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双六二" 共叙战友情

珍玉

<p class="ql-block">一组数字的巧合,于眼前这些步履蹒跚、曾经戍边的老兵而言,肯定与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相关。组委会给这次聚会起了一个非常醒目而有意义的名字“双62联谊会”。不知为啥,看一眼便会让人心生敬意,感慨万千。受组委会的邀请,我欣然前往参加活动。</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胜利宾馆的一楼大厅里,人头攒动,音乐回旋,欢歌笑语。原新疆军区步六师16团在兰老战友们与参加活动的嘉宾们欢聚一堂,在这里隆重庆祝八一建军节、共叙难忘的战友情。给我第一个印象,满满的仪式感。我仔细地打量着现场的一景一物,每个细节都彰显着主办方的细致、精致、有序、有条不紊。我知道,为了这一次聚会,在兰的一些老同志早早地张罗、策划、布局,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p> <p class="ql-block">瓜子盘里盛满真情,节目单里藏着严谨,外地老兵们的贺词贺信写满祝福,演员们整齐的服装表达的隆重,音响设备调试成理想模式,演绎着和谐优雅,舞台效果装点出喜庆,背景音乐是那种亲和优美的旋律,百听不厌。滴水不漏,喜庆祥和,仅从这一点,就呈现出联谊会的完美和郑重。</p> <p class="ql-block">舞台两侧的对联引吸我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豪歌唱响喀喇昆仑《中华好儿女》,劲舞万里雪域高原62年战友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两个“62”相遇,意义非凡。将时光推回到第一个“62”,是老兵们参军的那年那月。1962年,正值青春年华的好时光,披戴大红花,2400多名热血青年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奔赴祖国的边疆戍边,用血肉之躯在中印边界筑起钢铁长城。无怨无悔,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锤炼自已,让自已的人生有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纪年的年号。</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62”,是用时间来写就、将一个个或平凡、或普通,或有意义的日子串联起来的年轮,他们参军整整62周年。岁月轮回,当年的帅小伙、英俊潇洒、一身戎装的军人,怎么一转眼就年过八旬?时光穿梭,62个春夏秋冬,一闪而过,仿佛就在昨天,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都会让这些老兵们遥想起军营那熟悉的一切,那段峥嵘的岁月,那些成长的点点滴滴,那些风雪守关片段,那些弥足珍贵的战友情,那些点缀在边防线上的一个个哨卡,那些牺牲在喀喇昆仑边防线上的战友。</p> <p class="ql-block">起始于62 年,岁月用62个春夏秋冬来相连,再一次将老战友们团聚在一起,因而也成为聚会特有的深意表达。</p><p class="ql-block"> 特别难忘,一楼大厅的门敞开,从门外陆陆续续走进来这些老人,有些人腿脚不再利索,有些老人则坐轮椅在家人的陪伴下而来。还是当兵时那种气势,一声招唤,原新疆军区步六师16团部分在兰的老战士在此集合,便整整齐齐地到场,听到口令,为的就是来到现场,要用响亮回答,亲自说一声“到”。还是那样钢锵的力,气吞山河,这是最令我感动的一声口令。</p> <p class="ql-block">段培亚老师将一份组委会的《联谊会活动计划安排》早早地送入我的手中。特别敬佩组委会的用心,安排周全。联谊活动共分三个小组:筹备组 、节目组和服务组。参加这次联谊活动的艺术团队有:</p><p class="ql-block">兰州昆仑情艺术团、兰州喀喇昆仑老战士合唱团、兰州城关老干葫芦丝演奏队、兰州阳光乐坊。</p> <p class="ql-block">举行这次纪念活动,是对 1962 年从兰州入伍老兵们 62 年来一次总结和肯定。是一次展示他们 1962 年来参军、参训、参战、戍边卫国、“双爱”、“三老”以及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不同历史阶段中所做出的无私奉献。是纪念他们为创立、创建“喀喇昆仑精神”而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是对 1962 年老兵们以及牺牲、已故战友们最亲切、最热烈、最暖人心的一次回顾。同时也是对老战友齐孟江、蔡世伟、常征、孙秦生、宋生华、蔺志国等以及一大批老队员为“兰州喀喇昆仑战友艺术团”、“兰州喀喇昆仑战友歌舞团”、所真诚的倾注和敬意。他们称得上永远身着军装的人。</p><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纪念活动,让喀喇昆仑战友情永远镌刻在这批老兵们的心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永远把他们定格在 1962年。</p> <p class="ql-block">段老师给我发来可《中华好儿女》歌谱。这是联谊会主打歌曲。通过冰戈老师文字,我了解到这样信息:</p><p class="ql-block"> 在纪念“双62”联谊活动之际,1962年从兰州入伍的老兵们心潮涌动、激情难抑。《中华好儿郎》的歌声在战友群里群外、圈内圈外空前嘹亮,情绪超预期的高涨,再次开启了老兵们的心扉。回首西部边陲,献身国防,为民安详的不朽篇章。</p> <p class="ql-block">《中华好儿郎》这支歌曲,是军转干部张永前同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经验,根置于部队基层及前线兵干实地生活,以积累丰富多彩的军旅履历之阅,怀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深厚的喀喇昆仑战友情,并作为“喀喇昆仑老战士合唱团”团歌谱写而成。它和军歌一样内含军队、军旗、军魂,其背景呈现国事大题,更隐含了喀喇昆仑老兵们的精神风采。它与时代偕行,跨越时代融合,承载着老兵们的使命担当和初心不忘的铁血意志,承诺着一日当兵终身报国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其作词严谨,笔锋直达历史而又偏重一隅,主题显明、突出、贴切真实,好记;作曲流暢顺口,最容易激发战友情感,回思力度效果强劲。通过歌唱,仿佛触摸到老兵们的青春年华走过的匆匆脚步,流年逝水故事连连,形式与内容的紧密统一深刻难忘,充分显示了喀喇昆仑老兵们的坚强信念,高置位重军人天职,艺术的再现和表明老兵对国家的真诚,对人民爱戴的品德与格局刻骨而深邃。</p> <p class="ql-block">老兵们对这支歌曲喜爱有加,一致赞扬是自己的歌,自己的责,藏在心里的话,埋在心头的事,暖在腹中的曲,唱出了自己的心境。</p><p class="ql-block">这支歌不仅是1962年参军老兵的歌,也适应新疆军区南疆所属边防部队、武装部队、巡防、守边、守哨、守卡、边检站新老战友传唱。让这支亲情火热,身临其境为国守安详心中的歌,唱响喀啦昆仑,帕米尔高原。</p> <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这支歌曲被联谊活动筹备小组列入为第一个节目“大合唱”中的第一支歌而拉开整场联谊活动的序幕,随着这支歌曲在战友群里不断深入传唱,它必将历史定格在那段曾经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喀喇昆仑老兵庆"八一″,庆"双六二"联谊会隆重而热烈,满满的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著名主持人,女高音歌唱家戴玲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老兵代表奚道亮老师致辞。</p> <p class="ql-block">軍嫂代表段培亚老师发言。</p> <p class="ql-block">大合唱:《行进在新时代强军路上》《中华好儿郎》。</p> <p class="ql-block">兰州昆仑情艺求团表演的舞蹈《这里也是战场》。</p> <p class="ql-block">著各表演艺术家、女高音侯淑琴老师的独唱《战士为国守安祥》,声情并茂,表达着对老战士的敬仰之情。</p> <p class="ql-block">兰州城关区老干葫芦丝演奏队,倾情演奏《让我听懂你的语言》。</p> <p class="ql-block">老兵王帮友老师的花儿是少不了的,漫上两曲《临夏花儿》《兰州是祖国的好地方》,滴酒还未进,人已自醉。</p> <p class="ql-block">西北师大音乐教授朱东生老师桃李满天下,他的《唱支山歌给党听》《绿色军衣》将演出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蒙古族舞踏《莫日格勃河》,一下带你走进绿色大草原。</p> <p class="ql-block">兰的阳光乐坊民乐团担当活动内景外景演出伴奏,一流水准器乐合奏《飞驰天路》,王一兵老师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台上台下合着旋律,思绪飞向逝去的远方。</p> <p class="ql-block">老兵邢祥荣老师,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怀念战友》,唱出了每位老战士的心声。</p> <p class="ql-block">戴玲老师独唱《今日礼花漫天》《我的士兵兄弟》。</p> <p class="ql-block">藏族舞蹈《浪拉山情》,女声小合唱《树梢上的芭蕾》,充满激情。</p> <p class="ql-block">压轴节目《陇原欢歌》。</p> <p class="ql-block">甘肃电视台杨林导演,完全沉浸在活动的氛围里,用镜头记录每一个精彩的昨间。</p> <p class="ql-block">老战友举杯共庆,每一张脸上都洋溢着亲切的笑容。</p><p class="ql-block">演出活动有序上演,衔接顺畅,这得益于6月巧日的彩排活动。很难想像大热天,大家挥汗雨,特别是老战士合唱团全员到场,彩排中一丝不苟。组委会的一句话,“彩排现场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军人行事风格,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军人的雷历风行。</p> <p class="ql-block">7月24日外景活动,是联谊会的一个重要前奏曲。</p><p class="ql-block">夏日的午后,雁滩公园里清波荡漾,绿树成荫,游人如织。</p><p class="ql-block">这样活动当然不能缺席,追着跟着一路随行。我的目光被亭榭里一群合唱团歌声所震憾。精神矍铄的老战士合唱团在乐队的伴奏下,演唱《中华好儿郎》。省电视台节目组现场拍摄。</p> <p class="ql-block">打拍子的是团长蔡世伟老师。举办这样一次活动,每个细节都要统盘考虑,尤其是组织上了年纪的老同志,一点马虎为得。</p><p class="ql-block">先给乐队一个手势,音乐响起,雄壮的歌声,回旋在长廊,仿佛穿越时空,将老兵们带回那难忘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团政委常征老师忙前忙后招呼来宾,笔挺高大的身材保持着老兵的形象,亲切的笑容里充满着自信。</p> <p class="ql-block">我特意询问了一下,《中华好儿郎》词曲的作者。文玲老师说张老师在乐队里呢。我顺着长廊走去,看到他正在吹笛子。作为一个音乐人,用作品抒发对祖国的爱,对军旅生涯的深情,与当年的战友演绎那份情,熟悉的旋律响起,胸中涌动的是幸福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老兵奚道亮老师,是活动的灵魂人物,事无巨细,抓细节,顾大局。特别欣赏他的爽朗,干练。</p> <p class="ql-block">叶长友老师的剪纸作品,为联谊会增添了内涵。专题创作,从构思到成型,用剪纸语言表达了一位非遗传承大师独到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他告诉创作心得:</p><p class="ql-block"> 为庆祝2024年八一建军节和1962年参军纪念活动,我特为这次活动,专门设计一幅边防部队具有代表性的哨卡,喀喇昆仑山《神仙湾》哨卡剪纸。神仙湾哨卡,基本上保持着原样不变,神仙湾的字迹和观察岗楼及士兵职守边防的真实写照。据资料记载:甘肃天水出生的一名战士,叫坚义勇,1949年进疆。1956年转为军内职工,为建立神仙湾哨卡,他用骆驼和藏马,运送各种建设材料和食品,确保了施工按时完成。关于哨卡的名字,有人说,当时测量为5380米,就叫5380哨卡;有人说,这个山头是红色,就叫红色哨卡;其中有一名军医蒲玉秀说,这里云彩多变,云雾缭绕,颇有点仙气,叫神仙湾哨卡。大家说,有点诗意,符合我国国情。当时于参谋将这个意见发报到南疆军区,上级很快批准了这个名字。1982年中央军委授予喀喇昆仑山钢铁哨卡的荣誉称号。为表达对当年甘苦与共,生死相扶,前仆后继,舍生忘死,英勇顽强的忠诚为国守护的中国军人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作品设计成型后,接下来要手工剪。镂空裁剪,多少个日夜,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一剪刀一剪地地完成了一百多幅作品。赠送给嘉宾和大家手里的是一个完整的作品,有印章,有说明,有封面,有塑料包装。想一想,程序纷繁,花了不少心力。</p> <p class="ql-block">戴玲老师的主持,总是让人有一种感动,有一种带入感。在我眼里,她的专业实力和水平,为演出增光添彩。那些闪着光的台词,那些打动人心的心里话,那些娓娓道来祝福,那些无缝衔接串联词,是主持技巧绽放,更是一种职业道德坚守,我知道,成功的秘密,是对联谊会敬畏之情,背后默默地下了多少功,事先做了多少功课,答案都在这张图片里。</p> <p class="ql-block">戴玲老师饱含热泪,动情演唱,与老兵们一一演唱,令无数人潸然泪下。</p> <p class="ql-block">老兵梁宣明老师为了参加此次聚会,与老伴专程从北京飞来,他擅长维吾尔舞蹈。他的表演充满浓郁的地域特色。叶长友老师告诉我,他们专程来兰,感动了所有的老兵们。</p> <p class="ql-block">篆刻大师白云修老师,给部分来宾带来篆刻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缩印版。</p> <p class="ql-block">段培亚老师作为联络员,我与她的联系较多,段老师会将每一段筹备任务与我分享。与段老师打交道,会被她的严谨态度所感染。一丝不苟,即使通知参会,也是隆重的邀请函。在与喀喇老兵以及军嫂们接触中,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这个群体就是一部内涵丰富教科书,每个人都有自已的闪光点,那是用不同的人生历练书写而成。喀喇昆仑的艰苦岁月,成为人生最难忘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身处联谊会其中,我也被深深地感动。62年的岁月,割舍不断质朴情谊和战友情深,如一杯醇厚的甘露,色光四溢,味重久远。是部队培养他们坚强品格,是部队锻炼了他们的非凡能力。每一个人境遇不一样,但是处事不惊、遇事不乱的军人风范贯穿一生,形成了如青松般坚强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甘肃省爱国拥军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兰州兰酒业公司董事长宗荣先生,为联谊会给予无偿赞助,用行动表达对老兵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兰州蓝酒,宗总的大手笔。</p> <p class="ql-block">我特意在大厅入口处观察出出进进的人流。总有一些感动无以言表,心灵受到洗礼。</p> <p class="ql-block">王泰康老先生是合唱团里骨干,只要有活动,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行动不便了,五个女儿将老人从碧桂园护送到现场。情到深处是全场静默的眼神,无声胜似千言万语。</p> <p class="ql-block">拐杖支撑着不便行走的身躯,脸上写满刚毅自信。</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军人,步履潇洒从容。</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仰起头一定要向红色条幅行注目礼。</p> <p class="ql-block">甘肃电视台记者现场采访。</p> <p class="ql-block">说不完的悄悄话。</p> <p class="ql-block">从老人们脸上读懂了岁月磨砺。在不同岗位上发光发热,接受者挑战,正视一切,淡然处之,为祖国,社会和家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62 年岁月弹指间,社会发生了巨变,环境机遇造成了不相同的结局。但是没有改变的是战友间的情谊, 因而在62年后的今天,相聚在一起,依然像当年一样的纯朴,爽朗,无拘无束。依然能表现出当年的豪迈,用彼此早已熟悉的语言交流。</p> <p class="ql-block">一次次被这些可爱的老人打动。能在今天相聚,是命运之神的相约。这种情景一定会让人恍然如梦,生命中的一部分跨越了漫长的时空,一如既往地停留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没有老去。梦回神仙湾,是那个青春年华里不可或缺的地方。在久违的日子里,多次打听彼此的下落,只为送上一句真挚的问候。</p> <p class="ql-block">段老师告诉我,组织这场聚会,就是共同回味军旅生涯。重温友情。共话当年,就是为了珍惜当下,互动互助,让每位老同志在有生之年,共享军旅之情。</p><p class="ql-block">特别欣赏老同志们听到集合令的敏捷反应。军人天职是一切行动听指挥。用一生的行动和付出,才有了共和国的钢铁长城牢不可破。</p><p class="ql-block">绿色军营结成的友谊没有随风而去,慢慢地沉淀,因而散发着耐人寻味醇香。</p> <p class="ql-block">共叙军旅情,喊一声老战友,胸膛里涌动着滚烫的暖流。叫一声老战友。脑海里闪现过一串串难忘的镜头。在双62联谊会的庆典里,让我们懂得了理解,尊重,支持,宽容、豁达,的深刻含意。聚会是短暂的,思念才是长久的。</p> <p class="ql-block">我思索良久,如果岁月是一条长长的河流,置身于其中,每一个人的生命的确有限,短促的像眨了眨眼的一刹那。我不止一次听到在场的老兵感叹,“怎么一转眼六十多年就过去了?”</p><p class="ql-block">我眼中的这些老英雄,将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岁月永远留给喀喇昆仑中印边界,用青春作伴,筑起了那道防线,这样的无悔人生。特别是那些为此付出年轻的生命,长眠于此,战友们从没有忘记他们,一个个闪光面容同他们的名字一起时时会出现在大家的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在生命的长河里,62年岁月是用无数个光阴叠加起来。在时光斑驳光影里,光阴就这样奈着性子,一天天地将老兵的脸庞刻上刀痕,62年的经历又是无比漫长。时光不老,失去的是岁月,历练的友情;失去的是年华,沉淀的是友谊;失去的是健康,获得的是人生经历。</p> <p class="ql-block">如果将思念分成几个段落,我想那一头连着的是喀喇昆仑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河,这一头连接的是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眼下的国泰民安的好生活。如果将友情规划成人生的几个层次,那么每个人的心中将喀喇昆仑用青春和生命凝结了的战友情,永远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财富,受益一生。</p> <p class="ql-block">“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郑详榕烈士写下此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战斗口号。康西瓦烈士陵园长眠于115烈士,是共和国的脊梁。踏上62年那趟西去的接兵的列车起,就是这些将"清澈的爱",无私地奉献给祖国的英勇壮士们 。 </p><p class="ql-block"> 珍惜当下,过好每一个阳光起舞的日子。祝老兵们身体健康。期待下一个联谊会重逢。</p> <p class="ql-block">我是珍玉,谢谢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