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峥嵘岁月 砥砺奋进</p><p class="ql-block"> ——走进南充博物馆“峥嵘岁月“展厅参观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米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年二月落成的南充市博物馆,是家乡打造的特色突出、形象鲜明的一栋功能垂直叠合的城市文化综合体高层建筑,是四川地级市中最高大上的博物馆。它把博物馆、文化馆、大木偶剧院三大功能于一体;融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嘉陵江文化、民俗文化于一炉;设有“嘉陵长歌”陈列通史厅和“寻梦三国”“岁时淳风”“峥嵘岁月”“绸都风韵”四个专题展厅,用抽象而包容的建筑语言,塑造一个城市的文化印章。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城市“新地标”之一,更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展示地。</p><p class="ql-block"> 走进“峥嵘岁月”专题展馆,看着那一幅幅珍贵的图片、资料、雕塑、实物;读着那详细的文字介绍;观看着那精彩的专题视频;听着游客那动情的评述….. 读史明智,使我热血澎湃,激情满怀。我的家乡南充是一片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土地,这片革命的沃土培育了无数仁人志士与革命先烈,他们用伟大的革命斗争精神扛起民族振兴的重任。在清末,“川北三杰”就发起了“保路运动”,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大革命时期,南充进步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回乡后建立了南充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川北支部。在南充顺庆打响了巴蜀第一枪的“顺泸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先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南充有5.2万余人参加红军,进行武装割据,建立红色政权。抗日战争时期,南充有25万爱国青年出川抗日,浩气长存!解放战争时期,英勇的南充儿女,宜将胜勇追穷寇,解放全中国。</p><p class="ql-block"> 南充这片革命的沃土培育了无数仁人志士与革命先烈,从这里走岀了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副主席张澜、共和国大将罗瑞卿等。还走出了20多位将军和100多位副军级以上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和全国著名老红军王定国,他(她)们用一腔热血铸就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南充人民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打卡南充市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 在西河畔,蓝天白云下,“龙印形状”的市博物馆矗立在西河体育公园旁,气势磅礴壮观。开敞式大广场及两侧景观镜面水池倒映出建筑整体轮廓,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充市博物馆位于南充市望天坝(南充市西河体育公园内) , 是南充城市的一座标志性文化建筑。工程占地面积68亩,容积率为0.6,建筑密度为20.90%,绿地率为40%,基建总投资约4.6亿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充博物馆于2024年2月7日10:00开馆。博物馆集中了南充辖区内各区县最具代表性的文物600余件进行展示,其中一级文物16件,历史时代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商周直至近现代等各个时代,包括历史、红色文物、南充非遗、地方特色等藏品系列。博物馆是南充首个集常年展览、灵活策展、休闲旅游、文化传承、历史教育、文博研究、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每天来参观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地标,更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展示地。大门口的“游览导游图”,给游客提供方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走进“峥嵘岁月”专题馆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前言</p><p class="ql-block"> 南充是一片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这里英杰辈出,人才荟萃,是朱德、邓小平、张澜、罗瑞卿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乡,从这里还走出了20多位将军和100多位副军级以上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和全国著名老红军王定国。</p><p class="ql-block"> 保路运动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大革命时期,南充进步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回乡后建立了南充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川北支部;顺泸起义震惊全川,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先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南充5.2万余人参加红军,他们浴血奋战,先后取得了仪南战役、营渠战役、强渡嘉陵江战役等重大胜利。抗日战争时期,南充25万爱国青年出川抗日,西充800壮士谱写英雄壮歌,浩气长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充作为川北区行署驻地,开启了接管建政,建设新川北的历史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革命精神永放光芒,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伟大的革命精神必将不断激励南充儿女继往开来,奋勇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保路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 四川保路运动又称“四川保路风潮”,是清末四川人民维护川汉铁路修筑权而掀起的群众运动。保路运动引发了武昌起义,最终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是辛亥革命的先声。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路权斗争中,张澜为“群众运动之魁”,蒲殿俊、罗纶把四川咨议局变成了反映人民诉求、反对出卖路权的政治舞台,为争取民族主权作出了卓越贡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路权国有”激起民愤</p><p class="ql-block"> 川汉铁路是清未提出新建的一条连接四川、湖北两省,贯通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东西向铁路动脉。英、法、德、美四国为了把西南地区完全置于其殖民统治之下,自1904年以来,一直要求获得川汉铁路的投资权和经营管理权。为了维护铁路主权,四川人民无论贫富,纷纷认购川汉铁路总公司股票,全川六七千万人民都与这条铁路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 1910年,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清政府所有。接着又以路权为抵押,向四国银行大举借债。清政府出卖川汉铁路路权的无耻行径,激起了四川人民的愤怒,保路运动迅速在巴山蜀水间展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川北三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澜</p><p class="ql-block"> 张澜(1872年4月2日一1955年2月9日),字表方,四川南充(今西充县莲池乡)人,清末秀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国家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之一,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1911年(清宣统三年)四川保路运动中,张澜先与罗纶、蒲殿俊二人谋划对策,发表公开演讲动员群众,后又以南充代表身份出席川汉铁路公司召开的股东特别大会并当选大会副会长,发起成立了保路同志会,开展群众性斗争,成为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张澜先生不畏强权,誓死“破约保路”,是他一生最闪亮的光辉点之一,自此,他开始了与祖国命运与共的政治生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罗纶</p><p class="ql-block"> 罗纶(1876-1930),字梓卿(一字梓青),原名晋才,字康侯,四川西充县人,清未举人。1908年,罗纶被西充原籍选举为议员。1909年10月14日,四川咨议局召开第一次常年会议,罗纶被选为副议长,与议长蒲殿俊、副议长萧湘共襄局务,领导川省的立宪运动。1911年,罗纶在川汉铁路股东特别大会上被推举为“四川保路同志会”副会长兼交涉部长,领导保路运动。四川独立后,任大汉四川军政府招抚局长,成都兵变后,为四川军政府副都督兼安抚局长。1912年初,成渝两地军政府合并,罗纶任军事参议院院长,同年7月,辞职归家奉母。不久,选为国会议员,领导川北“护国讨袁”斗争。1921年回乡,办地方自治,任筹备处主任兼西充中学校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蒲殿俊</p><p class="ql-block"> 蒲殿俊(1875—1934),四川广安人,清末进士,保路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09年蒲殿俊任四川咨议局议长,同年8月北京成立全国咨议局联合会,被选为联合会副主席。1910年创办四川咨议局机关报《蜀报》,提倡民权。1911年6月蒲殿俊以咨议局和川汉铁路公司为基础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并担任会长,领导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成立保路同志会</p><p class="ql-block"> 1911年6月17日,成都各团体两千余人在铁路公司开会,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推举立宪派人士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提出了“破约保路”的宗旨,发布《保路同志会宣言书》等文告,出版《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四处张贴,宣传保路。</p><p class="ql-block"> 并派会员分路讲演,推举代表赴京请愿。全川各地闻风响应,四川女子保路同志会、重庆保路同志协会和各州、县、乡、镇、街、各团体保路同志分会相继成立,会员众至十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召开川汉铁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股东特别大会</p><p class="ql-block"> 1911年8月5日,在成都召开川汉铁路股东特别大会,斗争日趋激烈,逐渐冲破立宪派“文明争路”的束缚。8月24日,群众性的罢市罢课风潮在成都发端,迅速席卷全川各地。9月1日,川汉铁路公司股东会议通告全川不纳粮税。抗粮抗捐斗争在全省蓬勃兴起,捣毀各地经征局、厘金局和巡警局。风潮所播,遍及全川,使清廷陷于窘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成都血案</p><p class="ql-block"> 1911年9月5日,在铁路公司特别股东大会上,出现《川人自保商榷书》的传单,号召川人共图自保,隐含革命独立之意。川督赵尔丰奉清政府严令,于9月7日诱捕保路同志会和股东会首要人物蒲殿俊、罗纶、邓孝可、颜楷、张澜等人,封闭铁路公司和同志会。成都数万群众相率奔赴总督衙门请愿,要求释放被捕人员。赵尔丰竟下令清兵当场枪杀请愿群众三十余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成都血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辛亥先声</p><p class="ql-block"> 成都血案进一步激起了四川人民的愤怒和革命党人的反抗。1911年,四川保路风潮高涨,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军。荣县在同盟会的组织下举起反清义旗、发动武装起义,9月25日,吴玉章、王天杰、龙鸣剑在荣县学署衙门主持召开各界大会,宣布荣县独立,脱离清政府统治,建立了第一个县级资产阶级革命政权—荣县军政府。</p><p class="ql-block"> 四川的人民起义,导致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鄂军入川,造成武昌兵力空虚,革命党人遂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因此,比武昌起义早15 天的荣县首义,是武昌起义的先声,开辛亥革命之先河,掀起各省独立之浪潮。保路运动也因此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先声和埋葬帝制的导火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川独立</p><p class="ql-block">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正在夺权的四川人民,四川各县相继宣布独立。11月22日,重庆的革命党人率武装包围重庆知府衙门,宣告成立蜀军政府。几天后,保路军包围成都,赵尔丰只得将政权交给四川保路运动的领导人蒲殿俊等立宪派人士。11月27日,四川宣布独立,建立大汉四川军政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充中共觉组织的建立和早期的革命斗争★</span></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攫夺后,中国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局面。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思想新文化在南充得到传播,一批进步青年赴法勤工俭学。1925年秋,加入旅欧支部的共产党员吴季蟠、黄知风等回到家乡,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建立了南充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川北支部,领导了工农运动,不断扩大党在南充的影响。1926年12月,为了策应北伐,中共重庆地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策划在顺庆、泸州、合川发动军事起义,12月1日,“泸州起义”提前爆发,12月3日“顺庆起义”爆发,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开展军事斗争的一次重要尝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马克思主义在南充的传幡O</span></p><p class="ql-block"> 1919年,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思規新文化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也逐渐在南充传播开来。1920年,张澜复任南充中学校长,聘用进步青年为教师,促进了《人声》报在南充的传播,使川北地区的部分青年开始了解马克思主义。</p><p class="ql-block"> 1922年,张澜还邀请吴玉章到校讲演,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举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讲座,鼓励师生学习新思想、以改造社会为己任。同时,国外一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和相关报刊如《少年》等,也通过留法勤工俭学人员等途径传回来。南充的进步师生在阅读马列著作的过程中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各县学子不断把获得的新理论、新思想、新书籍带回家乡,影响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对人生信仰的选择,促使他们走上革命道路,为中共南充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建立创造了条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充青年赴法求学</p><p class="ql-block"> 1912年,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人发起赴法俭学运动,并于1915年成立“勤工俭学会”。五四运动后,南充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青年,怀着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救国救民的宏大志愿,纷纷赴法勤工俭学。至1920年,南充赴法勤工俭学学生40余人,是四川留法勤工俭学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法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先后有18人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后来大都转为中共党员),邓希贤(小平)、王良翰、林修杰、吴季蟠、杨伯恺、何以端等是其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 1922年9月,时任滇军将领的朱德为追求革命真理,自费前往法国,后转往德国留学,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充留法勤工俭学人员名单(部分)</p><p class="ql-block">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家和领导者,他们大都在旅欧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此外,运动还培养出一批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专门人才,回国后他们以所学之专长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在不同领域继续发光发热。</p><p class="ql-block"> 南充县:常玉、尹葱昭、刘伯庄、任卓宣、吴季蟠、饶轴轩、林修杰、雷定琨、赖庆祺、杨昌祚、蒲照魂、朱良绪、林俊才、范崇垣等14人;</p><p class="ql-block"> 营山县:石琼、杨伯恺、郑奠欧、黄知风、柏载、何以端、杨如松、李茂菜、莫若德等11人;</p><p class="ql-block"> 西充县:王良翰、袁庆云、熊天祉等8人;</p><p class="ql-block"> 广安县:邓希贤(小平)、邓绍圣、胡伦等7人;</p><p class="ql-block"> 武胜县:尹 昭等2人;</p><p class="ql-block"> 阆中、南部各有2人;</p><p class="ql-block"> 仪陇县、岳池县各1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中共川北支部的建立O</span></p><p class="ql-block"> 1925年秋,留法勤工俭学并加入了旅欧支部的共产党员吴季蟠、黄知风等回到家乡南充,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办文化书店,物色和发展党团员,后在吴季蟠的家中建立了南充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川北支部,支部直属中共重庆地委领导。吴季蟠在南充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开办工人夜校。1926年3月,他以《民治报》为媒介,积极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大造国共合作舆论,南充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群众运动出现了新局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吴季蟠(1898—1933)</p><p class="ql-block"> 吴季蟠,字炳章,四川省南充县大通乡(今南充市嘉陵区大通镇)谢家嘴人,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南充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川北支部负责人,被称为“川北革命播火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国共产党南充历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一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近现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充地方革命斗争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近现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工人运动O</span></p><p class="ql-block"> 1926年6月29日,南充县工会在水府寺成立,积极支持各行业工人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和争取福利待遇的斗争。7月7日,县工会成员到当时南充规模最大的丝厂——六合丝厂宣传演讲,遭到厂方工头、打手的围攻,800多名工会会员闻讯赶来增援,将六合丝厂团团围住。次日,县工会号召全城工友支援六合丝厂工人的斗争。在党团员的推动和领导下,城内工人罢工,中学罢课,很快形成了一万多人参加的大罢工。慑于工人团结斗争的威力,厂方被迫同意建立六合丝厂工会、增加工人工资等条件,罢工斗争取得胜利。这场声势浩大、震动全川的工人大罢工,是南充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工人阶级团结斗争的伟大力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顺泸起义(又称泸顺起义)O</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响应北伐</p><p class="ql-block"> 1926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广州国民政府发动了北伐战争。为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共产党人杨闇公、朱德、刘伯承、吴玉章等谋划策反军阀部队的工作。他们深入川军一军系中准备在四川策动驻顺庆(南充)和泸州、合川的部分川军起义。9月下旬,杨闇公在重庆秘密召集军事会议,商讨“响应北伐,会师武汉” 事宜。会后,单独留下顺庆、合川、泸州5位代表,布置起义行动方案,成立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部,刘伯承任总指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起义领导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6年9月,杨闇公在重庆莲花池国民党省党部召开“顺泸起义”军事会议旧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泸县行政公署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近现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誓师大会</p><p class="ql-block"> 1926年12月1日,泸州率先起义。12月3日,顺庆爆发起义,驻顺庆军阀何光烈惊惶失措,纵火焚烧学院街、红墙街、大东街、正南街等4条街,并化装潜逃。12月9日,刘伯承率合川起义部队开往顺庆,与顺庆秦汉三、杜伯乾部会师,完成了对顺庆城的控制。12月10日,三路起义军共7000余人在果山公园举行誓师大会,宣布成立起义军总指挥部,总指挥为刘伯承。</p><p class="ql-block"> 顺庆起义誓师旧址在南充市顺庆区果山公园内,占地1000余平方米。起义誓师旧址于1983年公布 南充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南充市顺庆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国民革命军令(仿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国民革命军布告(仿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起义使用的抢和穿的军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激战顺庆</p><p class="ql-block"> 顺庆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经过浴血奋战,占领顺庆城,建立了“南充县国民革命政府”,四川军阀慌忙调遣人马,分数路围攻顺庆。刘伯承指挥部队进行了英勇顽强的顺庆保卫战,但终因敌众我寡,12月16日,起义军被迫从西山向开江县撤退。泸顺起义最终在四川军阀的镇压下失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重大意义</p><p class="ql-block"> 顺泸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仍是牵制敌人配合北伐的重大军事行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牵制四川军阀东下,减轻对武汉侧翼威胁的战略目的,推动了四川革命运动的发展。顺泸起义还是中国共产党力图掌握武装的一次勇敢尝试,为“八一”南昌起义,建立革命武装,独立自主地开展武装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新蜀报》评价顺泸起义为:“惊破武人之迷梦,唤醒群众之觉悟,影响川局,关系至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斗争★</span></p><p class="ql-block">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大革命宣告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遭受了惨重损失。但革命的步伐并未就此停止,共产党人从革命失败的经历中获取了深刻的教训,把党的工作重心逐步从城市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充各级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为巩固和扩大川陕革命</p><p class="ql-block"> 根据地,红军于1933年6月下旬进军南充,开始了在南充境内创建红色革命政权的征程,并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遗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武装斗争</p><p class="ql-block"> 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开展武装斗争,实现了斗争形势的转变。在南充,随着南部升钟地区农民武装起义帷幕的拉开,南充西区、苍溪、阆中、营山等地的武装斗争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充苏区的建立和斗争</p><p class="ql-block"> 为了巩固和扩大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在1933年发动了“仪南”“营渠”“宣达”三大战役,其中“仪南”“营渠”两场战役发生在南充;此后,又于1935年发动了强渡嘉陵江战役,先后解放了仪陇、苍溪、阆中、南部、营山、蓬安等县的部分地区,并按照《川陕省苏维埃组织法》和《苏维埃组织法及各种委员会的工作概要说明》,先后建立了9个县(市)苏维埃政府,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建立苏维埃政权O</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川陕苏区的诞生</p><p class="ql-block">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重要红色区域之一,是当时中国第二大苏区。1932年,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利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被迫进行转移。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先后攻占了四川境内的通江、巴中、赤江等地区。在这些地方,红军发动群众,为新苏区的建立积蓄力量。1933年2月7日,在通江县城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川陕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成立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川陕苏区正式诞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充各级苏维埃政权的建立</p><p class="ql-block"> 南充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立、巩固、扩展川陕革命根据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933年6月至1935年4月,红军解放了南充三分之二以上的乡镇、人口和面积,建立了县、区、乡、村苏维埃政权,开展了土地革命和经济社会事业建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红军家属丝质优待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3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红九军政治部油印宣传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3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苏维埃组织法及各种委员会工作概要说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近现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忠发市委(设于阆中)及市苏维埃旧址(阆中净圣庵38号秦家院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充苏维埃政权一览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共阆中中心县委旧址(阆中县城下新街张克仁家大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仪陇县苏维埃旧址(仪陇金城镇禹王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苍溪县(阆苍县)苏维埃旧址位于阆中市老观镇老观场拱桥路。中共苍溪县委迁至老观场后,将苍溪县(阆苍县)苏维埃政府迁至老观场的这个大院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胜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仪陇县立山镇九阳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德丰县苏维埃政府旧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原南部县皂角乡,今南部县升水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阆中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南街67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充苏区的建设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南充苏区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全面开展土地革命,广大贫苦农民分得梦寐以求的土地和房屋、粮食、家具、农具等胜利果实,翻身做了主人。苏区人民热情高涨,他们纷纷行动起来,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恢复食盐生产,整修道路交通,繁荣商业,活跃市场,发展地方小手工业,开办各类学校,兴办卫生事业,活跃城乡文化生活。苏区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进步。苏区成为贫苦大众的幸福家园,成为白区人民向往的红色堡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巩固土地革命成果</p><p class="ql-block"> 为了巩固革命成果,苏区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召开多次大会商议红区面临的问题:做出了关于粮食问题的问答;印发了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士地法草案;同时也通过宣传,让广大苏区工农了解苏维埃政府思想、熟悉新阶级划分方式。苏区出现了参加红军的热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力发展经济建设</p><p class="ql-block"> 为了保障红军和苏维埃工作人员的供给,改善苏区人民的物质生活,苏区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组织广大群众认真执行川陕省苏维埃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恢复和发展经济,保障军民供给。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制定了累进税率的税收新体制,还发行川陕省苏维埃货币,广大群众都乐于使用苏区货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充人民对苏区的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一是负责情报传递,密切苏区和白区的联系。二是参加红军,开展斗争。据统计,南充共有5.2万多人参加红军。三是组建地方武装,配合红军作战。南充苏区组建的独立团、赤卫军、游击队等地方军事组织共有10多万人。四是提供大批物资,支援苏区军民。五是组建运输队伍,保障军需供给。南充苏区组织了庞大的群众运输队伍,负责运送军用物资、红军伤员和战利品,保证战斗的顺利进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一串纸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4</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川陕省苏维埃政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绛色三串布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3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川陕省苏维埃政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百文铜币(仿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红四方面军在南充的军事斗争</p><p class="ql-block"> 南充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根据地的前沿,敌我斗争十分激烈。1933年6月,国民党军第29军军长田颂尧部对川陕苏区的“三路围攻”彻底失败。红四方面军开始扩大和发展川陕苏区的战斗,先后在南充发动了仪(陇)南(部)战役和营(山)渠(县)战役和反“六路围攻”战役。</p><p class="ql-block"> 1935年春,为策应红一方面军北上,又发动了强渡嘉陵江战役。除这几次大的战役外,还开展了一系列大大小小战斗,这些军事斗争对巩固和发展川陕苏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仪南战役</p><p class="ql-block"> 1933年8月,红四方面军乘着反国民党军队对川陕苏区“三路围攻”的胜利,发起仪(陇)南(部)战役,进一步扩大苏区,夺取川北盐场,以解决苏区缺盐的困难。此役历时半月,共歼田颂尧部3000余人,缴获枪1000余支,苏区扩大到仪陇县全境及广元、昭化、苍溪、阆中、南部等县嘉陵江东岸地区,并控制了大片井盐产区,保证了苏区军民的食盐供应,对打破国民党军对苏区的经济封锁起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红军使用过的苏制望远镜(含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红军使用过的牛皮公文包(仿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营山红九军政治部旧址</p><p class="ql-block"> 红九军政治部旧址位于营山县新店镇,距离县城15公里,是红九军“营渠战役”的决策地和指挥中心。1933年10月3日,红九军占领新店场后,将政治部、作战指挥部都设在此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反“六路围攻”战役O</span></p><p class="ql-block"> 1933年10月,刘湘就任四川“剿匪”总司令,获得蒋介石大批军费和武器支援,随即纠集四川各派军阀部队,分6路围攻川陕苏区。红四方面军采取收紧阵地、待机反攻的方针,粉碎围攻。红四方面军在历时10个月的反围攻作战中,共毙伤俘国民党军8万余人,其中俘2万余人,缴获枪3万余支(挺)、炮100余门,击落飞机1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川陕苏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先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09年6月23日—1992年6月21日</p><p class="ql-block"> 在红四方面军组织反六路围攻战役中,李先念与副总指挥王树声负责指挥西线部队抗击四路敌军。当反围攻作战转入反攻时,他坚决支持徐向前大纵深迁回的正确决断,率部在黄猫垭地区围歼国民党军1.4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强渡嘉陵江战役O</span></p><p class="ql-block">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并配合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境地区的作战行动,决定发起嘉陵江战役。3月28日,红四方面军在敌人防备比较薄弱的泸溪场背面紧连右侧顶山寺的狮子嘴发起渡江作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嘉陵江战役要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5年3月28日,红四方面军发起强渡嘉陵江作战。至4月3日,攻占阆中、剑阁、南部、昭化及剑门关。随后,红四方面军以第31军主力包围广元;以第30军一部进至青川、平武;以方面军主力向江油、梓潼地区进攻。4月10日,红军攻占梓潼。14日和15日,红军攻占中坝、彰明。同时,红30军攻克青川、平武,红4军一部于21日攻克北川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抗日烽火</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span></p><p class="ql-block">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前嫌,倡导和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p><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前线。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顽强不屈的南充人民义无反顾地参军入伍走向全国抗日战场,成为数百万出川抗战“川军”的重要力量。南充作为抗战时期大后方,是财力、人力、物力输出地之一,为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抗日救亡宣传</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党中央决定从延安派干部到四川恢复和重建四川党组织,领导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1月,中央派于江震回到南充,恢复南充地区党的工作。12月,于江震回到南充,会见了在南充有影响力的张澜、鲜英等民主人士,开展建立统一战线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的回响——南充抗日老战士口述实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朱德的“求助信”(仿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民族统一战线教程》(仿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充人民的抗日斗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出川抗战</p><p class="ql-block">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二十五万余南充籍战士肩扛“为民先锋”“抗战到底”的旗帜,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前线。由856名有志青年组成的“西充壮士团”,8年穿越8省,在南昌战役、绍江战役、上高战役、浙赣战役、龙衢战役、分水战役等抗日战场上,奋勇杀敌、舍生忘死、为国捐躯,最后只有李宏毅 1人生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支援抗日</p><p class="ql-block"> 1931年9月,“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南充各县民众举行盛大集会和游行,愤怒声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呼吁“全国军民一致武装起来,对日抗战!”阆中成立了“抗日救亡联合会”,创办《民众周报》和《嘉陵江》油印报,南部成立了竹路醬為“爱国会”等,南充各地首次掀起反日侵略的怒潮。</p><p class="ql-block"> 1932年2月,上海“一二八”事变的消息传到南充,中共南充地方党组织领导群众举行反日游行,抵制日货,声援上海军民的抗战。3月19日,南充工农商学兵各界妇女隆重举行“南充妇女反日救国大会”,号召妇女奋勇投身到抗日洪流中去。</p><p class="ql-block"> 1936年8月,成都“大川饭店事件”的消息传来,南充县城中小学生上街游行、演讲,查禁日货,声援成都人民的爱国行动。</p><p class="ql-block"> 1939年,南充民众发起捐款热潮。阆中捐献了“儿童号”飞机,南部、营山、阆中等地县长也捐款支持抗日救亡活动,南充社会各界各阶层全部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之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坚持抗战直至胜利</p><p class="ql-block">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南充人民就开展了抵制日货、捐款捐物、宣传抗日救亡、征送兵员出川抗日等各种方式的抗日救亡活动,为全国夺取抗战最后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持续到抗战胜利,南充共向抗日前线输送兵员25万余人,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华民国忠烈将士姓名录》载南充抗战阵亡将士就达7833人。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14年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消息传到南充,广大民众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各地纷纷举行大规模的集会和游行,欢庆抗日战争胜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仪陇县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仪陇县复兴商贸社区拱桥西边,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后,为缅怀为国捐躯的将士,当地将军阀罗泽洲修建的“伟烈丰功”旧碑铲除,重新镌刻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2022年,入选四川省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日寇轰炸南充的暴行</p><p class="ql-block"> 1939年至1944年,日机相继对南充的顺庆、高坪、嘉陵、阆中、南部等地城乡进行了16次狂轰滥炸,出动飞机276架,投弹775枚,共造成677人死亡,726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共计损毁房屋</p><p class="ql-block">2316间,各种物质损失不计其数。无数市民流离失所,沦为难民,昔日繁华的闹区街道,在遭受日机轰炸后萧条破败、荒凉凄惨。</p><p class="ql-block"> 1940年9月3日是日机对南充轰炸最为残酷和惨烈的一次,出动的飞机架次多,投弹多,轮番轰炸后甚至使用了机枪扫射,造成人员死亡438人,受伤378人,毁坏房屋400余幢。城内各街巷烈火冲天,树上和电线上都挂着残衣碎肉,地上遍布残碎尸骸,伤者哀号呻吟,存者寻爹找娘,凄惨的呼叫声充满整个南充城,令人惨不忍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充籍抗战老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充解放★</span></p><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10日,南充宣告解放。南充的解放离不开地下党组织为迎接解放军进城所做的大量缜密、细致的工作以及强有力的配合。解放后,南充作为川北区行署驻地,接管和巩固政权,开展土地改革,恢复和发展经济,揭开了南充人民建设新社会的历史篇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国共两党在重庆签订“双十协定”。国内政治形势比较有利于中共党组织的发展。从1945年下半年起,南充地区党组织由地下隐蔽状态逐渐转入新的发展时期。1945年9月,在南充成立了中共南充工作委员会(简称南充工委),担负在南充地区沿嘉陵江流域清理、恢复组织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解放南充</p><p class="ql-block"> 1949年,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主力及四野一部在进军成都的途中,奉命“直插川北、攻占南充”。1949年12月2日,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南充专署保安司令部机关秘密向南撒退。12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11军32师94团插入南充县城西南。当晚,营长靳小瑞带领先头部队,化装成敌军,渡过桓子河,从大南门、大西门两路入城。与此同时,经过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多方策动工作,国民党南充县自卫总队副总队长张恢先率部起义。12月10日凌晨,解放军94团从东、西两路攻入南充城中,俘虏敌110军残部及其他溃逃残兵共600余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南下进军川北翻越秦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解放南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3兵团11军32师94团部队在进军途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充人民喜迎解放</p><p class="ql-block"> 【南充通讯),解放后的谢充铁序井然,十四日、万人空卷,在公园内欢迎解放军人城,宋家门前贴有红色庆祝对联,五星红旗布講全城,盛况为空前所仅有。县政由治安委员会暂行负责,一俊新政府产生即行交代,現在主要政务为拍安的维持及军雜供应。治安委员会鉴于目前离校放寒假时间尚有时日,经政工处认可已通令各中小学即日复课。各业逐渐恢复正常状态,因避免败军骚找的老弱妇黄,已纷粉回到了自己的家庭。</p><p class="ql-block"> (原數I949年12月22日(大公損》,标题有改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接管南充城</p><p class="ql-block"> 1950年1月3日,第一批负责接管城市的南下干部抵达南充,与当地中共地下党组织会师,迅速组建了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和工、农、青、妇等群众团体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城市接管的各项工作。1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充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派出代表和联络员500多人对旧政权各机构分别接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建设新川北</p><p class="ql-block"> 南充解放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将四川划为川东、川西、川北、川南四个省级行政区和重庆直辖市的决定,南充为川北区人民行政公署所在地,辖南充、西充、南部、仪陇、蓬安、营山、岳池、武胜等8县,人口472万,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新生人民政权建立后,南充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建立人民新政权</p><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起,为开辟新区工作,中共晋绥分局根据党中央指示,制定了明确的干部分配方案,按照“全面照顾、重点加强、先城后乡、先腹心后边缘”的工作方针,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川北新区的干部配备,组建了川北党的临时工委。南下干部与地下党组织代表交接了组织关系,开启了新川北、新南充的新区创建工作,划分了川北地区下辖各个地级、县级行政机构。1950年1月建立了川北区党委和川北区行政公署,1950年3月正式建立中共南充市委和南充市人民政府,同年6月,中央电示批准中共南充市委为地级市委,南充市为川北行署直辖专级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川北行署办公厅旧址</p><p class="ql-block"> 川北行署办公厅旧址建成于1951年,不仅见证了胡耀邦同志在南充工作两年多时间里领导川北区党委、行署艰苦的建设、发展之路,也见证了西华师范大学多年来的建校发展历程。据西华师大校史记载,1952年9月初,川北行署撤销,之后,四川师范学院(即现在的西华师范大学)迁入,川北行署办公楼成为了学院的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开启建设新征程</p><p class="ql-block"> 1950年1月15日,川北临时工作委员会根据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和西南局的部署,结合川北实际情况,制定了《川北区初期工作纲要》,规划了川北地区初期工作的各项基本任务。此后,南充地委、专署按照中央、西南局和川北区党委、行署制定的方针、政策,开始了南充地区管理和建设的一系列工作:领导展开军民大清剿,基本消灭南充境内反动残余势力和危害社会的残渣余孽,粉碎国民党的封建反动势力反扑;带领全区人民积极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和集市贸易;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推进妇女解放;普及新文化、新思想、新教育;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的民主统一战线,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建设新南充..•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为稳定南充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条件,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征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历史铭记</p><p class="ql-block"> 百年历史,百年奋进,南充这片革命的沃土培育了无数仁人志士与革命先烈,他们用伟大的革命斗争精神扛起民族振兴的重任。从五四运动开始,一批南充籍有志青年就远渡重洋,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种子在此播撒。从泸顺起义的顺庆府激战,到保卫川陕苏区的三大战役,从英勇抗战的壮烈牺牲,到解放时期的地下武工队,南充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锤炼了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在这种革命精神召感下,南充有了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大将罗瑞卿等,他们戎马半生,南征北战,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鞠躬尽瘁;有了西充800壮士,在民族危亡时刻慷慨赴国难,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他们用一腔热血铸就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p><p class="ql-block">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1949年12月10日南充解放,到1950年川北行署成立、从1978年改革开放、再到新世纪,进入新时代,南充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朝着既定方向前行,步履铿锵、英姿勃勃。而革命精神是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将激励南充人民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