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此图片属下载网络图片 ,因当时没有拍下老人唱歌的画面,但图片中的老人和车内情境极为相似。</p> <p class="ql-block"> “大叔” 这一称呼并非出自我口,是同车的年轻人对两位七十五岁老人的尊称。两位同龄的亲家公与我们同行,踏上了前往福建、厦门、金门乃至台湾的旅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对亲家,虽年龄相仿但外形与性格迥异。男方亲家身材高挑,肤色白皙,身形精瘦,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历经世事的睿智与干练。而女方亲家,则身形略矮,皮肤因岁月的沉淀而显得黝黑,面容憨厚,给人一种诚实,憨厚的印象。 </p><p class="ql-block"> 旅途中,无论是共同用餐还是同行乘车,两位老者都展现出了超乎年龄的活力与自律。 </p><p class="ql-block"> 我和他俩被分配在一个餐桌用餐。他们总是准时到达,端坐桌前,保持着良好的餐桌礼仪;乘车时,他俩也总是提前做好准备,无需他人催促或寻找,展现出了一种独立而从容的生活态度。</p><p class="ql-block"> 他俩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发现他俩是同车游客中年龄最大的,但却是最守规矩最自律的。我们乘坐的火车到达福州站时,前来迎接我们的厦门导游和大巴已经等候在车站广场。导游点名后,大家跟随导游举着的小旗向大巴走去。同车的年青人仗着 年轻,腿脚麻利跑得快, 迅速占领了前面最佳位置。 </p><p class="ql-block"> 尽管导游扯着嗓门高喊:“第一排座位给导游和年纪大的客人留下” 但大家充耳不闻,一窝蜂地挤进车门,不但自己占领了最佳座位,还像占领领地似的将杯子,帽子,雨伞,衣物……一应物件,散落在身边的座位上,以示此座位已有领主。</p><p class="ql-block"> 再看看俩亲家,稳稳地站在车旁,直到车内喧闹声停下来,才不慌不忙地走向车尾最后两个空位。</p> <p class="ql-block"> 为了活跃车内气氛,导游让车里的年轻人唱歌解除旅途的劳顿。几个年青人却怂恿女方亲家大叔唱歌。他们说:曾听到大叔哼唱,而且民歌,流行歌曲都会唱,词也记得准。</p><p class="ql-block"> 只见女方亲家大叔不推辞,不怯场,起身从最后一排座位径直走到最前面驾驶室旁边的车门处,接过导游递来的麦克风唱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他先唱了两首流行歌曲。如果用“独步天下” 来形容他的唱腔一点也不夸张。 这哪是唱歌啊!简直就是满口陇东语调加说唱。年青人戏谑道:“大叔,您这是给流行音乐开创新派。” 大叔唱了一首又一首,连导游都说:“大叔,你留点时间给别人唱吧!” 大叔仍紧握麦克风,神采飞扬,兴犹未尽,没一点转让给别人唱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还说:“我就唱这最后一首了” 这一首他选唱的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马玉涛的《见了你们总觉得格外亲》 我真为他捏了一把汗。这首歌音调高,唱腔难度大 ,他该怎么唱下去才是?</p><p class="ql-block"> 谁知,大叔自有他的自创神技。他仍然用浓重的陇东语音哼唱,当高音上不去,转音太突兀时,大叔的自创神技派上用场了:“浪里个浪,浪里个浪……”闪跳过去。轻松化解难关。</p><p class="ql-block"> 更绝妙的是,每当大叔一开口,“浪里个浪……”时,全车人默契十足地跟上节奏, 应声附和:“浪里个浪,浪里个浪……”车厢里爆发出一阵阵开心的笑声。歌声,笑声,掌声……交织在一起,将旅途疲惫一扫而空。</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这笑声绝不是嘲笑声,而是人们对一位豁达,洒脱,乐在其中的老人的赞叹声!尽管大家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但大家都明白:又有谁能像这位老人一样活得那么洒脱而精彩呢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