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路上(一)

石头记

<p class="ql-block">视频歌曲:《从军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 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书激情岁月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忆军旅往事无限甜蜜</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后话从军路上</p><p class="ql-block"> 用笔续写我们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用歌赞美我们的风尚</p><p class="ql-block"> 用彩勾画我们的肖像</p><p class="ql-block"> 用心历述我们的战狼</p><p class="ql-block"> 仿佛回到熟悉老连队</p><p class="ql-block"> 精彩回放当年苦和乐</p><p class="ql-block"> 连篇累牍赞九连文章</p><p class="ql-block"> 共同筑就连队的荣光</p><p class="ql-block"> 军旅情怀永远在心上</p> <p class="ql-block">忆军旅往事,话从军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戴着咱自己连队的纪念章心中充满无尚荣光!</p><p class="ql-block">68年入伍九连的几位战友在宁津聚会。左起:韩俊荣,杨立昌,曲云征,李万江,肖营章,宋保华。</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齐声高唱三十八军军歌</p> <p class="ql-block">白洋淀</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白洋淀</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p> 历征程漫漫怀壮志凌云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九六八年入伍的,时值国际上中苏关系交恶,国内文化大革命三个年头。由于六七年没征兵,六八年我们连新兵达五、六十人之多。且都参加过地方的文化大革命,有的还是造反派司令。首长分析:“这批兵有文化,有见识,有思想,敢造反,不好管。”故训练一个月就充实连队了。</p><p class="ql-block"> 新兵下连的队伍向白洋淀进发,团周副参谋长在大枣红马上喊:“九连新兵的子弹夹呢?装没装子弹?”新兵排长邓安禄回答:“报告首长,营里通知新兵不许带子弹。”周副参谋长高声喊:“娘的,前面就是造反派的三台子村,如果他们开枪,难道叫我们的兵吃枪子吗?这个问题得向上反映。”果不其然,到了三台子村听到打冷枪的声音,不知什么情况,队伍停止了前进。周副参谋长端起枪对天来了个连发,一会功夫队伍又前进了。首长在马上得意的喊:“娘的!不镇唬他们一下子,他不知咱们队伍的厉害。传我的命令,后续部队跟上,快速前进,赶紧离开这个鬼地方。”部队到了安新县科学院吃完晚饭,队伍又过南大桥朝小刘庄前进,这时天都黑下来了,茫茫的芦苇荡里漆黑一片,大淀里的枪声和信号弹此起彼伏。排长喊:“不要管这些枪声,咱们自管前进。”突然队伍后面响了一枪。排长喊:“卧倒。”我为避开前面的水洼,晚了一点趴在了旁边的草丛中。队伍到了驻地后排长说:“李万江出列,刚才为什么晚了一步?”看我不说话,接着说“如果敌人再打一枪,第一个中枪的就是你动作慢的,回去写份检查。”这是我从军的第一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战友徐恒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同班战友徐恒彩回忆到:“我记得当时新兵下连不发子弹的,我的班长是六五年河南兵,他给了我五发子弹,叫我跟在他后面听他指挥。行进中突然听到枪声,部队停止了前进,为什么停止前进,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时间不长队伍又出发了,再后来的事就记不得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友徐恒彩,1950年生,山东莒南人。1968入伍,九连二排四班长,1973退伍。1973年考入大连海运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现居住在大连市。</p> <p class="ql-block">白洋淀妇女织蓆的情景</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一劳动节,虽然过节,我们也得战备站岗,炊事班白天刚炖好的猪肉香气扑鼻,我和曲云征战友用剌刀挑出一块吃的正香。炊事班长朱广厚过来查岗喊:“好家伙,淀里的枪声这么急,你们两个还有心思偷肉吃,说明你们俩胆够大的,好!天一亮就跟我到淀里检查是何人打枪。”我们乘小船来到大淀深处,芦苇荡里很多窝棚,有的捕鱼有的守猎,有男有女整个是个大千世界。为什么会有枪声呢!他们用的是火枪装石沙,打出去一大片为的是猎野鸡野鸭。至于信号弹从哪打的?何人打的没弄清楚。这次进淀使我们明了,白洋淀的水并不深,芦苇荡里也就是一米多深,荷花棱角生长处更浅一些,就是过船的水道也就是两米多深,据说淀中央最深处也就是五六米深。这就能够理解,抗日战争时期当年的雁翔队英雄队员们,在白洋淀的生活情景了。大淀里的美丽景色别有洞天,水里的鱼,虾,蟹,乌龟应有尽有,水面上的芦花荷花千姿百态争相斗艳,这些都是人们的时令食材,并且天然纯生营养价值高。白洋淀的女人生孩子坐月子,最爱喝的是鲫鱼汤,最爱吃的是野鸡蛋。据说女人们经常吃了鱼虾,野鸡蛋,不发胖,脸皮还长的白细嫩,身材高挑儿。咱们连邓维高,机枪连的孙长彬,还有一些暗着的战士都在安新县挂上了勾,找的媳妇都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白洋淀</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微微清风起,</p><p class="ql-block"> 幽幽芦花香。</p><p class="ql-block"> 傍晚炊烟升,</p><p class="ql-block"> 家家轧苇忙。</p><p class="ql-block"> 这是白洋淀岸边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每到傍晚时分,不论男女老少,人们都在大坝上推着石滚子,迎着大淀里的微风忙碌着轧苇子。吱扭吱扭的石轴声此起彼伏,忙碌的人们微微冒出汗水,男人们光起了膀子,中老年妇女们也脱去了上衣,露出了战士们罕见的鞋底奶子,并且随着推拉石滚的动作前后摆动。战士们哪见过这种情景,也抵挡不住这种诱惑,个个百爪挠心。因为水井也在大坝岸边,本来是早晨为房东挑水的,有的战士晚上再挑一次,为的是多看几眼女人们轧苇子的风采。副指导员魏元丙发现了这一活思想新苗头,召开支部会搜集有关情况,研究工作对策。有的反映:“有的战士看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神不对劲。”有的反映:“战士和房东用一个厕所,这是为犯错误提供条件。”有的建议:“晚上站岗得双岗,连部和伙房得加带班的。”最后决定:“把防止男女生活作风问题放在思想工作的首位,把一帮一一对红的有效措施落实到人头,战士外出包括帮助群众做好事,必须两人以上,并且在南大坝外修建军用厕所,把军用和民用分开。”可这一措施又带来新的问题,在当地粪便是最宝贵的,尤其是解放军吃的好的粪便,男女老少不分时段的纷纷抢着掏粪,上自家的自留地。魏副指导员说:“这个不行,得向团里请求撤回营房,不然的话这个部队就交待在这里了。”正在一筹莫展之际,王全连长从支左点回来说:“战士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部队走进群众,走向社会,参与地方的三支两军,是首要任务,就应该叫战士们到复杂的环境中锻练,到大风大浪中考验。要加强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要提高战士们防腐拒变的能力,充当文化大革命的尖兵,争做反修防修的中流砥柱。”正说着呢!突然集合号响起,连长下达动员命令,部队要开赴保定市,参加游行方队表演,迎接保定地区四二八革命大联合。</p> <p class="ql-block">保定老街</p><p class="ql-block">均取自于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军教导大队大操场上一片踢正步的口令声。王全连长高喊:“听我的口令,全连按大小个一字纵队排开,再一至十接续报数。听我口令,笫一个一至十号原地踏步,第二个一至十号从右边跟上,以此类推,各一至十号都跟上。军教导队的教官喊:“你这是整队列的新方法,整个队伍很快就形成左高右低,前高后低的红旗形状。”他招呼军宣传处摄影干事张文波:“他们整出的方队是一面红旗的画面,你站在高处给他们拍个红旗画面。”军教导队的首长说:“你们是哪个部队的? 你这个大个子连长有头脑,怎么琢磨出来的?你的连队是怎么训练出来的?”王全连长答:“十年大庆我就是方队的基准兵,全解放军的教官就这么教的,我们的战士就是这么练的。这是我们第一次在驻地保定表演,我们要拿出真本事,叫保定人民看到我们的军威。”紧接着王连长高喊:“全连听我的口令,踢正步的步幅七十五厘米,离地面高度二十五厘米,两臂摆动与胸持平。严格按标准踢,动作一丝一毫也不能差。”队伍整齐威武地的向前行进,连长高喊:就这么干,就这么踢,就这么个标准 ,就这么个精气神,直接往前行进。”我们的队伍直接走到五四路大街上,有的人说:“影响群众出行了。”上级首长听说后命令军务处,在五四路和七一大道上放调整哨,在训练的道路上限行,这是我们三十八军到华北第一次与人民群众见面,一定踢出军威,树立我们部队的英雄形象。”我军的方队表演开始啦!首长在大喇叭里宣布:“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促进四二八革命的大联合,三十八军方阵表演开始!”一眼望不到尾的方阵,战士们个个斗志昂扬,踢出正步整齐化一,惊天动地,威风凛凛的通过主席台。我们九连的方阵更是步伐整齐,正步踢的更是震天响,连长宏亮的口令声,战士们豪迈澎湃的口号声,铿锵有力的脚步声直冲云霄。马路两边的市民看的目瞪口呆,纷纷议论:“这是哪来的部队?怎么还戴着狗皮帽子,穿着大头鞋啊?”市民们小声议论:“新来的三十八军,是林彪的部队,是抗美援朝英雄的万岁军。”部队在保定连续方阵表演,军旗猎猎军威阵阵名扬中华,保定人民沸腾了,作为刚入伍的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拥抱了四八零零部队,融入了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六团三营九连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五)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圆满完成保定方阵游行表演后连队回到营房,每天早晨要背毛主席语录:“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位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叫早请示,还有晚汇报也是背毛主席语录:“斗私批修,狠斗资产阶级思想一瞬间。”然后还要总结检讨一天的工作,互相提意见,指出工作中不足,表扬好人好事。一日三餐也要唱革命歌曲,早上唱:“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中午唱:“团结就是力量。”晚上唱:“打靶归来。”每逢节假日,必须要跳忠字舞。五四青年节,营里组织跳忠字舞比赛。文艺委员刘保才说:“六八年入伍的新兵,你们在地方参加文化大革命,游行示威批走资派,喊口号写大字报都有两下子,见识多有文化。李万江你组织几个人,做大个的向日葵道具,选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曲,边唱边表演,歌声嘹亮,动作欢快,感情真切,你们表演这个节目一准拿分。再把炊事班的锅碗瓢盆都拿出来,穿上白大褂,戴上厨师高帽表演三句半。文艺骨干张铁军说:“要拿大盆大锅,大勺大铲子,突出个性,表演形式新鲜才能克敌制胜,不拿第一名绝不收兵。”营部前的操场上,九连的忠字舞节目赢得阵阵掌声。但是还有更新鲜的,炮三连的高头大马拉着炮车出来了,他们站在炮车上表演忠字舞和三句半,赢得的掌声又激烈。副教导员赵保田宣布:“炮三连取得第一名。”教导员祖云山讲话:“我们不但忠于了毛主席,还激发了战士们爱军爱国的热情,一些不爱讲话的新兵战士爱讲话了,不敢上台表演的敢上台连唱带表演了,这是我们组织这次活动的最大收获。”</p> <p class="ql-block">连队训练间隙邱功庭在给白光明战友讲训练事情,当时这张照片刊登在解放军《战友报》头版。</p> <p class="ql-block">邱功庭、白永财两位战友在西马庄支左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邱功庭与候洪胜、张从红两位战友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青年班全体合影:68年9月25日</p><p class="ql-block">后排左:温君政卫生员,任占喜理发员,李万江文书。前排左:邱功庭,韩俊荣通讯员,孙景富报导员。</p> <p class="ql-block">山东临沂战友邱功庭</p> <p class="ql-block">美文/李万江</p><p class="ql-block">编辑/孙敏祥</p><p class="ql-block">页面配乐/老战友</p><p class="ql-block">视频配乐/从军路上/演唱陶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拜读了万江战友的《从军路上》回忆录,感慨万千。万江战友用不到半年的时间,书写了百余篇、十几万字的军旅记实文章,且时间跨度大,实属不易,着实令人钦佩。除了具有踏实的功底,重要的是充满了情怀。不失是一篇值得战友们收藏的作品。“久久连情”、难忘的回忆。</p><p class="ql-block">厉害了我的老战友!</p><p class="ql-block">为你点赞!</p><p class="ql-block"> ——战友徐恒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尊敬的万江指导员:读完您的回忆录,内心满是震撼和钦佩,文字质朴却千钧之力,那些过往的军旅岁月,在您笔下鲜活重现,从热血出征的激昂,艰苦训练的严苛,到做部队思想工作细心入微,一桩桩、一件件,细节满含深情与坚毅,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深切体悟到老领导的赤诚担当,触摸到部队精神的根脉,它不仅是个人的历程记录,更是传承军魂、激励后来者奋勇向前的生动教材,感恩您的用心书写,期待更多分享!</p><p class="ql-block"> ——战友刘万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万江指导员的从军路上,是一篇纪实文章。纪录了从军十几年的点点滴滴,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军队生活的爱恋。体现了对战友亲如兄弟般的呵护。体现了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无愧是我军优秀的政治指导员!希望看到更多好文章。为老首长点赞[强] [强][强][强][强]</p><p class="ql-block"> ——战友冯国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后语:</p><p class="ql-block"> 李万江同志是我尊敬的老首长,更是我的老战友。老战友在军营时年轻潇洒,英俊威武,气宇轩昂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深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老战友才思敏捷,记忆超强。最美好的军旅时光,在老战友的笔下熠熠生辉。它是我们连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p><p class="ql-block"> 部队是一个大熔炉;是一所大学校;在几十年风风雨雨的锤炼中,部队的培养下,老战友经历了许许多多,他,不辞辛苦,与其他老战友共同回忆,一笔一笔把它记载了下来,这种精神值得我们赞佩!</p><p class="ql-block"> 我平时喜好美篇,这次难得与老战友达成一个共同的心愿,把老战友的每段精心创作,军旅情怀用美篇形式展示出来,献给战友们,献给朋友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编者:孙敏祥</p>