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徽州古韵:水竹坑村落的时光之旅

史永坤

<p class="ql-block">  炎炎夏日,我们一行人驱车前往歙县杞梓里镇,探访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是水竹坑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  水竹坑,亦称竹溪村,是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杞梓里镇的一个古村落,拥有近800年的历史,始建于宋代,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这个村落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被誉为游子心中的“香格里拉”。</p> <p class="ql-block">  村口,一座古城楼巍然屹立,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穿过古城楼,一座单拱古廊桥横跨在华源河之上,连接着两岸的村庄。</p><p class="ql-block"> 这座廊桥长十余丈,宽三丈,气势如虹。桥身上的石碑记录了桥梁的历史,显示了村落深厚的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  得月廊桥横跨在水竹坑村的溪流之上,因其地理位置优越,每当月夜时分,桥上可尽揽月色,故得名“得月廊桥”。这座廊桥不仅是村民往来的必经之路,也是村民们赏月、休闲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得月”匾额</p><p class="ql-block"> 匾额上的对联“溪上有亭先得月,竹中无水不流云”非常符合水竹坑得月廊桥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对这副对联的解析:</p><p class="ql-block"> 上联:“溪上有亭先得月”“溪上”指的是廊桥所在的位置,通常廊桥都会建在溪流之上,以方便两岸的通行。“有亭”说明廊桥不仅仅是一座桥梁,它还带有亭子的功能,为行人提供了休憩的场所。“先得月”则表达了廊桥的位置优越,可以最早享受到月光的照射,也体现了廊桥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p><p class="ql-block"> 下联:“竹中无水不流云”“竹中”指的是廊桥周围的环境,水竹坑因多水竹而得名,这里的“竹中”描绘了廊桥被竹林环绕的景象。“无水”则是一种反衬手法,实际上是在强调水的重要性,没有水,竹林也将失去生机。“不流云”形象地描绘了水与云的互动,水面的蒸发形成云,云的降水又补给水,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循环。这里的“不流云”意味着没有水,云也无法流动,整个自然景象将失去活力。</p> <p class="ql-block">  整体来看,这副对联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廊桥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之美,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诗意生活的向往。上联强调月光的美好,下联则突出了水的重要性,两者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p> <p class="ql-block">  得月廊桥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廊桥,桥身为木质结构,顶覆青瓦,两侧设有长椅供人休息。桥的两侧各有十一扇漏窗,共计二十二扇,每扇漏窗都造型独特,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漏窗的美景</p><p class="ql-block">窗中景:每扇漏窗都像是画框,将外面的自然景观框入其中,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窗外的竹林、溪水、山色、天空,透过漏窗,呈现出不同的美。</p> <p class="ql-block">窗造型:二十二扇漏窗,景观与窗无一是相同的。有的呈圆形,象征着圆满;有的呈方形,寓意稳重;有的则是菱形、扇形、花瓣形等,每一扇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美感。</p> <p class="ql-block">光与影:阳光透过漏窗,洒在桥内,形成了斑驳的光影效果,随着日光的移动,光影也在不断变化,给廊桥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动感。</p> <p class="ql-block">漏窗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得月廊桥上的漏窗不仅美观,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每一扇漏窗的图案和造型都寄托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吉祥图案、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和人文精神。</p> <p class="ql-block">  走在得月廊桥上,一边欣赏漏窗外的美景,一边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匠心。这里的每一扇漏窗都是一件艺术品,让人在漫步之间,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故事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圆形漏窗:</p><p class="ql-block">寓意:圆形漏窗通常象征着圆满、完整和无限。在中华文化中,圆还代表着和谐与统一。</p><p class="ql-block">图案:常见的有荷花、牡丹等,荷花寓意清洁高雅,牡丹则象征富贵吉祥。</p> <p class="ql-block">方形漏窗:</p><p class="ql-block">寓意:方形代表着稳重、公正和有序,是大地和稳定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图案:常见的有四季花卉、博古图等,寓意四季平安、学识渊博。</p> <p class="ql-block">花瓣形漏窗:</p><p class="ql-block">寓意:花瓣形漏窗通常与花卉相关,寓意美丽、繁荣和生命力。</p><p class="ql-block">图案:常见的有梅花、菊花等,梅花象征坚韧不拔,菊花则寓意长寿。</p> <p class="ql-block">  得月廊桥不仅连接了两岸的村庄,也连接了古今,让人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和升华。</p> <p class="ql-block">  桥旁,三座古牌坊引人注目,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见证了古村的繁荣与变迁。这就是竹溪三石坊。</p><p class="ql-block"> 在水竹坑村水口,竹溪大桥至花桥段,耸立着三座牌坊。牌坊跨石板路而筑,两座近大桥,一座近花桥,次第排列。坊体为花岗岩石质,每坊两柱二楼形式,柱间宽3.3米,高约6~7米,蔚为壮观。基座厚实,立柱前后有靠石相扶,柱间架梁枋,枋上镌刻旌表铭文。再上是圣旨牌,上刻“圣旨“二字,表明奉旨建坊,皇恩浩荡。圣旨牌上方有盖檐,盖檐上方有二鱼腾尾,中间为葫芦状宝顶,左右两侧有两根接柱向上伸展直指云天,整个建筑古朴厚重。</p> <p class="ql-block">王氏节烈坊</p><p class="ql-block"> 旌表柯华辅妻王氏节烈。王氏为柯钺生母,杞梓里王槐侃之女。咸丰十年庚申(1860),太平军从淳安进犯歙县,柯华辅率乡兵在六甲岭抵御五昼夜。四月二十五日,太平军从小路攻入竹溪,王氏走避不及,猝与太平军遇,自知不免,大骂不屈,遂殉难于四分竭边。同治间旌表立坊。</p><p class="ql-block"> 旌表:诰封奉政大夫郡增生柯华辅之妻诰封宜人王氏节烈。</p> <p class="ql-block">周氏节烈坊</p><p class="ql-block"> 旌表候补知县柯钢继妻周氏节烈,周氏为合肥县举人周沛霖次女,5岁父亡,事母以至孝,侍奉汤药,数月衣不解带。同治八年(1869)16岁嫁柯钢,抚前妻之女如己出。次年,柯钢卒于衢州,周氏得知凶耗,痛绝之下痰迷心窍,九年不辨寒暑。直至光绪五年(1879)八月初八日早上,神志突然清醒,遂吞金殉夫,卒年26岁。光绪年间旌表立坊。</p><p class="ql-block"> 查《新安柯氏宗谱》第三卷文苑载,曾国藩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的奏章《遵查柯王氏等烈行附奏请旌片》和安徽巡抚裕禄光绪年间奏章《奏请柯周氏节烈片》等二篇,奏章禀明请旌原由,请旨按章建立专坊以示旌表。此为三座牌坊建造的依据,具体建造时间及何人主持建造未及详考。现三座牌坊尚属完好,是旧时妇女受封建节烈观影响的见证,反映了清代的历史文化风貌。2006年6月,“竹溪三石坊“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旌表:故花翎五品分发即补知县柯钢之继妻诰封宜人周氏节烈。</p> <p class="ql-block">吴氏节孝坊</p><p class="ql-block"> 旌表举人柯华国妻吴氏节孝。吴氏年28岁丧夫,矢志守节,抚侄佳才(继子)为嗣,卒年68岁。咸丰年间旌表。旌表:例封孺人、例授文林郎、嘉庆丙子科举人拣选知县柯华国之妻吴氏节孝。</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山路向村中走去。山道临溪水,微风吹来,阵阵凉爽。</p> <p class="ql-block">步行在水竹坑的古村道上,我们终于到了村水口处。</p> <p class="ql-block">  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了水竹坑的深处。这里的水竹更加茂盛,绿意盎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竹香。据说,这里曾是仙人修炼之地,因此得名“掌仙迎秀”。走进这片区域,仿佛步入了一片仙境,让人不禁屏气凝神,生怕惊扰了修炼的仙人。</p> <p class="ql-block">  在水竹坑的最高处,有一块平坦的巨石,被称为“迎秀台”。传说这里是仙人迎接秀美之地,每当月圆之夜,仙人会在此赏月、品茗,谈论天地间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迎秀台上,俯瞰四周,只见群山环抱,云雾缭绕,仿佛真的能感受到仙人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水竹坑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狮子头树</p> <p class="ql-block">千年红豆杉</p> <p class="ql-block">  这座廊桥名叫“仙迎桥”,据村里老人说,它始建于宋代,历经风雨,几经修缮,至今仍然坚固地屹立在这里。廊桥的建造者利用当地的木材和石材,巧妙地结合了力学原理,使得廊桥既美观又实用,成为了水竹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廊桥的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仙迎桥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的廊桥,桥身为木质结构,顶覆青瓦,桥的两边设有长椅供人休息。桥身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吉祥图案,柱子上悬挂着古老的灯笼,夜晚时分,灯笼亮起,廊桥更显古朴和温馨。</p> <p class="ql-block">竹溪柯氏宗祠是柯氏家族的宗族祠堂,也是当地重要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竹溪柯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历经数百年风雨,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它是柯氏家族祭祀祖先、举行家族活动的重要场所。宗祠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徽派建筑的特色,体现了古代徽州人的建筑智慧和审美情趣。</p> <p class="ql-block">  建筑特色宗祠的建筑布局严谨,结构宏伟。门前有一对雕刻精美的石狮子,象征着家族的威严与尊贵。</p> <p class="ql-block">  宗祠的主体建筑分为前后三进,依次为门厅、天井、正厅。门厅上方悬挂着“柯氏宗祠”四个大字的匾额。宗祠内部装饰华丽,木雕、砖雕、石雕遍布,内容丰富,有寓意吉祥的图案,也有历史故事和人物刻画。正厅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气氛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  竹溪柯氏宗祠不仅是柯氏家族的精神家园,也是研究徽州宗族文化、建筑艺术和雕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宗祠内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如古匾、古联、古碑等,对研究徽州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宗祠活动每年,柯氏家族都会在宗祠内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纪念祖先,弘扬家族文化。活动中,族人会按照传统的仪式进行祭拜,表达对先辈的敬仰和怀念。</p> <p class="ql-block">探访柯庆施故居</p><p class="ql-block"> 村里,我们来到了柯庆施故居。这座古朴的民居,历经沧桑,仍保持着当年的风貌。故居内,陈列着柯庆施生平事迹的图片和实物,让我们对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有了更深的了解。柯庆施同志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怀念。</p> <p class="ql-block">柯氏宗祠遗址</p> <p class="ql-block">溪水从村中穿越而过。</p> <p class="ql-block">七姑山。这里的天然卧佛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卧佛全长约400米,形态逼真,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站在观佛台上,我们仿佛感受到了佛祖的庇佑。七姑山的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纷纷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水竹坑导览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