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建筑分八大派系,各具特色,分别体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文化风貌和历史底蕴。</p><p class="ql-block"> 八大派系分别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京派——对称严格,庄严之气特点:气势恢宏、雄伟壮观、重视对称与布局。</p><p class="ql-block"> 以北京为中心,庄严肃穆,对称第一。</p> <p class="ql-block"> 代表建筑: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天坛:是明清时期皇帝祭天之处,建筑规划严谨,建筑材料考究,体现了中国传统宗教建筑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北京四合院:典型的民居建筑,内部空间划分清晰、功能齐备,整体格局简洁、严肃,但也讲究细节,注重色彩与雕刻的精致。</p> <p class="ql-block">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 粤派——塑型雕砌,贵雅之气特点:注重雕刻和装饰,建筑造型独特多样。</p><p class="ql-block"> 屋脊、墙头、细部收口等处都少不了装饰,不仅为了美观,而且充满趣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代表建筑:广州陈家祠:以其精美的木雕和砖雕而闻名于世。 </p><p class="ql-block"> 广州沙面:保存了大量西式和粤式建筑,展示了广州的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p><p class="ql-block"> 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是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合族祠",为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p> <p class="ql-block"> 陈家祠也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所在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各类珍贵文物与现代工艺精品共计20000多件,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近3000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是广东省内博物馆中收藏明清以来广东民间工艺精品最为丰富的艺术类博物馆,包括石湾陶、广彩瓷、象牙雕刻、粤绣、广州木雕、砖雕、石雕等多种技艺的载体,涵盖了广东省所有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工艺门类。</p> <p class="ql-block"> 沙面,曾称拾翠洲,因为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 </p><p class="ql-block"> 沙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市区西南部,南濒珠江白鹅潭,北隔沙基涌,与六二三路相望的一个小岛,有大小街巷八条,面积0.3平方公里。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沙面在宋、元、明、清时期为中国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p><p class="ql-block"> 鸦片战争后,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p> <p class="ql-block"> 徽派——青瓦白墙,灵秀之气特点:以安徽地区为代表,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p><p class="ql-block"> 采用木材、石材等自然材料,以白墙黛瓦为主色调,给人以清新、典雅的感觉。代表建筑及特色:民居、祠堂、牌坊,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徽州三雕”(木雕、石雕、砖雕)更是让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宏村、黟(yi)县等古村落保存了大量精美的徽派建筑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祠堂</p> <p class="ql-block">牌坊</p> <p class="ql-block">牌坊</p> <p class="ql-block">牌坊</p> <p class="ql-block"> 苏派——围园造景,清雅之气特点:流行于江浙一带,集南北方建筑风格大成。</p><p class="ql-block"> 借鉴苏州园林布局,以曲折精致的风格为特点——“直露中有迂回,舒缓处有起伏”。</p><p class="ql-block"> 代表建筑:拙政园: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精美的园林景观和精湛的建筑工艺而著称。</p><p class="ql-block"> 罗汉寺(位于南京,但常被纳入苏派范畴):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寺院,以其宏伟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p> <p class="ql-block">狮子林</p> <p class="ql-block">狮子林</p> <p class="ql-block">罗汉寺</p> <p class="ql-block"> 闽派——夯土穿木,淳朴之气特点:以福建地区为代表,注重山水和人文环境的融合,以及讲究雕刻和装饰的细腻。</p><p class="ql-block"> 红砖、白墙、燕尾脊是闽派建筑的典型元素。</p><p class="ql-block"> 代表建筑:泉州开元寺: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云水谣古镇:保存了大量明清建筑,是中国南方古镇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p> <p class="ql-block">云水谣古镇</p> <p class="ql-block">云水谣古镇</p> <p class="ql-block"> 6.晋派——砖瓦磨合,沉稳之气特点:以山西省为代表,古朴典雅、粗犷简洁。</p><p class="ql-block"> 分为西北地区的窑洞和山西的晋商宅院两类。</p><p class="ql-block"> 代表建筑:窑洞: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冬暖夏凉,简单实用。</p><p class="ql-block">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 窑洞是中国北部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米,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p><p class="ql-block"> 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p><p class="ql-block"> 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p><p class="ql-block"> 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p><p class="ql-block"> 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p><p class="ql-block">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p> <p class="ql-block"> 下沉式窑洞,是我国风水理论的起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前海资村马才升窑洞住宅,基于风水理论产生了四合院型建筑设计规则,即闭合环绕的建筑空间带有上见天、下接水的天井。</p><p class="ql-block"> 其闭合环绕天井式的建筑模式,阻挡了室外污染的进入从而能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干净。</p><p class="ql-block"> 开敞的院子能够引进阳光、雨水、新鲜空气以及长波辐射。</p><p class="ql-block"> 院子上面朝天,下面以地表面为基能够保持院子和院子周围的房间有良好的气候环境。</p> <p class="ql-block">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文物先进单位,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p> <p class="ql-block"> 川派——多民族化,包容之气特点: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因巴蜀地区多民族聚居而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注重建筑的灵动性和山水意境。</p><p class="ql-block"> 代表建筑:吊脚楼:作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依山靠河就势而建,丝檐走栏自成一派。</p><p class="ql-block"> 文殊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以其精美的木雕和砖雕而著称。</p><p class="ql-block"> 青城山:中国道教名山之一,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建筑而著名。</p> <p class="ql-block">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p><p class="ql-block"> 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p><p class="ql-block"> 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文殊院,又名“空林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街66号,占地面积20余万余平方米。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7年)。</p><p class="ql-block">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p><p class="ql-block"> 文殊院是成都市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寺庙,坐北朝南,建筑为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风格,主要为木构建筑。</p><p class="ql-block"> 殿宇六重,进山门往里走依次是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与东西两侧的钟楼、斋堂、廊房等建筑浑然一体,为典型的清代建筑。</p><p class="ql-block"> 文殊院建筑以中轴线为主导,建筑风格主要为重檐歇山式、单檐悬山式等,皆呈内向型布局。建筑的布局按照严格的层次和等级区别,体现礼制的制约。</p><p class="ql-block"> 文殊院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 道青山城地处湖北的中部,被誉为“江南明珠”,它以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 这座城市坐落在青山环抱的山间,河流蜿蜒而过,景色优美迷人。</p><p class="ql-block"> 道青山城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欣赏其古韵风貌。</p><p class="ql-block"> 道青山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0年左右的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道青山城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和历史事件的洗礼,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海派——中西融合,精致之气特点:以上海为代表,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完美结合。</p><p class="ql-block"> 注重建筑的开放性和现代感,采用钢筋混凝土等现代材料,以中西合璧的风格为主。</p><p class="ql-block"> 代表建筑:外滩:位于上海市黄浦江畔,以其一排排欧式建筑和壮丽的江景而著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