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天早上打打太极走走路,旅游不忘早锻炼,是不是精神可嘉!</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28日,我们来到佛教名山五台山。</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介于北纬38°55'—39°66'、东经113°29'—113°39'之间,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其中五座高峰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景区到了。</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坐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现存宗教活动场所共86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到达龙泉寺参观。</p><p class="ql-block">导游带我们爬山操近路到龙泉寺,每天都有人上香,打龙泉水,说是能消病灾。</p> <p class="ql-block">打龙泉水的人。</p> <p class="ql-block">正在修建中的龙泉寺。</p> <p class="ql-block">上香,说是很灵验哦。</p> <p class="ql-block"> 龙泉寺,俗称九龙岗,位于五台山台怀镇西南5公里九龙岗山腰,因旁有龙泉而得名。寺始建于宋代,当时是杨业的家庙。祭祀为国捐躯的亡灵。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成为佑国寺的下寺。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佑国寺主持普济和尚募化布施修建龙泉寺。民国年间(公元1912-1949年),龙泉寺主持护泉扩建本寺,并雕造了普济和尚墓塔和石牌坊,扩建工程历时九年,奠定了今日龙泉寺的规模。</p><p class="ql-block"> 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由东西并列的三座主要院落组成。东院为佛殿院,中轴线上建有山门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两侧为钟鼓楼、配殿。中院为塔院,中轴线上建山门、过厅、祖师殿,院内建普济禅师墓塔。西院由山门,文殊殿和东西厢房组成,院中央建岫净文公和尚墓塔。寺内共有各种殿堂、僧舍165间,占地面积15950平方米。整体布局合理,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在建筑空间处理上极具创意,对研究中国山区佛寺建筑布局有重要参考价值。</p><p class="ql-block"> 寺内存民国年间(公元1912~1949年)彩塑约50尊,壁画53平方米。该寺石牌坊、普济禅师塔、影壁及建筑上的汉白玉石雕是国内石雕作品中的精品。</p><p class="ql-block"> 龙泉寺为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五台山地方建筑的典型代表,对于研究这一时期五台山寺庙建筑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1986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照壁</p><p class="ql-block">面 三间,一高二低,呈八字形,由顶、身、座三部分组成,总长24.4米,中间高7米,两旁高6米。顶为五脊庑殿式,砖磨斗拱,盖着青色通板瓦。照壁中央嵌汉白玉镂空石雕,为五台山主要寺院写意图,两旁石雕分别为"福禄寿三星图"和"文王访贤"。下有石雕须弥座。</p> <p class="ql-block">没有拍全的照壁。</p> <p class="ql-block">对面山坡和山顶还有寺庙。</p> <p class="ql-block">五爷庙</p> <p class="ql-block">五爷庙,又称五龙王殿、万佛阁,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中心,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清代重建,改为黄庙。寺内供奉的五爷就是传说中的广济龙王菩萨,是文殊菩萨在台怀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寄托着人们祈愿农作物丰收、不发生灾害、家人健康、事事顺遂的美好心愿。五爷庙的空间格局由文殊殿、五爷殿、万佛阁、僧舍、戏台组成,整体坐北向南,主要建筑有五龙王殿与文殊殿,总占地面积2040平方米,是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之一。</p><p class="ql-block">五爷庙的香火之所以旺盛,与五爷的传说密切相关。相传,五爷原本是东海龙王的第五个儿子,名叫圣衍,因生气的五太子大发雷霆,用龙尾把五个山顶都扫平了,因此五座主峰的山顶都是平的。后来,文殊菩萨降服了五太子,龙王第五个儿子也就皈依了文殊菩萨,做了五台山的护法,被人们称为五爷。这个传说不仅解释了五爷庙的建立背景,也赋予了五爷庙特殊的宗教意义和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此外,五爷庙内供奉的五爷,实为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尊称,也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在民间传说中,五爷原本是一副黑面孔,但为了普济众生,文殊菩萨化身五龙王,黑面变成了金面。因此,五爷庙不仅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庙宇之一,也是游客们朝拜和祈福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殊像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新坊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始建于东晋时期,后在唐代、元代、明代多次重修。该寺因供奉文殊菩萨而得名,文殊菩萨在佛教中是智慧的象征,因此殊像寺也是许多信徒前来朝拜的地方。殊像寺的建筑风格独特,采用庭园布局手法,大规模散植松树,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寺内最著名的建筑是文殊殿,现存殿宇为明弘治二年(1489年)由铁林果禅师主持修建,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是五台山台怀中心区最大的殿宇。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骑狮塑像,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总高达9.87米,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此外,殊像寺还藏有大藏经三部,展示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寺内还有五百罗汉渡江的彩色悬塑,面积达326.4平方米,展现了罗汉们在各种环境中的生动形象,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震撼。</p><p class="ql-block">殊像寺不仅是一座宗教场所,也是游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艺术的好去处。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美的建筑艺术,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朝拜。</p> <p class="ql-block">从殊像寺出来,从上往下拍摄的牌楼不错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殊像寺出来要往下走,走到大路边去等大巴车,遇见牌楼,这是牌楼的正面。</p> <p class="ql-block">快到大路时遇到照壁,这是照壁的背面,上书“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p> <p class="ql-block">殊像寺照壁正面。</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台山地质古老,地貌奇特,地处华北大陆的腹地,与恒山-太行山连续,相对高差达2400多米,大面积出露了地壳不同层次的岩层和地质构造,展示出中国大陆基底的地质构造和地质组成,是由大于25亿年的世界已知古老地层构成的最高山脉。在漫长的地球演进中,五台山经过了“铁堡运动”、“台怀运动”、“五台运动”、“燕山运动”,形成了以“五台群”绿色片岩及“豆村板岩”构成的“五台隆起”,具有高亢夷平的古夷平面、十分发育的冰川地貌、独特的高山草甸景观,更有第四纪冰川及巨大剥蚀力量造成的“龙磐石”、“冻胀丘”等冰缘地貌的奇观。五台山拥有独特而完整的地球早期地质构造、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遗迹、新生代夷平面及冰缘地貌,完整记录了地球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地质演化历史,具有世界性地质构造和年代地层划界意义和对比价值,是全球地质科学界研究地球早期演化以及早期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的最佳记录,是开展全球性地壳演化、古环境、生物演化对比研究的典型例证。因此,五台山被誉为“中国地质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向悬空寺进发。</p> <p class="ql-block">下午4点半,在景区关门前,我们终于到达悬空寺。</p> <p class="ql-block"> 恒山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又名玄空寺,距大同市65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岳恒山简介</p><p class="ql-block">北岳恒山,集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于一体,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齐名天下。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 AAAA 级旅游区。</p><p class="ql-block">恒山,又名元岳、紫岳,汉文帝时讳其名号曾一度改为常山。舜帝封恒山为"北岳",汉代开始建庙,逐步形成了"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五庙"的庞大古建筑(群)。八仙之一的"张果老"、"管革"、"三茅真君"曾在恒山修炼得道,被道家尊为"第五小洞天"。主峰天峰岭2016.1米,自古为我国北方万山之宗主,可谓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灿烂,风光壮美,被誉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简介</p><p class="ql-block">悬空寺,座落在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与主峰天峰岭东西对峙。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依照力学原理,巧借岩石暗托,凿洞插梁为基,梁柱上下相嵌,廊栏左右相连,是建在半空中的一组木结构建筑。唐代诗仙李白称其为"壮观",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叹为"天下巨观"。整个建筑占地125m2,总体三部分,由禅院和南北二楼组成,大小殿阁40余间,最大的不足36m2,可为建筑奇绝,小巧玲珑。寺内供奉"释"、"道"、"儒",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三教合一"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北岳恒山全景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两边的山可真陡峭。</p> <p class="ql-block">加快步伐。</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就像是一幅壁画悬挂在陡崖上。</p> <p class="ql-block">远望,悬空寺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p> <p class="ql-block"> 恒山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庙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朴壮观,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 是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距地面高约60米,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更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之处,古代诗人形象的赞叹:"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到没云中"。明崇祯六年,徐霞客游历到此,称之为"天下巨观"。李铁映同志1989年来恒山视察时,挥毫写下了"伟哉神工"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陡峭岩壁下方门洞内流出的水,形成一个小瀑布。</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在小河的对面,走过小桥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公元735年,诗仙李白游览后,在岩壁上写下了"壮观"二个大字,但仍觉得不够体现自己激动的心情,便在"壮"上多加了一点。</p> <p class="ql-block">近看,殿阁撺掇大有凌空欲飞之势,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此处必须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团长说“进悬空寺了”。</p> <p class="ql-block">吴总手一挥“快点”。</p> <p class="ql-block">来,帅哥,帮我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咦,这美女也来帮我拍照了吗?</p> <p class="ql-block">进悬空寺了,心情有点激动。</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距地面高约60米,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p> <p class="ql-block">视频看得更生动。</p> <p class="ql-block">"悬"是悬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p> <p class="ql-block">脸上笑嘻嘻,内心怕丝丝,靠左行,安全第一。</p> <p class="ql-block">层次分明。</p> <p class="ql-block">站在悬空寺往下拍个照,看,人小如蚂蚁。</p> <p class="ql-block">坚硬的岩石。</p> <p class="ql-block">怕,照片还是要拍的。</p> <p class="ql-block">吴总在说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值得称"奇"的是,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看,悬空寺上方突兀的岩石,正在为悬空寺遮风挡雨。</p> <p class="ql-block">“公输天巧”是对悬空寺建筑技艺的高度评价,特别是指鲁班(公输)的建筑技艺。 这个评价用来形容悬空寺的建筑设计和构造极为精巧,几乎可以与鲁班的技艺相媲美。鲁班,即公输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被誉为建筑业的祖师爷。悬空寺的建造利用了自然地势,通过精心的设计和构造,使得整个建筑群仿佛悬空而建,因此得名“悬空寺”。寺内的石刻“公输天巧”是对这一建筑成就的赞美,表达了建造者高超的技术和对力学原理的深刻理解。</p> <p class="ql-block">“公输天巧”拍全了,人没拍全。</p> <p class="ql-block">“公输天巧”没拍全。</p> <p class="ql-block">必须留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美女们来个合影。</p> <p class="ql-block">寺庙中的主要建筑之一是纯阳宫,也被称为吕祖庙,主要供奉的是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纯阳宫位于南楼第一层,殿内主要供奉着吕洞宾以及其旁侧的柳仙和童子。纯阳宫不仅是悬空寺内的一个重要的宗教场所,而且其建筑风格和内部装饰也体现了中国古代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的"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寺内有佛像八十多尊。</p> <p class="ql-block">三官殿供奉着赐福于人的天官、赦罪于人的地官、为民解厄的水官;雷音殿供奉着弘扬佛法时,声音如雷鸣般响亮的佛祖释迦牟尼;五佛殿供奉着大日如来领衔的五智佛;观音殿供奉着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最高处的三教殿最为独特。殿堂中,同时供奉着儒、释、道三教的教主,释迦牟尼居中,孔子居左,老子居右,展现出一种世所罕见的气象和格局。</p> <p class="ql-block">上来不易,下去更难。</p> <p class="ql-block">从上往下拍。</p> <p class="ql-block">换个角度往下拍。</p> <p class="ql-block">回头侧面拍。</p> <p class="ql-block">杨总在作报告吗?</p> <p class="ql-block">拍对面。</p> <p class="ql-block">团长说“我们参观结束了,出口就是进口呀”。</p> <p class="ql-block">挥手。</p> <p class="ql-block">立正。</p> <p class="ql-block">成功。</p> <p class="ql-block">这架势。</p> <p class="ql-block">微笑。</p> <p class="ql-block">开心。</p> <p class="ql-block">保镖尽心尽责。</p> <p class="ql-block">新型合影留念。夫妻合影,单人照。</p> <p class="ql-block">团长压阵。</p> <p class="ql-block">流连忘返,参观结束,回头再拍下恒山金龙峡。</p> <p class="ql-block">正面:北岳恒山</p> <p class="ql-block">背面:神游</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悬崖下的悬空寺!悬崖为你遮风挡雨,你能完好地存在1500多年,完美地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入住大同市建国•璞隐酒店。</p> <p class="ql-block">酒店隔壁是老年大学。</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早锻炼,宽敞的街道,整齐的建筑,翠绿的行道树,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偶遇晨练队伍,统一兰色服装,放着音乐,喊着口令,步伐整齐,沿着一个一个很大的圆形公园的外墙快步走,情不自禁地跟了过去。</p><p class="ql-block">这是什么公园,中间一个大型圆顶房子,紧挨着围墙还有一条小河。</p><p class="ql-block">哦,原来是北魏平城明堂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北魏平城明堂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明堂(汉长安城明堂、北魏平城明堂、唐洛阳城紫微宫正殿、北宋汴梁明堂)之一,是北魏帝王举行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的地方,是礼治文化的载体,是唯一在原址修复完成的明堂,是平城遗址的城内标志。其附属辟雍相当于中国科学院。</p><p class="ql-block">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叙事诗《木兰辞》:“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讲述了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胜利归来在明堂觐见皇帝孝文帝的场面。提到的“明堂”就是在现址大同市柳航里的北魏平城明堂公园。</p><p class="ql-block">古人认为,明堂可上通天象,下统万物,天子在此既可听察天下,又可宣明政教,是体现天人合一的神圣之地。古代帝王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1995年发现明堂遗址部分发掘延续至次年,其具体位置在今大同市区东南向阳东街一带,已探明这处圆形遗址直径为289至294米,占地面积达百亩。遗址中央是一方形夯土台基,边长约43米,是主体建筑“明堂”所在地。遗址总平面呈圆形,在圜形水沟的内侧,设东、南、西、北四门,南门与西门的遗址规模宏大。依照相关资料推算,建筑规模相当于现存北京天坛的3倍。可惜受到当时社会条件局限,地处闹市无法进行下一步详细考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呀,后面又来一个红队。</p> <p class="ql-block">雄赳赳,气昂昂。</p> <p class="ql-block">健身广场很大,健身操也很整齐。</p> <p class="ql-block">大同,适合避暑度假的地方,我们还会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