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全国共有五大主战场,分别是:西北、华东、中原、东北、华北。在这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中,五大主战场相互配合,兵锋剑指,所向披靡,各大战场主帅运用独特的战术,解放了全中国。</p><p class="ql-block"> 五大主战场,谁更胜一筹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一、西北战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主要指挥员:彭德怀、贺龙</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北野战军领导人</p><p class="ql-block"><b> 1、西北战场的态势</b></p><p class="ql-block"> 西北战场,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它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5个省区,32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地区,约占我国版图的三分之一。西北战场的胜负,关系着解放战争的进程。</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在西北的军事力量,主要有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3个军事集团。</p><p class="ql-block"> 胡宗南是国民党中央嫡系军事集团,主力部队有10个整编师,30个旅,约30万人。</p><p class="ql-block"> 马步芳是青海地方军阀,主力部队有2个整编师,6个旅,6万多人。</p><p class="ql-block"> 马鸿逵是宁夏地方军阀,主力部队有3个整编师(包括马鸿宾的第八十一师),9个旅,6万多人。</p><p class="ql-block"> 此外,国民党驻新疆的部队有3个整编师,10个旅,8万多人。驻甘肃的部队有3个整编师,7个旅,6万多人。驻榆林的邓宝珊部第二十二军,2个旅(师),2万多人。</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军在西北共计64个旅,58万多人。其他,尚有空军和特种部队以及为数众多的地方保安团队。国民党军不但在兵力上占优势,且有幅员辽阔的后方基地,有完整的训练机构和供给系统,兵源多,械弹足。</p> <p class="ql-block"><b> 2、三战三捷</b></p><p class="ql-block"> 1947年初,国民党制定重点进攻山东战场和陕北战场的计划。</p><p class="ql-block"> 1947年3月,国民党军以蒋介石的嫡系“王牌”军胡宗南部队为主,配合西北长官公署副长官马步芳和副长官马鸿逵的部队以及驻守榆林的邓宝珊部,共34个旅、20多万人,大举向陕甘宁解放区进犯。</p><p class="ql-block"> 当时,陕甘宁解放区的总兵力只有几万人,西北野战兵团主力仅6个旅,2.6万余人,张宗逊的第一纵队,王震的第二纵队,以及新4旅、教导旅,武器弹药匮乏,装备落后。敌我力量对比相差十分悬殊,加上地域广阔,决定了西北解放战争的艰苦复杂性。</p> <p class="ql-block"><b> 三战三捷示意图</b></p><p class="ql-block"> 彭总率领西北野战兵团,在一个半月内,运用“蘑菇”战术,在敌强我弱、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接连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个战役胜利的经典战例。此战稳定了我西北战局,把蒋介石的战略预备队胡宗南集团牢牢牵制在陕北一隅,争取了解放战争全局的战略主动。</p><p class="ql-block"> 面对胡宗南20万大兵压境,天上有飞机,地面有坦克、装甲车,还有电台定位测向仪,西北野战兵团的困难、险境可想而知。当时,东北民主联军一个纵队的兵力就有3万余人,而彭总手里只有区区2万余人,兵力悬殊如此之大,依然取得了胜利,足以说明彭总高超的指挥艺术。</p><p class="ql-block"> 而后,彭总领兵西出陇东,收复环县、定边、靖边、安边等地。</p> <p class="ql-block"><b> 3、战略反攻</b></p><p class="ql-block"> 1947年7月31日,中央军委来电,西北野战兵团改名为西北野战军,彭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7月召开的中央“小河会议”决定晋绥军区划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领导,贺龙任联防军司令员,统一领导陕甘宁、晋绥两边区的经济与后方建设、支前工作。</p><p class="ql-block"> 8月初,晋绥军区第三纵队(许光达部)西渡黄河,归西北野战军建制,此时西野兵力达到4.5万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陕北指挥作战的彭总</p><p class="ql-block"> 随后,为引诱胡宗南部北上,彭总率领西野主力北上进攻榆林,在沙家店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36师师部及第165旅、第123旅6000余人,挫败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扭转了西北战局,这是西北战局从转向“战略反攻”的转折点。</p><p class="ql-block"> 1947年10月,彭总发动延清战役,10月11日俘虏整编第七十六师师长廖昂。</p><p class="ql-block"> 1948年2月,西北野战军开展宜瓦战役,歼灭国民党军第24旅、第47旅、第53旅、第61旅、第31旅旅部5个旅29480人,击毙国军整编第29军军长刘戡和整编第90师师长严明。4月21日,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p><p class="ql-block"> 延安的收复,标志着我西北野战军已经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p><p class="ql-block"> 1948年3月17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改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司令员贺龙。</p> <p class="ql-block"><b> 4、战略进攻</b></p><p class="ql-block"> 5月,西北野战军转到外线作战,发动西府陇东战役,共计歼敌21,000余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西府陇东战役</b></p><p class="ql-block"> 8月12日,澄合战役结束,野战军收复韩城、合阳、澄城,歼敌近万人。10月6日荔北战役开始,10月14日结束,歼灭国民党军25,000余人。11月,为配合三大战役,彭总发动西北冬季攻势,歼灭国民党军24,960人。</p><p class="ql-block"> 1949年1月24日西北野战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辖第1、第2兵团,全军共计15.5万余人。</p><p class="ql-block"> 随后,彭接替病重的徐向前指挥太原战役,于4月24日攻占太原,歼灭国民党军135,000余人。之后,彭总率第18、第19兵团加入西北战场,于5月20日会同贺龙部占领西安。</p><p class="ql-block"> 同时,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改称西北军区,贺龙任司令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解放战争时期的贺龙</p><p class="ql-block"><b> 5、解放大西北</b></p><p class="ql-block"> 7月10日扶眉战役开始,歼灭国民党军4个军4.4万余人。</p><p class="ql-block"> 1949年8月,在解放兰州的战役中,“西北三马”誓死保卫兰州,战斗之惨烈无法想象,唯有彭总能敲碎这块硬骨头。“西北三马”不同于别的地方军阀部队,在民国众多的军阀之中,马家军以凶狠彪悍著称,西北人本身就尚武且好勇斗狠,而马家军本身就是武人世家,这样子调教出来的部队可想而知。当时,二野、三野、四野都是一路追击,打的是追击战,而彭总一路都是夺五关斩六将,打的是攻坚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兰州战役示意图</p><p class="ql-block"> 兰州战役,是一野以顽强的战斗意志,在战场环境极为艰苦、作战准备极不充分的情况下,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对坚固设防的顽敌青海马家军,进行的一场硬碰硬的血战,一战决定了西北的大局,那么多人为了大西北的解放,就差一个月零五天,没能见到新中国的成立。</p><p class="ql-block"> 随后,相继解放了宁夏、青海。1949年12月,第一野战军进入新疆,整个大西北全部解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华东战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主要指挥员:陈毅、粟裕</b></p><p class="ql-block"><b> 1、华东战场态势</b></p><p class="ql-block"> 华东战场地处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北大门,毗邻京沪经济发达地区,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为此,国民党统治集团在华东战场部署了用于进攻解放区三分之一的兵力,共58个旅、约46万人,企图以苏皖为主要战场,以山东为牵制方向,首先,区分南、北、西三个方向对淮阴实施向心突击,而后逐步转向山东,先攻鲁南、再占临沂、后聚歼我于鲁中。</p><p class="ql-block"> 华东战场我军总兵力约42万人,在国民党大军压境、三面受敌的形势下,我军实施战略防御,即内线作战阶段,边打边撤阶段,诱敌深入阶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山东</p><p class="ql-block"><b> 2、内线作战</b></p><p class="ql-block"> 内线作战”方针是中央军委和华东部队领导集体互动形成的,既是华东地区的战区战略,也是全军的战略,战略指挥两级互动脉络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 在这一正确方针指导下,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从1946年6月开始,在北起胶济铁路南到长江北岸的广阔战场上,进行了艰苦的自卫反击。</p><p class="ql-block"> 粟裕率先实施了苏中战役,即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战役,它作为解放战争史的开篇之战,拉开解放战争的历史大幕,是以少胜多的典范篇章。以3万兵力迎击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12万之众,一个半月内连续作战七次,仗仗奏捷,歼敌53000余人,取得了苏中战役的伟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苏中七战七捷</p><p class="ql-block"> 之后实施了淮南作战、淮北作战、胶济线作战、鲁南作战,取得了歼敌8万余人的重大胜利,为中共中央确定“内线作战”的战略方针提供了实战依据。</p><p class="ql-block"><b> 3、决战山东</b></p><p class="ql-block"> 1946年9月底,山东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合兵一处,共同作战,于12月发动了宿北战役。</p><p class="ql-block"> 宿北大战是华东战场五大战役(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的开局之战,首胜之战,自此解放战争迎来新高潮。</p><p class="ql-block"> 此战创造了“五个首次”奇迹:首次展现了解放战争初期巨大的人民力量,首次创造性发展了毛泽东“集中兵力打运动战”的军事思想,首次胜利推动华东战区实现第一个转折,首次探索了“以战养战”、“以战教战”“打一仗进一步”的建军之路,首次创造了大规模歼敌的战役范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宿北战役前夕,敌我态势图</p><p class="ql-block"> 在宿北大战中,我军在陈毅和粟裕指挥下,集中华野、山野主力,投入25个团约11万人。敌我双方不仅兵力悬殊,武器装备上差异更大。</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组建的宿新兵团,左纵队是戴之奇任师长的整编第69师,全部是美械日械装备。右纵队是胡琏任师长的整编第11师,全副美械装备。</p><p class="ql-block"> 此外还有参加外围打援战的张灵甫,国民党五大主力有两个投入此战。“国民党整编第11师仅炮就有440门、冲锋枪2370支,而当时我军装备最好的一纵只有炮46门、冲锋枪92支。”</p><p class="ql-block"> 1947年1月23日,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从此刻开始,在人民军队的军史上,诞生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陈粟大军。</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接连发动了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打破了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态势。</p> <p class="ql-block"><b> 4、分兵作战</b></p><p class="ql-block"> 1947年7月,为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华东野战军奉命分兵两路,许世友、谭震林率2、7、9、13纵队组成内线兵团,陈毅、粟裕则率领华野1、3、4、6、8、10纵队等,组成外线兵团,开始转入外线作战。</p><p class="ql-block"> 为了改变战局,9月,粟裕发起沙土集战役,经过数日激战,华野给国民党军整编第五十七师以沉重打击,扭转了局面。此战成为华东战区的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华野外线作战</p><p class="ql-block"> 华东野战军这次大分兵之后,许谭内线兵团为吸引敌人,策应陈粟外线兵团作战,在山东境内连续作战五个多月,取得了胶东保卫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p><p class="ql-block"> 而陈粟外线兵团则挥师南下豫皖苏,发起了陇海铁路破袭战和平汉铁路破击战,配合中原野战军进一步扩大了中原解放区,粉碎了敌人的中原防御体系,在达到战略牵制敌人目的的同时,也为日后中原决战开创了有利条件。</p><p class="ql-block"><b> 5、战略进攻</b></p><p class="ql-block"> 1948年5月,陈毅赴中原局及中原军区工作,由粟裕代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粟裕发动了豫东战役,这次战役是一次包括攻坚战和运动战在内的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大兵团作战,也是最复杂、最剧烈、最艰苦的战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豫东战役示意图</p><p class="ql-block"> 这是华东野战军主力转入外线作战后进行的第一个大歼灭战,也是解放战争开始以后的整整两年中华东野战军进行的第一次最大的歼灭战,改变了中原和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p><p class="ql-block"> 从此,在中原战场,国民党军已经完全失去了对解放军发起战役性进攻的能力,并更加动摇了国民党军据守战略要点的信心。</p><p class="ql-block"> 1948年8月,粟裕率华东野战军的外线部队回到山东,与内线部队会合。9月16日,华野发动了济南战役。粟裕统一指挥攻城和打援,许世友和谭震林率部分东、西两个集团对济南实施钳形突击。仅经过8昼夜艰苦激战,解放军攻克重兵防守、工事坚固的济南,开创夺取大城市的先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济南战役示意图</p><p class="ql-block"> 济南战役的胜利,使华东和华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解放军南下歼灭徐州地区国民党军队创造了条件,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序幕。</p><p class="ql-block"><b> 6、战略决战</b></p><p class="ql-block"> 济南战役刚结束,粟裕就向中央军委提出了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得到了中央军委的采纳。</p><p class="ql-block"> 粟裕原先设想的是“小淮海战役”,即吃掉黄百韬兵团。随着战局的发展,成为了大的淮海战役,歼灭以徐州为中心的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杜聿明集团。</p> <p class="ql-block"> 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联合作战,在总前委和陈毅的协调、统筹下,在粟裕的指挥下,歼灭国民党军队共计55余人,从此长江以北再无战事。</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副政委,下辖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兵团,总兵力达82.5万人,仅次于四野。</p><p class="ql-block"><b> 7、解放华东</b></p><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分为东、中、西三个集团军进攻,23日解放南京。紧接着,三野实施了郎溪、广德围歼战,上海战役,杭州战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渡江战役示意图</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山东军区,实施了青即战役,6月2日占领青岛,山东解放。</p><p class="ql-block"> 7月上旬,三野南下向福建进军,8月17日占领福州。接着又举行了漳(州)厦(门)金(门)战役,至10月中旬,攻占了福建省及沿海大部分岛屿。</p><p class="ql-block"> 至此,华东地区全境解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中原战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主要指挥员:刘伯承</b></p><p class="ql-block"> “自古逐鹿在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p><p class="ql-block"> 中原,自古以来一直是逐鹿场,许多英雄豪杰在此拼杀。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原地区,乃是长江、黄河东部地区之间广阔的战略要冲,它从东到西,横穿江苏、安徽、河南、湖北、陕西五省,北枕黄河,南临长江,东起南北大运河,西至伏牛山和汉水。它的正面就是蒋介石统治的中心城市南京、武汉,再往前走一步,就会进入江南腹地。</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历史上,谁要得到中国,谁就要夺取中原,即所谓“中原逐鹿”。如今,鹿死谁手,决定着战争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晋冀鲁豫边区</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 国民党在与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 不断地挑起局部战争。 根据党中央“针锋相对、 寸土必争” 的方针,1945年8月25日, 刘伯承等从延安回到太行前线, 率部与进攻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作战, 先后取得了上党战役、 平汉战役的胜利。 上党战役的胜利, 有力地遏制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 大大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 对停战协定的达成起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1946 年 6 月, 国民党军队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 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全面内战爆发。 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 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陇海路南北开展运动战, 大踏步进退, 连续进行了陇海、 定陶、 巨野、 鄄南、滑县等较大规模的战役, 大量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打出了刘邓大军的赫赫威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挺进中原</p><p class="ql-block"> 1947 年 6 月, 根据中共中央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部署, 刘伯承、 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强渡黄河天险, 在鲁西南地区, 经过28天连续作战, 歼敌 6万余人, 由此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接着,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长驱直入, 从几十万敌军前堵后追中杀开一条血路, 千里跃进到大别山地区, 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进插入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p> <p class="ql-block"> 1948 年春, 刘伯承和邓小平率主力转出大别山, 进入中原战场, 与华东野战军密切协同, 与国民党军队作战。 先后取得了洛阳、 宛西、 宛东和襄樊等战役的胜利, 粉碎了蒋介石的中原防御体系, 巩固和发展了中原解放区。</p><p class="ql-block"> 1948年11月,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联合实施淮海战役,刘伯承司令员提出了:“吃一个(黄百韬兵团),夹一个(黄维兵团),看一个(杜聿明集团)”作战方案,一个也没跑掉,取得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淮海战役示意图</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三、第四、第五兵团,总兵力28万人。</p><p class="ql-block"> 4月,二野、三野继续联合实施了渡江战役,4月28日刘伯承就任南京市市长。</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刘伯承司令员出席了开国大典。 随后, 他率部进军大西南, 采取大迂回、 大包围的战略, 迅速消灭了盘踞在西南地区的 90 多万国民党武装,统称解放大西南战役。</p><p class="ql-block"> 解放大西南战役11月,发起进军川黔的作战,先后解放了贵阳、遵义、重庆等地。12月,解放成都, 进军西南战役胜利结束。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至此,西南全境解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四、东北战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主要指挥员:林彪、罗荣桓</b></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东北地区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首要目标。为了夺取东北,创造有利于我的战略态势,中共中央作出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决策和一系列的战略部署,指导我党我军先机进入东北创建根据地。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我军先后进行了四战四平、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防御作战和一系列攻势作战。1948年秋,经过辽沈战略决战,解放了东北全境,极大地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平保卫战</p><p class="ql-block"> 在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初阶段,国共双方进入这个原本比较陌生的地区后,都面对许多复杂的未知数和变数,因而多次变更原有的决策和工作部署。我党领导的军队先入东北,但处境仍十分艰难。国民党军队在进攻初期拥有显著优势。</p><p class="ql-block"> 经过九个多月的反复较量和检验,东北民主联军实行“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把工作重心放在放手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上,终于站稳了脚跟,为下一阶段扭转整个东北局势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示意图</p><p class="ql-block"> 1946年10月至1947年7月,东北战场之敌我态势发生转变。歼灭国民党军8000人的新开岭战役,终结了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的发展态势。</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临江保卫战中之辑安反击战,歼灭国民党军4000余人,开始改变敌主动、我被动的态势。</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临江保卫战中之运动战和游击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进一步改变这一态势。</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临江保卫战包围德惠、袭取长春后,国民党军开始被动挨打。</p><p class="ql-block"> 1947年的夏季攻势,使国民党军只能龟缩在长春等据点,东北解放已成定局。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上由主动变为被动,丧失了对战场的控制权;东北民主联军则由被动变主动,掌握了东北战场。</p><p class="ql-block"> 在林总和罗政委的指挥下,打得国民党军昏天转地,导致国民党东北地区三次换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东北野战军领导人</b></p><p class="ql-block"> 1948年7月初,解放战争的形势出现了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重大变化。在东北战场上,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卫立煌集团的14个军55万人,被迫困守于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联系的孤点,其企图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牵制东北我军,如形势不利则撤回关内。</p><p class="ql-block"> 至1948年8月,东北野战军已发展到12个纵队36个师又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及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兵纵队、1个坦克团,共约70万人,另有地方部队33万人,总兵力约100万人,成为各野战军中最为强大的一支力量。在全国五大战场中,东北战场的形势对人民解放军最为有利,已经具备了与敌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9月,东野发动了辽沈战役。</p><p class="ql-block"> 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来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和所属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6个师及地方保安部队共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此役的胜利,使东北野战军成为人民解放军一支最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也使东北解放区成为夺取整个解放战争胜利可靠而巩固的战略后方。</p><p class="ql-block"> 11月2日,辽沈战役刚结束,中央军委即刻命令东野主力立即入关,与华北军区部队举行平津战役。</p><p class="ql-block">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进攻,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歼灭及改编国民党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52.1万人,解放北平、天津等华北大片地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林彪、刘亚楼在研究作战计划</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下辖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兵团,总兵力达100万余人,是所有野战军中兵力最多、武器最多的一个。抗日战争胜利,八路军、新四军出关挺进东北时共10万余人,东野入关时,兵力翻了10倍。</p><p class="ql-block"> 随后,四野南下中南地区,相继发动了南昌战役、衡宝战役、广州战役、广西战役、海南岛战役,从冰天雪地的东北打到了风和日丽的海南岛,四野战功赫赫、威名天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北野战军入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五、华北战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主要指挥员:聂荣臻、徐向前</b></p><p class="ql-block"><b> 1、晋察冀</b></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初期,在1946 年底到 1947 年初,由于种种原因,晋察冀解放区的军事形势陷入极被动的局面,大同久攻不克,又连失承德、张家口等重镇,部队损失巨大、组织混乱、士气低落。</p><p class="ql-block"> 晋察冀边区军事问题的解决,是关系根本扭转华北战局,进而影响解放战争全局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家口失守</p><p class="ql-block"> 1947年5月至6月,刘少奇同朱德首先指导晋察冀军区初步实现了作战方针的转变。他们到达晋察冀后,立即于5月4日与聂荣臻、肖克、罗瑞卿谈话,并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和说服工作,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和解决的方法。他们发现,晋察冀部队“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集团,各纵队、各旅以至各团都有自己的后方,还带着联合作战的形式,整个战争机构和制度未建立”。5月底,他们决定对边区的军事机构和建制进行调整,恢复晋察冀野战军,建立晋察冀军区后勤部统一领导后勤工作。这就使野战军脱离后方勤务工作,可以轻快有力,灵活使用,适应了大规模运动战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风店战役示意图</p><p class="ql-block"> 1947年9月至11月间,在刘少奇、朱德的具体指导下,晋察冀军区先后取得了清风店、正太路、石家庄、平保等战役的胜利,歼灭了华北地区国民党军的大量有生力量。尤其是石家庄战役,不仅开创了我军运用攻坚战术攻克大城市的先例,而且使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为一体,为建立强固的华北解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b> 2、晋冀鲁豫</b></p><p class="ql-block"> 1947年6月上旬,徐向前到达河北武安,13日被任命为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与薄一波、滕代远等负责内线作战、山西方面的作战。</p><p class="ql-block"> 当时留守晋冀鲁豫军区的部队则肩负三重任务:支援在外线作战的部队;独立完成内线作战任务;以及,实施土地改革,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支援战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临汾战役示意图</p><p class="ql-block"> 随后,徐向前相继发动了运城战役、临汾战役,扭转山西方面的战局。</p><p class="ql-block"> 1948年3月至5月,徐向前指挥了临汾战役,经过72天激烈的阵地战,解放军以损失1.5万人兵力,攻占临汾城,解放山西南部。而首先攻入该城、牺牲重大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第23旅获得“临汾旅”荣誉称号,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争年代最大的荣誉单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徐向前在华北战场</p><p class="ql-block"><b> 3、华北军区</b></p><p class="ql-block"> 1948年5月,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组成华北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徐向前任第一副司令员,滕代远任第二副司令员,肖克任第三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6月,徐向前指挥华北军区第一兵团的8纵、13纵、15纵以及晋绥军区、北岳军区等,共六万余人,发动了晋中战役。</p><p class="ql-block"> 此役历时一个月,歼敌10万余人,解放14座县城,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运动战。此时,山西只剩下太原一座孤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太原成为孤城 </p><p class="ql-block"><b> 4、战略决战</b></p><p class="ql-block">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华北军区部队与东野联合,取得了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华北军区部队改编为第十八、十九、二十兵团,总兵力42人。</p><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20日,在彭总的指挥下,华北军区3个兵团分十路向太原发起总攻。各部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敌之各方防守。徐向前此时病重,由彭总接替指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太原战役示意图</p><p class="ql-block"> 至24日10时,全歼太原守军,太原宣告解放。此役共歼敌军13万余人,缴获大炮3400余门、枪支3.2万余支和大量军用物资。</p><p class="ql-block"> 太原战役的胜利,使阎锡山统治38年之久的堡垒烟消云散。太原的解放,拔除了国民党在华北残留的最大据点,大同、安阳、新乡随之解放。</p><p class="ql-block"> 至此,华北全境宣告完全解放,华北再无战事。</p><p class="ql-block"><b> 总结语:</b></p><p class="ql-block"> 西北战场,兵力是最少的,环境是最艰苦的,拖住了胡宗南集团,使其不能外援其它战场。</p><p class="ql-block"> 华东战场,国民党军几个主力都在这里,遇到陈粟大军,棋逢对手,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p><p class="ql-block"> 中原战场,挺进大别山,狭路相逢勇者胜,彻底打乱了敌人的部署。</p><p class="ql-block"> 东北战场,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华北战场,先期不理想,后面在朱老总、徐总的指挥下,取得了胜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五大战场,华东战场更胜一筹。次之:西北战场、东北战场、中原战场、华北战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