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外——寒山寺

重庆恋*

<p class="ql-block">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苏州忒多的寺庙中,寒山寺是特别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碧瓦黄墙的寒山寺坐落在苏州姑苏区阊门外,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了。</p><p class="ql-block"> 我去寒山寺,主要是因为“姑苏城外寒山寺”这句古诗一直在脑海里浮现。</p><p class="ql-block"> 寒山寺,我以前认为是在一座叫寒山的山那里的寺庙哦,去了才晓得,寒山是唐代一个叫寒山子的人名。</p><p class="ql-block"> 当天游人很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寒山寺,属于枫桥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景区内集古寺(寒山寺)、古桥(枫桥)、古关(铁岭关)、古镇(枫桥镇)、古运河(京杭运河),于一体。素有“五古”美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对寺、祠心生敬畏,只看不拍照。</p><p class="ql-block"> 寒山寺的建筑结构和其它佛寺基本类似。里面的碑廊、大雄宝殿、钟楼等景点就不一一介绍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寒山寺大门旁边“寒拾遗踪”里,有“和合”石像,和石像留影纪念的人不少。“和合”二字应该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哦。</p><p class="ql-block"> 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浙江天台那里有二个小生,一个叫寒山子,一个叫拾得。他倆从小就是好哥们儿。长大后,寒山的父母为寒山与家住青山湾的一个姑娘订亲。哪知那姑娘早就心仪拾得,拾得也喜欢那姑娘。寒山明白姑娘的心思后,决定成全好哥们儿拾得的婚事,就远走他乡,独自去苏州出家修行。</p><p class="ql-block"> 后来拾得也知道了真相,便去苏州找到寒山,哥俩一起皈依佛门。</p><p class="ql-block"> 寒山把自己在苏州居住的妙利普明塔院更名为寒山寺。</p><p class="ql-block"> 也有说法是,寒山居住在妙利普明塔院,因为他的学识渊博,创写禅诗出名,吸引很多香客,人们改妙利普明塔院为寒山寺。</p><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因为高僧寒山子,寒山寺声名远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寒山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p><p class="ql-block"> 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忍辱菠萝蜜,即是成就道业、圆成佛果的法宝。</p><p class="ql-block"> 寒山和拾得,包容、互忍互让,和谐和睦的友好相处方式将“和”和“合”高度统一,被人们推崇,世人尊称他俩为“和合二圣”“和合二仙”。</p><p class="ql-block"> 他们的精神被后人称道为寒山精神”、“和合文化”。</p><p class="ql-block"> 祖庭是祖师常住,弘扬佛法的所在。</p><p class="ql-block"> 寒山寺,从此成为和合文化的起源地。 </p><p class="ql-block"> 寒山寺,从此成为深具文化内涵的佛教胜地 。</p> <p class="ql-block">  普明大师是寒山寺的祖师。</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寒山寺名扬天下,妇孺皆知,除了寒山,还因为这个诗人——张继,让寒山寺更具文学魅力!</p><p class="ql-block"> 您看他:嘴唇轻合,眼睛似睁非睁,似闭非闭,神态安然自若。</p><p class="ql-block"> 张继的塑像不是站立的,不是坐卧,而是倚卧于运河边,非常地潇洒自如。他背向寒山寺,似乎在等钟声传到。</p><p class="ql-block"> 看着塑像的他,我已读不出“愁”来。</p><p class="ql-block"> 可是一千多年前,他的那个因“愁”的不眠之夜,已经成为不朽!</p> <p class="ql-block"> 月落乌啼霜满天 </p><p class="ql-block"> 江枫渔火对愁眠</p><p class="ql-block"> 姑苏城外寒山寺</p><p class="ql-block"> 夜半钟声到客船</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极有画面感:月落夜深,乌啼不是佳音,霜满天凝重压抑,借此景渲染愁绪,为不眠铺垫。</p><p class="ql-block"> 渔火,有人但看不见人,只看见火;江枫、渔火对愁眠,无人陪伴的孤寂,无人言说的寂寞、无奈;钟声半夜“到”客船,到诗人耳,钟声是主动的,不是诗人主动倾听的,无法罢耳的钟声,足见夜之宁静,诗人之易惊醒(他就没睡着,或许就是眯眼着)。</p><p class="ql-block"> 万物皆睡我却不眠!</p><p class="ql-block"> 或许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张继为何那夜无眠呢?</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他考试不第,无法回乡见恋人;也有人说安史之乱,他无家可归。</p><p class="ql-block"> 我比较赞同他考举落榜而不眠。不管怎样说,他因人生中的失败、失意而落寞 、孤寂、无奈,而辗转难眠,这是人之常情啊,所以他的《枫桥夜泊》诗,一问世,就受到追捧。据说当时的皇帝唐武宗都对此诗走心了,还下旨刻碑随葬。唐宋元明清至今,很多文人墨客对此诗刻碑、解读,发生了很多很多故事,这首诗还被编入日本教材。</p><p class="ql-block">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哪个成年人还没有如张继一样因生活的或失败、或打击、或不如意……而失眠一夜呢?</p><p class="ql-block"> 所以张继的失眠原因不明,正好让后人去对号入座。只是他的失眠成千古不朽,而我们的失眠在他的失败、失意、孤独、寂寞、无奈中找到了慰藉!</p><p class="ql-block"> 不朽的失眠</p><p class="ql-block"> 不朽的诗</p><p class="ql-block"> 不朽的共鸣</p><p class="ql-block"> 不朽的共情!</p><p class="ql-block"> 唐朝是诗歌发展最繁茂最成熟的时期,诗人灿若繁星,张继青史名留,一直被人传颂,是他因不眠而写就的《枫桥夜泊》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张继的右手指被游人抚摸得发光发亮,都想沾沾他的文气。</p> <p class="ql-block"> 这座本名叫“封桥”的桥,也因张继的《枫桥夜泊》而更名为枫桥了,枫比封有韵味、有诗意。</p><p class="ql-block"> 据说毛宁当年就是在这枫桥上演唱《涛声依旧》的。</p><p class="ql-block"> 多少人持有旧船票,想登上心中的客船呢?都去抚摸张继的右手指吧!</p><p class="ql-block"> 有没有人考证,张继是不是左撇子哦?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张继的诗没有写明他何故愁、何故失眠,但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写了姑苏城、寒山寺,从此姑苏、寒山寺因张继,更是别具魅力。</p><p class="ql-block"> 1000多年前的那一夜,张继被苏州吸引,夜泊枫桥,靠近寒山寺。</p><p class="ql-block"> 寒山寺,因高僧寒山、诗人张继而问鼎姑苏名寺!</p><p class="ql-block"> 大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