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留收取看基层的工作“情”与“法”

谈美789

<p class="ql-block">《从提留收取看基层工作的“情”与“法”》</p><p class="ql-block"> 在基层工作的岁月里,总有一些经历令人难以忘怀,它们不仅是工作中的点滴,更是对人心与责任的深刻洞察。2001 年 12 月底,我从黄珠洲乡政府调入逆江坪乡政府工作,一上任就面临着棘手的问题——提留沉淀量较大,需要下村收取三提五统的遗留费用。</p><p class="ql-block"> 当我走进新安村三组朱国家时,一段尘封的往事被揭开。1999 年,朱家因迟交提留一天,奖励落空。2000 年,镇干部张乡长带队上门收取提留费用时,又与朱国发生冲突,导致他的费用一直拖欠至 2021 年底还未交。</p><p class="ql-block"> 起初,我与朱国沟通时,他态度坚决,声称其他人交了他才交,僵持两个小时无果。然而,就在即将陷入僵局之时,我转变策略,与他闲聊起他家的柑橘。从剪枝、施肥到打药,耐心传授经验。这份关心终于触动了他的心,他感动之余让老婆交清了提留费用。</p><p class="ql-block"> 这件事让我深深领悟到,群众并非不支持干部工作,而是个别干部工作方法不当,缺乏对群众的真情实感。作为干部,要尊敬并亲近百姓,了解他们的状况和想法,真心实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有站在百姓角度思考,才能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后来,在村里的工作中,因为我们前期工作细致入微,理解群众,大部分遗留问题都顺利解决。百姓的善良和通情达理让我坚信,没有天生的“刁民”,只有不善沟通、不懂群众的“刁官”。</p><p class="ql-block"> 基层工作,既要有规则的“硬度”,也要有人情的“温度”。只有将“情”与“法”有机融合,才能让工作顺利开展,赢得群众的拥护。</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棵柚子树想起过去提留收取的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