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岭赶场 —— 重庆六中校友会(2016.04.06-2024.07.06)

大狗熊美篇

<p class="ql-block">  在经历了五十多年前共和国“上山下乡“这段历史,又经历多少年风雨兼程的人生路后,重庆六中校友会的同学们难忘“广阔天地”的那段生活,仍然将其称之为“赶场”,从2016年4月6日起迄今,每月6日聚会在鹅岭碑前、瞰胜楼傍,回顾老三届的历程;追溯新三届人走过的深深浅浅的足迹。将“赶场”联谊、缅怀岁月和“校友文化艺术节”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古老的园林中一道“青春重焕”的风景线。人生就是不断地”赶场”,一场又一场的风景,幻出了人生的多彩,尤其是共和国同一时代的我们,虽说人生已是夕阳,但未来仍有无限岁月。重庆六中新三届同学回忆录中,记载了“苦涩、美好、青春、付出、坚韧与担当”,那是曾经的岁月,我们的故事。六中老三届人的回忆,走过的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历史将永远追忆我们。</p> <p class="ql-block">  重庆市六中(求精中学),1891年由美国基督教MEM创建,初名为“重庆求精学堂”,1952年更名为“四川省重庆第六中学”,1998年,学校又正式复名为“重庆市求精中学校”,本部位于渝中区中山四路69号。</p> <p class="ql-block">  1969年2月起,重庆市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热潮。2月23日,重庆市中区辖地的30多所学校的首批中的5500多名中学生离开重庆,分别赴涪陵、内江、达县、江津等专区10多个县的农村插队落户。24日,重庆市六中等市中区到涪陵专区的中学生,乘”东方红101”号,“人民13号”客轮奔赴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等县的农村插队落户。3月29日,六中老三届第二批知青在朝天码头登上“东方红117”号轮赴酉阳插队落户。至1972年秋,首批新三届知青下乡,到1976年约七八年的时间,重庆六中(求精中学)先后约五千多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涪陵、江津地区等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敎育”。 </p><p class="ql-block"> —— 摘自《流逝的岁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三十周年,重庆渝中区政协文史资料(第11集)委员会编,1999年</p> <p class="ql-block">  四十三年的岁月流逝后,2012年2月18日,高67级三班江金龙与20个同学的小聚时,提议建立一个QQ群,方便相互交流与沟通,高67级三班危昌林同学,承担起建群任务,高66级四班同学韩愚取名“风华六中”获得大家一致同意,由此“风华六中QQ群”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  2015年3月25日,在高67级七班熊家南同学的组织下,100多人齐聚鹅岭公园。许多同学多年未见,高兴之情溢于言表。然聚会意犹未尽,六中宣传队的同学又筹备秋天再聚。</p> <p class="ql-block">  高67级六班魏培忠(魏沙)同学为了方便参加宣传队聚会的同学相互联系,建立起一个微信群。2015年10月15日,宣传队聚会如期进行。一台歌舞节目让大家回忆起那过去的岁月,八角楼的灯光歌声嘹亮,恍如昨天。</p><p class="ql-block"> 魏沙建立的微信群后,风华六中QQ群的同学,全部转到魏沙的微信群,正名为风华六中,这就是风华六中微信群的由来。但风华六中QQ群至今依然存在。</p> <p class="ql-block">  在两次聚会中,都有文革期间不同观点的同学参加。2016年3月13日,在初66级六班陈战家小聚,大家一致认为两派应该联合起来,一起开展活动。接替危昌林群主工作的江金龙,促进不同观点的同学走到了一起。经过与董勇男联系并协商,决定3月18日在人民广场茶园聚会。双方代表畅所欲言,握手言欢,相逢一笑泯恩仇,并组织下半年老三届同学聚会,由初66级五班张兴全,高67级五班熊邦杰等负责筹备。几天后,熊邦杰在风华六中群建议:利用农村赶场这种方式 ,每月6号在鹅岭公园赶场聚会,建议得到同学们一致赞同,立即成立了赶场组委会,决定从4月6日开始鹅岭赶场。</p> <p class="ql-block">  2016年3月16日,六中同学聚会三峡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2016年4月6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一天,同学们从四面八方,冒着小雨兴高采烈来到鹅岭公园赶场。</p> <p class="ql-block">  重庆六中老三届同学鹅岭赶场,正式开始。</p> <p class="ql-block">  现场记忆:(《一份迟到的简报》熊邦杰,2016年4月21日)首次赶场已过半月,那场面,那情景,还时时浮现在眼前。当日晨六点过,QQ、微信的响声不断,那是大家相邀赶场。八点不到,人们就三三两两出现在雨雾中的鹅岭。十点正,赶场达到高潮,学友们纷纷聚集在“鹅岭”石碑前,握手拥抱,呼叹推搡,离聚感言,兴奋叙谈,照相留念,笑逐颜开。那场景,既壮观又热烈,感人至深!</p> <p class="ql-block">  本场参加学友386人,高六六级四班和初六七级九班各28人参加,初六六级六班,有26人参加,高六七级四班和初六七级7班各22人参加。首场这么多人参加,真是出人意料!高三老大哥“扯拐”由其妻用轮椅推上场,兴奋的引吭高歌,让人感慨动容!初次赶场有的学友自发搞起了吹拉弹唱,初六六级七班程时力同学自带手风琴、乐谱给爱唱歌的同学伴奏,有的同学跳起了欢快的交谊舞,还有的同学棋牌对弈……看来活动已形成了自娱自乐,丰富多彩的态势,愉身悦心的聚会主题突出。</p> <p class="ql-block">  赶场还在进行,马庆同学将所拍摄的照片发上网络,深圳和重庆、场内和场外开始互动;曾饶嵩学友择照片配上解说词,诙谐生动,令人发笑;喻重书学兄精心制作的赶场影视频,人们赞不绝口,可资永存。大家反映,赶场这种学友聚会,形式新颖,构思巧妙,简单易行,贵在坚持!4月6日首场收获多多,感触多多,期盼5月6日赶场有更大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悠悠酉水河,流逝了我们的苦乐年华,却留下酉水河畔青春岁月中“第二故乡”的眷恋之情。新三届的同学谢建渝、郭富兰、李志英、张幼明、尹国菊、方新玉、彭莉、姜秋玉、鞠世珍、周立新、龙国成、林主合等,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重庆六中酉水河畔知青群,萌生出成立重庆六中酉水河畔知青联谊会,作为六中鹅岭赶场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2016年5月8日,他们在重庆江北石门公园举行了有128人参加的重庆六中第一届酉水河畔知青联谊会。</p> <p class="ql-block">  鹅岭赶场吸引了新三届同学的积极参与, 在江金龙同学的热心协调下,从2017年开始,新老三届同学一起参加六中老校友鹅岭赶场。</p> <p class="ql-block">  2017年6月11曰,又有新老三届300多同学参加的九龙坡巴国城知青联谊会。</p> <p class="ql-block">  2018年5月,有400多人参加了巴国城联谊会,学长江金龙、董勇男等也前来……</p> <p class="ql-block">  2018年6月10日,重庆六中老校友第二届艺术节在雾都宾馆成功举办,以“风华六中,你我同行”为主题,600余校友在这次盛会中欢聚,共同追忆青葱岁月,表达对母校的敬重与感恩情怀。</p> <p class="ql-block">  虽然距离毕业已有50余年,当年的中学生,有的已成为爷爷奶奶,然而,同窗之情如陈年老酒,历久弥香,不少校友不辞辛苦,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畅谈友谊、 情谊更浓。 </p><p class="ql-block"> 新三届同学的组织活动能力脱颖而出。</p> <p class="ql-block">  在老三届高67级同学江金龙极力推荐下,大家认为新三届66级同学谢建渝有能力,敢担当,能热心为同学们服务,值得信赖。 于是,谢建渝(好娃)就成了风华六中群主和赶场组委会牵头人。</p> <p class="ql-block">  2019年5月25日,重庆六中老校友第三届文化艺术节,在母校重庆六中成功举行。这是1623名新老三届同学,时隔50年后欢聚。</p> <p class="ql-block">  由于疫情防控,给鹅岭赶场的组织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但是,同学们只要到了赶场天,仍自发来到公园转一转,习惯成了自然。</p> <p class="ql-block">  在此非常时期,由高67级六班谭世贤同学为主编的编委会,历经五年,终于在2020年12月6日赶场天,在赶场近900名同学们的见证下完成了《历史将永远追忆我们》、即重庆六中老三届回忆录发行工作,在社会引起了良好反响。</p> <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6日,初中68级同学举行七旬生日活动。他们在赵行健等筹备组的同学努力下,编辑出来纪念册。纪念册图文并茂,十分亮眼,为初68级同学七旬活动锦上添花,在鹅岭赶场时发行。</p> <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新三届同学回忆录也在2019年紧密鼓的筹备中,由谢建渝任总编、赵晋渝、马春生、张幼明任副总编。</p> <p class="ql-block">  编委们经过两年多策划组织,审稿编辑、校对审核等,终于推出了《重庆六中新三届岁月纪实》。这本回忆录是新三届同学自己原创的、朴实、厚重、真诚,具有年代感和史料价值,将为重庆六中校友史增添浓墨重彩的一页,并开创了重庆乃至全国同届学友回忆录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  回忆录有37万余字,全书440余页,内容包罗万象,时间跨度从上世纪60年代末到今天,它像打开了一坛封存多年的老酒发出阵阵弥香,唤醒了许多新三届同学封存已久的记忆:特殊年代的校园生活、知青上山下乡、云南支边、军旅生涯及在投身改革开放大潮的洪流中。</p> <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6日,又是一个赶场天。《重庆六中新三届岁月纪实》首发,有1026名同学(有同学专程从美国、英国、北京、上海、武汉、深圳、成都等地赶来)参加发行式,现场热闹非凡,社会反响良好。</p> <p class="ql-block">  在南岸四小区团圆堡重庆知青博物馆陈列室的六中校友“鹅岭赶场“的展版。</p> <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6日,雨过天晴,风和日丽。鹅岭之上,黄桷树下,人声鼎沸,笑语欢声。重庆六中校友鹅岭赶场第100场庆典和六中第七届文化艺术节拉开帷幕。老师及同学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更有专程从挪威、深圳、昆明、成都等地赶来的校友。</p> <p class="ql-block">  现场参与者达1836人,创赶场历年之最!发行“重庆六中”校徽1043枚,让闪光的记忆铭刻心里!人头攒动,互致问候;演出精美,温馨沁人……</p> <p class="ql-block">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努力下,峨岭赶场100场和“重庆六中校友第七届文化艺术节”取得圆满成功!六中学子的峨岭赶场,闪耀着一群共和国赤子在峥嵘岁月中的永恒背影,也是莘莘学子们风华成长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重庆六中峨岭赶场的创举,开创了全市及全国同学们聚会交流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叫赶场?因为六中学子无论老三届还是新三届,无论在酉阳插队还是在云南兵团劳作,赶场或赶街成为他们在艰苦岁月中难得的放松。记住了赶场,就记住了青春的来路;今天仍然还去赶场,就是能勇敢地眺望未来!</p> <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的风雨人生后,以及在“广阔天地”间,酉水河载着青春记忆的重庆六中校友们,应运产生出“风华六中QQ群”和微信群,后又併名“风华六中微信群”。又萌生出重庆六中酉水河畔知青联谊会。2016年4月6日,重庆六中校友的“鹅岭赶场”由此拉开序幕,因为是重庆六中,逢六赶场由此而来。在赶场组委会支持下,同学们自发组织了歌舞、诗社、摄影、书法篆刻等活动组织,并隆重举行了多届鹅岭文化艺术节和校友同乐会。2020年9月,他们出版了重庆六中老三届同学回忆录《历史将永远追忆我们》,2023年9月,他们又发行了重庆六中新三届同学回忆录《岁月纪实》。2024年7月6日,迄今,六中学子们创建的“风华六中”群走过了10年,“鹅岭赶场”坚持了八年之久、百场之壮举,赶场校友达到5万余人次,和“校友文化艺术节”,展示出六中人的熠熠风华,彩绘了重庆城市生活与社会中,具有影响力的两张靓丽名片。</p> <p class="ql-block">  鹅岭公园,位于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一路。背倚山城,地处长江、嘉陵江南北挟持而过的陡峻山岭上,北部边缘为渝中半岛脊线,形如鹅的颈项,故得名”鹅岭“。鹅岭公园,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从富豪修建的私家礼园(宜园)演变而来。1958年,正名为鹅岭公园,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完美结合出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古老而优雅的园林。登临公园内的瞰胜楼,一览两江交汇的壮丽景色,以及夜晚璀璨的山城夜景。鹅岭碑:这座古老的碑刻,历经风雨,见证了公园的历史变迁,见证了山城重庆的沧桑变迁。站在碑前,你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该美篇采用了重庆六中校友会会长、六中赶场管委会主任谢建渝的文字图片资料,采用了重庆六中老三届、新三届回忆录的图片,采用了喻重书、张兴全、林主和、周立新、刘家泉等提供的图文资料,特此鸣谢!</p><p class="ql-block"> —— 编者:熊泽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