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黄帝内经》有言:少阳为枢,“枢”有中心、机关的意思,少阳包含足少阳胆经,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br><br>肝胆相照,肝胆就是人身的枢机。<br><br>肝胆之病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肝气不舒,胆气不降,疏泄失常,气机升降出入失常,那么整个人体的气化和运动都会受到影响。</h3> <h3>肝郁化火,我们会失眠。肝气犯胃,我们会有消化系统疾病。<br><br>肝经气血不荣,我们会阳痿。肝经湿热下注,我们有可能早泄、阴囊潮湿、白带异常……<br><br>肝胆一通,万病无踪,肝胆不通,百病自来<br><br>最直接最恶劣的影响就是生病!不信,你看:<br><br>肝气郁结,就会有梅核气、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br><br>肝气犯胃,就会出现消化系统疾病;<br><br>肝火上炎,就会失眠、急躁、目赤肿痛;<br><br>肝经湿热,就会白带异常、阴道瘙痒、小便短赤;<br><br>对于形形色色的内科疾病,医家们的普遍心得也是:以肝论治。<br><br>且今日春分,肝胆之气过旺,易烦躁、失眠等,要特别注意舒畅肝胆之气。<br><br>一穴通肝胆,百病去无踪<br><br>那么,怎样通达肝胆之气呢?<br><br>推荐一个穴位:阳陵泉。</h3> <h3>灸透这个穴位,肝胆不愁不畅。<br><br>不清楚操作的可以扫描文末微信二维码免费领取中医揿针详细操作视频以及视频直播教程</h3> <h3>阳陵泉穴位于我们小腿外膝眼下面三寸的地方。<br><br>您可以先找到外膝眼(在髌骨外侧下方的凹陷处),<br><br>然后用您除了大拇指外的四指平放在外膝眼下方,另一侧腓骨小头下方凹陷处就是阳陵泉穴。<br><br>《难经·四十五难》曰:“筋会阳陵泉”——阳陵泉是八脉交会穴之筋会穴,为筋气聚会之所,恰位于筋之府(膝)的外下方。<br><br>因此,阳陵泉还是治筋病的要穴,特别是下肢筋病,临床常用它调理。<br><br>此外,由于肝胆互为表里的缘故,阳陵泉既能调胆,又能调肝——对肝经失调带来的很多问题,如口苦咽干等,都可以用阳陵泉来调治。<br><br>故而,古籍有云:“有病口苦,取阳陵泉”。《针灸甲乙经》也说:“口苦好太息,阳陵泉主之”。<br><br>综上所述,阳陵泉具有通利肝胆、疏肝解郁的作用,想要肝胆之气通畅,首选阳陵泉。<br><br>如何使用阳陵泉呢?<br><br>阳陵泉,可针可灸可按揉。当然,对于多数非专业人士而言,艾灸和按揉无疑更安全实用。<br><br>平时,将阳陵泉与阴陵泉一起搭配使用,用空拳敲打,每次50下左右,可以达到舒筋壮筋、通利关节的目的。<br><br>当然,如何使用艾灸,借助艾火的药性和热力,效果自然更好。<br><br>艾灸阳陵泉推荐两种方法:<br><br>一:艾条悬灸,每次温和灸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br><br>二:艾柱直接灸,建议用麦粒大的艾柱,每次灸1-3壮为宜,最好采用无瘢痕灸,每周灸两次。<br><br>常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够降肝火。当你觉得生气,想发脾气的时候,就可以用大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阳陵泉穴约2分钟,<br><br>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肝火小了,你自然就不生气了,心情身体都会好起来的。<br><br>阳陵泉一穴能解决5种病<br><br>1、黄疸、口苦、胆囊炎、胆结石、肝炎:艾灸阳陵泉可以疏利肝胆之气。<br><br>2、胃痛、胃胀、呕吐等肝胃不和:这是肝木克脾土所致,艾灸阳陵泉可以调肝,进而达到养胃的目的。<br><br>3、筋经、肌肉组织的运动系统疾病:比如落枕、颈椎病、肩痛、肢体麻木、中风后遗症、膝盖不适等症状,艾灸阳陵泉可以舒筋壮筋,对于全身的筋脉病症均有调理意义。<br><br>4、胸肋疼痛:包括肋间神经痛、胸肋挫伤、胸膜炎等症,胁肋部位本就是少阳经循行的地方,“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自然可以艾灸阳陵泉来调理。<br><br>5、人体身侧的疾病:包括头痛、耳鸣、耳聋、半身麻木等,因为胆经循行于身侧,故而,凡是身体侧面的问题,都必须调理胆经,都可以艾灸阳陵泉。<br><br>小小的阳陵泉穴,直接作用于人身之枢机——肝胆,通过通利肝胆,调理上述5类疾病,真是养生要穴。<br><br>另外,阳陵泉是调肝利胆而调理筋病的要穴,特别是下肢筋病,临床较为常用。<br><br>平时,我们可以经常用空拳敲打,每次50下左右,可以达到舒筋壮筋、通利关节的目的。<br><br>需要辨证咨询地以及不清楚操作的,可以扫描下方微信二维码免费领取中医揿针详细操作视频以及视频直播教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