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在大明川上

五岳人

——参观大明川“重走长征路”红色教育研学基地留记<br>孙玉璞 <h3>灵寿是片肥沃的红色土地。从三线建党洪流、二次慈峪武装暴动,到一度成为晋察冀边区重要指挥枢纽;从抗战时期组建灵寿营、解放战争时期成建制南下支援东流县,再到徐信将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每时每地都能看到灵寿人的身影和足迹;打开一部部厚重的史册,都能看到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描写灵寿人的革命故事。灵寿的红色革命历史,就是一部连绵不绝的、浓缩了的中国革命史,每个革命历史时期都有着灵寿人自己书写的光辉一页。走进了灵寿的锦绣大明川,就走进了历史的天空,你可以重温那段前人走过、当代人还在走的长征路。</h3> <h1><b>一、重要历史时期,关键历史节点,抗大正确选择了大明川</b><br></h1><h3>大明川,灵寿明清县志上称作“锦绣大明川”,是灵寿古代八大景之一,其具体的地理位置是指自横山岭以里到团泊口村东的慈河及两岸较为开阔地带。这里风光旖旎——地势平坦,水清草绿,鸟语花香,鱼翔浅底;物产丰富——林种齐全,果蔬清甜,大风飘谷、鱼虾满船,人民淳朴,社会祥安。但是,自近代以来,受地理条件所限,这里人民却深受包括慈河洪灾和三座大山(封建地主阶级、封建军阀、反动政府)的重重压迫,甚至比其它地区灾难更重,压迫更深,生活更难,前途更淡,因而这里的贫苦农民更加渴望翻身解放,改地换天。所以,当七中学生把党的火种传播到这里后,它比其它任何地区传播得更快,燃烧得更猛烈。所以,大明川在土地革命时期实际已经是一条“大红川”。抗战时期,灵寿的党组织迅速恢复和加强,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主动担负起领导全县军民抵御外寇、抗日救亡的伟大使命。晋察冀边区政府机关、从长征中走来的抗大等革命抗战组织及其它团体选中了灵寿、选中了大明川。边区银行(总行)住南枪杆,边区公安局(总局)住陈庄,晋察冀边区政府机关住麒麟院(1940-1943),抗大二分校(1939.2--1944.3)的校部、抗大总校(1939.10--1940.10)的政治部前后住进了张家庄,并且1939年10月10日在张家庄河滩隆重召开了“陈庄歼灭战曁抗大总校青年纵队远征双祝捷大会”。大明川继而形成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最主要的聚集地之一,机关工作人员上万人,成为一个领导整个晋察冀边区军民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敌后抗战的模范根据地。因此,大明川在整个抗日战争重大历史时期又成了高插抗战红旗的新高地,再次被革命的洪流染成“大红川”。大明川象一位伟大的母亲,敞开自己温暖而坚实的怀抱,把党政军机关、各抗日团体、各类军政学校的干部、学员、灵寿人民的生死命运同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紧紧抱在了一起。</h3> 抗大最初的干部团从江西瑞金出发,历经万水千山,长征到达陕北;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二次长征,从延安出发,东渡黄河,冲破日寇沿途封锁,长途跋涉,胜利到达晋察冀边区根据地的政治经济中心----灵寿大明川,分散住在从韩信台到团泊口大大小小的村庄。他们在这里一边学习,一边战斗,一边帮助群众春耕秋收,共渡时艰。全面抗战8年,抗大在灵寿5年,记忆铭刻,影响深远。 二、新的历史时期,重要历史节点,“重走长征路”红色教育基地落户在大明川<br>大明川红色教育基地的策划者、建设者,胸蕴家国情怀,积极抓住新时代、新征程伟大历史新机遇,热心党的教育事业。多年来,大明川一班人,勇立改革开放、乡村振兴潮头,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在建设绿色生态大明川、带领乡亲靠绿水青山脱贫致富的基础上,又登高望远,凝心聚力挖掘家乡红色资源,自筹资金打造“重走长征路”红色教育研学基地,为党和国家培养干部,为家乡社会培育人才,培根铸魂,赓续红色血脉,壮举伟大,同时其意义也非常深远。 灵寿,又多了一项可供宣传教育的红色“明珠”——抗大带来的长征精神。灵寿是红色土地,我们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建党精神、抗大精神,但大明川重走长征路红色教育研学基地的建成后,又为我们根植了长征精神。再加上不远5里地的苏家庄的“三线”精神,离此不过13里的地车谷砣村的新愚公精神,整个大明川已经有了多个红色精神可供教育宣传利用。灵寿整个大明川区域的红色旧址,除了张家庄的抗大校部驻地,再加上油盆的印刷总局、南枪杆的边区银行、团泊口的二区驻地、车谷砣的后方医院、麒麟院的边区政府机关驻地、以及需要进一步考证恢复的陈庄新华书店、边区公安总局、后岭的地下交通道(待进一步考证)、西湾的边区银行旧址、西庄窝的梁振道周有恕故居旧址,整个大明川真的就红成了一片。“重走长征路”教育基地的建成,将这些精神、这些旧址如金线串联明珠一样串联在了一起,构成了一个完美整体,起到了承上启下、纲举目张的作用。如果在这里再建一个微型纪念馆,那它肯定是中间那颗最大、最亮的珍珠。 灵寿,又多了一个展示红色文化底蕴的窗口。灵寿红色文化,从建党洪流、武装暴动开始,直到到成为晋察冀抗战重要指挥中心,再到解放战争南征北战(南下北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及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脱贫攻坚时期等各个时期,都有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在祖国各地也都有灵寿人民的身影和足迹。特别是在建国初期,灵寿山区曾出现不少风云人物白兴道,周有室....不是县长,就是书记;不是劳动模范,就是先进集体。大明川红色教育基地建成后,象一座金字塔,让将这些人、这些群体、这些故事在这里汇聚;像一座丰碑,让这些动人故事、优秀精神和优良传统永不磨灭,并且更加熠熠生辉,照亮老区儿女新的长征路。同时,这里也将借助大明川已经铸就的绿色名片,必将成为展示灵寿文化底蕴、吸引八方来客的理想窗口。不论春花秋实,还是伏暑寒冬,他们迎着朝阳从太行高速乘兴而来;披着金色晚霞,从慈河观光大道欢快而去,留下的那些美好回忆,也将洒进慈和,酿成琼浆,最终流回他们的梦里。大明川红色教育基地也将通过这些文化信鸽把灵寿这张金色名片广撒,让更多人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大明川,这个红色文化窗口永朝东方。灵寿,这块红色沃土永沐金辉。 大明川,又增添了一层色彩,更加鲜活靓丽。重走长征路教育基地的建成,让大名川这片广袤“绿叶”绽放出一朵硕大灿烂的“红花”。因为红色底蕴的融入,让大明川有了根和魂,更加耐看、耐品味。红色基地的建成,就像一个红色摇篮——一个革命传统教育的摇篮,荡漾在阳光、春风、花海里。她将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对我们的下一代进行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全方位沉浸式教育。因为“红”,让大明川的产业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因为“红”,让大明川的绿色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大明川“两山理论”的成功实践,将在新时代红色长征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大明川是生我养我的家乡,一直关注他的生存,他的发展,他的壮大。我一直在为他默默祈祷,有时候情不自禁地为他发声呐喊,一直在为他寻找理想的出路。大明川的今天,释放了我的忧虑,洗净了我的疲惫,象照看着熟睡的新生婴儿,享受融进血液里的深深爱意。家乡人民的新时代长征路一定会更宽广,大明川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老区人民的未来生活一定会更幸福,更自在,更有希望。<br>写到这里,已是满含热泪,只是因为我一直深爱着我的家乡。<br><br>二〇二三年十一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