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夜一带一路(四)

唐知了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第二天早上7点就起床了,到达夏伊·辛达陵墓的时候朝阳刚刚撒了几缕进入陵墓通道,美是美,但一想到这是陵墓,还是有点瘆人。但要知道,这里现在基本就是个摄影基地,你在网络上刷到的乌国美图80%都是出自这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夏伊·辛达陵墓群里埋葬着帖木儿家族女性成员。夏伊·辛达最初是指最里面的圣陵—Kusam ibn-Abbas的坟墓。Abbas是先知穆罕默德的一位表兄弟,也是最早追随先知的圣门弟子之一,后来被派往河中地区进行传教,是在中亚最早进行伊斯兰教传播的先行者。然而Abbas没能改变撒马尔罕国王的拜火教信仰,反而为他带来杀身之祸。Abbas被后来的人们称为夏伊·辛达(Shakhi Zinda),意思是“永生之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夏伊·辛达陵墓由三组结构组成,通过四个拱形的通道连接。最早的建筑可以追溯到11到12世纪,大多数建筑到14到15世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刚刚说了这里现在就是个摄影基地,一到早上9点左右,人潮就开始涌动了。景区里的猫估计都习惯了,所以一点也不怕人,而且对人还很亲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撒马尔罕的第二天旅行日也可以当作是个陵墓参观日。第二站:古尔·埃米尔陵墓,也就是帖木儿大帝的陵墓。这个陵墓有两个特别的标签,一个是“金碧辉煌”,还有就是关于一个诅咒。相传,长久以来帖木儿的棺墓没有人打开过,毕竟是著名的君王,受当地人尊敬,自然没有人敢做出大不敬的举动。直到1941年,苏联考古学家想确认,墓里埋葬的真的是帖木儿,所以打开了棺墓,见到墓主的身高约170公分,右腿伤残,与历史上对帖木儿的叙述一致,证明了为其真身。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考古学家看见棺椁上写着一段话:“谁打开我的坟墓,将会被比我更可怕的敌人所侵犯”。两周后,希特勒入侵苏联,被视为帖木儿诅咒的应验。1942年7月16日,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的前一天,苏联人按照伊斯兰教传统重新将帖木儿尸骨葬于原处,次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胜利,成为整个二战的转折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古尔·埃米尔陵墓的主体是一个八角形的圆顶建筑,八角形的外体墙上有一段高约8米的鼓座,鼓座底部支撑着内层穹顶。外表由密密的圆形对角菱线组成,和所有的我们看过的大部分乌国古代建筑一样,通体包裹着天蓝色琉璃面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刚刚说了古尔·埃米尔陵墓的两个标签,其中一个就是“金碧辉煌”。金色是整个墓室的主色,辅以蓝紫色,非常的有帝王气息。要知道在我们中国古代,紫色是比金色更尊贵的帝王色。另外,墓室里用彩砖嵌成各种几何图案和《古兰经》经文很有特色。现在陵墓的灵堂中放有9个石棺椁,安葬着帖木儿及其两个儿子、两个孙子,兀鲁伯的两个儿子、帖木儿的国师和一个不知姓氏者。其实这些棺椁也是象征性的,真正盛放遗体的棺椁深深埋在地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真正的棺椁放置的地方可以从这个门进去。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没开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古尔·埃米尔陵墓修建于1404年。1403年,帖木儿最心爱的长孙、王位指定接班人穆罕默德·苏丹在远征土耳其的安卡拉一战中病逝,古尔·埃米尔陵本是为他修建的。1405年,帖木儿在远征明朝的途中去世的,虽然他在自己的故乡沙赫里萨布兹已经修建了一座陵墓,但由于大雪封路无法运送遗体,人们就把他埋在了撒马尔罕,和自己的孙子埋在一起。1409年,帖木儿的另一个孙子,“天文学家皇帝”兀鲁伯开始统治撒马尔罕,他聘请了伊朗伊斯法罕的建筑师马哈穆德,正式将这座陵墓改建为帖木儿王朝的家族皇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下午,找了一个网红咖啡馆吃午饭+下午茶。一看就是当地年轻人喜欢的地方,去的时候,还有年轻人在拍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  稍晚时候的主要行程就是雷吉斯坦广场。雷吉斯坦广场,更是被誉为“世界上最高贵的公共广场”。塔吉克语中的“雷吉斯坦”(Registan)意为“沙地”。它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之所以叫“最高贵的公共广场”,可能和矗立于此的三座经学院有关。广场上的巨型拱门、高耸的宣礼塔、深蓝的大穹顶以及繁密的墙体花纹,无一不彰显着中世纪建筑的典范之美。以下按照修建得时间顺序来写这三个经学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广场右边:兀鲁伯经学院Uugbek Madrass</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1409年修建,是雷吉斯坦广场最早的经学院。大门上端的五角星和十角星图案则象征着天空和天文学。建成之时,兀鲁伯经学院成为撒马尔罕最大的科学教育基地,也是15世纪最好的穆斯林学府之一。学者们可以在此学到哲学、天文学、数学以及神学等相关知识。兀鲁伯不愧为“天文学家皇帝”,对自然科学很重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5世纪这里还允许女子来听讲经,作风先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现在这个古老的经学院已经变成小摊聚集点。特别提醒:在这里想要拍到好照片,得上楼。为了拍照,我们就楼上喝了下午茶,10块钱的茶包,我们拍了好多照片,特别对得起这10块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虽然大部分地方已经小商品化,在这个经学院里面还是开辟了一个可以参观的厅,里面介绍了这个古老的经学院曾经是怎么上课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广场左边:希尔·多尔经学院Shir Dor Madrassah</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 1636年,第二座经学院竣工后,有意思的是,这座经学院大门两侧,采用了伊斯兰教严格禁止的动物和人像,两侧各有一狮子。于是这座离经叛道的经学院,因此得名“狮子经学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网上有一段有意思的解释:负责装饰经院的艺术家们来自伊朗和印度,在这两个地方,Sher的意思并不相同。在说波斯语的地区,sher意为狮子,但在北部印度流行的印地语和乌尔都语中,sher指的却是老虎。如今经院外墙上的图案结合了两者的特征:它们有着橙黄色带黑色条纹的皮毛,像是老虎,不过,它们也有狮子般的鬃毛。而这个狮虎造型也是乌国最受欢迎的冰箱贴图案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广场中间:季里雅·卡利经学院Tila Kari Madrassah</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 希尔·多尔经学院建成十年后,1646年,位于雷吉斯坦广场北面的新学院开始动工,历经了14年的艰苦建设之后终于1660年完成这座经学院最大的高点就是宫顶铺满金叶的清真寺,基饰金的规樟傲视中亚所有著名建筑,象征着撒马尔罕当时的富裕景象。由此这座经学院被命名为季里雅·卡利(意为镶金)经学院。请注意,是真黄金,真黄金在闪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  季里雅·卡利经学院也是逼死强迫症的一个建筑。据说,以前经学院西侧的清真寺,向上望,有个华丽的“圆顶”。但那“圆顶”,其实是平的,只是环形分布的金叶由外向内逐渐变小,视觉上产生圆顶的错觉。大概“假圆顶”太迷人,苏联人修复时,在外面,加上真正的蓝色穹顶,于是建筑就不再左右对称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  季里雅·卡利经学院内部和另外两个不太一样,只有一层。在我整理图片的时候这是最好区分出来的(另外两个真的完全分不清)。在这里,我们也遇到了祷告时间,这次是信徒自己唱出来的,仪式感更强了。我估计这基本也算个有特色的表演项目,好多人拍照摄影什么的,证明游客还是感兴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  很多人都推荐雷吉斯坦广场的夜景,我却觉得“还好”,灯光照射夏,建筑也不那么宏伟了,反而有点光怪陆离的感觉。插一句:这个广场应该是当地的婚纱圣地,我们无论路过的每一次都看到了新人在拍照。而且我们三个女生也是在这个广场被路人抓住合照了好几次。乌国人民特别友好,特别喜欢和外国人合照,而且欧美白人他们都不合,非要和我们合,也是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继续晚上出发去往布哈拉,这一段是唯一一次买到了高速列车。乌国高铁只有一条线,就是塔什干到布哈拉,特别热门,基本都要提前很久去抢,我们也就只买到了其中一段而已。撒马尔罕的火车站还挺漂亮的,虽然也不大,但是修得很有民族特色。</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