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我踏入剑桥的那一刻,仿佛穿越到了一个充满学术与历史韵味的梦幻世界。古老的建筑庄重而典雅,它们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剑桥大学的数学桥是一座位于英国剑桥市、横跨在剑桥大学校园内剑河上的木桥,它把王后学院在剑河两岸的校园连接起来。</p><p class="ql-block">这座桥的正式名称是“木桥”,其“数学桥”的别称更为人所熟知。关于数学桥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它是大数学家牛顿在剑桥教书时亲自设计并建造的,整个桥体原本未用一根钉子和螺丝固定。后来,女王学院的学生为探究这座桥的奥秘,曾把它拆开剖析,但却无法复原,于是只好用钉子重新固定成现在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圣体钟座落在 Corpus Christi 学院的泰勒图书馆外、国王学院的对面,处于 Bene't Street 和 Trumpington Street 的交界处。它由约翰·泰勒构思设计并出资百万英镑建造,历经 5 年才完工,于 2008 年由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揭幕,如今已成为剑桥新的必看景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座时钟的外观极具视觉冲击力。钟面是一个直径约 1.5 米的 24 克拉镀金不锈钢圆盘,没有传统的指针和数字,而是通过蓝色的 LED 灯来显示时间。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时钟顶端的那个类似蚱蜢的金属雕塑。泰勒博士将其称为“时间吞吃者”(Chronophage),它的躯壳表面呈现出斑驳的金粉和血浆色泽,给人一种神秘而又略带惊悚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站在圣体钟前,静静地凝视着它。每隔一分钟,“时间吞吃者”的嘴巴便会开合一次,仿佛在吞噬着那流逝的每一秒;每隔一刻钟,它会抬起毒刺,似在警示着时间的宝贵;每隔一小时,它就会来个“致命一蜇”,并发出链条敲打棺材的声音,让人深刻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稍纵即逝。</p> <p class="ql-block">国王学院入口是雄伟的 19 世纪哥特式门楼,精致的雕刻和华丽的装饰让人不禁对门内的世界充满期待。</p> <p class="ql-block">在国王学院的后花园里,绿树成荫,花草繁盛,是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稍作休憩,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惬意。</p> <p class="ql-block">沿着剑河漫步,河水悠悠流淌,河岸边垂柳依依。一艘艘平底船在河面上缓缓划过。剑河两岸,学院错落有致,国王学院那宏伟的哥特式建筑令人叹为观止。高耸的尖塔和精美的窗花,无不展现着建筑艺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这里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国王学院培养出了众多杰出人才,如经济学家凯恩斯、哲学家和评论家路威士·狄更生、画家邓肯·格兰特以及作家 E·M·福斯特等。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诗人徐志摩也曾在这里游学,国王学院在剑河畔为他立下了大理石诗碑,上面镌刻着他那脍炙人口的诗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p> <p class="ql-block">学院的建筑风格令人赞叹不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座壮观的礼拜堂(King's College Chapel)。这座礼拜堂由亨利六世亲自设计,耗时近 100 年才完工,期间历经了三阶段。它是剑桥大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哥特式建筑之一,其扇形拱顶天花板以 22 座扶壁支撑,由名匠瓦斯泰尔于 1515 年建造而成;西门上的皇冠与都铎蔷薇的纹章细节,反映出亨利八世的英国霸权梦想;墙壁上的 16 世纪彩色玻璃窗美轮美奂,每一幅都以圣经故事为主要情景,阳光透过彩色玻璃洒下,营造出一种神圣而梦幻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走进礼拜堂,内部的装饰更是令人震撼。分隔前厅和诗席班的屏隔是都铎式木工的绝佳典范,屏隔上方巨大的 17 世纪管风琴箱饰有两尊手持喇叭的天使,而祭坛后的那幅装饰画——1634 年鲁本斯为比利时白衣修女修道院所绘的“贤士来朝”,以及分隔礼拜堂前厅与唱诗班的屏隔,同样精美绝伦,让人不禁感叹当时工匠们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国王学院中庭有片葱郁的绿地,而绿地中央矗立着亨利六世的青铜雕像,他静静地凝视着这片由他一手创建的土地。据说,当年亨利六世为了建造这所学院,不惜强制搬离河边的房主,才获得了这块风水宝地,这或许是英国最早的城市改造项目之一。</p> <p class="ql-block">走进三一学院,这里是牛顿曾经学习和工作的地方。学院的庭院宁静而优美,绿草如茵,四周的建筑古朴而庄严。站在牛顿当年发现万有引力的那棵苹果树下,我不禁思绪万千,仿佛感受到了伟人的智慧之光。</p> <p class="ql-block">大圣玛利亚堂创建于 1478 年,它的建筑风格带有浓郁的晚期垂直哥特式特色。站在教堂外,高耸的钟楼令人不禁仰望,其挺拔的身姿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走进教堂,内部挑高的拱廊给人以开阔而震撼的感觉。大幅的垂直线条玻璃巧妙地运用,让充足的自然光线倾洒进来,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宁静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堂中的装饰更是精美绝伦。五彩斑斓的窗纸在阳光的映照下,投射出绚丽的色彩,仿佛是一幅流动的艺术画卷。墙壁上的壁画细腻而生动,描绘着宗教故事中的场景,让人不禁沉浸其中,感受着历史与信仰的交融。还有那精美的浮雕,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当时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庄重而肃穆。</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校园的小径上,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们擦肩而过,他们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校园里的学术氛围浓厚,讨论声、读书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深受感染。</p> <p class="ql-block">拉德克里夫图书馆位于牛津市中心的拉德克利夫广场(Radcliffe Square),当我远远望见它那独特的淡青色圆顶时,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激动。这座优美的巴洛克建筑由克里斯朵夫·雷恩爵士设计,建于 1749 年,灵感来自于雅典的风之塔。罗马式柔美流畅的圆柱和基底粗犷率性、线条清晰的基石,为它增添了一种别样的生动和天真。</p> <p class="ql-block">博德利图书馆由三幢风格各异的建筑构成,居中的是老博德利图书馆,其南门正对着拉德克利夫广场,是图书馆的主要入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庭院西面坐落着1624年担任牛津大学校长的威廉·赫伯特铜像,他面朝着东方,铜像身后便是进入老博德利图书馆的正门。正门上方的纪念碑歌咏着建立博德利图书馆的托马斯·博德利爵士,正是他的贡献,才有了如今这座宏伟的知识宝库。</p> <p class="ql-block">走进老博德利图书馆的东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詹姆斯一世时期的旧校方庭。庭院的东墙非常壮观,那是华丽的五柱式塔,每一层呈现出不同的古典风格,分别是托斯卡纳、多立克体、爱奥尼式、科林斯式和综合式。而塔的第四层是国王詹姆斯雕像,彰显着牛津大学与斯图亚特王室的紧密联系。</p> <p class="ql-block">拉德克利夫图书馆是牛津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特殊的圆体造型和拱顶式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令人赞叹不已。这座建筑由知名建筑师詹姆斯·吉布斯于1749年建成,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它曾是帕拉第奥式建筑的代表之一,如今作为博德利图书馆的一部分,收藏了许多英国文学、历史及神学书籍,只允许学生及学者入内阅览。据说《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霍格华兹魔法学校的部分场景就在此拍摄,难怪它给人一种神秘而奇幻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钱钟书杨绛伉俪曾在这里留学,钱老先生戏称此楼为“饱蠹楼”。或许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汲取了丰富的知识,成就了自己的学术之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博德利图书馆的藏书丰富得令人难以置信,现有藏书1100万册,其中不乏古腾堡圣经、1215年的大宪章以及最早的莎士比亚第一对开本等珍品。这里的每一本书都仿佛是一个时光胶囊,承载着过去的智慧和故事。</p> <p class="ql-block">圣玛利亚大学教堂位于牛津的中心地段,格洛切斯特·格林汽车站旁,其高大钟楼和宏伟外观,构成了许多游客对牛津的第一印象。它是牛津大学的主教堂,也是学生们公用的礼拜堂,承载着无数的历史与记忆。</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宽敞而寂静,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不禁心生敬畏。炫丽多彩的玻璃窗彩绘更是给整个厅堂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神秘的气息,阳光透过彩色玻璃洒下,光影交织,如梦如幻。</p> <p class="ql-block">阿斯莫林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是英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博物馆之一,同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大学博物馆之一。</p> <p class="ql-block">走进馆内,仿佛置身于一个跨越时空的艺术殿堂。这里的藏品丰富多样,涵盖了世界各地的文明和历史。我首先来到了古器物部,展现在眼前的是欧洲、古埃及、古希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的出土文物,每一件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那些精美的陶器、雕刻和金属制品,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技艺。</p> <p class="ql-block">除了丰富的展品,博物馆的展陈方式也非常出色。各个展厅的布置精心合理,通过巧妙的灯光和展示设计,突出了每件藏品的独特之处。</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火车站一角</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拥有了一张伦敦牡蛎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