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城(葫芦岛) <p class="ql-block">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为防御北方蒙古兀良哈部对明朝的袭扰,明政府在此设卫建城,赐名“宁远”,当时驻守这里的总兵巫凯和都御史包怀德呈请督造了这座城池。</p><p class="ql-block">明代时该城称为宁远卫城,清代称宁远州城。</p> <p class="ql-block">兴城古城历史悠久,其发展如下:</p><p class="ql-block">• 辽圣统和八年(公元990年)始称兴城。</p><p class="ql-block">• 明天启六年(1626年)1月,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兵13万围攻宁远城,袁崇焕凭借坚固的城墙和红夷大炮,以不足2万人的军队取得了“宁远大捷”,努尔哈赤身负重伤而败退。</p> <p class="ql-block">• 明天启七年(1627年)5月,清太宗皇太极(努尔哈赤儿子)统军再攻宁远城,结果又被袁崇焕打败,史称“宁锦大捷”。</p><p class="ql-block">• 清太宗久攻宁远不下,于崇祯二年(1629年)绕道大安口,越过长城,进逼北京,并用反间计使袁崇焕蒙冤而死。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兵又两次攻打宁远。金国凤率众死守,后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官,团练宁远人马。此后,除宁远城下,明山海关外的要地尽失,宁远城成为明朝在辽东的最后屏障。</p> <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年(1914年)重新启用兴城之名,延用至今。</p><p class="ql-block">兴城古城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地处辽东湾西岸,居辽西走廊中段,背倚辽西丘陵,东南濒临渤海,西南依六股河与绥中县相邻,西北与建昌县接壤,是辽东地区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p><p class="ql-block">在这座古城中,保留了许多历史古迹,如兴城城墙、兴城钟鼓楼、明代祖氏石坊、兴城文庙、郜家住宅(将军府)、蓟辽督师府等,这些古迹见证了古城的沧桑变迁,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如今,兴城古城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A 级旅游区,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兴城古城具有以下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1. 军事防御价值:兴城古城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卫城,其城墙、城门、瓮城和防御设施的布局和设计,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军事防御理念和技术,对于研究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2. 建筑艺术价值: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如城墙的砖石结构、钟鼓楼的建筑形式、庙宇和府邸的布局等,展现了当时的建筑技艺和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3. 历史见证价值:它见证了明清时期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和战争,如袁崇焕抗击后金的战役,是研究明清历史和军事史的重要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4. 文化传承价值:古城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如文庙)、民俗文化等,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5. 城市规划价值:古城的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体现了古代城市规划的智慧,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借鉴和参考。</p> <p class="ql-block">6. 旅游观赏价值:兴城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了中国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7. 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袁崇焕等爱国将领在此抵御外敌的英勇事迹,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激发着人们的爱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兴城古城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1988年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兴城文庙与兴城城墙合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兴城城墙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城内保存有兴城城墙、兴城钟鼓楼、明代祖氏石坊、兴城文庙、郜家住宅(将军府)、蓟辽督师府等历史古迹。古城还赢得了影视界的青睐,在这里先后拍摄了《三进山城》《济南战役》等作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