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育人方式,将教学改革进行到底 —湖北华宜寄宿学校2024年暑期教师研修

<h3>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要,有效应对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7月25日,湖北华宜寄宿学校各级部教师一行27人,在代爱珍副校长的带领下赴陕西省西安市参加“新课标下中小学教学创新实践研讨会暨思维型单元教学实践研修班”研讨学习。<br>  7月26日上午,重庆市沙坪坝区教育考试院院长龚雄飞以《学本教学:新时代教学改革的趋势解析和路径分析——“从教本教学到学本教学的转型升级”》为主题进行了专题报告。龚院长首先指出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走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要由“教师为中心,讲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学习为中心”,以及中国教学改革的四个阶段:教学型—导学型—学导型—学本型。</h3> <h3>  接着,龚院长详细讲述了教学改革四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教学改革第一阶段:教学型课堂(以教定学)。教学型课堂俗称“满堂灌”,它控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思想,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龚院长引用一句名言道:“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他指出,讲台不是教师的讲坛,而是学生展示才华的殿堂,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讲台绽放生命。</h3> <h3>  教学改革第二阶段:导学型课堂(以导定学)。这种课型主要表现在教师频繁问、强行导。龚院长旁征博引采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老师深刻地感受到导学型课堂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导向一个个死的答案,这样的课堂既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降低了思维训练的力度,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这不是我们做教育人的初衷!</h3> <h3>  教学改革第三阶段:学导型课堂(以学定导),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老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以“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龚院长引用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明只有学生有了疑问,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才需要启发,这样教育效果才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会徒劳无功!进而,龚院长提出要由“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的变革,教学方法由讲授式教学转向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策略是“先学后导,以学定导”。基本程序分为三步:第一步——深度自学,先学后导;第二步——暴露愤悱,以学定导;第三步——瞄准愤悱,精准施导,即“先学”—“定导”—“施导”三部曲。他通过案例导学单启发老师们:启发式教学不是不能问,而是要实现“精准地问”,并且课堂重构一定要基于问题导向。</h3> <h3>  教学改革第四阶段:学本型课堂(以学定教)。龚院长解释了学本教学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老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互助式解决问题,其实质就是“以学定教,学生主教”。这种教学模式有一个范式:先学后教,互助展评;三种学法:自学、互学、展学。</h3> <h3>  此次讲座让我们更明晰以“学为中心”,我们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现代课堂模式,摒弃“以教定学”“以导为学”的传统落后课堂模式。</h3> <h3>  下午,我们前往西安高新区第四完全中学参观学习。西安高新区第四完全中学依托宋代大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精髓,将现代教育理念的“五育并举”与传统儒家文化的“六艺”思想融会贯通,构建博雅校本课程,培养具有渊博知识、高雅情操、创新思维及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民族使命感的综合性人才。今年是西安高新区第四完全中学办学的第四年,该校办学成果显著,办学规模也在迅速扩大。</h3> <h3>  董彩凤校长带领我们参观校园,向我们深度讲解学校文化及其具体实施路径。</h3> <h3>  西安高新区第四完全中学秉承“奠基精彩人生,成就最好自己”的办学目标,紧跟“博雅”校园文化,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人文艺术熏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全面提升综合素养,持续体验成长的快乐。<br>  “以生为本”在这个书法展厅得到了最好的诠释。这是学校为学生个人举办的书法展。</h3> <h3>  老师们学习博雅课程。该校博雅课程包含博雅学生课程、博雅教师课程及博雅家长课程三类十二项,它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抓手。</h3> <h3>  参观非遗展示厅:拓印、面花、皮影戏、泥塑、剪纸、马勺脸谱……</h3> <h3>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每一次的学习,对我们都是一次视野的开阔和思维的提升,我们将把握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充电蓄能,将所思所学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为学生成长赋能,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h3>

学生

教学改革

教学

课堂

学习

博雅

中心

院长

教师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