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档案~摩洛哥1973年 国际刑警组织50周年 ~指纹

妍涵

<p class="ql-block">国际刑警组织标志</p> <p class="ql-block">国际刑警组织的诞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际刑警组织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4 年4 月,在摩纳哥亲王阿贝尔一世的倡议下,24 国警察机关首脑188 人,云集赌城召开了一次会议。“如果与会国政府同意,可以创立一个共同的组织机构:以搜集情报和进行咨询为目的,服务于各国的警察机构”,大会决议第一次表达了不同国家的警察部门协同打击国际犯罪的愿望。后人把这次会议称作是“第一次国际刑警大会”——国际刑警组织的滥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堂堂亲王,为何对成立国际刑警组织兴趣浓厚?这还要从发生在亲王身上的珠宝盗窃案说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3 年的一天,蒙特卡洛赌场中,阿尔贝一世见到了一位美女。一见倾心的亲王频频发起攻势。两人陷入热恋后,美女被准许自由出入王宫。但谁知,这名美女却卷走了宫中的贵重珠宝跑了。人财两空的亲王下令彻查,警方报告珠宝大盗远走高飞,逃往意大利。不久,维也纳警方传来消息,大盗落网,人赃俱获。奥国警方决定归还王室珠宝、遣送大盗回到案发国时,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法律障碍:没有人知道如何处置这种跨国案犯,也无相关条例可供参考。于是摩纳哥亲王决定自己出资,召集各国警务精英,一起讨论这起案例,共商解决之法。这也史无前例地促成了“第一次国际刑警大会”的成功召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3 年9 月,“第二次国际刑事警察会议”在维也纳召开,在维也纳警方主席约翰内斯·斯库伯博士的倡议下,“国际刑事警察委员会”于当年9月在维也纳成立并通过了组织章程共10 条。奥地利警察总长奥斯卡·杜丝勒出任“国际刑事警察委员会”的首任秘书长。最开始“国际刑事警察委员会”由14个欧洲国家所组建。至1938年,经过15年的发展,其成员国发展到了38个。成员国内部设立与国际刑警局保持联系的国际刑警站。国际刑警局开始对国际犯罪和罪犯进行登记,发布国际通缉令,并且根据其所掌握的罪犯卡片协助识别罪犯。到上世纪30 年代中期,国际刑警局共掌握诈骗罪、抢劫罪、杀人罪等方面共3500 多名罪犯的档案,另外还有2000多名伪币犯的档案。</p> <p class="ql-block">二战前,纳粹德国并吞奥地利,纳粹安全总局局长海德里希自荐为国际刑警委员会主席。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相关档案被运往德国。国际刑警委员会名存实亡,处于瘫痪状态。1946年6月,欧美各国警务高层聚集在布鲁塞尔,讨论有关“各国刑事警察局在同国际犯罪分子作斗争中的协调与合作”问题。会议决定成立国际刑事警察委员会,总部设在巴黎(1989 年迁往里昂)。新“委员会”设立总秘书处,各成员国设立国家中心局。同年7月新机构在巴黎邮政总局注册,邮政代码为“Interpol”,从此它成了国际刑警组织的代号。</p><p class="ql-block">约翰内斯·斯库伯博士(左) 奥斯卡·杜丝勒(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