佛寺出来转到南大街万寿商业街苗氏卷子鸡🐔总店,2012年来张掖与朋友一起到这家店,品尝过这道既是菜又是饭的美味佳肴。今天走到这里就想再次看看尝尝,味道没变还是那么好吃。</p> <p class="ql-block">心满意足回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