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同府文庙位于大同古城内,初建于北魏时期,先后经历了辽西京国子监、金时之太学、元之大同县学等多个阶段,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这里成为府学,明洪武二十九年,改建为大同府文学,是大同重要的传统文化传承之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文庙又称孔子庙,简称孔庙。在古代是文人墨士“祭祀参拜”“大成至圣先师”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前往府文庙的路旁有一块石碑,“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体现了古代对儒家的尊敬以及府文庙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府文庙内树木茂盛,绿意盎然,四周非常幽静,我在文德桥上漫步,清风吹来,仿佛可以听到古人的朗朗书声,让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好学殿与笃敬殿的牌匾和对联很有儒家气息和历史的沉淀,笃敬殿,匾额“笃敬”系集北宋大文豪、书法四家苏轼字,楹联“志事在纯仁,树立自闳达”是近代仁人志士康有为的书法;好学殿,匾额“好学”系集北宋书法家米芾字,楹联“中和致位育,孝弟通神明”是当代大教育家、书法家于佑任先生题。</p> <p class="ql-block">在往前走就是大成门,既古朴斑驳,又沉稳庄重,仿佛一扇通向古代的时空之门。</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这里最主要的殿堂,也是这里仅存的古建筑之一,为明代所建,清代多次进行修葺。屋檐和斗拱色彩鲜明,错综复杂。</p> <p class="ql-block">台阶处双龙戏珠丹陛,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定格了两只蛟龙腾云驾雾的精彩瞬间。</p> <p class="ql-block">府文庙的雁塔建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是古代科举祭拜、夸官的场所,以激励后人勤奋学习、金榜题名而名垂千古,原位于大同</span>古城城墙的东南,2008年搬迁至此。</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后是一尊3米多高的汉白玉孔子塑像,非常庄严神圣,让人感受到他思想家的智慧和沉静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后面是尊经阁,是府文庙中最高大、最漂亮的建筑,雕梁画栋,里面有孔子问道老子的塑像和精美的壁画。一层檐下有“博学审问”牌匾,配以“古今学问在审问审问方成学问,天下常道非可道可道师法常道”楹联,涵盖了儒、道文化渊源。二楼悬挂“千言道经贯古今,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楹联,道明学习儒学经典文化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两侧是东角楼与西角楼,与周围绿油油的树木相互映衬,从各个角度上看都很美。</p> <p class="ql-block">庙里面有一个五龙壁,是从天竺寺旧址迁过来的,相比于大同九龙壁,这里的五龙壁缺一些威严大气与气势磅礴,但是也比较少见。</p> <p class="ql-block">府文庙内还有敬一厅、明伦堂、杏坛等古建筑,其中的杏坛,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在文庙建筑体系必不可少。传说“杏坛”一词来源于庄子的一则寓言“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庄子·渔父》)</p> <p class="ql-block">大同府文庙仿佛是段凝固的历史,承载着儒家文化的深刻积淀,跨越千百年的岁月长河,以浓郁的文化气息浸润人心。</p> <p class="ql-block">府文庙周围的巷子里,古老的石板路,灰色的砖墙,祈福的红灯笼,精美的牌坊,以及飘散在空气中的淡淡古香,都能让人深深地沉浸在古城的独特魅力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