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之旅(二)——阿尔卑斯的魅力

木子

<p class="ql-block"><b>(二)阿尔卑斯的魅力</b></p><p class="ql-block"> 阿尔卑斯山脉在五大洲著名山脉中排行可能算小弟,因为论高度,它比不过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毕竟8848米的珠峰在那里耸立着;论长度,它比不过南美的安第斯山脉,全长8900余千米谁能企及?</p><p class="ql-block"> 但是它有它的独特之处。这条匍匐的巨龙触摸和护佑到的国家最多,意大利、‌法国、‌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及斯洛文尼亚。‌欧洲许多大河如多瑙河、莱茵河、波河、罗讷河等均源出阿尔卑斯山脉。</p> <p class="ql-block">(此图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此图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我与阿尔卑斯山的缘分始于2005年,那时我已疯狂迷恋上了登山,每个周末只要在深圳必登梧桐山,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出去旅游别人坐缆车的上山项目,我肯定选择徒步。当9 月份我出差到法国东部时,正好赶上周末,又正好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看着那山体下半部分被树木和青草覆盖峰峦叠翠,上半部分赤裸裸的山石壁立千仞,我两眼放光,于是一大早便与同事一起沿着蜿蜒的山径出发。望着那山顶白花花的石头,我还跟同事打赌最顶端肯定上不去,结果我输了,却输的很开心!我们相约有机会再次登上阿尔卑斯山。结果这一约定一直还没有机会实现。</p> <p class="ql-block">  去年女婿与同学一起来过瑞士,发现那里特别适合喜欢徒步的我们,这次便执意要安排我们的阿尔卑斯之旅!</p><p class="ql-block"> 从鲁汶到劳特布伦嫩小镇700多公里,一路上看到很多风车和太阳能板,看来近年来清洁能源到处都在大力发展啊。</p><p class="ql-block"> 两边的田野好似大自然的调色板,那浅浅的赭石色是成熟待收的麦田,那金灿灿的藤黄色是向日葵(我开始还误以为是油菜花),那不同比例的花青与藤黄调制成的深浅不一的绿色,要么是未成熟的小麦,要么是玉米,要么是草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了避免疲劳驾驶,我们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停留一晚。</p><p class="ql-block"> 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与鲁汶相比可算得上是个大城市,它是法国大东部大区首府和下莱茵省省会。曾经的斯特拉斯堡可谓命运多踹,饱受蹂躏。凯尔特人,高卢人,日耳曼人,法兰克人,查理大帝,这些民族都在斯特拉斯堡留下了征战的足迹。19世纪中期开始它成了德国和法国的争夺对象,可怜的斯特拉斯堡一会属于法国一会属于德国。</p><p class="ql-block"> 其实,纵观人类历史,哪个国家的版图不是用鲜血绘制而成的呢?如今匆匆行走在街头哪里看得出曾经历尽沧桑。</p> <p class="ql-block">  趁着出发前的时间在市中心逛了一圈。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绝对是这个城市的地标建筑,无论在哪里,都能看到它高耸云天的塔尖。142米的高度恐怕在世界大教堂排行榜里也是前10。乍眼一看与德国的克隆大教堂有点类似,只是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少了一个塔尖,据说当年建着建着钱不够了,等到后人有钱了想要再修筑一个尖塔的时候,却发现教堂的设计已经无法承载这样的重量,于是他们便在教堂的外壁上增添低调奢华的装饰,以弥补缺失一个塔尖的不足。</p><p class="ql-block"> 雨果评价它是:“集巨大和纤细于一身的奇迹。” 深以为然。</p> <p class="ql-block">  斯特拉斯堡的天空布满了“蜘蛛网”。源于它有6条有轨电车线路。电车不疾不徐地穿行在大街小巷,与欧洲人享受生活的慢节奏很同步,也算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它让我想起了家乡的有轨电车,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早已拆除得无影无踪!</p> <p class="ql-block">  城市的建筑非常有特色,小河两边到处都是中世纪木桁架房屋和巴洛克式建筑,既有德国风格又有法国特色。</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斯特拉斯堡走马观花后便朝着阿尔卑斯进发。</p><p class="ql-block"> 由于法国有一段高速在修路,导航带我们走了很长一段瑞士的山路,弯急坡陡速度快,很是辛苦。</p><p class="ql-block"> 看到一座座村庄散落在山腰,或镶嵌在湖边,群山苍翠,“时而烟云腌霭,时而景物清和。” 我在想,鲍鱼龙虾再好吃,顿顿都吃也会腻,向往萝卜青菜。整天生活在风景如画里的瑞士人,会不会也有“围城”效应呢?会不会也想跳出画框走向喧嚣呢?</p> <p class="ql-block">  你还别说,真有人在“围城”里外来回穿梭,游刃有余!那就是我们所住酒店的老板。这是一个三层独栋别墅,有五个套房,就在劳特布伦嫩小镇中心位置,推开厨房的窗户,直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清晨,从阳台望出去,近处炊烟袅袅,远处日照金山。一条富含矿物质的乳白色湍急河流从眼前奔腾而过,不舍昼夜。河边有个精致的小教堂,每每钟声响起,便提醒人们即使在这人间仙境,也依旧有甲子!</p><p class="ql-block"> 躺在床上仰望夜空,仿佛听到了星星在呢喃。看着房间里用心的布置,我突然很好奇,这房子的主人是谁呢?餐桌上有个卡片介绍他自己平时在日内瓦工作居住,偶尔来这里度度假。真是个有生活情调的人!</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便在镇上坐小火车到Wengen,然后坐8分钟的缆车。在那里徒步一段到达Mannlichen,下山我们选择徒步。</p><p class="ql-block"> 站在海拔2229米的Mannlichen,放眼望去,雪山环抱,3000米以上的山峰至少二十几座,少女峰(4158米)赫然在目!云雾时而薄如轻纱缓缓飘过,时而厚如洁白的羊毛围巾缠绕在山峰的脖颈。</p><p class="ql-block"> 远处的群山像一幅幅大写意山水画,有黄宾虹的凝重,遒劲;有傅抱石的豪放,飘逸;有石涛的恣肆,淋漓……</p><p class="ql-block"> 脚下的草甸却比任何工笔画家笔下的花草都要灵动自然,精致优雅。逆光之下,娇艳欲滴,让你心生爱怜!</p> <p class="ql-block">  五颜六色的滑翔伞腾空而起,为寂静的天空平添几分生动。</p> <p class="ql-block">  那一汪爱心蓝是天堂遗失在人间的泪珠吗?</p> <p class="ql-block">  路标上说徒步回到Wengen需要1h45min,我想我们最多1h30min就够了。哪里知道竟然用了2h!原因很简单,一路上,草甸如绿云,乱花迷人眼,忘记了时间!</p><p class="ql-block"> 昨天有些阴天,女婿还担心美景会打折扣。今天睁开眼却撞见晴空万里的白昼,真是小确幸。走在蜿蜒的山径上,绿草堆起滚滚浓烟,夏花在烈日下尽情绽放,独自芬芳。随便举手一拍便是一张明信片。不时有当地人从山下走上来,互道一声早安擦肩而过。如果时间允许我会选择徒步上山,缆车下山!因为上山只是需要耐力,下山却很伤膝盖。</p> <p class="ql-block">  俯瞰山下的村庄,想象着如果我在这里住上一年每天会做些什么呢?隔三差五登登山?院子里侍弄花草?支肘窗前发发呆?书房里练练书画?石涛说“搜尽奇峰打草稿”,这里可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绝佳之地。这样还能像传说中那般“好山好水好寂寞”吗?</p><p class="ql-block"> 一个小时过去了,才走了四分之一的里程,LF说不能再拍了,这等龟速何时才能下山。有好多小野花都没有收入镜头,令我心生遗憾!好在它们刻入了我大脑的硬盘!</p> <p class="ql-block">  劳特布伦嫩的隔壁就是闻名遐迩的茵特拉根小镇,俗话说:“黄山归来不看岳”,如今“劳特布伦嫩归来不看小镇”!图恩湖和布里恩茨湖也只是稍作停留,蒂芙尼蓝色的湖水波光潋滟。湖面上帆船密布,比基尼抢眼。</p> <p class="ql-block">  “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几年。</p><p class="ql-block">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p><p class="ql-block"> 阿尔卑斯,短暂一见又要挥手告别,希望再见不要又是19年!</p><p class="ql-block"> 返程的路感觉比来时长,但是所有的“舟车劳顿”都将兑换成“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 也许旅行就是这样:用肉体的疲劳成全心灵的愉悦或震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